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岛
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东部的岛屿
金门岛(英文名:Quemoy,闽南语:Kim-mng)别称“洲”“仙洲”,是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东部的岛屿,独立于东海外,毗邻台湾海峡,扼厦港咽喉,为闽南屏障。金门岛总面积约为153.056平方公里,形如银锭,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最长处约15.5公里,中部狭窄处仅3公里,太武山雄踞东部,海拔253米。金门岛由12个大小不一的岛屿组成,包括大金门、小金门岛大胆岛、二担和狮屿等岛屿。
金门岛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岛屿四面环海,拥有众多港口和口岸。金门岛地势多为丘陵,东北方相对较高,西南方则相对缓和,整个海岛呈北高南低之趋势。金门岛是南岭褶皱带经历了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等的大地构造运动,而在此褶皱带东缘形成的断块隆起的花岗石基盘。海蚀明显,海岸线形态以湾为主。金门岛林地覆盖面积占陆地40%,其主要林相是木麻黄、松类、香樟木等,其中最多的木麻黄占57%,有300多种鸟类被记录,也是濒危保育类欧亚水獭鲸豚和“活化石”、绿海龟的主要栖地。
自记载以来金门岛就汇集了一百八十多个姓氏,除早期由北方南移之先民外,后来者主要来自漳州市泉州市。语言为漳州话和泉州话长期演变而来的另一种腔调,属于泉州同安腔。除此之外,金门岛矿产资源主要以玻璃砂、陶瓷土、花岗石为主。同时,金门岛拥有金门国家公园、莒光楼、翟山坑道等景点,是中国旅游胜地之一。
金门岛的地理环境促使其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几百年来历经倭寇之乱、日军强占、国共内战等战乱。因此,战地文化是金门文化最大的特色,也是全世界特有的文化。除此之外,金门县闽南地区文化也极具特色,尤其是闽南民间艺术活动,如博饼、舞龙、舞狮、闽南戏剧曲等。
命名
金门古称“浯洲”“仙洲”,自天宝以后,金门岛慢慢得到开发。明洪武20年,金门岛动工兴建城池,因其气势“固若金汤、雄镇海门区”而得名“金门”。
位置境域
金门毗邻台湾海峡,约北纬24°东经118°,东距基隆市366.7公里,东南距高雄市296.32公里,西距厦门市33.3公里。从马山到角屿岛是金门岛和大陆之间距离最近的地方,只有2310米,退潮之后更只剩下1700米。
金门岛自古隶属福建省同安区管辖,因扼守厦门水域出口,控制着与台湾联系的主要路线,故有“亚洲直布罗陀海峡”之称。金门岛的范围包括金门本岛、小金门岛(小金门)、大胆、二胆、东、北碇、草屿、后屿、建功屿、复兴屿猛虎屿狮屿12个大小岛屿,其中以金门本岛与烈屿为两大主要岛屿。金门岛总面积约为153.056平方公里,其中金门本岛面积为134.25平方公里。
历史成因
金门岛原本与大陆连成一片,由于断裂构造、地壳升降运动以及海浪的冲蚀作用,才使它与大陆分离。
7000万年前的中生代晚期至新生代早期,厦门市地区的构造运动以断裂-断块活动为主要形式,造就了厦门岛等断块岛。当福建省东南沿岸地区发生造山运动-燕山运动,板块的断裂作用和岩浆活动十分剧烈时,海底形成了花岗片麻岩石基盘。随着造山运动的进行,花岗片麻岩石于中国东南沿海隆起,成为现今金门县的雏型。
第四纪冰河时期,金门岛与大陆相连,当时全球的海平面较现今海平面低180米左右。随后有过四次地壳整体升降交替运动,也有过四次海水升降。最后一次发生在3000-4000年前的全新世晚期,随后海水退到现今地平线
根据历史记载,早期金门岛由上三大岩块岛构成,后因古代九龙江河道经过长期的冲刷、沉积,才将金门东西两大岛块连接成现在的大金门。全新世以来,金门岛四面环海,原与大陆相连的古河道变成旱谷地形,现有水系也成无能河,形成了原始之地形地貌。
