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姓,中国姓氏之一。据公安部发布的《
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中,许姓排名第26位,人口已超900万,约占中国总人口的0.65%。该姓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的
晋江、
九龙江和
闽江流域,形成540多个许姓聚落村庄。
许姓起源有三种,第一种是源自
许由,帝尧时期东夷支族的首领之一,后帝尧预让位于许由。许由避隐而迁徙至
许地,建立了许由部族。许由死后葬于
箕山,后人多以许由为许氏始祖。第二种出自
姜姓,以国为氏,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许氏与
齐姓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之后,四岳是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他们与
姬姓部落结成联盟,跟
子姓高侯平行发展。春秋时期,
许国为
楚国的附属国,战国时期被楚国所灭,许国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第三种是源于
满族汉化改姓,满族顺布鲁氏多冠汉姓为许氏。满族伊拉哩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许氏。
许姓名人有战国时楚国思想家
许行,西汉宣帝皇后
许平君,汉末名士
许攸、
许劭、名将
许褚,唐代“十八学士”之一的
许敬宗、诗人
许浑,宋代画家
许道宁,金末元初理学家
许衡,元代宰相
许有壬,明代戏曲家
许自昌、官员许国,
清代外交家
许景澄,民国作家
许地山等。
起源
1、出自姬姓,为后裔吴回生陆终,陆终长子曰樊,樊为已姓,封于昆吾,为昆吾氏,尧舜时期昆吾氏首领许由为当世大贤,死后葬于箕山,后人多以许由为许氏始祖。夏之昆吾为商汤所伐灭,后人迁徙至河南许昌。
2.出自
姜姓,以国为氏,是
太阳神的后裔。许氏与
齐姓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之后。"
四岳"(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是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他们和姬姓部落结成联盟,跟"
子姓"商族平行发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为主的盟军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姬姓国--
西周。
周成王时,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其中商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
姬姓诸侯国和姜姓诸侯国,许国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文叔,也称为
许文叔。春秋时,
许国称为
楚国的附庸,战国初期被楚所灭。许国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史称许姓正宗。
传说尧帝时许由的后代也称许氏。许由相传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居住在箕山。他死后被葬在
箕山,后人称为
许由山。四千多年前活动
于颖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当年许国之地。
源于观天象定姓,“许”字的主体标志是天干顶上这部分,这是“午”的标志,中午的午,这个午是玄鸟的翅膀,下方还是璇玑盘。凡是上古得姓的族,它必须得观天象,所以在古代,历法是第一等级的,所以每个姓的后面都有璇玑盘,璇玑盘就是风向标。许姓这半部分与谢的“訁”是一样的,这个三角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当斧子讲,另一个是当帝王的“帝”。那么天子说的话,也就是皇帝代天说的话叫“言”,他这不是自己的说的话,而是代天说的话,午这边表示天。
源于
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①顺布鲁氏多冠汉姓为许氏;②伊拉哩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许氏等。
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清朝以后,在广西泗城府(今广西
