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门村位于
浚县新镇镇,地处
淇河注入
卫河处的卫河南岸。该村分为淇门南街村、淇门东街村、淇门西街村,与崔马湖村、田堤村相邻。淇门村空气清新,气候四季分明,村内企业包括轴承厂、床上用品厂、酒厂、丝织厂、水泥预制构件厂、塑麻制品厂。主要农产品有玉米尖、
菊苣、黄绿苹果、
豆瓣菜、
白萝卜。
文化
传说
在《鹤壁市风景名胜分布图》上,两条蓝色河流在鹤壁南端的淇门村汇聚在一起,一个标明“
升仙塔”的坐标也由此显得非常醒目。在淇门一带,这座塔有着神奇的传说,而其中的“四仙碑”更透着浓厚的神话色彩
认识淇门最先还是源于
淇河的缘故,当时最简单的想法就是这里应该是淇河之门,汤汤淇河在这里“出门”汇注
卫河直达大海。正是怀着这样的好奇心,记者在探究“淇门”时才顿然发觉,原来这里颇具传奇色彩,甚至连村中的一块碑刻都与武侠小说大师
金庸笔下的“全真七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来到淇门时是一个午后,火辣辣的太阳下、纵横交错的街道上难得看到行人。在村子里绕了几圈后,我们才好不容易在一片树荫下找到几位正在扎堆儿闲聊的村民。一听说我们要找升仙塔,刚刚还沉浸在饭后慵懒状态下的村民立刻来了精神,从滔滔不绝的话语中,能听出他们对自己的村庄有着浓厚的感情。
事在村南有座砖石盖成的古塔。叫升仙塔。塔东门上方有砖雕题额“风雪避”三个大字。在寒冬大雪纷飞之时,这塔周围不落片雪。几丈以内象扫过一样干净,没有一片雪花。这就是
浚县八大风景之一,淇门
升仙塔的奇景。
相传西汉末年,
王莽篡位,天下大乱,汉朝的后代
刘秀起兵伐莽,想恢复汉朝。王莽力图灭了刘秀,铲除刘家根苗。
一次,隆冬时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刘秀和王莽的军队展开一场激战,王莽掌握朝中大权,实力雄厚。围困得刘秀草尽粮绝,兵将死伤惨重,几乎被王莽彻底消灭。刘秀知道眼下不是王莽的对手,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刘秀组织手下精锐,声东击西,左冲右闯,杀开一条生路,逃出了重围,策马奔跑。王莽听说刘秀突围逃跑,跃马扬鞭就追,刘秀几经周折,人困马乏,老天又偏偏寒风呼啸,风雪交加下起来了。雪花飞舞遮挡视线,人寒马滑行进艰难。经过千难万险来到浚县淇门地段。
刘秀停下来想对部下作一翻抗击
王莽的战略部署。可是风雪搅得人睁不开眼。刘秀悲愤填胸对天呼喊:“苍天哪苍天,你若真是有灵,就让这风雪避开我吧。”
刘秀这一喊。惊动了上神,值巡的
六丁六甲一齐出动,把刘秀前后左右几丈内的雪都赶到了别处。天助刘秀伐莽。王莽的兵马被风雪所困。风狂雪猛,使王莽的追兵看不清道路。致使大部兵马误入
淇河,掉进了冰窟窿里。从那时起淇门
升仙塔就成了
浚县的一个奇景。
新镇乡淇门村西南边儿,有一座升仙塔,塔内有一口井,井上盖着块大石头。传说
北宋时期,这里曾有一座大寺院,寺内
翠柏苍松,和尚众多。他们例守寺规,静心修行,幻想着将来有一天,能修炼成仙,登上极乐仙境。当时的井口,并没有石盖,井水清凉甘甜解渴提神,和尚们都喜欢来这里担水浇园。一天中午,井中突然长出一朵花香四溢、霞光万道的白莲花,整个寺院都笼罩上一层奇异的色彩。和尚们和淇门街的老百姓见状,都说是千古奇事。这天晚上,寺内方丈梦见一个须发皆白的仙翁告诉他:“欲要成仙去,需坐莲花中。”
第二天中午,那朵梦兆吉祥的白莲花又在井口出现,方丈把寺内和尚召集在井边,把梦兆讲给他们听。这时和尚们的眼光不约而同的集中在一个年过八旬的老和尚身上。他德高望重,很受尊敬,理应先到极乐世界中去,于是大家同声推荐他。老者推辞不过,只好谦虚地跪在地上,向莲花磕了三个晌头,然后缓缓地坐上了白莲花,在一片祝福中,老和尚和莲花一齐消失了,寺内霞光也荡然全无。第二天,和尚们在这口井上建起一座高大的三节塔,取名叫“升仙塔”。
一连许多天,白莲花接二连三地出现,寺内和尚一个接一个“升仙”去了,剩下的人越来越少。这时候有位知识渊博善观奇异怪事的老隐士,正好路过此地,目睹了“升仙”一幕,又见井口阴森森的,其中必有怪异,就告诉大家:“如不堵住此井,三年后,淇河街将会烟消云散。”可是,他的话不但和尚不听,就连淇门街的百姓也没人相信。
眼看和尚们一个个被无故地藏身阴井之中,并且很快会波及到淇门乡里,善良的老隐士万分焦急,于是,暗中约了一个
小和尚在夜里三更时分来到井边,取出随身携带的宝镜,向井里一照,镜里立刻出现了一个恐怖的场面:一个相貌凶恶,十分吓人的水怪,正张着血淋淋的大嘴,吃着白天“升仙”的和尚。小和尚吓得惊叫起来,叫声引来了寺内众人。面对此景,他们既害怕,又没有办法,于是,异口同声地请求老隐士想想办法,消除此灾。这位老隐士沉吟片刻,叫众人抬来一块千斤巨石,压在井口上,从此,井上便出现了一个石盖。
井口被巨石封住了,水怪没法出来害人,便用头在井壁上乱撞。最后,在西南方向拱出了一个长长的洞,终于在一天夜里拱出地面,但水怪也累得精疲力尽,在它露出地面的一刹那间,化成了一潭清水,后人叫它“暮化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