地理特征
气候
金门岛属于亚热带季风区海洋性气候,受到大陆东南地区和中国沿岸流的影响,冬季干冷,春季多雾,多年平均气温为22.8℃,1月的均温为13.2℃,8月的均温为28.2℃。全年风向东风占8个月,5至8月为东南风及南风,10月到次年的4月东北季风强劲,夏季则转为西南风,台风多生于7、8月。金门岛全年降水多集中于4至8月,年均降雨量大约1050毫米,但是金门岛的年蒸发量大于年降雨量,大约为1680毫米,约为降雨量的1.5倍。
地质
金门岛是南岭褶皱带经历了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等的大地构造运动,而在此褶皱带东缘形成的一个断块隆起的花岗石基盘,位于平潭-东山深断裂带的中段。金门岛基盘岩层以中生代的花岗片麻岩及花岗岩为主,其中夹杂着不同种类的火成岩侵入岩体,其上覆盖着红土层及现代冲积层。在小金门岛岛发现有晚第三纪的玄武岩熔岩流覆盖于已风化的花岗片麻岩或第三纪沉积岩之上。
金门岛属于大陆岛之一,因此金门岛组成的岩性及地质构造基本上与附近沿海大陆一致。金门岛组成的岩性是上三叠统—侏罗系混合岩化的云母(石英片岩、变粒岩、浅粒岩等,与其东北、西南的晋江半岛和龙海半岛顶端的岩性一致,从而形成一条北东—南西方向展布的变质岩带,与长乐-诏安断裂带相平行。
地形地貌
金门岛地形单调,四周未见高耸的山峰。岛上地势多为丘陵,东北方相对较高,而西南方则相对缓和,整个海岛呈北高南低之趋势。山丘主要分布在中部、东北部及西南部,最高山太武山(海拔253m)。金门岛地势起伏大、海岸线曲折,形态以岬湾为主,海蚀地貌突出。潮间带地区散布着许多砾石,大量砾石由岩岸的岩石崩解或风化后形成块状堆积于海岸地带,随着海水波浪、潮汐和海流的冲击,形成了海岸堆积的壮观景象。金门岛的中山林一带为地形地貌变化最复杂的地带,为古代九龙江河道长期受冲刷侵蚀沉积而成的红土台地与丘陵。
水文
河流
由于受到地形的影响,金门县岛没有像台湾般的长河巨流贯穿,都是属于源流短且流量稀少的小溪,再加上强烈的日照蒸发作用,导致这些溪流在旱季时呈现出干涸状态。整个岛屿的水系呈现出一种辐射状的分布形态。金门本岛拥有七条规模较大的溪流,东半岛有金沙溪、后水溪、山外溪和前埔溪,西半岛有小径溪、西堡溪合浯江溪;烈屿(小金门)有西路溪、南塘溪。
海水
金门岛潮高水深,潮汐形态为半日潮,潮差约为5米。沿岸海水PH值介于6.74-8.47之间,平均值为8.08±0.31,海水盐度普遍偏低,介于之8.97-32.94之间,平均为30.01,海水溶氧量介于5.52-9.38毫克每立方分米之间,平均为7.74±0.74毫克每立方分米,海水溶氧饱和度介于79.7%-123.5%之间,平均为97%±8.7%。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据1994年金门林务所资料调查,金门县林地覆盖面积已占陆地之40%,其主要林相是木麻黄、松类(琉球松、湿地杉、马尾松等)、台湾相思香樟木光蜡树、大叶桉、柠檬桉乌桕枫香树马六甲合欢大叶桃花心木、竹类(绿竹麻竹)、果树(龙眼、梨、杧果番石榴)等。其中最多的木麻黄占57%,其次是相思树、松树及桉树。近年来由于木麻黄渐趋老化,已慢慢被淘汰,且换成较具经济价值且常绿的树种。
动物
金门有“鸟类天堂”的称号,有300多种鸟类被记录,其中有26种为保育类野生动物,包括短尾信天翁鹈鹕属朱鹮黑脸琵鹭、等国际公认的濒临绝种的鸟类。也是濒危保育类欧亚水獭鲸豚和“活化石”鲎、绿海龟的主要栖地,生态资源丰富多样。
土壤
金门岛的土壤受到高温与强烈日照的影响,物理风化作用严重。频繁的地壳震荡、风化、沉积使得原本属花岗片麻岩结构的地壳表面形成了可供生物及人类生长的红土层。金门岛上的土壤以砂土及裸露红壤土为代表。前者沙层厚、保水保肥力均差;后者表土薄、酸性重,腐植质少,皆不宜耕作,故岛上农作仅宜价值较低之耐旱性杂粮:如高粱、玉米、花生、番薯等。据2002年金门县农田土壤肥力调查,金门县农田表土壤酸碱度值最低为2.69,最高为8.63,平均值为5.2,表底土壤酸碱度值最低为3.05,最高为9.11,平均值为5.43;强酸性土壤(pH<5.5)占67%,酸性土壤(pH为5.6-6.5)占23%,碱性土壤(pH>7.4)则仅约占4%。