凌云)
土司、
黎族、
瑶族、
彝族、
土家族、
阿昌族,以及北方地区的
回族、
蒙古族、
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许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
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许氏。
得姓始祖
许由,字武仲,生于公元前2155年,卒年不详。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帝敬重他的德能,曾有意把帝位让给他,他固辞不受,隐居箕山,农耕而食。后尧帝又请他作九州长官,他到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他死后葬于箕山之巅,尧帝封其为“箕山公神,
配食五岳,后世祀之”,故后人称箕山为许由山。四千一百多年前,许由活动于颍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当年许国之地,故后世许氏人士多以他作始祖。
许姓的另一种说法是出自
姜姓,以国为氏,
西周姜姓
诸侯国许国始祖为文叔,即
许文叔。
许由和文叔同为许姓的始祖,只是许由早于文叔1100余年,所以当认定许由是许姓的开姓始祖,而文叔则是许姓的开国始祖。
迁徙传播
据考古及基因研究显示,中国人的起源并非只有一个地区,而是存在多地区多起源的趋势。中国人有一部分起源于南方沿海一带,许姓以及其它姓氏最早源于南方沿海一带。南江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存的发现意味着岭南
人类活动史从“马坝人”时代(距今约13万年)推至距今约50万-70万年。全基因组基因分型研究表明,距今3万至4万年前,亚洲人沿着从南往北的路线迁徙,才形成了如今的东亚人群。这项研究最重要的结论是:东亚人群是从南方起源的,在史前时期进行了从南往北的迁徙。众所周知,在人类文明史上,东亚人是不断由北往南迁徙的。比如在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北方人南迁就有三次,分别是:西晋末年开始的“
五胡乱华”时期、
唐朝的“
安史之乱”以及唐、宋之交的“
五代十国”。这些历史给学术界造成了一种“错觉”,即认为在史前时期,亚洲人也是由北往南迁移的,但“泛亚SNP计划”的成果颠覆了这个主流观点。对中国历史而言,这意味着,北方人的“老家”其实在南方。中国人的祖先先是到达了中国南方,在那里繁衍,此后再进入黄河流域。
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郑、楚等国势力强大,许国不断地遭到这些诸侯国的进攻,由于力量弱小,无力抵御,只能忍辱负重,委曲求全。
公元前654年,楚国伐许,许侯无力抵抗,遂肉袒谢罪,楚国才退兵而去。
楚成王在位时,又一次进攻许国,许侯只好再次肉袒谢罪,使其退兵。在这种情况下,许国所能做的惟有迁徙,以避其锋芒。
公元前576年,即
许灵公时被迫迁到了叶(今
河南省叶县西南);
公元前533年,又迁其国于城父(今安徽省县东南);
公元前529年,再次迁回叶;
公元前524年,又迁到了容城(今河南省
鲁山东南)。
公元前523年,许悼公患
疟疾,太子止献药,悼公饮后非但没有治好病,反而送了性命。太子止见闯了大祸,于是便逃到了晋国。此外,楚国有许伯,
郑国有许瑕,晋国有
许偃、赵国有许钧、
许历、魏国有许,他们都是因各种原因从
许国流亡到各国的,由于无法归国,便定居于当地。后来几乎每三至五年就迁徙一次,可见当时其所面临的局势之险恶。许国迁到容城后,虽然得到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喘息机会,但是当时
周代衰弱,无力阻止诸侯纷争,许国这样的小国仍不能避免被吞没的命运。这一时期分布在各国的许姓人大都是许国灭亡后被迫迁去的,他们通常仍可保留贵族的身份。但在战国后期由于社会变革加快,社会分化剧烈,有一部分许姓人已经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贵族地位,如赵人许历,便是一例,所以他们必须以自己的才干重新博取功勋,以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此外,除了以上诸国外,齐、韩、燕等国也有许姓分布,所从事的职业五花八门,其中也有处于社会下层的人。通观这一时期的各国许姓,人数并不很多。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二:一是许国本来就是小国,人口有限;二是许国灭亡后,许姓失去了原有的政治基础,他们的活动不为史书记载,故今天便很难了解其全部情况了。
