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昌原之战,
正大五年(1228年),
完颜陈和尚率领金军精锐
忠孝军,在
金朝西部重地大昌原(今
甘肃省宁县太昌原乡),以骑兵400大破蒙古军8000的大胜仗。此前,蒙古军已先后发动南侵金朝的战争,而地处西北部的
庆阳市、
宁州是大金国的重要属地,蒙金双方争战甚为激烈。
成吉思汗死前,蒙古军已先后打败了畏兀尔、
西辽和
西夏,对金形成战略包围,不断发动南侵金朝的战争,而地处西北部的庆阳、
宁县是大金国的重要属地,蒙金双方争战甚为激烈。
正大五年(1228年)正月,日益崛起的蒙古大兵南下,围困
金朝重镇庆阳城,其前锋8000人直扑宁州,抵达大昌原(今
甘肃省宁县太昌原乡),
完颜守绪完颜守绪急令驻兵
邠州的权枢密院副使伊
爱新觉罗·喇布哈(
移剌蒲阿)引兵回救。伊喇布哈(移剌蒲阿)任命
忠孝军提控
完颜陈和尚(陈和尚)为先锋。完颜彝生长于弓马娴熟的戎武之家,自小尚武功、勇力超人,性机警,行动疾如风雨。他率领的忠孝军由回鹘、蛮、羌、浑、汉等族400余人组成,战斗力极强。完颜彝应命出征前,不慌不忙,沐浴更衣,然后披甲上马,率领铁骑直奔敌营。由于他身先士卒,勇往直前,部下将士也毫无畏惧,奋勇杀敌,竟以400骑打败了8000蒙古兵,迫使蒙军从
庆阳市败退,取得了大昌原之战的全胜,创造了历史上又一个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大昌原之战,是
金朝与蒙古兵交战20年来未曾有过的大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蒙金战局的发展,延缓了金朝灭亡的进程。
完颜陈和尚也“一战名动天下”,以功升定远将军、
平凉府判官。
大昌原之战,
正大五年(1228年),完颜陈和尚率领金军精锐
忠孝军,在金国西部重地大昌原(今
甘肃省宁县太昌原乡),以骑兵400大破蒙古军8000的大胜仗。此前,蒙古军已先后发动南侵金朝的战争,而地处西北部的
庆阳市、
宁州是大金国的重要属地,蒙金双方争战甚为激烈。
1227年,
成吉思汗去世后,
博克多汗国由他的四子
孛儿只斤·拖雷监国,暂时没有对外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完颜守绪完颜守绪抓住这个难得的喘息机会,通过招募的方式重新组建了骑兵部队。广泛地吸纳女真、乃蛮、
吐谷浑、
回纥汗国、
辽朝以及
汉族中骁勇善战、具有对蒙作战经验的精锐之人,再以倾国之力保障供给、维护秋毫无犯的作战纪律。很快,这支新建的“忠孝军”就成为金军的中坚力量。
忠孝军的待遇非常优厚,拥有三倍于其他部队的俸禄以及最好的武器马匹。因此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投军。到
天兴年间,忠孝军的人数达到了七千多人。然而风雨飘摇的金廷根本养不起那么多人,只能对其进行整编,挑选部分人编入忠孝军的预备部队合里合军,享受的待遇只有正规部队的一半。
完颜守绪又整顿了亲卫马军,从中挑出五千精锐充入马军,剩余的自动归入步军。还打造发放了新的鞍勒、兵甲。战斗时忠孝军居前,马军次之,步军再次。除此之外,
金朝还有
完颜九住统领的一万建威
都尉军以及完颜阿排统领的三千亲卫军。
虽然
成吉思汗去世后蒙古军主力北返,但留在陕西南部的蒙古偏师仍在窥伺
渭河平原,希望能打通从潼关或蓝关东进
河南省的通道。而成吉思汗死前,
元朝已先后征服了畏兀儿、
西辽和
西夏,对金国形成战略包围,而地处西北部的
庆阳市、
宁州是金国的重要属地,蒙金双方争战甚为激烈。而大昌原之战就是成吉思汗去世后
蒙金战争的第一场重要战役。大昌原之战究竟发生在哪一年有不同说法。其原因是,《
金史》和《
元史》本纪都没有标明此战,而《金史》有关列传又不一致:
完颜陈和尚传作
正大五年(1228),
纥石烈牙吾塔、
移剌蒲阿、白华三传作正大七年(1230)。《通鉴续编》和《
宋史纪事本末》等书都认为是在正大五年。直到清
毕沅编《
续资治通鉴》才提出异议,详细考证为正大七年。大意为:金正大五年是在拖雷监国期间,当无大举进攻之事。《金史·忠义传》(陈和尚传属于忠义传)多采用
元好问和
刘祁的撰述,大都是依靠记忆和传闻,所以具体年月不太可能没有错误。金军救
庆阳市在移剌蒲阿、纥石烈牙吾塔、白华三传都有详细记载,与哀宗本纪七年正月所书移剌蒲阿等解庆阳之围相一致。近代很多元史学者采用毕沅的考证,如
屠寄的《
蒙兀儿史记》、
柯劭忞的《
新元史》,
黎东方的《细说元朝》都将大昌原之战记在
孛儿只斤·窝阔台二年,金正大七年。笔者认为还是
毕沅之说理由充足,这里再补充几点:1.细考蒙古方面各史料,拖雷监国期间,确实未见有何对
金朝的攻势行动。2.《
金史》
纥石烈牙吾塔和
移剌蒲阿二传,都说“战于大昌原,
庆阳市围解”,显然是直接为解庆阳之围,才有大昌原之战。3.大昌原位于庆阳南方,从地理位置研究,此处之战很可能与庆阳解围有直接关系。4.《金史》
白华传明确写
正大六年五月起,移剌蒲阿率
完颜陈和尚忠孝军一千人驻
邠州,且令审视北势。两月后,白华驰赴邠州,传金主密谕,命蒲阿于来年(七年)春初前往庆阳。最后又记明“七年正月,庆阳围解,大军还。”这一篇传文年月次序井然,不会有误。5.《
金史》
完颜守绪本纪正大六年所记的事有很多错误,比如记载
移剌蒲阿的四次行动:二月移驻邠州,八月再复泽、潞,十月东还,十二月救
庆阳市。这些行动有明显问题:如果移剌蒲阿十月才东还,八月不太可能收复泽、潞,更别提十二月救庆阳了。且该年本纪记载称六年十月间,大元兵驻庆阳界,则十月之前(正大五年)也打不了大昌原之战。6.
