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裙又名红裙,是古代女子的一种衣饰。石榴裙的出现是从梁代开始的,在
唐朝流行,有上千年的历史。
石榴裙是一种单色的裙子,石榴裙的材质多为绫。绫是一种丝织物,制成的裙子十分轻薄。女子们穿上这鲜红的石榴裙,清丽动人。 “石榴裙”也成了美女的代名词。
唐朝万楚在《五日观妓》中说:“眉黛夺将
萱草色,红裙妒杀
石榴花。”当一个男子爱慕一个女子的时候,也就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的说法。石榴裙的材料多种多样,如绸裙、纱裙、罗裙、金泥簇蝶裙、百鸟毛裙等。
石榴裙初唐时期,以小袖短襦配长裙为主,裙腰束至腋下。胡风传入中原并开始盛行后,有些妇女将裙腰提至胸前,外罩透明的罗纱或短襦,下身搭配裙装。盛唐时期,裙子的造型是一种高腰的长方形直裙,裙摆宽且长至地面, 裙摆前面边缘部分被高高的鞋履挑起。中晚唐时期,裙裾加长、裙围加宽。女性多褶宽裙开始流行。石榴裙对现代服饰中的色彩影响十分大,在2019年流行色趋势中,这种带有暖色调的红色,成为秀场用色的常客。
石榴裙是宫廷女子、贵族女子和青楼女子的心爱之物,也成了文人骚客的歌咏的内容。于是历代著名诗人的笔下都出现了石榴裙的影子,诗人们歌咏着身着石榴裙的佳人,也记下了与石榴裙相关的富华的生活。
名字由来
石榴裙色彩艳丽,灿烂如石榴花,故被称为“石榴裙”。
历史沿革
石榴裙在文献中的出现是从梁代开始的,齐梁诗人
何思澄在《南苑逢美人诗》“风卷
葡萄带,日照石榴裙”中提到了石榴裙,
萧绎“交龙成锦斗凤纹,芙蓉为带石榴裙”,反映了石榴裙在宫廷内外都很流行,而且制作精细,绣工华丽。到了
唐朝,石榴裙更加流行,
刘禹锡诗”其奈钱塘苏小小,忆君泪点石榴裙”;白居易诗“烛泪夜黏桃叶柏,酒痕春污石榴裙”。
武则天诗“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等人的诗作中都提到了石榴裙,显示了其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性。
在
隋朝及唐初期,石榴裙较为含蓄,外形窄长。盛唐时期,裙装从初期的窄而长演变为宽松肥大,且裙腰位置进一步下移,女性袒露丰满胸部的程度大大增加。 这一时期的服饰既有中原传统服饰的特点,也有少数民族服饰的元素。盛唐时期,这个时期的女性以丰满健美为风尚,为能够衬托出女性丰满优美的身姿,裙子的造型是一种高腰的长方形直裙,裙摆宽且长至地面,裙子更加贴身,裙子的垂感有所加强,使妇女的身体线条感被勾勒得更加修长和柔美,裙摆前面边缘部分被高高的鞋履挑起,表现出一种富丽潇洒的优美风度,有的裙子上还衬托以镶拼续锦或金彩纹,以及各种刺绣加以装饰,或是衫子和单色长裙上印染各种散点、花朵纹样。
中晚唐时期,传统文化开始盛行,裙子的形制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裙裾加长、裙围加宽。女性多褶宽裙开始流行,从
周昉的《
簪花仕女图》便能清楚地看到这个时期的女性裙装宽大托裾的造型。唐代以后,石榴裙继续在中国女性的服饰中占有一席之地,直到明清时期。明代
叶宪祖《天桃纨扇》第一折“丹初染,血尚湮,娇红争石榴裙”,清
陈维崧《临江仙·赠柯翰周》词“好将断肠句,写遍石榴裙”,都证明了石榴裙的长久受欢迎。
意义价值
石榴裙对现代服饰中的色彩影响十分大,暖色调的红运用到现代服饰中,既能够提亮穿衣者的肤色,也使穿衣者展现出活力热情的气质。在2019年流行色趋势中,这种带有暖色调的红色,成为秀场用色的常客。
发展现状
