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恩林登战役
霍恩林登战役
霍恩林登战役发生于1800年12月3日,是法国大革命战争期间的一场重要战役。法国莱茵集团军(约56,000人)在莫罗将军的指挥下,与约翰大公率领的奥地利巴伐利亚州军队(约64,000人)在霍恩林登附近进行了交战。霍恩林登位于现代德国慕尼黑东部33公里处。
奥地利军队认为自己正在追击败阵的敌军,因此穿越了一片森林地带,分成四个独立的战斗单位。莫罗将军在奥地利军队从埃伯斯贝格森林出来时伏击了他们,同时派出安托万·里谢潘斯的师进行了对奥地利左派的突然包围。让·莫罗将军的将领们表现出出色的个人决心,成功包围并击败了奥地利最大的战斗单位。
这场决定性的胜利,与1800年6月14日的马伦哥战役的狭小胜利相结合,使得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结束。1801年2月,奥地利签署了卢内维尔条约,承认法国莱茵河以西的统治,以及意大利荷兰的法国傀儡共和国。随后的《亚眠和约》使法国与英国之间的战争进入了拿破仑·波拿巴时期最长的休战期。
背景
从1800年4月到7月,莫罗的军队在斯托卡赫、梅斯基希、赫赫施泰特取得胜利,将奥地利元帅帕尔·克雷指挥的奥地利军队从莱茵河赶到因河。7月15日,交战双方同意停战。意识到克雷已无法胜任任务,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免去了他的指挥职务。奥地利总理约翰·阿马德乌斯·冯·图古特首先提议由奥地利-埃斯特大公斐迪南·卡尔·约瑟夫匈牙利巴拉丁大公约瑟夫担任军队指挥,但两人都拒绝了。由于他的兄弟、能干的特申元帅卡尔·路德维希·约翰·洛伦茨也拒绝了指挥职务,皇帝任命了另一位兄弟,18岁的约翰大公。这位经验不足的年轻人无法承担如此巨大的责任,因此皇帝任命弗朗茨·冯·劳尔为约翰的副手,并晋升他为元帅。约翰被指示听从劳尔的指示。为了进一步使笨拙的指挥结构复杂化,富有进取心的上校弗朗茨·冯·韦罗瑟被任命为约翰的参谋长。停战在9月续签,但于11月12日失效。此时,韦罗瑟已说服约翰和劳尔采取进攻姿态。韦罗瑟的计划是在兰茨背后击溃法国左派,然后向南突击,切断莫罗在慕尼黑西部的通信线。几天的行军后,奥地利军队显然太慢以执行如此雄心勃勃的计划。因此,劳尔说服大公将这次行动转变为直接进攻慕尼黑。即便如此,突然的进攻使让·莫罗法军有些分散的部队措手不及,并取得了当地的优势。在12月1日的安普芬战役中,奥地利人击退了保罗·格勒尼尔将军的左翼部分。被击败的法军设法对奥地利人造成了3000人的伤亡,而自己只有1700人的损失。然而,当奥地利领导人发现格勒尼尔在次日撤离了上巴伐利亚州的哈格后,他们欣喜若狂。约翰大公和韦罗瑟无视劳尔的谨慎建议,全力追击他们认为正在逃跑的敌人。然而,莫罗决定站稳脚跟,将他的军队部署在霍恩林登附近的开阔地带。为了接近他的阵地,奥地利-巴伐利亚人必须直接向西穿过茂密的树林地带。
经过
初战获胜使奥军滋长了可以轻易取胜的心理。奥军根据侦察到的不可靠情报得出法军已开始向伊萨尔河对岸撤退的错误结论。据此约翰大公命令军队展开追击。奥军分四路向安青挺进。追击穿过林地,道路崎岖不平,而且组织涣散(军队缺少统一的指挥,各路动作互不协同,没有组织侦察)。与此同时,法军于12月3日拂晓在霍恩林登村外占领了阵地,战斗队形成两线配置(第一线3个师,第二线1个师,骑兵在两翼);另指定2个师实施迂回机动并突击奥军左派。晨8时许,奥军先头部队走出森林,在霍恩林登村外突然与全部法军遭遇。因地处森林,缺乏道路,奥军不能同时将其全部兵力投入交战。另外,其左路在行进中遭到法军1个师的攻击,未能与主力汇合。法军完成迂回机动并从后方突击敌军之后,莫罗立即命令转入总攻。在这以前交战双方互有胜负。法军从正面和后方同时发起突击,决定了交战结局。中午前,奥军战败,在法军追击下开始向因河退却。 点评:此战,奥军损失约1.4万人(其中0.9万人被俘)和几乎全部火炮(87门),法军损失约2500人。奥军在霍恩林登的失败以及后来法军维也纳的进攻,迫使奥地利退出战争并签订了不平等的吕内维尔和约(1801)。正确选择主要突击方向,以部分兵力对敌翼侧和后方实施大胆、果敢的机动,以及坚决地追歼敌人,是法军在霍恩林登获胜的决定性因素。
结局
奥地利报告称,他们的伤亡为798人阵亡,3687人受伤,7195人被俘,缴获50门大炮和85辆炮车。巴伐利亚州的伤亡仅有24人阵亡和90人受伤,但他们的损失也包括1754名俘虏、26门大炮和36辆炮车。总体来说,这意味着4600人阵亡和受伤,加上8950名士兵和76门火炮被俘。法国承认的伤亡为1839名士兵、一门大炮和两辆炮车。由于一些部队未能提交报告,让·莫罗的军队可能至少损失了3000人。巴斯图尔受了致命伤。在这场灾难之后,奥地利高层指挥找到了替罪羊劳尔,他被迅速退役。约翰大公将责任归咎于行动缓慢的里什,但也认为拉图尔和基恩迈尔有责任。韦罗瑟逃脱了谴责,在1805年他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的计划导致了那场灾难。巴伐利亚州中将克里斯蒂安·次布吕肯指责奥地利的无知和无能。除了施瓦岑贝格外,奥地利指挥官表现出很少的主动性。与此同时,莫罗的师团指挥表现出色,特别是里什潘斯。约翰大公下令他的士气低落的军队撤退。莫罗缓慢追击,直到12月8日。然后,在15天内,他的部队前进了300公里,俘获了2万名奥地利人。克劳德·勒库尔布将军的右派在12月9日在罗森海姆击退了里希。在12月14日的萨尔茨堡,大公成功地进行了后卫行动,抵挡了勒库尔布的进攻。然而,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在诺伊马克特安瓦勒尔塞、弗兰肯马克特、施瓦内斯塔特、弗克拉布鲁克、兰巴赫和克雷姆斯门斯特的一系列行动中,奥地利军队失去了凝聚力。里什潘斯在追击中表现出色。在12月17日,当查理大公接替他的兄弟约翰大公时,奥地利军队几乎成了一支乌合之众。法军距离维也纳80公里,查理请求停战,莫罗于12月25日同意。随后的卢内维尔条约于1801年2月签署,对法国非常有利。霍恩林登的决定性法国胜利使让·莫罗成为拿破仑·波拿巴的潜在竞争对手。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背景
经过
结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