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村
河北省邢台县太子井乡下辖村
龙华村是河北省邢台县太子井乡的下辖村,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区正西偏南,距离市区25公里。地处太行山区与丘陵区的分界线上。村西有西横岭山挡风,村东有梯田百顷,南北两翼有红石山峦横卧,村西山坳建有龙华寺。因村处寺底下,故名龙华底,简称龙华。面积11.29平方公里,人口6534人。
正文
历史古镇
据史志记载,龙华村始建于北齐,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村史。在村西南的沙河市北岸有“西坚固古瓷窑遗址”,出土了北齐~隋唐时期的瓷窑残壁、石臼、石碾、石槽等窑具及瓷碗,证实这一带曾是著名的“邢台市白瓷”发源地。
村西山坳建有龙华寺。因村处寺底下,故名龙华底,简称龙华。遗址存有清代乾隆咸丰年间重修龙华寺碑记(重修大雄宝殿),重修龙华寺大雄宝殿东禅堂碑记,重修龙华寺天王殿钟鼓二楼的碑记。据遗址碑刻记载:龙华寺始建于元代。清乾隆、咸丰年间两次扩建重修。曾经僧众络绎,香火缭绕。达贵驻足,墨客云聚。《荆楚岁时记》云:“四月初八,诸寺各设斋,以五香水浴佛,共作龙华会,以为弥勒菩萨下生之征也。”每年的浴佛节又称龙华会,龙华寺因其名称盛况更甚,佛界常以龙华寺的浴佛节为正宗。村因寺而得名,寺因村而兴旺。村与寺和谐相处,相得益彰,已有数百年历史。现正着手重修龙华寺,再现当日盛景。
村里郭、张、梅、范等几大姓和谐相处。据梅姓居民家谱记载,明朝初期迁居于此,至今已发展到近千人,其中有一部分还迁移到邯郸市永年、沙河市山西省、内蒙等地。
村口关公庙庙前有一通刻于同治三年(1864年)的石碑,记录了建庙的由来。而村西有龙王庙一座,建庙时间不详,曾任邢台抗日县政府首任县长、先遣支队二大队队长胡震曾于1937年10月中旬率游击队在此落脚。此外,村南有文昌庙一座(重建、原址在村东三眼皋北端),村东和村中有千年古槐两颗。
清末,邢台梅花拳人张正学(1835~1913,邢台县郭村人),少年时曾跟龙化寺的“三和尚”学过少林拳法。光绪年间中进士一名。
革命老区
龙华村是革命老区。中国抗日战争年代,村民踊跃筹粮支援八路军。为了配合津浦铁路保卫徐州市作战,一九三八年五月四日下午,陈赓率129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在完成5.1夜袭邢台市胜利之后进驻龙化,其任务一是破坏敌人交通运输,二是成立农会,肃清汉奸,筹粮。此间粮食甚困难,一般连小康之家均采树叶及糠壳为食,生活甚苦。五月七日移居沙河煤矿(陈赓日记)。
1937年10月中旬,胡震到崔路找到了在那里教书的张信卿。经与张商量,决定暂时进驻龙化镇,靠山建立抗日据点。部队停在龙化村边一个破庙里,和驻扎在这一带的溃兵申国栋部遭遇上,申原是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的一个连长,有百十号人,两挺机枪,战斗力较强,加上我部没有战斗准备,队伍被迫退居到龙化村北一个小山庄里。(胡震:回忆邢台营头抗日县政府的建立)胡震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邢工作期间,曾任邢台抗日县政府首任县长、先遣支队二大队队长。建国后任太行军区一、六军分区司令员、沙市区市长、河北省政协常委等职。
龙华因此也遭遇日军的扫荡,村庄多间房屋被烧,多人被杀,日军为进一步镇压反抗建有羊圈炮楼一座。解放战争时期,曾有200余人奔赴战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那些为国捐躯的父辈们,至今忠骨葬于他乡。