秦汉时期除了高阳地区有许姓分布外,在今
山东、
河北、
河南、
陕西、
辽宁、
山西、湖北、
浙江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以陕西、河南、河北的人数为最多,也最为集中。在这些地区也不是均匀分布,而是集中于某一区域,如陕西主要集中在
渭河平原,河南则集中在洛阳及豫南一带,河北主要集中在冀中平原。
隋唐时期
许姓南迁始于
魏晋南北朝之时,唐代以后,许姓已大举南迁繁衍于今
江苏、浙江、湖北、
福建、
广东等省地,故唐代以后的许姓名人也多出于此地。
宋元时期
辽国地处中国北方,其境内许姓分布较少。金国消灭北宋后,占据了淮河以北广大地区,这里主要是汉族聚居区,所以金朝统治时期许姓分布要比辽广泛得多。元朝的统治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民族复杂,故境内分布有大量的许姓人。此外,这一时期许姓的民族构成也发生了变化,在少数民族中也出现了不少许姓人。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人口迁徙相对比较频繁,有的是政府行为,也有因躲避战乱,从而构成了这一时期姓氏分布的又一显著特点明清以来的许姓状况。明清时期是许姓人口的大发展时期,见之于记载的许姓人数大大地超过了前代。此外,文化素质也大大地提高了,出现了一批学者,考中进士的人数也空前增加。还有一个特点,即这一时期在少数民族中涌现了大批许姓,人数之多远远超过了以前历代的总和。
堂号
"洗耳堂":尧帝时有一位高士叫
许由。尧老时,想把天下禅让给他,他不肯接受,跑到箕山脚下去种地;尧又请他出任九州长,他就跑到颖水边去洗耳朵,认为尧说的话污了他的耳朵。许氏因以"洗耳"为堂号。
"得仁堂":
伯夷、叔刘在周灭商后,耻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孔子夸他"求仁而得仁"。许氏因以"得仁"为堂号。
"训堂":汉代时有许慎字叔重,博览经籍,当时人夸他说"
五经无双许叔重"。他著有《
说文解字》,集古今经学和训诂的大成,到现在还是研究文字学必备的工具书
郡望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秦末隐居不仕的高逸之士许猗。
高阳郡:
东汉桓帝时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
高阳县东)。此支许氏,为
汝南许氏分支,是
十六国许据的5
世孙高阳
太守许茂之族所在。
河南郡:汉高帝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支许氏,为文叔直系后裔。
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置郡,治所在
太原市(今山西太原西南)。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东汉末年大名士
许劭之后。
会稽郡:秦始皇时置郡,治所在
吴中区(今江苏
苏州市)。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
东汉著名文学家
许慎之后。
宗祠对联
四言通用联
上联典指
隋朝时期的许善心,少年时聪明,被称为神童。在南朝陈曾任散骑常侍,入隋官至通议大夫。博学多闻,家中藏书万卷,无不遍览。接替父亲
许亨未完成的《梁史》续修。下联典指东汉时期的许慎,跟从
贾逵学习,曾任太尉南阁祭酒等职。博通经籍,时人评论他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称。著有《
说文解字》,集古文经学训诂之大成,为后代研究文字及编辑字书最重要的根据。又著《五经异义》,专主古文经学。
汝南世泽;二龙家声
孝宣求剑;飞琼鼓簧
上联典出西
汉宣帝皇后许后,名平君。
汉宣帝刘询出生数月,其父母便因“
巫蛊之祸”同时遇害,他被寄养在祖母
史良娣家,生活在民间,而
许平君也是民间女。当朝中
公卿商议立皇后时,宣帝下诏要寻找原来舞过的剑。大臣了解他的意思,便奏请立许后。下联典出传说中的古代仙人许飞琼,为
王母娘娘侍女,西王母常令她鼓震灵之簧。
系承炎帝;源出许昌
全联典指许氏的出处和源流。
评推月旦;绪衍箕山
上联典指
东汉时期的
许劭,字子将,与从兄
许靖并有名。好评论乡党人物,每月更换其品题,俗称“
月旦评”。曾评论
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大喜。下联典出尧让位于
许由,相传尧把君位让给他,他逃到箕山下,耕凿而食;尧又请他为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意听到。
彻钟泰岱;绪衍箕山
全联典指尧高士许由耕于箕山。
忠孝世泽;节义家声
全联典指
唐朝时期的
许远,与
