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
2021年吴志勇执导纪录片
《紫禁城》是一部由吴志勇执导、陈西编剧、谭江海解说、北京电视台和故宫博物院共同出品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共12集。该片于2021年10月22日在北京卫视播出。
该片以紫禁城为视角,讲述了中国近600年的历史,通过《王者》《基业》《远路》《狂澜》《际遇》《余晖》《交融》《盛世》《思危》《图存》《破晓》《新生》12个篇章,全景呈现了紫禁城的历史。
该片是为纪念2020年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故宫博物院建院95周年而推出的。2022年3月,《紫禁城》被列入“2021年第四季度优秀国产纪录片推荐目录”。2022年10月27日,该片入围第27届电视文艺“星光奖”名单。
剧情简介
《紫禁城》从明朝定都北京开始讲起,描绘了历史风云与细节,包括紫禁城的肇建、发展、扩容与历史际遇,以时代中的“变局”为叙事主线,通过历史上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变局”,回首六百年来紫禁城风起云涌的历史过往,在历史坐标中触摸中国文化跳动的脉搏。该片包括《王者》《基业》《远路》《狂澜》《际遇》《异象》《交融》《盛世》《思危》《图存》《破晓》《新生》12个篇章,讲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故事。整部纪录片通过呈现大量珍贵文物和文献,深入探寻昔日皇宫隐秘角落,带领观众追寻中国传统文化根脉,叩问沧桑历史,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王者》
王者》主要讲述了明朝初期,朱元璋去世后,其子朱棣首都迁至北京的历史背景与过程。这一集通过真人还原和动画结合的方式,介绍了紫禁城名字的由来,选址到迁都、选材到建造的过程,以及北京如何成为王者之城,如何孕育一个王者时代的背景。该集也深入探讨了明朝初期的削藩制度,即削去皇亲贵族的权力,将权力收回中央,防止藩王引发地方叛乱。明成祖朱棣的迁都决策,展现了他的深远理想和铁血手腕。
《基业》
《基业》主要讲述了紫禁城作为皇家宫殿,是如何在明朝永乐年间开始奠定其基业的。这一集详细介绍了紫禁城的建造过程,包括选址、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以及其中涉及的人物和事件。同时,也展示了紫禁城在明朝时期的政治地位和作用,以及它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还原和讲述,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明朝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政治制度。
《远路》
故宫博物院的家具馆,陈列着明清两代皇室的各式家具。这些家具映射着明王朝通过对外贸易带来了远方丰富的物产,并接受各国朝贡的繁荣景象,成为一个时代的见证。
《狂澜》
公元1435年,年仅38岁的朱瞻基病逝,9岁的朱祁镇即位,年号正统。由于新皇年幼,宦官专权问题逐渐凸显。在经历了永乐之治、仁宣之治的盛世之后,明朝开始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瓦剌进犯,明英宗朱祁镇效仿祖辈亲征,却在土木堡遭遇兵败,被俘虏为阶下囚,这是大明开国以来的最大耻辱,国运因此一落千丈。在这一系列的惊变中,明王朝走向衰弱的关键历史时刻也随之到来。然而,总有人逆流而上,力挽狂澜。此时,写下传世名作“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与朱祁钰朱祁钰一起,肩负起了拯救明朝的重任,成功保卫了北京城。然而,英雄的命运往往坎坷。在“夺门之变”后,于谦被斩立决,文官集团也遭受了沉重打击。至此,大明的国运衰落已经不可避免。从公元1430年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到1487年成化病逝,短短60年间,明朝经历了多次惊变,每一次都直接改变了国运和版图。
《际遇》
《际遇》主要讲述了清代顺治帝与紫禁城的深厚渊源。顺治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6岁登基,在位18年。在这一集中,通过历史资料的展示和专家的解读,观众可以了解到顺治帝是如何在紫禁城中度过他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以及他是如何逐渐适应这座庞大的宫殿的生活的。同时,《际遇》也展现了顺治帝在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推动了满汉文化的融合,稳定了清朝的统治。然而,他的爱情和人生却充满了悲剧色彩。他与孝献皇后的爱情故事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而董鄂妃和顺治帝儿子的早逝,给了这位少年天子沉重的打击。
《异象》
《异象》主要探讨了清代康熙时期,紫禁城内发生的文化交融与冲突。这一集聚焦于康熙帝,他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不仅巩固了清朝的统治,还在文化领域推动了满汉文化的融合。然而,这种融合并非一帆风顺。康熙帝虽然推崇汉文化,但也坚持维护满族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上的双重性,使得紫禁城内出现了异象:一方面,汉族官员和士人通过科举等途径进入宫廷,带来了汉族的文化和思想;另一方面,满族官员和贵族则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与汉族文化产生摩擦和碰撞。
《交融》
《交融》主要讲述了清代乾隆时期,紫禁城所呈现出的多元文化交融的盛况。爱新觉罗·弘历作为清朝的鼎盛时期的皇帝,他继承并发扬了康熙雍正两位皇帝的治国理念,将清朝推向了一个文化、艺术、科技都极为繁荣的时代。在《交融》中,能看到乾隆帝如何积极推动汉满蒙藏等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以及这种交融如何在紫禁城中得以体现。紫禁城不仅是皇帝居住的宫殿,更是多民族文化交流的中心。来自各地的艺术家、工匠、学者都汇聚于此,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同时,《交融》也探讨了多元文化交融对紫禁城乃至整个清朝的影响。文化的交融不仅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也为清朝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盛世》