自然灾害
在金门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寒流、梅雨、干旱和台风等,当寒流来袭时,不仅会对当地的农业和渔业造成损失,还可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梅雨季节的气候受到滞留锋面的影响,导致降水率高、雨量多,从而形成淹水、雷击或雾,进而影响能见度,给交通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由于金门属于冬干型气候,春季若无适量降雨,则造成干旱现象,也会造成农作物灾损,影响农民生活。其实金门较大的自然灾害仍属台风,每年夏秋之际,都会频繁发生。近年来,以1973年的魏达台风、1999年的丹恩台风以及2016年的莫兰蒂台风为代表的台风,对人类、环境和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伤害。特别是台风莫兰蒂台风,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17级台风之一,造成有史以来之最大损害。
每年3-5月,金门县都会受到浓雾的严重影响,这不仅会影响飞机的起降,还会对船舶的航行造成影响,每当大节日时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清明节影响最大。雾的存在会对视野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对交通和运输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因为雾季天气的湿润程度极高,白蚁的侵害也变得十分严重。
人类活动
隶属变迁
清代及以前,金门多属泉州市所辖。金门的开发始于晋朝的汉族人。根据清代《金门志》的记载,晋代有苏、陈等家族因躲避战祸移居金门。天宝贞元十九年(803年),朝廷在泉州设置五个牧马场,浯洲为其中之一,陈渊任牧马监,此为金门县岛上设置行政机构之始。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周德兴周德兴经略福建省沿海,共设五卫十二所。金门守御千户所为十二所之一,明兵部称呼金门是“中左所”,后又增设烈屿巡检司。因金门固守福建东南海口,取“固若金汤,雄镇海门区”之意而得名金门。南明时期,金门由郑成功政权实际控制。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至康熙十八年(1679年),郑氏政权复占金门。
1914年清代地方区划制度废除,厦门市同安区独立分置思明县(今厦门市),金门县划归思明县管辖。福建巡按使于同年7月奉准后将金门地区(大、小金门岛与大、小等岛)从思明县独立出来设置金门县,归厦门道管辖,乃二等县治。1933年福建事变发生后一度由中华共和国所据,划为泉海省。1937年,日军占有金门,金门县政府暂时搬到大嶝乡上租借民房办公,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再迁回。
1949年金门战役后,暂停县治改设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直到1953年台当局结束军管制度,恢复县治,成立县政府。1953年12月,中共晋江专区委员会决定,由梁新民任金门县县长兼南安县副县长,为中国大陆第二任也是最后一任金门县县长,刘基固任中共金门县工作委员会书记。
军事与战争
金门一直在台湾海峡两岸的交流与互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地位。早在17世纪初郑成功起兵抗清之前,大、小金门岛以及厦门市诸岛就是中国沿海渔民往来台、澎,从事渔捞与贸易的根据地,也曾是葡、荷等国觊觎的贸易口岸。随着明郑的兴起,金、厦二地更成为明郑王朝与清代抗衡数十年的根据地,接着又成为大陆民众移往澎湖与台湾的中继站,从而对台、澎早期的开发作出了贡献。1949年以后,金门县被在国共内战中溃败的中国国民党军队所占据,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国共内战造成的两岸关系互动态势推展到距台湾本岛一百多海里台湾海峡西侧。