正大七年的记载与《
元史》本纪
李世民二年所记朵忽鲁战败的纪录相符。
其次,上述《元史》本纪所记原文为:“夏避暑于塔密儿河。朵忽鲁及金兵战,败绩,命
速不台援之。”这一则纪录所说的败绩,就是大昌原战败,解庆阳之围而返。而夏天是派遣速不台增援的时间,这里讲的朵忽鲁败北只是是追叙原因,不是败于夏季。而
屠寄又把
多桑书里的“蒙古将赤剌温”,当作
成吉思汗“四杰”之一的赤老温,导致
黎东方在《细说元朝》里也如此记载,导致出现了“
完颜陈和尚打败赤老温”的说法。按成吉思汗伐金、西征、灭夏诸战役中
赤老温都没有出现,恐怕早已逝世。《
新元史》赤老温传就明言赤老温很早就已经去世。而赤老温之子阿剌罕此时是否尚在人间也都成问题。因为蒙古将领平均年寿很短,而
孛儿只斤·窝阔台所任用的已经是赤老温的孙子,阿剌罕之子锁兀都。赤老温的年龄当与成吉思汗差不多,如果此时还活着,当为七十高龄的老将。四杰四獒中,除
速不台外再无活到那么大年纪的人。《
蒙兀儿史记》把赤老温拉扯进大昌原之战,实在毫无根据。
1229年,蒙古大将朵忽鲁率领蒙古军偏师进攻
庆阳市。
完颜守绪一边派陕西行省以羊酒等物犒蒙古军,以图缓师,一边面又命
纥石烈牙吾塔、
移剌蒲阿二人领兵进驻
邠州以策应庆阳军。在祝贺
孛儿只斤·窝阔台即位的同时暗中让驻兵邠州的移剌蒲阿在次年春引兵回救庆阳。移剌蒲阿麾下有
完颜陈和尚的
忠孝军一千人(完颜陈和尚传的作战纪录只说四百人,应该是留了一部分在邠州,因为忠孝军经常分割使用,每次参战人数不同)。完颜陈和尚生长于弓马娴熟的戎武之家,自小尚武功、勇力超人,性机警,行动疾如风雨。1230年正月,蒙古军在
庆阳市南方的大昌原与
金朝交战。完颜陈和尚出征前沐浴更衣,然后披甲上马,率领忠孝军四百人为金军前锋,他自己一马当先,奋不顾身,大破蒙古军。据《金史·忠义传》,蒙古军人数有八千之众,又说“自军兴,二十年始有此捷。”从常理来看,忠义传往往充斥溢美之词,多少总要打一点折扣:第一,蒙古军偏师很少有三、五千以上的,常见的最大兵力是二、三千骑,比如在
蒙古第一次西征时,四路大军中的一路偏师就只有五千人。第二,
完颜陈和尚及其
忠孝军四百人,只是领先冲锋陷阵,必须依靠诸军继之方能获胜。这样的例子在
蒙金战争里也有,例如
野狐岭之战就是让
木华黎率领死士冲锋陷阵,再由
成吉思汗大军发起总攻。换言之,不能单看表面记载,就认为忠孝军四百骑单独击破蒙古军八千。于是,朵忽鲁率蒙古军向北退走,
庆阳市围解。金廷遂令完颜讹可屯驻
邠州为庆阳声援,
移剌蒲阿、
纥石烈牙吾塔还镇
京兆。大昌原之战是
金朝与蒙古兵交战20年来未曾有过的大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蒙金战局的发展,延缓了金朝灭亡的进程。
完颜陈和尚也“一战名动天下”,以功升定远将军、
平凉府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