《盛世》主要讲述了清朝乾隆时期的盛世景象,以及这个时代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辉煌成就。爱新觉罗·弘历作为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被誉为“康乾盛世”的顶峰。在《盛世》中,能看到乾隆帝如何励精图治,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措施,推动了清朝的全面发展。他注重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减轻赋税,使得清代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同时,他也重视文化教育,修订四库全书,弘扬汉学,使得清朝的文化事业达到了巅峰。此外,《盛世》一集还将展现乾隆时期紫禁城的壮丽景象和宫廷生活的奢华。观众可以欣赏到紫禁城的建筑之美,了解到宫廷中的礼仪、服饰和艺术品等方面的丰富内容。同时,这一集也将探讨乾隆盛世背后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如官员腐败、民生困苦等,以揭示这个时代的真实面貌。
《思危》
《思危》主要讲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被迫进入世界体系,卷入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背景与过程。其通过深入的剖析和丰富的历史资料,展现了清朝爱新觉罗·旻宁时期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以及中原地区如何在这个时期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片中详细描述了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包括林则徐的禁烟运动、道光帝对战争的态度和决策、以及英国等列强的侵略行为。同时,也探讨了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深远影响,如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民族矛盾的加剧、以及清朝统治的危机等。《思危》一集不仅展示了历史的残酷和悲壮,更引发了观众对于国家命运和民族未来的深刻思考。它提醒我们,一个国家在面临危机时,需要有明智的领导和果断的决策,更需要整个民族的团结和奋斗。只有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走向复兴。
《图存》
《图存》主要聚焦了清朝末年,面临内忧外患的紫禁城如何寻求自救与变革的历史进程。这一时期,清朝统治面临严重危机,列强环伺,内部矛盾激化。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寻求救国之道,图存自强。在《图存》中,能看到清朝末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尝试。例如,光绪帝推行的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改革来挽救危局;同时,洋务运动也在这一时期兴起,试图通过引进西方科技和文化来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这些变革尝试虽然最终未能完全挽救清朝的命运,但它们对于推动中原地区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图存》一集还将展现这一时期紫禁城内外的各种社会力量如何相互作用、影响历史进程。观众将看到不同政治派别、社会阶层之间的斗争与合作,以及他们如何共同塑造了这一时期的历史面貌。
《破晓》
《破晓》以辛亥革命博物馆为背景,讲述了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的历史变革。其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1908年光绪帝慈禧相继去世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在《破晓》中,能看到溥仪在紫禁城登基成为末代皇帝,年号宣统。然而,此时的紫禁城已不再是权力的中心,而是成为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象征。同时,在紫禁城之外,革命浪潮风起云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决心推翻清王朝。《破晓》一集不仅讲述了历史的进程,更深入地探讨了这一时期中原地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它展现了辛亥革命对于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的道路上的艰辛历程。
《新生》
《新生》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紫禁城迎来新生的历史时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紫禁城不再是皇宫,而是成为了故宫博物院,正式对公众开放。这一转变不仅象征着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也标志着紫禁城从一个封建皇权的象征转变为一个展示中华文化和历史的博物馆。在《新生》中,观众将看到新中国政府如何对紫禁城进行保护和修缮,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同时,故宫博物院也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和教育项目,向公众普及中华文化和历史知识。这些举措不仅让紫禁城重新焕发出光彩,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新生》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紫禁城所经历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变革。同时,也向观众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在2018年《上新了·故宫》策划伊始,《紫禁城》就已同步启动。相比文化类综艺,《紫禁城》选择以纪录片的形式,在侧重大历史的基础上兼具历史观的表达,同时借助新技术新方式,在保持厚重基调的同时,唤醒更多年轻人对于中国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从而为文化积淀注入新的生命力。