郑成功收复台湾
战役发生于1661年3月30日至1662年2月1日,中方指挥官为郑成功荷兰军队指挥官为揆一。1661年(历四月二十一日,郑成功留下部分兵力守卫厦门市、金门,亲自率领2.5万名将士及数百艘战船,从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向台湾进军。农历四月二十九日,郑军在台南鹿耳门内禾港登陆,在台湾同胞的积极支援下,与荷军展开多次激战,最后将荷兰殖民总督和残敌围困在热兰遮城内。在围城9个月之后,荷兰殖民总督于1662年农历二月一日不得不签字投降。自此,中国人民收回了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宝岛。
金门战役
金门战役是中国大陆解放战争的尾声,也是新中国成立台湾海峡国共军事斗争的起点。它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上一次罕见的全军覆没的失利之战,曾长期是大陆军战史研究的薄弱环节。1949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兵团一部奉命发起金门县战役,3个多团的兵力乘木帆船向金门发起进攻,并成功抢滩登岛。但渡船随即全部被国民党军陆海空立体火力摧毁,致使后续4个团的登岛部队无船登岛,先期登岛部队在与数倍于己的敌军浴血奋战两昼夜后失利。金门战役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关键转折点。
金门炮战
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以空前猛烈的炮火轰击金门,拉开了金门炮战的序幕。20分钟内,459门大炮发射出的约600吨钢铁从不同方向落到金门国民党守军的阵地上。金门炮战不仅是惩罚中国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争,而且也是反对美国侵略政策和分裂中国阴谋的外交斗争。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时,福建省前线部队奉国防部长徐向前命令,自该日起,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岛大胆岛、二担等岛屿的炮击。
人口与语言
据统计,金门岛2020年常住人口为13.98万人。自有历史记载以来金门岛就汇集了一百八十多个姓氏,除早期由北方南移之先民外,后来者主要来自漳州市泉州市
金门岛的语言是由漳州话和泉州话长期演变而来的另一种腔调,属于泉州同安腔。由于金门县厦门市毗邻,且自从五口通商以来,两地居民频繁接触,因此形成了类似于厦门口音的闽南语腔调,经过演变,最终形成了与台湾、闽南泉州腔、漳州腔略有不同的口音。此外,由于历史上曾有过多次迁徙,故在词汇和语法方面都产生了变化。金门闽南地区语因其独特性性而成为闽南和闽台语言发展的基因库。这是因为在两岸对峙期间,金门岛受到各省方言腔调的冲击和影响,再加上金门早期移民南洋之侨胞使用的侨居地惯用的日常用语,也渐渐融入金门闽南语的语汇中,成为颇具特色的金门方言。
社会经济
2004年,金门县财政总收入1812637万元新台币,人均所得308202元新台币,人均生产总值329656元新台币,居民储蓄余额为3219百万元,县内固定资产投资额达4806百万元,以政府投资为主。2004年全县生产毛额18633百万元,较上年增长8.89%,剔除间接税及固定资本消耗准备后,县内生产净额13736百万元。按产业类别分,农业产值占2.86%,矿业产值占1.33%,制造业产值占32.24%,营造业产值占7.82%,水电燃气业产值占1.86%,运输仓储及通信业占8.81%,批发及零售业产值占8.57%,住宿及餐饮业产值占1.16%,金融及保险业产值占1.28%,不动产及租赁业产值占6.64%,政府服务业产值占25.2%,其他服务业产值占2.54%。三项产业的结构比例,第三产业占54.51%,第二产业占43.22%,其中以制酒业及陶瓷制造业为主,第一产业为2.86%。
