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牛,传说中的怪兽,中国古代神兽龙之长子,母亲为牛。
囚牛外形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身形健壮。它头部两侧各有一只角,身体后有一条长尾巴,身上覆盖着鳞片和龙须。囚牛耳聪目明,能辨别万物之声,常常化为龙形,蹲在琴头欣赏音乐。在众多龙子中,囚牛性情最为温顺,不嗜杀不逞狠,专好音律。因此,琴头上常刻有它的雕像。这一装饰一直沿用至今,一些贵重的
大胡头部至今刻有龙头的形象,被称为“龙头胡琴”。明朝
李东阳在其所著《
怀麓堂集》中记载了,囚牛与
睚眦、
嘲风、
蒲牢、
狻猊(suān ní)、
赑屃(bi xi)、
狴犴(bi’àn)、
负屃(xi)和螭(chi)吻,共同构成龙之九子。
作为龙之九子的囚牛,也出现在书、画和一些影视作品中。
历史起源
囚牛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被认为是鳞虫之长瑞兽龙的长子,其母亲是一头牛。
囚牛的形象和文化意义在多个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中国吉祥图说》中描述:“九子之老大叫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明朝
李东阳《
怀麓堂集》之《记龙生九子》篇中所记:“囚牛,龙种,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
《
渊鉴类函》四三八《鳞介部·龙》四引明·
陈仁锡《潜确类书》:“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囚牛好音,形胡琴上。”
历史演变
囚牛的原型是陆生动物食草类家畜的代表——
水牛。
天宝时游牧民族“奚”将一种二弦胡琴传入
中原地区,其上便有牛头装饰。为了适应审美需要,
元朝时将牛头改为马头,明朝时又改为龙头。民间相传琴上龙头原是“泅牛”,
李东阳误作“囚牛”。
“
龙的九子传说”这一说法在明朝时期开始广为流传,其中的“囚牛”便是其中之一。李东阳在其著作《
怀麓堂集》中记载了囚牛的相关内容:长子囚牛,次子
睚眦、三子
嘲风、四子
蒲牢、五子
狻猊(suān ní)、六子
赑屃(bi xi)、七子
狴犴(bi’àn)、八子
负屃(xi)、九子螭(chi)吻。
除了上述九子的说法,还有把
饕餮、
貔貅、朝天吼(犼)也列入龙子之列。
形象特征
囚牛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其形象独特,它身形健壮,头部两侧各有一只角,身体后有一条长尾巴,身上有鳞片和龙须等特征。
文化内涵
传说囚牛耳聪,能辨万物之声,常常化为龙形,蹲在琴头欣赏音乐。它在众多龙子中性情最为温顺,它不嗜杀不逞狠,专好音律,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雕像。这个装饰现在一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
大胡头部至今刻有龙头的形象,被称为“龙头胡琴”。囚牛,不仅出现在
汉族的
胡琴上,在
彝族的龙头月琴、
白族的
三弦琴以及
藏族蒙古族的一些琴上,也都刻有囚牛扬头张口的形象。
传说典故
龙生九子
在中华文化中,龙被视为神圣而威严的象征,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都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将中华文化称为“龙的文化”。龙生九子是指龙生的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
龙的九子传说”,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九又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如
李东阳的《
怀麓堂集》、
杨慎的《
升庵集》等。
井中汲圣水
据传,龙王差遣鬼斧神工、虾兵蟹将修好了蚕沙口的戏楼。从此,凡有唱戏,龙王必定到场观看,每次都带上长子囚牛。囚牛喜爱音乐,学会了几句戏文,回到龙宫还能为自己唱上几口。然而,时间一长,龙王觉得每次来往陆地都要施法化身,颇为麻烦,便想修一条由大海直通蚕沙口的神路,方便随时来去。
一天夜里,囚牛从海底遁入地下,闭上双眼,运足力气,猛地往上一挺,大地随之震动。囚牛的脑袋钻出地面,正好位于
天妃宫与戏楼之间。囚牛全力纵身,瞬间飞出,地面上立时出现了一口清澈的水井,汩汩清泉从中涌出。这口井成了
渤海边唯一的一口甜水井。从此,全村人每天从这里汲水做饭,连附近村庄的百姓也纷纷前来取水。
有了这口井,龙王到蚕沙口来看戏更加方便,几乎场场不落。有一段时间,蚕沙口没有唱戏,龙王在宫中感到寂寞难耐,常常从井里出来打探消息。一天,龙王又来打探,见戏台依然静悄悄的,便无精打采地伏在戏台上睡着了,长长的尾巴依旧伸在井里。这时,蚕沙口村的一位
朱姓村民来庙上烧香,看到眼前的场景,吓得连忙跪地磕头,请求龙王饶恕打扰之罪。龙王被惊醒,化身为龙离去。从此,乡亲们更加视这口井为圣井,附近和外地的人们纷纷前来,祈求“圣水”。
囚牛典故
囚牛,作为龙生九子之一,自古以来便被视为音乐之神。它平生最大的爱好便是音乐,据传,囚牛曾亲自参与制定了古代的礼乐制度。囚牛常常静静地蹲在琴头之上,全神贯注地聆听那来自琴弦的悠扬旋律。因此,人们在制作乐器时,常常将囚牛的形象雕刻在琴头上。
关于囚牛的历史人物原型,有学者认为它应该是尧舜时期的音乐家夔与龙的结合。夔,是帝尧的大臣,通乐律,很有贤德。
形象关系
相关争议
因明代之前未曾有典籍记载“
龙生九子”的传说,多为民间传说。虽然明代学者
李东阳首次正式提出“龙生九子”一说,但其后的文人学者对于“
龙的九子传说”的名称、顺序和习性所记也并不尽相同。如《正杨》中并无“囚牛”,而是:“一曰
赑屃,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跌是也;二曰
鸱吻,形似兽,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三曰
蒲牢,形似龙而小,性好叫吼,今钟上钮是也;四曰
狴犴,形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狱门;五曰
饕餮,好饮食,故立于鼎盖;六曰虮蝮,性好水,故立于桥柱;七曰
睚眦,性好杀,故立于刀环;八曰金猊,形似狮,性好烟火,故立于香炉;九曰
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故立于门铺首。”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