张巡合力拒贼,血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兵粮俱尽,城陷被执,不屈死。
鲁斋道学;旌邑仙传
上联典指宋、
元朝时期的
许衡,与
姚枢、
窦默等人讲
程朱理学。曾任
京兆提学,在关中大兴学校。
元朝建立,他与
刘秉忠等制定朝仪官制,后主持国学,以
儒家六艺(六经)为教学内容,对汉、蒙文化的融合及交流,起过一定作用。官至集贤
大学士兼国子
祭酒,著作有《
鲁斋遗书》等。下联典指
东晋道士
许逊,向
吴猛学道。后
举孝廉,曾拜
旌阳令,有感于皇室纷乱,弃官周游江湖,传说宁康年间在南昌
西山,精修
成仙,并且全家四十二口拔宅飞升,鸡犬也随之升天。宋代封为“神功妙济真君”,世称“许真君”。
绳其祖式;世泽绵长
不详
孙支挺秀;祖德流芳
许氏家庙联。
五言通用联
出且从龙;萦空宁触石
此联采用唐朝礼部尚书许康佐《日暮碧云合》诗句联。
六言通用联
兄弟六登科甲;父子四为尚书
全联典指明朝
巡抚许进,上联说许进八子六登科甲。下联说许进及子许、许论、
许赞等四人,皆为尚书。
七言通用联
宝树春回双月旦;锦江瑞霭百花潭
上联典出东汉末汝南平舆人许靖及从弟许劭。下联典出许靖,举孝廉,任尚书郎。后入蜀汉,历官
广汉市知府、太傅。“锦江”,地名,在四川,流经成都市。“百花潭”,地名,在成都西郊锦江岸边。
化日光天新气象;清风明月旧襟怀
全联典指晋代文学家
许询,幼年聪慧出众,人称神童。后司徒府召为掾属,不就。曾为道士,隐居永兴。早卒。有才藻,善为文。精名理,善清谈。好游山水,身体矫健,曾与王羲遍游会稽名山。与孙同为东晋著名玄言诗人。
简文帝称“玄度五言诗,可谓妙绝时人”,实际上则是以玄言哲理敷衍成篇,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对当时东晋诗坛影响极大。今存《竹扇诗》一首及《白尘尾铭》、《墨尘尾铭》等文。
掬泉洗耳辞尧禅;解字成文费段笺
上联典出尧予
许由天下不受,又授其为九州长,愤而洗耳于颖水之滨。下联典出
东汉经学家、文学家
许慎著《
说文解字》,
清代文字
训诂学家
段玉裁为其注释,有《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古经典;山雨满楼唐律诗
全联典指唐朝诗人
许浑,其诗作中有“山雨欲来风满楼”名句。
知人其能九德贵;闻过则喜百世师
训诂传经千古业;说文解字万世师
但有余闲惟学帖;即逢佳客莫谈天
此联采用清朝书法家许庚自题联。许庚,字文恪。
其他通用联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应侯顺德,贻厥孙谋
此联为
福建省诏安县南诏镇许氏家庙联。庙祀开漳功臣、昭应侯许天正。
摸索贤才,自明幽暗可识;品题才物,咸惟月旦公评
上联典出唐朝大臣
许敬宗阴附武后,谋逐
褚遂良,杀
长孙无忌等。下联典出
东汉名士许劭初为郡功曹,深受敬重。他好评论人物,每月更换一名,时称汝南“月旦评”。曾评
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闽海平,黄宣威昭圣德;漳州建制,弘扬教化应民心
此联为福建省诏安县南诏镇许氏家庙联。
入颍阳、守睢阳、令旌阳,赫赫神仙之府;汉太傅、唐右傅、明少傅,堂堂宰相之家
此联为安徽省
绩溪县家朋村许氏宗祠联。上联典指
许由、
许远、
许逊。下联典指
许靖、
许敬宗、
许存仁。
萃子姓于一堂,缅先人祖有德宗有功,为烈为光,春露秋霜明祀典;衍云播诸代,愿吾辈孙也贤儿也肖,能文能武,鸳班鹭序集南洋
此联为许氏南洋宗祠联。
家谱文献
姓氏名望
历史渊源
姜姓之后许,原指上古地,后指上古许国,再后则指
西周许国和东周许国。指地、指国,并非指人指姓。因为此时许地居民、许国国民皆姓姜,同族同源于姜姓祖先
太阳神;源于姜水,成于许地,封有许国。历史上承认这一种说法的书籍很多,也很一致,其中有唐“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南宋“
通志·氏族略”等。至于唐宋以前著作如“汉书”、“史记”、“左传”、“吕氏春秋”以及其他诸子百家之说,多同此议:许民即姜姓许地之民,许为姜后之义甚明。
以地为姓许亡国之前,已经有人因地而为姓,但不普遍,是自发的,且
知者无多。作为一种现象,此种因地为姓的做法很有其产生的合理性和可能性。也是后来姓氏合一发展进程的萌芽与先例。比如,许国亡国之前,晋有许偃、郑有许瑕,楚之中便有楚国要员许伯。再以后,“左传”中还有许围其人出现于鲁召公十三年,即
公元前529年。这些
许地人物此时已经姓许,决不是“左传”作者
左丘明先生以后事推演前人而冠以许姓。
以氏为姓最初以氏为姓的人,对于许氏家族来说,可以寻找到姜信许由。不过,许由当年叫姜信,许由以氏为姓的事是后人追加给他的。他当时因许地而封于许,为上古许国首位国君,尧虽赐其氏为许,但氏当时不用于姓。是后人将其氏称用为姓,史书因此出现许由之名。以氏为姓的事发展到