金门县属海岛,物资供应困难,物价自比台湾高。2004年因经济状况不良,劳动生产率及设备利用率升幅亦不大,进口物价尚平稳,各类产品价格较上年波幅不大。在县域贸易方面2004年输入商品以食品饮料烟酒类等消费品居第一,农工原料及纺织品第二,依次为资本设备,木材制品。输出商品以酒类及非金属矿产品显主,同时本县境内驻军消费亦一并列入输出,全年输出入总额28749百万元,顺差583百万元。
交通建设
海运
作为“小三通”的指定港口,金门水头码头与厦门五通码头之间存在定期航线,同时也是烈屿乡小金门岛)与金门本岛间定期航线之对口。另有泉州石井码头的“小三通”航线。
航空
尚义机场是金门县对外交通的重要枢纽,目前提供通往台北市台中市嘉义市台南市高雄市和澎湖的多条航线。在早期,金门的航空交通仅限于乘坐当时的军用运输机进行对外运输。直至1987年9月,远东航空开始了金门飞往台北的航线。后来陆续有复兴航空(现已停飞)、马公航空(被长荣集团收购后改名为立荣航空)、华信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台金航线,目前仅立荣航空、华信航空、远东航空等航空公司飞航台湾、澎湖间。
陆运
金门岛内的交通主要依赖于公路,而岛际则主要依赖于空路和水路进行交通。伯玉路,一条贯穿金门本岛中部的主干公路,与环岛北路、环岛西路、环岛南路、环岛东路等其他主要公路相互交错,构成了该地区的主要交通干线。金门县公交车由金门县县营事业机构金门县公共车船管理处营运,共有四个营运车站:金城车站、山外车站、沙美车站、烈屿车站。2022年10月30日,金门大桥正式通车,这座连接大小金门岛的桥梁将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加便捷和安全的出行体验。
水利工程
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工程是国家重点推进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该工程总投资31.3亿元,主要建设湖库连通、水源地保护两大工程,总工期41个月。湖库连通工程计划建设输水线53公里、泵站3座,连通新安、东山、草洪塘、溪边、龙湖等水库和引水二通道。水源地保护工程计划对东山、溪边、草洪塘、龙湖等水库水源地实施保护和治理。2018年8月5日,福建省金门县供水工程正式通水。2022年日均供水2.09万吨,占金门县自来水厂日常供水总量的70%以上。
矿产开发
金门县矿产资源主要以玻璃砂、陶瓷土、花岗石为主。玻璃砂分布于英坑及西山附近,曾一度开采,因无法外运营销,遂告停采。早期大量开采之瓷土及花岗石材,为倡导环境保护,目前均已面临不能再行开采的窘境。
农业
据金门县政府主计室统计,金门岛可耕地面积6487.09公顷,主要农作物为高粱、小麦、芋头、番薯和花生及部分蔬果栽培,高粱、小麦由政府保价收购,供酿造高粱酒之用。渔业发展以近海渔捞及浅养殖为主,内陆养殖为辅。设有畜产试验所、动植物防疫所以及梅花鹿野放场附设休闲游乐设施。现有森林总面积5141.98公顷,占全岛陆地面积34.35%,森林蓄积材58.38万立方米。
金门县地区的农耕以旱作为主,作物包括高梁、小麦、花生、地瓜、玉米等,在政府为发展观光产业及居民也融合侨乡饮食和当地文化,使得金门高粱酒贡糖、面线、闽式烧饼、手撕牛肉干等成为金门著名的美食特产。其余农产品亦皆成为民间生活的重要农产品。而渔产受地理位置及各季季风的影响很大,冬季东北季风强劲,出海打渔较为辛苦,夏季东南季风,风力较弱,有利捕鱼。较富经济价值的渔产有:黄鱼、鮸鱼、加腊鱼、马家鱼、鱼、鲳鱼、龙虾、螃蟹等。
宗教信仰
