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
2013年在北京创建的二级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College of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BJUT)是北京工业大学二级学院,是学校创新性研究型试点学院,为教育部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于2013年12月正式揭牌,整合了学校交通运输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优势学科和师资队伍。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由3个系组成,设有2个本科专业,3个专业方向,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个;有专兼职教师61名,在读本科生326人,硕士研究生262人,博士研究生77人。
办学历史
学院溯源
1960年-1966年6月,以道桥专业招生,归属于土木系。先后于1959年,招收由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转过来两个班;1960年招收两个班,后分别于1961年、1963年、1964年和1965年各招收一个班。
1966年6月-1979年6月,以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招生,分别于1973年-1978年,每年招收一个班。期间,还招收了两届证书班。
1979年,学校创办交通工程专业。1981年,获得全国第一个交通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1982年9月,招收了全国首批交通工程的硕士研究生。1979年6月-1988年6月,成立交通工程教研室,每年招收交通工程专业学生
1994年,被北京市教委评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996年9月,获得中国第一批“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同年获得北京市特聘教授岗位。
2000年,获得“道路与铁道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当年建成北京市首批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交通工程实验室。
2001年,建成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交通工程实验室。9月,开始招收道路与铁道工程硕士研究生。
2002年,设立“奥运交通规划”项目博士后,同年,与西班牙马德里工业大学建立“中国-西班牙智能交通研究中心”。
2003年,与科技部建立“北京市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同年12月,建成科技部“智能交通系统培训中心”。
2007年,“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成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2009年,获批“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博士后流动站。
2010年,获批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2012年,获批北京市城市交通运行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利通过北京工业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验收,获批北京城市交通运行保障工程技术中心,9月,联合9家单位成立城市首都世界城市顺畅交通协同创新中心。
正式成立
2013年11月,中共北京工业大学委员会决定整合学校交通运输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优势学科和师资队伍正式成立交通学院,定名为“城市交通学院”,学院于12月挂牌。
2014年,学院获批交通运输部综合交通协同运行与超级计算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平台。
2015年,学院联合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成立京津冀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学院本科生按照交通运输类进行大类招生。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由交通工程系、智能交通系及道路与轨道工程3个系组成,设有2个本科专业:交通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3个专业方向:交通工程(交通规划与管理方向)、交通工程(道路与轨道工程方向)、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师资力量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专兼职教师61名,其中教授30名,副教授17名,讲师14名;博士生导师16名,其中双聘院士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资助者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1人,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入选人员1人,北京市特聘教授5名,专家4名。
双聘院士:高文(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光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C.Michael Walton(美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资助者:黄庆明罗笑南尹宝才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刘小明
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陈艳艳、尹宝才
长城学者计划入选人:卓力
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入选人员:黄建玲
北京市特聘教授:黄庆明、刘小明、刘蓉晖、罗笑南、汪萌
教学建设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学院实验仪器设备总值7000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120台件。
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交通工程(2009年)
国家级精品课程:交通工程导论(杨孝宽,2010年)
校级精品课程:计算机图形学
学科建设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培育)1个。
博士后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
• 学位授予
一级学科博士点:交通运输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交通运输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专业学位硕士点:物流工程、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
• 重点学科
北京市重点学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道路与铁道工程
北京市重点学科(培育):交通运输工程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建有1个省部共建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交通部重点实验室与协同平台3个,北京市协同创新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技术中心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研究中心分中心3个,其他科研平台4个。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交通工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北京市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
2011协同创新中心:首都世界城市顺畅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共建)
交通部重点实验室与协同平台:综合交通协同运行与超级计算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城市智能公交行业重点实验室、智能交通关键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共建)
北京市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城市交通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市工程技术中心:北京市城市交通运行保障工程技术中心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交通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多媒体与智能软件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研究中心分中心: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分中心(共建)、北京交通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分中心(共建)、北京市交通节能减排中心分中心(共建)
其他科研平台:北京工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交通信息与控制研究所、道路与城市轨道工程研究所、智能交通感知网络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 科研项目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1项,国家基金面上项目14项,国家基金青年基金12项,973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子项目1项,国家基金科学部主任基金1项,国家基金联合1项,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3项,科技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项,北京市教委项目22项,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原新星计划)1项,横向科研158项,总到校经费达到2.086亿元。
• 科研获奖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公路学会特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14项、二等级9项、三等奖9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资料室为学校图书馆的交通工程分馆,有交通工程专业领域图书逾5000册,其中英文原版图书超过1000册,有大量专题研究报告、技术文稿,以及中英文学术期刊60余种;并建设有交通工程数字图书馆,接入了交通工程领域的电子图书资源。
合作交流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与西班牙马德里工业大学共建有中国-西班牙智能交通研究中心,并与马里兰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美国德克萨斯A\u0026M大学(TAMU)、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利兹大学等学校共享教育资源,开展学生互派留学、短期访问以及联合培养项目。
文化传统
• 院标
标志设计采用城市交通学院英文简称“CMT”及学院学科方向交通作为主要设计元素。设计元素由学院英文简称组合变形,以字母“C”表现环形桥,形成整体标志的外轮廓,外轮廓的非封闭性体现学院包容、多元、创新的发展理念;以字母“M”和“T”展现高架桥和汉字“人”的形状,体现出城市交通发展和培养专业人才的构想。整体配色中,蓝色为校标“工大蓝”,绿色代表绿色交通及和谐的发展理念。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办学历史
学院溯源
正式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师资力量
教学建设
学科建设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学术资源
合作交流
文化传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