由于龙华村地处平原和山区的交界位置,上世纪在村西的深山处修有“战备防空洞”,为预防战事在六、七十年代建的一所后方医院。“战备洞”很有特点,现在已经成为初来龙化的游客旅游参观的必去项目。
人文自然
编辑
建筑风格
龙华村地处太行山浅山区,至今保存着非常原始的明清古建筑。当地流传着“祁村的瓦房、龙华的楼,要看平房石坡头”的俗语,说明龙华的石楼很有特色。
龙华的石板街以古戏楼为中心,呈倒π字形散开。从三眼皋到汉口龙王庙,一条大街从村中穿过。大巷、梅家巷平行与这条大街交汇。街道两侧多为青石半墙黛砖砌上的四合院。院内楼房为上,街门侧开,即使从门前过,也难以窥探到院内的风景。那种“静好内敛不事张扬”的性格,渗透在龙化人的骨子里。
村中四五条南北向的街道,道路为白石所修,石质坚硬,百年的磨擦使石头棱角圆润光亮,长期的雨水冲刷石头上留下深深的坑壑,但这石路光而不滑,干爽洁静,走在上面,脚下发出轻轻而有韵律的“哒、哒”的声响,让人心中泛起一股宁静、幽远的情思;路两面全是石头四合院,沿街多为高高的2层石楼,一层多为很大的石洞,用于喂养牲畜、存放饲料,还有厕所,这在我走过的许多古山村是第一次见到,别具特色。在村中间还有一处明代地主的院落很有气派,建筑精致,印证着当年的繁华。更为值得赞叹的是石头房子门口的石雕、木雕装饰,几乎没有重样,很是精致细腻,巧夺天工。
如今,石楼石房多年久失修,无人料理,这一具有观赏价值的人文景观部分已经沦为残垣断壁,剩余部分急需要给予保护。
龙的影像
可能是龙华村那个“龙“字的缘故。村里处处有龙的图腾。大到村里的牌坊、阁楼,小到家家户户的床榻、橱柜、屏风、条几、桌椅,甚至姑娘们的化妆盒都有龙的雕刻或绘画。我清晰记着,寺前面那座小石桥就刻着赑屃狴犴狻猊囚牛等龙的九个儿子。每当夏季清水漫桥,龙的九个儿子,个个喷雾吐水,如歌似曲。每当过年,村里准会有人把龙的九个儿子清扫干净,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物阜民安。
龙化村过年处处有“龙”。大街小巷挂满龙灯,门口的对联更离不开“龙”字。村委会门口是“龙化虎变”,街上写的是“车书马龙”,家有老人门口写的是“掷杖成龙”。家有大学生,门口不是“龙章秀骨”就是“龙章彩”。年头刚结婚,门口一准是“龙凤呈样”,第二年添了子嗣对联就变成“凤子龙孙”。
“龙”于国人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图腾,是一种祥瑞的象征。不敢说乡邻多懂“龙”,知道“龙”背后有多少故事。但龙化的年最有年味,尤其是龙年。龙华人过年对龙情有独钟。也许一切皆可能得源于村名上的那个“龙”字。
其他
龙华寺:遗址多石碑石槽,另有一古塔遗址,镇塔之宝被挖痕迹犹存,在提醒大家的保护意识。
龙王庙:庙内供有白龙王,黑龙王。俩龙王各有分工,各司其职。
文昌庙:主管高考之神仙。有求必应,第一年不第,次年准第。
三官庙:内供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俗称三界公,又称三界爷或三元大帝。
土地庙:村头,西山分别两座。村头土地爷管村内事,西山土地爷管村外事。在村外山上放牛放羊,一般都给山上的土地爷上供。传说上完供土地爷就给狼戴上诌子,狼就无法吃牛吃样了。
蛮嫌垴:左边汉子寨,右边老婆寨。蛮嫌垴居中把人家两口子分开。蛮嫌垴那座山比电灯泡还电灯泡。
聚金窑:传说能聚出金条。具体怎么个聚法,得问老年人中间的老年人。
油酥烧饼洞:灾荒年能滚出烧饼。传说一贪婪之人谎报年景骗取朱云峰,被烧饼洞发现大怒。从此,烧饼洞再也不出烧饼了。现在没有灾荒年了。烧饼洞更有理由不出烧饼了。
插旗垴:亲王李世民在那里下过战表,插过战旗。垴上可望见谎神岩。
透风岩:穿透山两侧的岩洞。其风之凉赛过海尔空调
战备洞:上世纪六十年代市战备办公室挖掘的战备洞。距龙华寺不远。据说要改造成千佛洞。
