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港曾经是台湾新八景之一,曾与南部
安平港并为台湾最大的两个贸易港,后来随着河口泥沙淤积以及
基隆港的兴起,淡水港渐渐失去昔日光辉。
早期发展:淡水因位于淡水河出海口,自古即是一个天然
河港,史前时期就有人类在此活动。13世纪
中原地区元朝时,台湾北部的平埔族已与中国有物品交易记录。16世纪,西班牙人占领
菲律宾后欲进一步占领台湾,1628年入侵淡水并建立
圣多明各城,后被荷兰人重建更名为安东尼堡,即现今红毛城前身。
开港与繁荣:1684年
清代康熙,清廷开放台湾与
厦门市的特许航线,拉开两岸对渡序幕,之后又开放淡水与
福州市航线,大量
汉族移民至北台湾。1858年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淡水成为通商口岸之一。1862年
淡水区海关正式开港征税,称沪尾关,是清廷于台湾所设的第一处国际贸易关税机构,淡水迎来国际商港的黄金岁月,成为当时台湾最大的两个贸易港之一,与南部
安平港并驾齐驱,是东西文化交融之地。
衰落转型:随着时间推移,河口泥沙淤积以及
基隆港的兴起,淡水港的贸易地位逐渐下降。1941年淡水港最后一艘
油轮驶离后,淡水逐渐褪下华丽的国际
商港外衣,小镇渔港本色。
人文建筑:淡水有众多历史悠久的人文建筑,如红毛城,它曾是英国领事馆,见证了淡水的开埠和国际化历程;还有
福佑宫,是初到淡水的
汉族聚居地的信仰中心,其旁的重建街是淡水最早的商业街,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此外,像
淡水礼拜堂、牛津学堂等建筑,也都承载着淡水的历史文化记忆。
淡水港周边有多个景点,包括白米瓮炮台、大武仑古炮台、富贵角海门天险、
和平岛风景区、八斗子、
基隆港、基隆庙口、灵泉禅寺、光华古炮台、暖东峡谷、
情人湖、
狮球岭炮台遗址、十八罗汉洞、
泰安瀑布、望幽谷、淡水港仙洞岩、
新山水库、中正公园、水头赏鸟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