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捷运小南门线,又称小南门线营运区间,是台北捷运的一条线路,属于高运量系统。该线路原为
台北捷运新店线的一部分,但在运营初期,为了避免影响“淡水-新店”线的主要运营模式,被单独划分为小南门区间,实行单线双向运行。2013年12月
台北捷运松山线开通后,小南门线与新店线、松山线合并,成为“松山-新店”线的部分路段。
小南门线最初被称为“维护轨”,与
台北捷运南港线同步建设,主要用于南港线、
台北捷运板桥线电联车转向北投机厂进行维修保养。为此,小南门线两端分别设置了渡线,一端位于西门站北侧,连接南港线,另一端位于
中正纪念堂站南侧,与淡水线相连。这条线路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实现淡水、新店、中和线与板南线之间的平行转乘,对于列车互通至关重要。在
天津南港工业区机厂投入使用之前,板南线依赖小南门线进行车辆调度和发车。
1999年12月24日,随着板南线“市政府-龙山寺”段的开通,小南门线在南港机厂建成前作为板南线列车返回北投机厂的轨道。2000年8月31日,随着“西门-
中正纪念堂”段的开通,小南门线成为
台北捷运新店线的一个独立运营区间。2001年9月17日,受纳莉台风影响,新店线
古亭站以北及小南门线全部被淹没,导致
台北捷运所有线路停运。此后,新店线采用了“新店-古亭”模式运营,而小南门线则降低了车速和延长了班次间隔。
2013年3月24日,
中正纪念堂站1号出口因未来
台北捷运万大线与红线、绿线站内转乘工程而关闭,2号月台也因出口施工暂停开放,直至11月23日。同年11月24日,随着
台北捷运信义线的开通,原有的“北投-台电大楼”列车服务取消,小南门线的服务范围扩展至新店线的
台电大楼站,形成“西门-台电大楼”运营区间。2014年4月8日,
台北市政府宣布
台北捷运松山线通车后的运营模式,包括小南门线在内的线路将与松山线、
台北捷运新店线直通运营。2014年10月18日至11月14日,松山线进行了系统试运行,期间西门站、小南门站恢复了最初的固定月台发车方向。2014年11月15日,松山线正式通车,小南门线并入
台北捷运松山新店线。
小南门线全长1.6公里,全为地下线路,沿途设置西门站、
小南门站和
中正纪念堂站三个站点,均为地下车站。在独立运营期间,小南门线的主要乘客群体包括往返于沿线三站附近的居民以及需要在
台北捷运淡水线和板南线之间转乘的旅客。小南门线的跨月台平行转乘便捷,发车时间固定,即使班次间隔较长,也能吸引一部分原本需要在
台北车站转乘的客流。
小南门线的列车运行模式经历了多次变化。在2014年11月15日
台北捷运松山线通车后,
台北捷运新店线不再与淡水线直通运营,而是通过小南门线与松山线直通运营,形成了全程车模式。此外,还有一种区间车模式,即“松山-台电大楼”,该模式在晚上23时之后停止运营。
小南门线的运营时间为每天早上5:50至午夜24:50。在平日(周一至周五),高峰时段(上午7:00至9:00,下午17:00至19:30)的班次间隔约为3分钟,非高峰时段的班次间隔为6至8分钟,晚上的班次间隔为12分钟。而在周末和法定节假日,早上的班次间隔为8至10分钟,其余时间的班次间隔为6至8分钟,晚上的班次间隔同样为12分钟。
自2015年2月11日起,小南门线开始使用车站专属纪念章戳,每个车站都有其独特的纪念章图案,如
小南门站的纪念章就包含了国立历史博物馆、植物园荷花池畔和小南门等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