扭不正:无论从哪个方向看,此山都不是正对着你的。
七贤井:龙化七位贤人开挖的泉水井。有碑为证
扁山:十足的鬼斧神工,直上直下,陡峭的很,冒险家的乐园。
探脑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地主的庄园,深山幽谷,别具一番景色……
龙化村地界,有地儿就有名儿。有名字就有传说和故事。
重塑国学
编辑
弟子规学堂
如今,古老的山村焕发了生机。在村委的带领下,龙华村加强水利建设,修建两座小水库;植树造林,将荒山变成经济沟。这里是邢台枣仁的重要产地,满山的野酸枣也果实蕾蕾,丰收在望。不仅物质文明有了大发展,村里更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成为远近闻名的“国学村”,邢台市的学习典型,多次见诸报端及网络。
从2004年开始,村里就请教师,组织村民学习《弟子规》等书籍,村民自发兴建了一处专门用来学国学的“新成学堂”。每天上午,都会有老少村民集中到学堂里背诵《弟子规》、讲自己的理解。逢周末,临近村赶来听国学课的人也不少,有时人多要站在院子里听。在村中游走,到处可以看见村中的墙壁上,刷写着“父母呼、应勿缓”“务生本”“谦受益”“为民说”等道德教化的标语。
在人人追逐物质利益、缺少信仰的当今社会,并不太富裕的古老的山村不忘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仁义礼智信”,的确难能可贵。通过学习,村民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仁美、温良、宽恕、礼让、诚信”的内涵,孝悌之心、诚实之心培养起来。如今村里家庭和睦的多了,婆媳不和的少了,孝顺好学的孩子多了,邻里吵架的少了。一个古老、古朴的村风形成了,村容村貌整洁了,经济发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满着希望。
如今,讲课的国学老师来自全国各地,而听课的学生也不局限于龙化村民。包含邢台学院,邢台军需的大学生和来自邢台各地的驴友游客也会时不时的来弟子规学堂参观学习。这成为龙化村游览的又一必备项目。
相关报道
2011 年 8 月 23 日 牛城晚报:邢台出了个“国学村”
2012-04-24 邢台网:冲呀,去龙化
弘扬传统文化精髓 推进和谐乡村建设——关于邢台县龙化村传统文化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邢台学院社科部
李建红 《党史博采(理论)》 2012年02期
邢台县龙化村和谐创建独辟蹊径——传统文化进课堂和谐村风扑面来 《邢台新闻网》 2007-7-30
弘扬传统文化 践行中国梦想------经管系学子到龙化弟子规学堂参观学习 2013-05-15
(飞扬)叹为观止的《弟子规》名村—— 2012-04-24 10:00:01 星期二 本文来源:邢台网
2016年9月20日由“邢台市日报”举办的"最美邢台 最美村落"获得总票数(微信投票+网页投票)第一名成绩。
骑行游览
编辑
近年来,龙华村成为邢台市郊游的新去处,被多名网友推荐。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假日邢台周边十条免费出游线路推荐之一,越来越多的驴友甚至全家人来到龙化休闲游玩,在距市区20公里的地方就可以领略古朴的山村风光和国学文化。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正文
历史古镇
革命老区
人文自然
建筑风格
龙的影像
其他
重塑国学
弟子规学堂
相关报道
骑行游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