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Bambusa intermedia),又名
观音竹、芒竹、蛮竹,是
禾本科簕竹属的
乔木状
竹亚科。绵竹高7-15米,
地下茎合轴型,梢部劲直。竿壁较厚,可用于劈篾编结竹器,亦宜用作
建筑材料。绵竹分布在
云南省中部和南部,
四川省、
贵州省局部地区也有栽培。
绵竹的形态特征包括:节间圆筒形,竿壁厚;竿环平坦;环隆起;主枝粗长;箨耳不明显;鞘口毛多;箨舌顶端齿裂;箨片卵状
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收缩呈圆形;
叶鞘无毛;叶耳 长卵形;
叶舌截平;叶片下表面呈灰绿色,有微毛。
绵竹竿直立,高7-10 (15)米,梢部劲直;节间圆筒形,长35-45 (55)厘米,幼时深绿色,有时具紫褐色纵条纹,微被白粉及稀疏易落的白色小刺毛,竿壁厚,通常可达2厘米;竿环平坦;箨环隆起,被柔毛,常有鞘基残留物;节内被白色绒毛;分枝习性低,以多枝簇生,主枝粗长。箨鞘脱落性,短于节间,背面被黄、棕二色的小刺毛,顶端微凹或略呈拱形,箨耳不明显,鞘口繸毛多数;箨舌高2-3毫米,顶端齿裂,边缘繸毛长5-15毫米;箨片外翻或直立,卵状
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收缩呈圆形,宽为箨鞘顶端的1/3,腹面纵脉间密被微毛及小刺毛。末级小枝通常具5-12叶;
叶鞘无毛;叶耳长卵形,鞘口繸毛弯曲;
叶舌截平;叶片长7-18厘米,宽1-2.5厘米,下表面灰绿色有微毛。假
小穗长2-4厘米,枯草色,微扁,
苞片数片,光亮,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常具腋芽;小穗含小花7-11朵;小穗轴被毛,具关节,成熟后易折断;外长7-10毫米,先端具刺尖,背面无毛;内稃长于外稃,背面和脊上均无毛,顶端钝尖,无毛或具
笔毫状微毛;鳞被3;
花药长4.5毫米,先端钝;子房上部被白色长柔毛,具柄,
柱头3,羽毛状。笋期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