唐朝石榴裙的高腰、百褶、裙长曳地这些元素在现代服饰中往往也能看见。唐代女子为了体现出自己的美, 将石榴裙腰线提高为高腰襦裙,多将裙腰束在胸部,有时甚至束至腋下。在现代服饰设计中说的高腰线设计,就是指位于或者紧挨着胸部下的腰线设计。这种设计能够拉长身体的视觉效果,也能够遮盖部分女性的身材不足。在唐代的
陶俑壁画人物画中,经常能够看见唐代妇女穿着百褶石榴裙的形象。这种百褶的设计元素在现代的女性服饰设计中也频繁地出现,不仅出现于裙装之上,在整体的结构中也被普遍应用。这种百褶的设计在现代服饰中增加了更多的立体性,使服装的造型多层次化。到了中晚唐时期,裙长曳地是她们喜爱的一种裙装形式,在现代的服装设计中,这种裙长曳地的元素出现在婚纱礼服设计中,裙长曳地这种设计形式让服装显得华丽和隆重, 使得现代女性对这种形式的服装青睐有加。
制作工艺
制作石榴裙虽然有刺绣、缝纫等多种工艺,但最主要的还是染色的技术,只有染出了鲜艳的红色织物之后,石榴裙才有可能被制作出来,因此石榴裙的印染原料和方法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染石榴裙使用的是媒染技术,就是像
茜草等植物
染料,借助于
硫酸铝钾等媒染剂染成红色。
秦汉之前,人们已掌握了草木灰辅助
靛青草染色织物的方法。《唐本草》里就有椿木或桧木灰作媒染剂的记载,这些树木灰里含有较多的
铝盐化合物。媒染有染色织物
色相变化小、色调鲜艳的优点。
红石榴裙并不是用
石榴花染成的,用石榴花汁染不出鲜艳的红布来,使用的植物原料是一种叫做
紫云英的植物。染红色的染料是从
红兰花的花籽里提取出来的,加酸后沉淀而成,所以红花菜染成的布料特别怕碱,一遇到
碱水立即脱色,故石榴裙不能用碱水洗涤。只有红花菜籽染成的裙子才能色泽鲜艳,堪与石榴花媲美。
石榴裙特点
石榴红色
这是最广泛的一种说法,中华博物审编委员会编(中国
工艺美术词典》解释:“石榴裙,红裙。”《汉语大词典》:“朱红色的裙子,亦泛指妇女的裙子。”很多工具书都持这种观点,这在诗词当中也多有体现。宋王之道《好事近》(程继诚生日)“一枝红皱石榴裙,帘卷篆烟碧。”
方千里《浣溪沙》“欲融轻雪乍凝胸,石榴裙衩为谁红。”张枢《金门》“红皱石榴裙褶。”无论是“红皱”还是“为谁红”,都说明裙子是红色的。石榴裙的材料多种多样,如绸裙、纱裙、罗裙、金泥簇蝶裙、百鸟毛裙等。
带有石榴或石榴花图案
这种说法见于卞孝萱、黄清泉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隋唐
五代十国宋金元卷:“石榴有雄雌之分。雄树花朵大,花瓣上有或深或浅的斑纹。用一种特殊的染色工艺(如今日仍流行的蜡染、扎染等),可以将裙子染上乱而有序的斑纹,酷似石榴花纹,故有石榴裙的美称"。
裙形像石榴或石榴花
《中国传统文化粹典》“古代一种红色的
长裙,因形似石榴花而得名”。这在古文献中也可以找到间接的记录。《乐府诗集·黄门倡歌》描绘了美人的装扮,画的眉毛如初生月牙,缝制的裙子参照石榴的样子:“佳人具绝世,握手长春楼。点黛方初月,缝裙学石榴。君工入朝罢,争竞理衣裘。”宋代
魏了翁《和虞水康美功堂诗》也有同样的句子:“童子长佩
江蓠属,女儿缝裙学石榴。”宋代
韩玉《生查子》“裙拖簇石榴,髻偏荷叶”,描绘女子拖电的裙裙如同一簇石榴花,头发上绾的发髻如同一个偏放的荷叶。
传说故事
在古代民间的俗语中,形容一个男人被美色所
征服时,往往会称之为“拜倒在石榴裙下”,并且这一俗语至今仍被使用。而关于“拜倒在石榴裙下”这句俗语的来源,就不得不提一下
唐朝美人
杨贵妃。相传
