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崟
马崟
马,白族云南省洱源县人。年少不羁,不喜经书,好阅时报,善谈兵,胆识超群,少年时期即萌发图强兴国的思想。辛亥革命后,马崟随其父马金墀返回家乡,翌年随兄马鉁考入云南省立第二师范。
人物经历
1914年
马崟中学未毕业,即负昆明市,考入陆军讲武堂第十期。1915年,护国军兴,急需下级军官,唐继尧下令讲武堂学生提前毕业分发。马崟因成绩优异,分配至第三军警卫队任排长,留守昆明,两年后晋升为连长。1917年,唐继尧组织靖国滇军出川,马崟调任靖国滇军第二军赵又新部第十五团上尉连长,随部转战宜宾市、自流井、泸州市等地,他以果敢善战及显著的军功升为营长。后来陕西靖国军分化改组,马崟部加入原护国第二军李烈钧部驻粤滇军,拥护孙中山继续北伐。马崟受任为军部警卫营中校营长。不久,李烈钧出任军政府大本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马崟部改为大本营警卫营,直接护卫孙中山。马崟遂常得孙中山教诲,对救国救民之道,立身处世之理,受益良多。孙中山北上后,马崟调入驻桂滇军胡若愚部。1922年,唐继尧重新掌握云南省政权,扩充所部为10个军,张汝骥晋升为第十军长,马崟调任该军第十六团上校团长。
1923年
唐继尧组织建国军,准备北伐。以黔前督刘显世为建国联军副总司令,委其堂弟唐继虞为滇东南巡宣使兼建国联军前敌总指挥,率张汝骥等部,大举攻黔,控制贵州省。马崟自隶属张部后,因经济公开,爱兵如子,战时能亲临第一线,战绩显著,受任为黔北镇安卫戍区少将司令职务。马崟部驻防遵义市一带,整肃军纪,清剿土匪,保境安民,颇有成绩,深受当地人民拥护。
1927年
四镇守使发动“二·六”政变反对唐继尧,废省长设省务会议,推唐继尧为总裁,胡若愚、龙云轮任主席。当时马崟已被解除军职,胡若愚委任马崟为云南制革厂厂长,不久,他赋闲于昆明市,时常以诗酒自娱。同年6月,四镇守使争权,发生“六·一四”政变,龙云被胡若愚、张汝骥所囚。7月,胡瑛率第三十八军击溃胡若愚、张汝骥,重扶龙云执政。龙云因胡若愚、张汝骥得势时,马崟未附势求官,心迹皓然,遂任马崟为云南省政府参军处少将参军。1935年,马崟为进一步研习新军事学,考入南京陆军大学特别班深造,2年后毕业,他在现代军事学方面颇有造诣。1937年,抗战爆发,马崟陆军大学毕业后,上书国府军事委员会及滇省主席龙云,请缨杀敌。时滇组五十八军,以孙渡为军长,马崟被委任为该军新十一师鲁道源部副师长。当时鲁道源染疾,遂以马崟为代师长率部入鄂,参加抗战。翌年,参加大沙坪会战。由于上级指挥系统重叠,号令不一,友军配合失误,侧翼友军不告而撤,被数倍之敌围于崇阳。马崟孤军奋战,奉命弃守,苦战突围,损失惨重。蒋介石为削弱地方杂牌部队,不将战役失利之责归咎于决策者,反下令将马崟撤职查办,并拟撤该师番号。后经各方力争,新十一师建制方得以保留。马崟的代师长职被撤后,改任第五十八军新兵处处长。马崟半生戎马,今幸有杀敌报国之机,代人受过虽不足计,但驰骋沙场之机已失,悲愤不已,累上书请“戴罪立功”,均遭蒋拒绝,郁郁不得志,遂告假返滇。
后续事件
马崟回到昆明市后,以经营手工业为生,当时其兄马鉁、马均跻身军界要职,袍泽故旧居要职者亦大有人在。但马崟平生自负,耻以亲朋为阶,再握军柄。惟安居昆明,淡泊明志,勉后辈努力向学,期望能继承他报国的志向。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1914年
1923年
1927年
后续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