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
陈龙主编书籍
《法医学》是2008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龙。
书籍信息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适用于高等医药院校医学专业学生,也可作为非医学专业(如高等院校的法律、刑事侦察、保险理陪等各专业)学生用法医学教材。本书较详尽地介绍了法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技能,并适当地加入一些法医学典型案例,内容生动新颖、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全书共15章,囊括了法医学的主要领域,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死亡与死亡学说,尸体现象,机械性损伤,机械性窒息,高、低温及电流损伤,猝死,法医临床学概述(包括性侵犯、虐待儿童的司法鉴定),中毒,医疗纠纷,法医脱氧核糖核酸,亲子鉴定,法医人类学,生物性检材的个人识别以及法医学尸体解剖。本书介绍的法医学知识具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可作为警察、检察官、法官、司法人员、临床医生和卫生行政人员、律师、保险理赔人员以及希望了解法医学知识人士等的参考书籍。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法医学任务
二、法医学的研究范围和对象
三、法医学分支学科
第二节 法医学鉴定和出庭作证
一、鉴定与法医学鉴定人
二、鉴定人出庭作证
第三节 法医学发展简史
一、中国法医学发展简史
二、外国法医学简史
第二章 法医死亡学
第一节 死亡
一、死亡学的传统概念
二、死亡学的现代概念——脑死亡
三、死亡过程
第二节 死因分析
一、死因分类
二、死因分析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 死亡方式
一、非暴力性死亡
二、暴力性死亡
第四节 假死
一、原因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五节 死亡证明
一、死亡证明的意义
二、死亡证明的确认
第三章 死后变化与死亡时间推断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早期尸体现象
一、死后早期眼部改变
二、尸冷
三、尸斑
四、尸僵
五、尸体肌肉痉挛
六、自溶和自家消化
第三节 晚期尸体现象
一、毁坏型尸体
二、保存型尸体
第四节 其他死后变化
一、死后化学变化
二、动物、昆虫对尸体的毁坏
三、死后人为现象
第五节 死亡时间推断
第四章 机械性损伤
第一节 概述
一、机械性损伤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
二、机械性损伤的分类
三、机械性损伤的基本形态
四、机械性损伤的检查
第二节 钝器损伤
一、棍棒伤
二、砖、石损伤
三、斧、锤类损伤
四、徒手伤
五、高坠伤
六、挤压伤
第三节 锐器损伤
一、锐器伤的形态特征和基本类型
二、刺创
三、切创
四、砍创
五、剪创
第四节 火器损伤
一、枪弹损伤
二、爆炸损伤
第五节 交通损伤
一、交通损伤的特点
二、损伤形成机制
三、行人损伤特征
四、车内人员的损伤特征
五、道路交通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第六节 颅脑损伤
一、头皮损伤
三、颅内出血
四、脑损伤
第七节 机械性损伤尸体的法医学鉴定
一、死亡原因鉴定
二、致伤物推断和认定
三、损伤时间推断
四、死亡方式认定
第五章 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 窒息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的尸体征象
一、尸体体表征象
二、尸体内部征象
第三节 机械性窒息案件的法医学鉴定
第四节 缢死
一、缢死的相关要素
二、缢死的死亡机制
三、缢死的表现
四、缢索的物证意义
五、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第五节 勒死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二、勒死的死亡机制
三、勒死的表现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第六节 扼死
一、扼颈的方式
二、扼死的死亡机制
三、扼死的表现
四、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第七节 挤压性窒息死
一、挤压性窒息死的损伤方式
二、挤压性窒息死的死亡机制
三、挤压性窒息死的表现
四、挤压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
第八节 捂死
一、捂死的方式
二、捂死的死亡机制
三、捂死的表现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
第九节 哽死
一、哽死的方式
二、哽死的死亡机制
三、哽死的表现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节 性窒息
一、性窒息的现场
二、性窒息者的服饰打扮
三、性窒息者的一般情况
四、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
五、性窒息死者的表现
六、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一节 体位性窒息
一、体位性窒息的方式
二、体位性窒息的死亡机制
三、体位性窒息死亡的表现
四、体位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第十二节 溺死
一、溺死的经过及症状
二、溺死的机制
三、溺死尸体的改变
四、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第六章 高、低温及电流损伤
第一节 高温损伤
一、高温损伤概述
二、烧死的尸体征象及法医学鉴定