李隆基的宠妃杨贵妃非常喜欢石榴花,也爱吃石榴,常常身着石榴裙。唐玄宗为了投其所好,更是在皇宫、华清池等地种上石榴,以供她游玩欣赏。由于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达到了“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地步,招来了许多大臣的不满。他们将所有的错都怪罪到了杨贵妃身上,甚至于见了杨贵妃都不行礼。一次,唐玄宗宴请大臣,正在兴头,让杨贵妃跳舞助兴。参加宴会的很多大臣们都没有见过杨贵妃的舞姿,兴致盎然地盯着杨贵妃看。杨贵妃心中不悦,就闹起了小脾气,对玄宗撒娇道: “这些大臣们大多对臣妾侧目而视,见了臣妾都不施礼,臣妾不愿意为他们跳舞。”于是,玄宗下令,大臣们见了杨贵妃必须跪拜行礼,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严惩。后来,大臣们再看到穿着石榴裙的杨贵妃时,皆纷纷跪拜行礼。从此, “拜倒在石榴裙下”便成了口口相传的俗语。
文化内涵
因为红色之高贵,也因为红色染料之贵重,更因为石榴裙的鲜艳夺目,能穿上石榴裙的就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子,也不可能是贫寒人家的女子,因此穿着石榴裙的女子大约分为三种:宫中女子、贵族女子、青楼女子,石榴裙便成为这三类女子的一种独特而时尚的装束。自然也会成了文人骚客的歌咏的内容。于是历代著名诗人的笔下都出现了石榴裙的影子,诗人们深情地歌咏着身着石榴裙的佳人,也记下了与石榴裙相关的富华的生活。
有关诗词
交龙成锦斗凤纹,芙蓉为带石榴裙。 日下城南两相望,月没参横掩罗帐。 ——
萧绎《乌夜啼》
萧绎的这首写于
南梁时《乌棲曲》,透露出两条关于石榴裙的信息:一是石榴裙在梁代亦有之,而且在宫廷内外都很流行;二是梁代的石榴裙制作精细,绣工华丽,所以才有了“交龙成锦斗凤纹”之说。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
武则天《如意娘》
武则天写下这首诗时,正在
感业寺里为尼,她原以为青灯黄卷的生活将是自己的一生,所以在万分伤感之中写下了这首诗。在回忆往昔的繁华时,武则天最不能忘记的就是石榴裙,因为那鲜艳的红色象征着武则天的青春和一切对未来的向往,所以尽管已削发为尼,那鲜艳的石榴裙还保存在她的箱里,时时为武则天拭去泪痕,这说明石榴裙是
唐朝宫中女子喜爱的衣着。
屋上山禽苦唤人,槛前冰沼忽作鳞。 老来厌逐红裙醉,病起空惊白发新。 ——
苏轼《城外寻春》
宋代苏轼的《城外寻春》一诗,描绘了宋代青楼女子的装束“红裙”,红裙即石榴裙,在宋代的风月场里,红裙仍然是青楼女子的时尚装束。
芙蓉宝剑石榴裙,一片香鬟挽阵云。 自是倾城能破敌,漫疑娘子学从军。 ——黄汝城《戎装美人》
黄汝城这首描写军中生活的诗中也提到了石榴裙,说明即使习武的女子,也喜欢穿着石榴裙。
除了上述诗句之外,元代的刘在《乌夜啼》中用石榴直指女子的裙裾:“垂杨影里残,甚匆匆,只有榴花全不怨东风,暮雨急,晓霞湿,绿玲珑,比似茜裙初染一般同。”明代
蒋一葵的《燕京五月歌》将石榴裙称为红裙:“
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女儿染红裙。”
唐诗中对石榴裙的描写更多,如李白诗“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
白居易在《
琵琶行》中描写那位琵琶女的惊人色艺时这样写道:“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血色罗裙”指的就是石榴裙。
这些诗人都对身着石榴裙的女子有着深刻的记忆,石榴裙这种衣装不但受到古代年青女性的青睐,更有上千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