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万年为了巴结上司和有权有势的人,他常常变卖家财,换来钱买礼物,送给那些上层大官。这些贪官们得了好处,就慢慢地把陈万年从小官升成了大官。宣帝时,丞相丙吉得了重病,陈万年留在相府,在丙吉身边悉心侍奉,而且天天如此。丙吉病情加重,宣帝亲临看视,才知丙吉已不能起床了,于是就问丙吉群臣之中何人可胜公卿之位,丙吉遂举荐于定国、杜延年及陈万年三人。后来这三个人或出任御史大夫或出任丞相。陈万年又倾出家财,巴结贿赂皇帝的亲戚许家和史家,对最有权势的乐陵侯史高更是百般逢迎,最终位列九卿。陈万年以善于钻营著称,攀附外戚权贵,成为后世的反面教材。
陈万年早年为
沛郡的郡吏,后经察举成为县令,再迁升为广陵郡太守。因政绩优异,于
神爵元年入京担任右扶风,五凤二年调任太仆。陈万年操守廉正,但待人处事圆滑,善于逢迎讨好,他将大量财物赠送给外戚
许姓和史氏,尤其对乐陵侯
史高更是竭力结交奉承,为此几乎倾尽了家中所有的财产。丞相邴吉得病时,俸禄二千石以上的官员们皆前去探问病情,邴吉派遣家丞出来向众臣表示谢意,一众官员在家丞道谢完毕后便纷纷离去,只有陈万年独自留下来侍候邴吉,直到夜半时分才回到家中。后来
丙吉病重,
汉宣帝亲自前去探望,同时询问邴吉对朝中诸臣德行才能的看法,邴吉向汉宣帝推荐
于定国、
杜延年和陈万年三人,由于邴吉的举荐,陈万年因此得以在甘露三年皆替于定国担任
御史大夫。
刘奭年间,
珠崖郡(今
海南省琼山区东南)发生叛乱,乱事绵延数年都未能平定。汉元帝为此与群臣商议是否该派遣大军南下讨伐,其中待诏
贾捐之表示反对,认为珠崖当地的气候湿热,军队往往因水土不服而损失惨重,加上出兵的花费高昂,不如放弃珠崖一地。汉元帝又征询
丞相、
御史等人的看法,御史大夫陈万年认为应当发兵平叛,而丞相于定国则认同贾捐之的主张。最终汉元帝听从
于定国的意见,撤销了珠崖郡的设置。陈万年担任御史大夫八年后,于
初元五年病逝。
陈万年做起工作来比较勤恳努力,为人倒也清廉谨饬,但是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生性热心仕宦。为了自己的仕途未来,不惜绞尽脑汁,寻求各种法子和门路。由于善于走门路,一生也比较顺心。
陈万年原本只是个小小官吏,但是他做梦都想往上爬。为了巴结上司和有权有势的人,他常常变卖家财,换来钱买礼物,送给那些上层大官。这些贪官们得了好处,就慢慢地把陈万年从小官升成了大官。
宣帝时,
丞相丙吉得了重病,满朝公卿都前往问候。当时陈万年任职太仆,每次都随同众人前往。丙吉便遣使家丞出来向前来看望他的人一一道谢,短暂逗留之后,大家便各自散去。只有陈万年一人留在相府,在丙吉身边悉心侍奉,直至夜深才回去,而且天天如此。丙吉病情加重,宣帝亲临看视,才知丙吉已不能起床了,于是就问丙吉群臣之中何人可胜公卿之位?丙吉遂举荐
于定国、
杜延年及陈万年三人。后来这三个人或出任
御史大夫或出任丞相,而且都很称职,得到
汉宣帝的称赞。陈万年代替于定国,任为御史大夫。陈万年又倾出家财,巴结贿赂皇帝的亲戚许家和史家,对最有权势的
乐陵市侯史高更是百般逢迎,最终位列九卿。
陈万年乃朝中重臣也,尝病,召其子咸戒于床下。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chǎn)也。”万年乃不敢复言。选自(
班固《汉书·陈万年传》)
陈万年是朝中的重臣,曾经有一次病了,把儿子
陈咸叫到床前,告诫他。讲到半夜,陈咸打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想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打瞌睡,(你)不听我的话,这是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道歉说:“您说的话(的意思)我都知道,就是教我奉承拍马屁。”陈万年于是就不敢再说话了。
陈万年的儿子名为陈咸,陈咸凭借父亲陈万年的功绩,而被任命为
郎官。陈咸的才能突出,个性坦率耿直,多次议论政事,敢于讥刺皇帝的亲信宠臣,上书陈述意见数十次,后来陈咸升任为左曹。某次,陈万年生病,叫唤陈咸到床边教导训诫直到半夜,陈咸止不住睡意沉沉睡去,头撞在屏风上。陈万年非常生气,打算用木杖击打陈咸,说:“你老子教导你的时候,你反而打瞌睡,不听爹的话,这是为什么?”
陈咸叩头谢罪说:“您说的意思我都晓得,归根究柢便是教我要谄媚奉承罢了。”陈万年这才不再说话。
刘奭时,
琼山区(今海南省琼山县东南)反叛,几年都未能平定。元帝与群臣商议大规模派遣军队平叛,待诏
贾捐之认为出兵平叛不妥。元帝就发兵问题征求
丞相、
御史意见,
御史大夫陈万年认为应当发兵平叛,丞相
于定国认为贾捐之的意见是正确的。元帝听从了于定国的意见,撤销了
珠崖郡的设置。匈奴
挛鞮稽侯狦归服汉朝后,上书说愿意保卫汉朝上谷以西的边塞,请求撤走汉朝守边的军队,让人民得到休养。元帝让有关部门讨论这事,参与讨论的人都认为撤走军队可行,陈万年也在其中。郎中
侯应熟悉边塞情况,认为不能采纳呼韩邪单于的建议。元帝询问情况,侯应提出了十条不能答应的意见,于是元帝下诏不要再议论撤走边塞军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