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国家公园位于
福建省金门县,是台湾地区的第六座国家公园,1995年5月25日公告计划,1995年10月18日成立管理处,是台湾地区首座位于离岛的国家公园,也是首座以维护历史文化资产、战役纪念为主,并兼具自然资源保育功能的国家公园。
发展历史
金门国家公园位于福建省金门县,于1995年10月成立,面积3,780公顷,包含大金门与
小金门岛之部分区域,区内有
水獭亚科、水鸟、鳖、
红树林等各种野生动植物,并有近代史中之重要战场如八二三炮战、
金门战役等,对
中国国民党当局迁台有重要贡献与意义,保有闽南传统建筑与古代贝冢等人文资产,是台湾地区第一座以维护历史文化资产、战役纪念为主,兼具自然资源保育的国家公园。
1972年台湾公布《“国家公园法”》以作为保护台湾自然生态资源之法令依据。自1984年第一座
垦丁国家公园设立以来,相继成立了
玉山国家公园、
阳明山、
太鲁阁国家公园以及雪霸等多 处国家公园,这些公园皆是以保护生态和自然景观为主;1995年10月18日成立的第六座国家公园─金门国家公园,则是台湾地区第一座以维护历史文化资产、战役纪念为主,兼具自然资源保育的国家公园。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金门国家公园位居
台湾海峡前线,范围包括了
金门岛的中央、西北、西南、东北角区域,以及
小金门岛(俗称小金门)的环岛道路及其外围区,共分为古宁头区、太武山区、古岗区、马山区和烈屿岛区,总面积约为3720公顷,约占大小金门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地质地形
金门岛地质单纯,若以琼林--
尚义县连线为界,可将金门本岛分为两大地质区,东半部明显露出大量花岗片麻岩,西半部则以红
土层为主。金门本岛的东北、东南海岸及烈屿的东北--东南海岸,都被海水侵蚀而成为海蚀崖或海蚀平台,且露出花岗片麻岩被岩脉侵入的景观。
金门县属于
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面无高山屏障,风力强劲,年均温约
摄氏度20.8度,冬季干冷,春季多雾,年降雨量约1000毫米,多集中在4到9月,且由于年蒸发量达1680毫米以上,使岛上出现半干旱的现象,再加上岛上土质以砂土及裸露红壤土为代表,不宜耕作,故岛上农作以耐旱性杂粮为主。
自然资源
金门为海岛,属小型岛屿的生态体系。因金门开发得早,且经多次战争,大型野生动物资源较少,但有濒临绝种之保育类哺乳动物-
水獭亚科。另有属古老的
活化石“”及“
文昌鱼”,十分珍贵。
金门县位于大陆边缘,且是候鸟迁徙的中继站,故鸟种最为多样,每年秋冬大批候鸟到此渡冬,亦形成特殊的景观。
动物
金门四面环海,属小型岛屿的生态体系,因经长期开发,大型野生动物资源较少,惟金门位于大陆边缘,且是侯鸟迁徙的中继站,故鸟种最为多样,经调查及文献资料显示,金门现有野生动物至少包括﹕哺乳类8种,鸟类283种,
爬行纲13种,
两栖纲5种,
蝶类45种,贝类32种及蟹类6种。
园区内较特殊之野生动物除有濒临绝种之保育类哺乳动物-
水獭亚科外,古老的
活化石“鲎”及“
文昌鱼”,亦属较珍贵,每年秋冬大批侯鸟到此渡冬,亦形成特殊的景观。
植物
据史志所载
金门县原为林木翠之海岛,然经元、明、清历代煮盐、兵及滥伐后,终变童山濯濯﹑风沙交相为害,1950年后经军民积极造林,在数十年后,金门才又成为绿荫苍郁之「海上公园」。全区森林面积近6,000公顷(约占陆地面积39.8%),造林树种以
木麻黄(占57%)、
台湾相思、
松树、桉树等为主。
金门国家公园的植物种类已知自生及少数驯化
维管植物达542种,其中台湾可能不产者计有潺树、
