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麓堂集》别集名。明
李东阳(谥文正)作。清康熙间廖方达校刻本为一百卷:诗前稿二十卷、文前稿三十卷、诗后稿十卷、文后稿三十卷、杂记十卷。
爱新觉罗·颙琰间重刻本附有
法式善、
唐仲冕辑《明李文正公年谱》七卷。今有岳麓书社1983年点校本,名《李东阳集》。
龙生九子不
成龙,各有所好。
囚牛,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
睚眦,平生好杀,金刀柄上龙呑口是其遗像;
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
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钮是其遗像;
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狮子是其遗像;
赑屃,平生好负重,今碑座兽是其遗像;
狴犴,平生好讼,今狱门上狮子是其遗像;
负屃,平生好文,今碑两旁文龙是其遗像;吻,平生好呑,今殿
脊兽头是其遗像。
李东阳按图索骥,讲了九个。九其实是概数,数得上的就有10多个,如
饕餮、
椒图他就没提到。就是那个老也吃不饱的饿死鬼,椒图是大门门环上的图像,但
赑屃与又似乎是一回事。所以那个驮墓碑像乌龟的赑屃,在李东阳眼里又变成龙纹,而碑座兽竟是霸下了。还有,那
嘲风和螭吻都在房顶上,怎么就没打闹起来。但不管怎么说,这九个或十多个太子爷还是有些凡人相,各有所好,各有性情,各有缺点,各有所司,比他们的老爸们更像人更有人间烟火气。
明代
李东阳著。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
茶陵县)人。明代中后期
茶陵县诗派的核心人物,诗人、书法家、政治家。
朱祁镇天顺八年(1464年)
进士。历任
翰林院编修、侍讲、
太常寺少卿、礼部右侍郎。
朱祐樘弘治八年(1490年),任
礼部尚书兼
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进入
内阁参与机要,被称为贤相。晚年时因见
宦官刘瑾把持朝政,
朱厚照朱厚照荒淫无度,自己多次上疏进谏又毫无效果,便以年老多病为由,坚决辞去
大学士职位回乡养老。他入阁相18年,清廉俭朴,不仅自己才学渊博,又能奖励后学,推荐隽才,学士大夫出其门者,大多灿然有成就。以宰臣之尊为文章领袖,在明代,
杨士奇之后,就是
李东阳一人。天下然奉为宗匠,不少文学之士都围聚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颇有影响的诗人派别
茶陵县诗派。
李东阳不仅以书法闻名,更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李东阳论诗,反模拟,主性情,推尊李杜但又不拘一格。主张取法盛唐,反对
台阁体的萎弱冗踏,带有复古倾向在明代文学发展史上,他是从台阁体到
前后七子间的过渡人物。由于久居高位,长期脱离底层民众,虽有忧国忧民之心,写有《风雨叹》、《偶成四绝》组诗,但显得很空洞。诗作主要是在声律技巧上下功夫,讲求声、色并重,他认为诗歌的较高境界应该是“诗必有具眼,亦必有具耳。眼
主格,耳主声。闻琴断知为第几弦,此具耳也。月下隔窗辨五色线,此具眼也。”他的
山水诗的创作不仅注重色泽耀眼,而且注重音调和谐,代表作有《西山十首》《江中怪石》:《登清凉寺后台》等。其《拟古乐府百首》以乐府体诗作史论成一家之言,也从形式上为
前后七子拟
古体诗的创作开了先河。
著有《怀麓堂集》100卷传世。清康熙间廖方达校刻本为100卷。其中诗前稿20卷、文前30卷、诗后稿10卷、文后稿30卷、杂记10卷。
爱新觉罗·颙琰间重刻本附有
法式善、
唐仲冕辑《明李文正公年谱》7卷。
明朝“
茶陵县诗派”宗师
李东阳的代表作《怀麓堂集》原版线装本2002年7月初在
茶陵县被偶然发现。昨日,经有关专家对该书进行多方考证,证实这是明朝后期出版未经后人校改的《怀麓堂集》。
该书对研究明代文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所以后人一直苦苦寻觅。
正德七年(1512),
东阳市辞官回乡。从此深居简出,以诗酒自娱。所以,后人一直认为其《怀麓堂集》原版在茶陵。2001年,
湖南师范大学和
湘潭大学的几名教授还专程来
茶陵县寻找,均未果。7月10日,
茶陵县法院法官李曙胜准备搬家,在家中清理物品时,偶然从一堆旧书里面发现了这本书。该书已被
茶陵县文化局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