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听歌也分三六九等,受地域文化的影响,老一辈的人自然是听当地的粤剧粤曲,是为最高雅;自四十年代就开始盛行的国语歌也延续着那一代人的听歌主流习惯;而年轻一代受
英国殖民文化的影响,则纷纷以追逐西方的英文歌曲为新潮,会唱一口流利英文歌的人自然也会被高看几眼;最不济的,就是本地自产的
粤语歌曲。
1971年,
许冠杰与
许冠文在
电视广播主持了讽刺时弊的喜剧节目《
双星报喜》,于当年的4月23日开播,收获极高收视,成为同类节目的开山鼻祖。也正是在这个节目中,许冠文将自己出外旅游返港后的心得写成歌词,即为《铁塔凌云》,交由弟弟许冠杰谱曲并在节目中演唱。
1972年4月14日许冠杰在TVB特别节目《双星报喜》中首唱《铁塔凌云》(节目中歌名为《就此模样》),之后收录于许冠杰1974年发行的专辑《
鬼马双星》中。
《铁塔凌云》以一个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游历世界回归故地的心态,唤起对香港这片家园的重视。而
许冠杰也从这首歌开始身体力行,大量创作粤语歌曲,用通俗亲切的
粤语填写歌词,内容主要反映香港市民日常生活及当时的社会现状,多有讽刺时弊的意味,唱起来非常“顺口”,再加上他道出了在当时经济起飞下不少星斗市民的日常琐事与心事,故得到广泛流传,该作品歌曲歌词和旋律中都展现出其乐天和积极对待生命的性格。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综合词评人
黄志华和流行文化研究者吴俊雄的说法,《铁塔凌云》面世后并没有立即掀起热潮而振兴
粤语流行乐:一、只在节目唱过一次,没有人要求重播或重唱;二、没有在当时的主流音乐媒体(即电台)播放过;三、当时的粤语流行歌书多不见收入;四、异于《啼笑因缘》《
鬼马双星》等七十年代的大热歌曲,鲜见同期的翻唱版本;五、在1974年,此曲才正式发行,
许姓才再写粤语歌。
而直到八十年代中期,即中英谈判时,《铁塔凌云》才受到注视而开始流行,其后更获广泛称为“
香港特别行政区之歌”,赋予诸多文化符号;亦成为
许冠杰的代表作之一,几乎每一场演唱会尾声时,都会听到他和观众合唱此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