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岚村位于
山东省海阳市东北部,隶属于
盘石店镇。炭岚村东临周家村,西接北城阳村,南毗徽村和塔儿庄,北靠儒家村。村内耕地面积约20.67公顷,适合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多种作物。截至2002年,炭岚村共有40户居民,人口数量为100人,主要居住着
周姓和
高姓两个家族,均为
汉族。
炭岚村的历史可以追溯至
清代时期,具体年代有两种说法,一说是
康熙(1662-1722年),另一说是
爱新觉罗·颙琰年间(1796-1820年)。据记载,周姓第五代祖先从迟家村迁移至此建立村落,由于当时的主要生计来源是烧制柞木炭,因此得名炭岚村。后来,高姓族人也从附近的
徽村迁入。1954年,炭岚村的
农村经济总收入约为8000元。到了1978年,这一数字增长至约2万元。进入新世纪,2002年的数据显示,村内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70万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比99%、0.1%。同年,人均纯收入为3127元。
自1955年以来,炭岚村的农业生产经历了显著的发展。当年,粮食亩产量为75公斤,总产量达2万公斤。1978年,亩产量增至308公斤,总产量上升至6万公斤。1983年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亩产量达到了608公斤,较1978年增加了30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量稳定在600公斤,总产量为8.1万公斤。这一年,第一产业贡献了169万元的收入,其中包括农业收入84万元,畜牧业收入84万元,以及
渔业收入1万元。
教育方面,1963年成立了炭岚小学,最初配备了一名教师和32名学生。然而,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1988年该校并入了周家村小学。截止到2002年,炭岚村共培养出13名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学生。
在
改革开放之前,村民的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平均每年每人仅能获得大约100公斤的粮食供给。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2000年,人均粮食拥有量增加到360公斤,同时人均存款也达到了1500元。到了2002年,村内的交通工具包括汽车16辆、摩托车12辆,此外还有25部电话和25台电视机,以及5台电冰箱。
历史上,炭岚村村民的住房条件较差,多数为草屋,人均住房面积不到5平方米。但在1968年,村里开始兴建新的砖瓦房,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到了2002年,村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了15平方米。
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社会福利也在不断改善。1983年,村里投入资金1.2万元,实现了自来水供应。1987年,又投资1.5万元,使全村接入了电力网络。1990年,村民们享受到了程控电话的服务。
炭岚村的党组织成立于1946年,当时周典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村里的首位党员。起初,炭岚村与周家村共同组成一个党支部。在党的领导下,村里组建了多个互助小组,并有多位村民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或支援前线工作。1961年,炭岚村单独设立党支部,周典会被任命为首任党支部书记,当时党员人数为3人。此后,周振山、周喜江、周举东等人相继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2002年,村内党员总数为16名。
1961年7月,炭岚村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单位,并成立了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更名为大队革命委员会。1982年12月,恢复使用大队管理委员会的名称。1984年后,称为村民委员会,并设立了民政、调解、治安、
地方武装、妇女等多个职能机构。历任村委会负责人包括周典会、周喜亭、周喜瑞、周振全、周振山、高汝寿、周喜江、周喜斌、周振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