第二节 低温损伤
一、低温损伤及其后果
二、冻死的尸体征象及法医学鉴定
第三节 电流损伤与死亡
一、电击伤与电击死概述
二、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三、电击死者的尸体征象
四、电击伤和电击死的法医学鉴定
五、雷击伤与雷击死
第七章 猝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猝死的概念、原因、分类
一、猝死的概念与特点
二、猝死的原因和诱因
三、猝死的分类
第三节 猝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猝死法医学鉴定的意义
二、猝死法医学鉴定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四节 常见的猝死原因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猝死
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猝死
三、呼吸系统疾病猝死
四、消化系统疾病猝死
五、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猝死
六、内分泌系统疾病猝死
七、其他自然疾病猝死
第八章 法医临床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法医临床学鉴定的程序
一、案件受理
二、了解案情
三、检查活体
四、制作鉴定书
第三节 损伤程度鉴定
一、损伤程度鉴定的意义
二、损伤程度鉴定的法律依据
三、损伤程度的分类
四、损伤评定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第四节 伤残等级评定
一、概述
二、劳动能力鉴定现状
第五节 造作病(伤)
一、造作伤的共同特点
二、造作伤的特点
三、造作伤的法医学鉴定
第六节 诈病(伤)
一、诈病的常见表现
二、诈病的特点
三、诈病的法医学鉴定
四、诈病与癔症
第七节 虐待
一、虐待的类型和方式
二、虐待的表现和特点
三、虐待的法医学鉴定
第八节 性犯罪
一、强奸
二、猥亵
第九章 常见毒物和中毒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毒物的分类
三、中毒发生的原因及方式
四、中毒发生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中毒的法医学鉴定
一、目的与任务
二、过程与方法
第三节 常见毒物中毒
一、一氧化碳中毒
二、乙醇中毒
四、安眠镇静类药物中毒
五、毒品中毒
六、杀虫药中毒
七、杀鼠剂中毒
八、铊中毒
九、亚硝酸盐中毒
十、乌头中毒
第十章 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
第一节 概述
一、医疗纠纷
二、医疗事故
第二节 医疗事故的类型
一、手术科室医疗事故
二、非手术科室医疗事故
三、输血、输液医疗事故
四、护理工作医疗事故
五、美容医疗事故
六、医院管理混乱导致的医疗事故
第三节 医疗事故分级标准
第四节 医疗事故的责任类型
一、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
二、医疗事故的行政责任
三、医疗事故的刑事责任
第五节 医疗纠纷的处理和鉴定
一、医疗纠纷的处理
二、医疗纠纷的鉴定
第十一章 法医脱氧核糖核酸分型
第一节 DNA分子结构和功能
一、DNA分子结构
二、结构基因
三、DNA的物理化学性质
四、DNA的复制和基因表达
五、DNA的损伤和修复
第二节 遗传标记
第三节 DNA多态性类型
一、多态性产生的机制
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三、聚合酶链反应
四、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五、DNA序列多态性
第四节 DNA的提取
一、 DNA的提取方法
二、DNA提取方法的评估
三、各种检材DNA提取(Chelex100法)
第五节 法医脱氧核糖核酸数据库
一、数据库定义
二、DNA数据库分类
三、法医DNA数据库的意义
四、DNA数据库的建设条件
第十二章 亲子鉴定
第一节 概述
一、亲子鉴定的类型
二、亲子鉴定的依据
三、亲子鉴定的原理
第二节 肯定父权
一、父权指数
二、父权相对机会
第三节 排除亲权关系
一、排除父权的类型
二、排除父权的原则
三、非父排除概率
四、案例介绍
第四节 亲子鉴定结果的评估
一、突变率
二、遗传变异
三、防止错误否定父权的方法
四、亲子鉴定排除父权的标准
五、认定父权的标准
第十三章 法医人类学
第一节 体表形态特征
第二节 现场骨骼的发现、收集和处理
一、现场骨骼的发现
二、现场骨骼的收集
三、现场骨骼的处理
第三节 骨骼的个人识别
一、骨骼的确定
二、骨骼的种属鉴定
三、一人或多人骨的鉴别
四、骨骼的性别鉴定
五、骨骼的年龄推断
第四节 牙齿的个人识别
一、牙的形态、结构和分类
二、牙齿的人种鉴定
三、牙齿的种属鉴定
四、年龄推断
五、牙齿的个人特征
六、性别鉴定
七、齿痕鉴定
第五节 骨骼的身高推算及身源鉴定
一、推算身高
二、鉴定身源
第十四章 生物性检材的个人识别
第一节 概述
一、生物性检材的特点
二、生物性检材的发现、采集、包装与送检
第二节 血痕检验
一、肉眼检查
二、预试验
三、确证试验
四、种属鉴定
五、个人识别
六、其他检验
第三节 精斑检验
一、肉眼检查
二、预试验
三、确证试验和种属鉴定
四、个人识别
第四节 其他生物性检材的检验
一、毛发检验
二、混合斑检验
第十五章 法医学尸体检验
第一节 概述
一、尸体检验的目的和意义
二、尸体检验的常用设备和材料
三、尸体检验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常规法医学尸体检验
一、法医学尸体外表检查
二、法医学尸体解剖
三、法医病理学的组织固定、取材及其他检验
第三节 特殊类型尸体的法医学检查
一、无名尸体检验
二、碎尸检验
三、尸体发掘
主要参考书目
汉英法医学词汇
参考资料
简介.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08-24
目录
概述
书籍信息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