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黄麻属
蔷薇目大麻科
山黄麻属(学名:Trema)是榆科下的一个属,包含约50种乔木或灌木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在中国,山黄麻属的植物主要分布于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湖南省、两广、福建省和台湾等地,生长环境为阴湿沟谷、林中、空旷山坡、河边和旷野。山黄麻属的植物生长迅速,适应力强,叶互生,卵形至狭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基部3出脉,稀5出脉或羽状脉。部分种类的树皮可用于编绳。
描述
Trema Lour. 山黄麻属,榆科,荨麻目,约50种,分布于热带地区,我国有6种,如:山黄麻,产西南部至台湾,有些种类的树皮可编绳。乔木或灌木;叶互生,卵形至被针形,基部3-5脉或为羽状腺;花小,单性或杂性,排成腋生、稠密的聚伞花序雄花萼片4或5,内向镊合状排列;花瓣缺;雄蕊4-5,在蕾期直立;雌花萼片与雄花的同数;子房无柄,柱头2;胚珠单生,下垂;果为一小核果,具宿萼。小乔木,高达10米,或灌木;树皮灰褐色,平滑或细龟裂;小枝灰褐至棕褐色,密被直立或斜展的灰褐色或灰色短绒毛。叶纸质或薄革质,宽卵形或卵状矩圆形,稀宽披针形,长7-15 (-20) 厘米,宽3-7 (-8) 厘米,先端渐尖至尾状渐尖,稀锐尖,基部心形,明显偏斜,边缘有细锯齿,两面近于同色,干时常灰褐色至棕褐色,叶面极粗糙,有直立的基部膨大的硬毛,叶背有密或较稀疏直立的或稀斜展的灰褐色或灰色短绒毛(茸毛),有时稀疏地混生褐红色(干时)串珠毛,基出脉3,侧生的一对达叶片中上部,侧脉4-5对;叶柄长7-18毫米,毛被同幼枝;托叶条状披针形,长6-9毫米。雄花序长2-4.5厘米,毛被同幼枝;雄花直径1.5-2毫米,几乎无梗,花被片5,卵状矩圆形,外面被微毛,边缘有缘毛,雄蕊5,退化雌蕊倒卵状矩圆形,压扁,透明,在其基部有一环细曲柔毛。雌花序长1-2厘米;雌花具短梗,在果时增长,花被片5-4,三角状卵形,长1-1.5毫米,外面疏生细毛,在中肋上密生短粗毛,子房无毛;小苞片卵形,长约1毫米,具缘毛,在背面中肋上有细毛。核果宽卵珠状,压扁,直径2-3毫米,表面无毛,成熟时具不规则的蜂窝状皱纹,褐黑色或紫黑色,具宿存的花被。种子阔卵珠状,压扁,直径1.5-2毫米,两侧有棱。花期3-6月,果期9-11月,在热带地区,几乎四季开花。
产地分布
山黄麻属(Trema Lour.)植物是榆科(Ulmaceae)中的一属,本属植物在国内多作民间用药,如狭叶山黄麻有清凉止血、止痛等作用。光叶山黄麻健脾利水、化淤生新,用于泄泻、骨折山油麻清热解毒、止痛、止血,用于疮毒、类风湿性关节炎麻木、风湿关节痛、外伤出血。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三、甾体、黄酮香豆素苯酚类、长链脂肪族、环烯醚萜等化合物。
用途
药理学作用主要有: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1 对激活细胞膜Na+/H+交换加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1.2 对大鼠心肌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1.3 抗心肌缺血再灌注心率失常的保护作用
1.4 降血压作用
1.5 对血液影响
2抗氧化作用
3抗炎药作用
4治疗和预防糖尿病的作用
5解痉作用
6治疗皮肤老化
7毒性:主要是发现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衰退和坏死
对本属植物进行化学药理学研究,能对民间用药提供理论指导,拓宽其应用范围。但到目前为止,本属植物只有少数进行了化学和药理学研究,文献报道较少,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阐明化学成分和药效的联系,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和新
药开发是非常有必要的。(中药材 2003年第26卷第11期)
引种状况
非引种
用途
韧皮纤维可作人造棉、麻绳和造纸原料;树皮含单宁,可提胶;木材供建筑、器具及薪炭用;叶表皮粗糙,可作砂纸用。也常成为次生林的先锋植物。
辨别要点
本种植物长期以来被误定为异色山黄麻 T. orientalis (L.) Bl., 它在我国南方的分布较后者更为普遍,正如检索表中提及的性状,这两种植物较容易区别。
本种植物与异色山黄麻及银叶山黄麻 T. nitida C. J. Chen 近缘,它们显然是属于同一复合体。山黄麻染色体2n=20或160, 而异色山黄麻2n= 20,40或40+0-2B,说明它们是正在分化中的一群植物。
西藏植物志1: 507.图161(4-10). 1983; 四川植物志3: 166.图51(3-4). 1985;
参考资料
山黄麻属.db.kib.ac.cn.2016-11-09
目录
概述
描述
产地分布
用途
引种状况
用途
辨别要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