早期金门居民生活均非常艰苦,为求生活上之安定与精神上的寄托,居民以自然宇宙为基础,自然神话之神,祈求神灵保佑、招魂求安、驱鬼除邪,体现人与神灵、人与自然相处的关系,这就是金门人宗教生态文化的中心思想。因此金门所供奉的神都与自然生活环境有关,诸如风师爷、妈祖关羽保生大帝、祖师爷、广泽尊王等。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互花米草入侵
金门遭来自美洲的互花米草入侵,带来潮间带陆化的问题。互花米草原产地为美国东南部海岸,为多年生禾本科,生长于沼泽、湿地及潮间带,植株耐盐、耐淹、抗风浪,种子可随风浪传播深达60公分的滩土中,单株1年内可繁殖几十甚至上百株。中国大陆将其从美洲引进至长江口后,互花米草成为东南沿海最强势的入侵植物,台、金两地都频繁出现。
海洋垃圾
2007年,国家海洋局在中国近岸海域组织开展了海洋垃圾监测,发现金门县海域有大量海面漂浮垃圾。垃圾主要包括乡镇生活垃圾、近岸海域养殖和船舶倾倒的垃圾、水生植物及农业生产废物、沿海工业企业产生的废物等。
环境保护
2023年6月5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福建法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依法审结各类涉水生态环境案件,促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良好水体生态环境保护的源头治理。同时,积极参与海砂整治专项行动,共同制定《关于加强海上刑事执法工作第二次联席会议纪要》,对海上涉砂刑事犯罪的案件管辖、罪名适用、海砂处置等作出规定。
风景名胜
金门国家公园
金门国家公园为台湾第六座国家公园,是台湾首座位于离岛的国家公园。公园总面积约为3720公顷,约占金门全岛的四分之一,范围包括太武山区、古宁头区、古岗区、马山区和烈屿区五个区域。金门国家公园拥有国家级古迹计21处,其中包括国家二级古迹琼林蔡氏祠堂文台宝塔、水头黄氏酉堂别业、虚江啸卧群以及国家三级古迹邱良功墓园、汉影云根谒、振威第、琼林一门三节坊、海印寺石门关、水尾塔、蔡攀龙墓等。
莒光楼
莒光楼是1952年的金门防卫司令官胡琏所建,由著名建筑师沉学海所设计,仿古代麒麟阁三层式建筑,外观雄伟、气宇非凡。莒光楼是一座水泥钢骨仿宫殿式建筑,飞檐画栋,碧瓦朱柱,气派轩昂,屋身构造为硬山搁。莒光楼用以表彰当兵的英勇事迹,宏扬毋忘在莒的精神,为金门战地精神的象征。
翟山坑道
翟山坑道位于金门县古岗村翟山腹部,1951年开挖,1955年竣工,皆由当年驻岛军人工一凿一斧开凿出来的,主要岩体是花岗石。坑道分为坑道及水道两部份,全长约101米,宽约6米,高约3.5米,其中水道呈A字型,全长357米,宽约11.5米,高约8米,可同时容纳42艘小艇停舶。这个坑道与海相连,当时主要作用是供登陆的小艇回转及运补人员、物资用。两岸局势缓和后,这个坑道的功能就消减了,后来被观光部门接管,1998年正式对外开放,成为金门著名战地观光景点。
山后民俗文化村
山后民俗文化村是金门岛保存最完整、房舍最整齐的聚落。老屋间的巷道,飞檐呼应很是壮观。它位于山后村中堡,原为金门150个自然村之一,建于清光绪六年,为旅日侨领王国珍、王敬祥父子出资建造,分赠王氏族人居住之房舍,建材皆购自大陆,费时20余年而成。全村住宅、家祠及学堂共18栋,聚落典雅宽广,屋宇地基皆石块构筑,墙壁则以红砖叠砌,檐顶、柱头、壁饰皆精致,是保存完整的闽南民居建筑形式。
模范街
模范街是1925年由金门商会会长傅锡琪向侨界集资。建筑多为二进店屋,第一进为日式洋楼,第二进为闽式建筑,是金门维持较完整的老街之一。
相关文化
民间建筑文化
民宅的基本形态为三开间的三合院,包括左右两边伸展出去的两翼厢房。形态上,明朝时期的三合院都为马背式建筑,屋顶低且曲度小,山墙壮硕浑厚,马背弧线平缓。近代的三合院墙身则比较高,马背弧线渐陡。较为富有的居民,建筑用材上则多以石材为主,所以在中庭都铺上石条,对外开口也多用石材,一般大门上都会加装栅栏式矮门,这可防止家禽的进入。