内容创作
在查找原始档案这一块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给剧组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因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存有大量的明清档案。比如,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现在的语态表达,此时就需要拿到真正的历史原文,反复推敲才能确认。
在风格气韵上,《紫禁城》厚重却不沉郁,轻松中蕴藉深思,兼顾专业化和历史深度的同时,在表达方式和触达范围上偏向年轻化、现代化和多元化,以期提高这部纪录片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制作团队用一年的时间从最基础的故宫常识学起,期间无数次地踏入故宫“培养感情”,寻找历史的痕迹与共鸣。秉承着专业严谨的治学精神,得到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大力协助。之后,团队又花费一年时间撰写脚本,不断地修改打磨,采访明清史学家、社会学者以及故宫博物院古建部、书画部、器物部、宫廷历史部、考古部、展览部、文保科技部、修缮技艺部、故宫学研究所、研究室、图书馆等各个部门的专家。故宫博物院专门组建了专家顾问团队协助案头工作,三十余位专家为内容的精准性、素材的全面性保驾护航。
拍摄过程
该片采用8K拍摄,《紫禁城》主创团队对于该技术的理解也不于对高新技术的盲目升级,在他们看来,8K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影像清晰程度的单纯提高,对于画面而言,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将信息量放大加持,精准赋能。具体到建筑和文物的拍摄,8K可谓增加了另一种叙事手段。
在拍摄上,该片拉起了一支近150人的大队伍,故宫拍摄组、纪实拍摄组、历史再现组三组队伍齐头并进,除记录故宫建筑、文物和不同季节天气的故宫内外景,还先后去到南京、苏州市太仓市杭州市湖州市、福州、厦门、泉州、荆州、凤阳、宜宾、景德镇、威海、承德、怀来、赤峰、甘肃、青海、澳门等80余个外景地拍摄纪实内容,以成就《紫禁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从紫禁城走出去,再回到紫禁城的多维度表达。为了再现“历史名场面”,主创团队在横店1:1仿建故宫的明清宫苑复现了诸多场景与故事,同时辅以原创插画动静结合,营造浓郁细腻的电影质感,采用8K拍摄。
音乐选取
《紫禁城》为每一集量身定做了一首主题歌,邀请了12位实力歌手来演唱。”12首主题曲分别对应12集的主题,相对独立,风格各异:谭维维的《城》、郑云龙的《潜龙勿用》、汪苏泷的《在惊涛骇浪里》、摩登兄弟刘宇宁的《千里江山》、张碧晨的《字里行间》、周深光亮》、常石磊《四海》、张新成+周昭妍(Miumiu)的《荣耀天成》、黄龄的《敢》、刘柏辛的《白鹭思一骋》、戴荃的《破晓》、王力宏的《天地龙麟》,包含京剧元素、歌剧元素、流行风格、艺术摇滚风格甚至说唱风格,颇具有实验性。创作团队选择纪录片歌曲的歌手标准,除了积极正面的公众形象,实力是最重要的指标——以“歌手”而非“流量”的标准去寻找演唱者,最后敲定的12位歌手,创作者和演唱者都需要对紫禁城有一定的了解,在研读脚本的基础上共同创作。
此外,音乐方面,《紫禁城》团队还邀请了好莱坞华人作曲家、曾制作了《功夫熊猫3》《神话》《我是谁》《红番区》等多部电影音乐、获得艾美奖最佳音乐大奖的Nathan Wang(Nathan Wang)来担纲纪录片的作曲配乐,希望整部纪录片既有原汁原味的中国元素,又兼具国际化的视野和艺术表达。2008年,王宗贤曾经去参观过紫禁城,此次受邀作曲,他表示自己“兴奋得难以言表”。他在给导演的一封信中写道:“当我接到的电话,被通知我在一个有着比美国历史三倍之久的地方的纪录片作曲备选名单上的时候,我彻夜未眠。紫禁城——一个充满了秘密、魅力与美丽的存在。”他还表示自己可以从紫禁城的纪录片里学到很多东西,“‘天上紫薇星,地下紫禁城’的说法,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宇宙观。”
音乐原声
参考资料
播出信息
前期宣传
2018年10月17日,纪录片《紫禁城》新闻发布会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花园举行。
2021年10月22日起,每周六、周日晚,纪录片《紫禁城》播出。10月12日,谭维维郑云龙等歌手加盟纪录片《紫禁城》主题歌音乐专辑。10月22日,《紫禁城》开播发布会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花园敬胜斋举行。12月3日,大型系列纪录片《紫禁城》主题歌专辑合辑正式上线。
发行上映
参考资料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作品评价
媒体评价
在叙事结构上,《紫禁城》以故宫文物为依托,以建筑带故事,以故事塑人物,以人物见古今。(澎湃新闻 评)
《紫禁城》揭秘历史背后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透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沿袭变迁,带领观众一览中原地区社会的演进和变革。(澎湃新闻 评)
大众评分
以上数据截至2024年2月8日,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王者》
《基业》
《远路》
《狂澜》
《际遇》
《异象》
《交融》
《盛世》
《思危》
《图存》
《破晓》
《新生》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内容创作
拍摄过程
音乐选取
音乐原声
播出信息
前期宣传
发行上映
所获荣誉
作品评价
媒体评价
大众评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