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盖·伊凡诺夫·塔涅耶夫
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
谢尔盖·伊凡诺夫·塔涅耶夫(俄语:Сергей Иванович Танеев,发音[sʲɪˈrɡej ɪˈVanəvʲɪtɕ tɐˈnʲejɪf],1856年11月25日(俄罗斯教会历11月13日)-1915年1月19日(俄罗斯教会历6月6日)),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是俄罗斯作曲家中少见的对位法大师,以深刻、崇高的哲学思想著称,但作品因技巧堆砌而流传范围不广。
人物经历
谢尔盖·伊凡诺维奇·塔涅耶夫出生于一个有文化和文学底蕴的俄罗斯贵族家庭,他的远房表亲亚历山大·塔涅耶夫也是一位作曲家,其女儿安娜·维鲁博娃在宫廷中具有很大影响力。谢尔盖·塔涅耶夫与亚历山大在音乐观念上有所不同,亚历山大深受五人组的民族主义音乐学派的影响,而谢尔盖则更倾向于更国际化的观点,如彼得·柴可夫斯基。他五岁起开始学习钢琴,接受家庭的音乐教育。1865年,他的家人搬到莫斯科,翌年,年仅十岁的塔涅耶夫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成为鲁宾斯坦和柴科夫斯基的学生。他的第一位钢琴老师是爱德华·朗格。1871年,塔涅耶夫在音乐学院学习钢琴时,还跟随学院的创始人尼古莱·鲁宾斯坦学习钢琴,并成为音乐学院历史上第一个同时获得作曲和演奏(钢琴)金牌的学生,也是第一个获得音乐学院大金牌的人。1876年3月,他与小提琴家利奥波德·奥尔一起在俄罗斯巡回演出。塔涅耶夫还是彼得·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在莫斯科首演的独奏者,被选中是因为三周前在圣彼得堡首演时,古斯塔夫·克罗斯表现糟糕。在柴可夫斯基去世后,塔涅耶夫编辑了柴可夫斯基的素描,并以柴可夫斯基的第三钢琴协奏曲的形式首演。塔涅耶夫短暂地在莫斯科大学学习,并结识了杰出的俄罗斯作家,包括伊万·屠尔根耶夫和米哈伊尔·萨尔季科夫-谢德林。在1876年和1877年的西欧之行中,他遇到了爱弥尔·左拉居斯塔夫·福楼拜、塞萨尔·弗朗克和卡米尔·圣桑等人。
1878年起,塔涅耶夫接替彼得·柴可夫斯基担任莫斯科音乐学院和声学与配器班教学工作,直至1905年因革命及其对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影响而辞去职务。他还能更加集中地进行作曲,完成了一些带有钢琴伴奏的室内乐作品,可以在音乐会上演奏,以及一些合唱曲和大量的歌曲。他最后完成的作品是于1915年初完成的赞美诗《诗篇的朗诵》。1915年4月16日,塔涅耶夫参加了亚历山大·史克里亚宾的葬礼后感染了肺炎,在康复期间,他在兹韦尼戈罗德附近的迪乌德科沃(Dyudkovo)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一个专门致力于塔涅耶夫的博物馆位于迪乌德科沃,克林的柴可夫斯基博物馆也有一个专门致力于塔涅耶夫的部分。
作品
塔涅耶夫在创作上遵循古典传统,内容严肃、形式严谨,特别热心于运用高深的复调技巧。他的作品侧重哲理,理智多于情感,音乐形象不够鲜明,缺乏平易近人的艺术感染力。他的创作主要是一些室内乐作品,他的《第六弦乐四重奏曲》(1905) 尤其出色。他一共写了四部交响曲(其中一部未完成)。在所有这些交响曲中,最重要的是他的最后一部交响曲──《c小调交响曲》(1897-1898),这部作品具有宏伟的格局,充满了戏剧性的激情,可以归入俄罗斯古典交响乐创作的优秀范例之列。除此之外,塔涅耶夫还是写作合唱音乐的能手,他在1884年为纪念他的老师尼古拉·鲁宾什坦而写的康塔塔《大马士革的约翰》(据A.K.   列夫·托尔斯泰的诗而作,1884),也是他的创作的一个成就。还有歌剧三部曲《奥瑞斯忒亚》(根据埃斯库罗斯的悲剧而作,1887-1894)也是他的成功作品,正是由于这部歌剧在圣彼得堡的演出,使塔涅耶夫得以同彼得堡的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格拉祖诺夫、阿纳托利·里亚朵夫以及整个贝莱耶夫小组建立密切的联系。此外,他重要的作品还有:《康塔塔“圣诗读后”》(根据 A.C.霍米亚科夫的诗而作,1914-1915)、《钢琴五重奏》(1911)、《钢琴前奏曲与赋格》(1911) 等。他在复调音乐理论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这集中体现在他的理论著作《严格模仿对位法》(1909)中。
他的作品比较侧重于理性,较多借用远古的神话题材,如根据古希腊神话写出的歌剧《奥瑞斯忒亚》和《普罗米修斯》康塔塔,以及根据圣经而写的《圣诗读后》康塔塔等,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有时比较费解,需要细加琢磨,才能悟出其中的内容──深刻的哲理,崇高的思想,纯净的精神和真诚的感情。
人物事件
塔涅耶夫,萨尔蒂科夫列夫·托尔斯泰都是好友。有一年他到托尔斯泰的别墅度夏,引起了托尔斯泰妻子的爱慕之心,使托尔斯泰大为嫉妒,此事后来成为作家创作著名小说《克鲁采奏鸣曲》的起因。塔涅耶夫成为彼得·柴可夫斯基朋友中最值得信赖的音乐家,两人发展了一段持续到柴可夫斯基去世的浪漫关系。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管弦乐作品之一《弗朗切斯卡·达·里米尼》(作品32)就是献给了塔涅耶夫。塔涅耶夫是一个一丝不苟、勤奋的工匠,技术无与伦比,成为柴可夫斯基唯一一个被鼓励对他的作品绝对坦诚的朋友。在柴可夫斯基完成他的芭蕾舞《胡桃夹子》后不久,塔涅耶夫就为整部作品做了钢琴改编。塔涅耶夫坦率的态度不仅仅是对柴可夫斯基,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回忆了塔涅耶夫在一场音乐会排练中与巴拉基列夫发生冲突的情景。这并不是塔涅耶夫对圣彼得堡的民族主义音乐团体“五人组”或“强大的五人组”的唯一一次强烈意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回忆了他认为塔涅耶夫在19世纪80年代的明显保守。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作品
人物事件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