古早的金门是一个传统农渔牧社会,聚落的形成,大都以血缘为主,住屋的形式都以方形闽南建筑为主,为求避风向阳,大致倾向南北为主,也有因山海风水考虑而有不同的座向,有些配合流年利向和吉凶尺寸配置的闽南地区建筑古,既利通风又利排水,深井中庭又可采光,可媲美现代的绿建筑。金门又因地理位置的关系,常受外侮干扰、攻击、抢劫,因此有些金门厝均设有防御功能。村子常设有墙门、隘门或防御巷道,这就是金门厝的一大特色。其实这些民居建筑还融合了儒家及道家的思想精华,不但讲究伦理次序,更讲究法天自然。
从1890年起,金门人到南洋等地打工的侨民,陆陆续续將资金汇回金门,直至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占领南洋封锁航道为止,金门侨汇为修建道路、学堂、宗祠、公共厕所等造福乡里,或整建故居以光耀门楣,部分建筑物采用了洋楼(番仔楼)的形式,更成为今日金门的重要文化资产。
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的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其创造与发展过程中,闽南话、闽南地方文学、闽南艺术、民间习俗、宗教信仰、民间戏曲、侨乡文化、民间宗教信仰等独特文化,构成了极具特色的闽南地方文化,尤其是闽南民间艺术活动,如博饼、舞龙、舞狮、闽南戏剧曲等有关精神文化的活动。还有有关学术思想所产生的文化,如朱熹理学、闽南语、闽南建筑等,均具有闽南文化生活中的价值观。
战地文化
金门岛的地理环境促使其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几百年来历经倭寇之乱、日军强占、国共内战等战乱。
在1950年以后,金门人则都往台湾地区迁移,部分迁居,分隔两地,当时又因实施战地政务,交通、书信不便,因此家人分离,也因此产生后期的战地文化。这就是金门人因环境关系及历经兵、战乱所产生特殊战地文化,也是全世界特有的文化。战地文化是金门文化最大的特色,虽然目前两岸已结束战争,但在世界上要找到像金门一样的战争遗迹岛屿,非常困难。因此金门一直以来都以维护与再活用战争遗迹为主轴,尽力保护其文化核心价值。
参考资料
金门县(待统一).泉州市人民政府.2023-07-05
台湾县市介绍:金门.华夏经纬.2023-06-21
金门岛词语解释.汉语网.2023-06-26
金门国家公园. 金门国家公园 河南省人民政府.2023-06-25
金门县历史、地理与气候概况.中国台湾网.2023-06-25
从未到任的金门县长梁新民.中国新闻网.2023-07-06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学习时报.2023-07-23
台湾历史发展概述.中国台湾网.2023-07-23
木船VS军舰:胜负背后有玄机.中国军事图片中心.2023-07-23
金门县人口数据.红黑人口库.2023-06-26
金门县.中国县域.2023-07-06
行政区划.闲游网.2023-07-06
台 湾.中国台湾网.2023-06-25
生态司法护航美丽福建 碧水清源促进两岸融合.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人民法院.2023-06-25
山后民俗文化村.金门观光旅游.2023-07-05
目录
概述
命名
位置境域
历史成因
地理特征
气候
地质
地形地貌
水文
河流
海水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动物
土壤
自然灾害
人类活动
隶属变迁
军事与战争
郑成功收复台湾
金门战役
金门炮战
人口与语言
社会经济
交通建设
海运
航空
陆运
水利工程
矿产开发
农业
宗教信仰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互花米草入侵
海洋垃圾
环境保护
风景名胜
金门国家公园
莒光楼
翟山坑道
山后民俗文化村
模范街
相关文化
民间建筑文化
闽南文化
战地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