西汉时候,已成定局;司马迁大书特书其以氏为姓之例,不胜枚举。应该说,虽然如此,以氏为姓的事还是少数,并不普及。比如同是一国国君,同是赐氏为吕的伯夷,就没有人将之以氏为姓,都称伯夷,可算一例。因此说,认氏为姓的事,不在多数。
许光:美籍华裔学者、美国人类学博士。1911年生,辽宁省庄河市南尖镇
潮河沿人。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社会系,考取庚款公费生留学英国伦敦大学文化人类学系。1940年取得文化人类学博士学位后,曾返正置抗战烽火中的祖国,在
华中大学和
云南大学任教,并在西北、西南从事文化人类学考察活动。1944年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康乃尔大学和
西北大学讲授人类学,历任讲师、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和系主任。这位蜚声西方人类学界的学者,曾到过夏威夷、中国香港、日本等地实地考察,并把研究心得融合在他的大量著述之中。许教授应用的方法是从每一文化体系的对事对物的看法想法中,抽出若干主要概念概括那个民族的基本主张进行比较研究,作为认识不同文化体系的关键所在。1969年问世的“有文字文明的研究”书中,他从中国文化和民族意识中抽出十四条基本主张,也从美国抽出十数条基本主张。在中国文化的第一条写道:“一个人的最大义务和责任是对待父母的”,“孝道即是用以报答父母给他生命并抚养他长大”。而在美国的第一条则称“一个人的最大关心所在是他的自我利益,这包含他的自我表示、自我发展、自我满足以及独立”。许氏的分析研究引起人类学的广泛注意。1983年5月曾归国访问,就学术问题同
中原地区学者作了有意的探讨,他对中国重建社会学表示高兴。用心理学法从事人类学研究由来已久,可是美籍华裔学者
许烺光博士在1961年所著“心理人类学”及1973年的增订本中,就此作了新的见解。许氏认为,心理人类学是现代人类学的一个分支科学。他的任务是着重研究人类文化与人类社会人格、社会心理之间的相互作用。许氏就不同民族的民族性,以及不同文化的歧异作了大量深入研究。他应用心理学的观点分析民族心理学和不同文化体系的差异,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从而使心理人类学成为人类学领域中独树一帜的学派。正因为许博士的独特贡献,他在七十年代当选为美国人类学会副会长、会长。
许亡国之后,许族流离,四处迁徙,于是以国为姓,非常普遍,逐渐形成当今
中原地区许姓的格局。
迁徙分布
许氏的发源地在今
河南省许昌东。
春秋战国时期,许国为郑、楚等国所逼,曾多次在今河南及安徽北部一带迁都。
许国被楚灭后,除部分迁居今湖北荆山及湖南芷江等地外,多数许姓就地繁衍或北上迁徙。
许姓北上最初迁徙之地是冀州高阳(今河北高阳),后有许氏复迁回河南宝丰等地。
秦汉之际许姓已遍布今河南、
河北省两省的大部分地区。此后,北方许姓主要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安徽、陕西、山西等广大地区。
唐初,
陈政、
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
河南省许姓将佐随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户。
唐代以后,许姓已大举南迁繁衍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地。
宋末元初,许氏有一支徙居广东。迁至湖南、广东、
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的许氏,有的融入侗、壮、
布依、土家等少数民族。许姓被列第十一,也是名门望族之一。
明代永乐年间,福建人许冲怀、许申最先移居台湾,此后许氏又多次向台湾迁徙,在清康熙时有泉州人许远光、许太岳分别入垦云林县麦乡和
新北市木栅乡的社德坑等,从明末至
清代,入台的许姓的人氏越来越多。从台南扩至彰化、台北、澎湖、嘉义等地。
古籍记载
《通志。氏族略》:“许氏,
姜姓,与齐同祖。炎帝之后,尧四岳伯夷之子孙也。
周武王封其苗裔文叔於许,以为太岳后,今许州是也。自文叔至庄公十一世,始见
春秋。元公子结元年,获麟之岁也。”
《
姓氏考略》注引《姓源韵谱》亦云:“许,姜姓,尧四岳伯夷之后,与齐同宗。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子孙以国为氏。”许故城即今河南许昌。
《姓氏考略》据《姓氏急急篇·注》称:“
许由之后。”由,古之贤人,相传尧曾让天下给他,许由谢而隐。战国时楚有
许行;
东汉有
许慎,著《
说文解字》;
唐朝有
许浑,
丹阳人;
清代有许之渐,武进人,顺治时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