杜梨、福建六道木、待宵花等十七种,区内海口湿地有由海茄、水笔子所形成之大片
红树林景观﹔太武山区因长期受强劲东北季风吹袭且土壤浅薄,故多为10公尺以下之多刺灌丛;另因身处战地,此地常可见有刺之白琼麻、
仙人掌科等具反空降作用之植物。因地缘关系,本区植物种类与中国大陆关系较为密切,而与
台湾岛在植群组成差异仍大。
交流影响
古迹
金门县人文史迹可说是相当丰富,全县古迹共计有21处,其中11处位于国家公园内,包括台湾二级古迹
琼林蔡氏祠堂、文台宝塔、水头黄氏酉堂别业、虚江啸卧群等四处,及三级古迹
邱良功墓园、汉影云根谒、振威第、琼林一门三节坊、海印寺石门关、水尾塔、蔡攀龙墓等七处。
闽南聚落:1949年起,金门因为军事管制,城市化缓慢,仍维持传统建筑风貌,构成金门本岛特殊文化景观。金门国家公园成立时,即将范围内之包存完善之聚落定为七大传统聚落加以保存。分别为琼林、珠山、欧、南山、北山、水头、山后。
战役史迹:毋忘在莒碑金门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1949年起,
金门县成为台湾的最前哨,而作为第一道防线,长期战备使得
金门岛上处处是防御工事,无情的战火也在此留下深刻的历史遗迹。
金门战役的主战场在古宁头区,包括北山洋楼、
李光前将军庙、林厝浴血歼敌纪念碑、古宁头精神堡垒、湖南高地等,见证了战火的无情。
太武山的中央坑道、琼林的地下战斗村、八二三战史馆、太武山军人公墓等,成为追怀八二三炮战的最佳去处。此外,距离海峡对岸仅2300米的著名心战喊话中心马山播音站、
小金门岛的九宫坑道及双口战斗村、太武山上的毋忘在莒碑、湖井头军史馆等,在在记录著
金门县那段烽火岁月。
特色
金门最具特色的是:
1.
闽南地区式的古厝:民俗文化的古厝群建雄伟,井然排列,墙垛巩固厚实、
燕尾屋嵴,飞扬天空,木石凋琢精细,交陶饰栩栩如生,并且色泽富贵,红、黑、金为主,因此虽然久历风霜,但高贵气质仍散发无遗。
2. 风狮爷林立:风狮爷是金门特殊的人文景观。金门有风狮爷相传是在明郑大肆伐木造船,使金门从绿野扶疏变成寸草不生的荒土野地,从此飞沙走石,田园荒芜,岛民为求安居,乃在村落路口处,竖立风狮爷以制风煞。
3. 金门高梁酒:
金门酒厂成立于1950年,原名九龙江酒厂,所酿制的高梁酒,浓郁香醇,甘美带劲,已成酒族珍品。
4.
花岗石医院:花岗石医院位于太武山山麓,是挖掘山腹而成的一座战地地底医院,取名为花岗石除了因它建筑在花岗石的山岩之内,另象征坚固如磐石,永远坚强屹立,不受风霜欺凌的耿介志节。
5. 古宁头战使馆:战使馆座落于古宁头战场故地,是一幢城堡式的钢筋水泥建筑,占地几近二百坪,1984年肇建。战使馆的构筑百设,略可记述战役经过,陈列掳获的战利品、战事文件及有功将领玉照等。
6. 八二三炮战纪念碑:1958年8月23日下午六时三十分,福建沿海炮兵突然对
金门县全岛展开270度的包围射击,接连炮弹似天女散花从天而降,落再一百五十平方公里的金门地面上,在持续的四十四天炮战中,中共总计滥射了四十七万四千九百一十余发炮弹,平均每平方米落弹四发,创造了全世界落弹量密度最高的纪录,几乎把金门的地面都给掀翻了。八二三炮战纪念碑高耸巍峨,俨然是为历史作见证的巨人。
7. 开放“小三通”:开放了“小三通”后,金门与
厦门市直航,金门与大陆贸易与日具增,市场充斥着大陆货,物美价廉,吸引了很多的观光客,也成了当地的特色之一。
金门县在风云聚会的历史舞台上,先是其地僻海隅而成乱世桃园,复因其形势险要而成海疆重镇,时至今日,她的角色虽迭经更易,但斯岛始终保有淳厚简朴的民情,而在景观上亦始终拥有朴拙自然的风光。在近代中国历史舞台,是一颗要眼光芒的巨星。
参考资料
金门国家公园.www.henan.gov.cn.201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