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万荣孤山一带,地势较为平坦,因处于
黄土高原东部,土垣沟壑多而少青山绿水。但在这满眼黄土之地,却有一座青山高耸而出,俯瞰广袤大地,这便是孤山。当地人甚是喜爱孤山,自古至今,前去游览者络绎不绝。孤山南坡陡峭,登山道路以羊肠小道为主;北坡地势较缓,甚至可以将车开上山顶。攀登孤山,常常是当地少年必行之事。
黄河南出禹门口,河面一下子宽广出许多,秦晋两岸间的距离起码突然拉远了10公里左右。站在
陕西省一侧芝川太史公祠隔
山西省眺,此时的河东大地上最壮观雄伟也最令人瞩目的地貌标志之物,显然是一座拱破黄土正拔地而起的蓝青色的
花岗石孤山,而其它世间万物相比之下却都黯然失色起来。
孤山,又称孤嶂山,或称介山、
天龙山、绵山和景山,海拔1411米,位于赫赫有名的
万荣县中南部位。它的身板沉稳而挺阔,孤傲而憨直,像万荣人的性格(
太原市道注:有关万荣人参见本站万荣笑话)。
东汉建武九年(公元33年),
刘秀亲祭河东汾阴后土祠,顺路曾登临孤山,并于山之东南麓名曰“昆仑台”处敕建风伯雨师之庙。元
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时毛铎有《重修风伯雨师庙记》,赞颂孤山昆仑台“其地尊太高明,山势异奇,杉松栝柏蔽日。”孤山当年之名胜风光,于此可略见一斑。
以“孤山”命名的风景名胜在中华大地上并不少见。例如
西湖上被称为人间蓬莱者即是。还有许多风景名胜在地貌特征上也属孤山形成,但却未以“孤山”成名,像历史上
繁峙县境内的
泰戏山,《
山海经》与《
大明一统志》中均有记载,就类于这种情况。一般的孤山大都具有两种很直观的特点,一是山体偏小,另外一点就是虽称孤山,而事实上在邻近处则还有大的山系作为背景。
万荣县的这座孤山偏不是这样。它首先是山体庞大,呈四方形状,东西南北每边长度均在10公里左右,其总周长共计约在80华里以上。说到孤山之“孤”,万荣孤山四周竟尽是一派黄土堆积成的世界,南至
运城盐湖,西向
黄河滩涂,北到
汾河河谷,再也找不到一处大的影子。惟东有
稷王山,却也在约20公里之遥,其间仍然还是厚厚的黄土和起码已经有了约两千年以上耕作历史的农垦阡陌之野。万荣孤山历史文化之古,从文献记载着,可以一直追溯到《
山海经》中对它的描述。是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其上多草……其草多
花椒属,其阴多,其阳多玉。”若从近代考古发现看,1931年时,著名考古学院有、南京古物保存所所长
卫聚贤先生曾在孤山北麓发现并发掘了一
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即
荆村遗址。该遗址背山临涧,面积几达10万平方米,文化层平均厚约2米。人们不但在这里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前的尖底瓶、单身瓶等和原始乐器陶埙,而且还发现了原古先民居住房址中遗存的白灰片。1965年,荆村遗址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1954年的8月15日,
中原地区的版图上并没有“
万荣县”这样一个行政区的名称。1954年以后的万荣县实际上是由在此之前的万泉县与
荣河县合并而成的。孤山,原本隶属于万泉县域。
万泉县,始建于
李渊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其得名,与孤山有着直接的关系,原因是历史上的万泉县城不但就建在孤山北麓的半山之处,而且当时的县城近围孤山四周确实到处都遍布着清澈的泉水。诸如双泉、圣水泉、雕石泉、半截桶泉、槛泉、暖泉和东、西涧泉等等。其中距城最近的东涧涌泉于民利惠多,城中居民不但饮水多赖此泉,而且山北灌溉也全靠斯水。明嘉靖时
山东省监生游孤山有《题双泉》诗。诗曰:“地脉双涵碧,清分一味凉。在光交印彩,云影雨呈祥。浪暖鳞争跃,风寒蚌竞光。林荫有孺子,相对歌沧浪。”读此诗,绝然无有今人所谓“万泉无泉”的那种感觉。
孤山不但山好水好,而且古时名胜古迹很多。建在北麓山半的万泉古城本身即是一处最有特色的盛景。史称
拓跋珪拓跋天赐四年(公元407年)时,
赫连勃勃渡
山西省犯,当地人薛通率宗族人等筑城自守。所以后来的万泉县城在很长时间里又被人称为“薛通城”。除了山北麓的薛通城,东麓又有秦王寨、昆仑台、风伯雨师庙、柏林庙;南麓则有药王洞、桃花洞、刘海登仙石、雕石崖;西麓还有头天门、二天门、老姥洞、龙凤庵和槛泉寺等等。
孤山的绝胜之处,是在山之顶巅
法云寺。天气晴好时,游人至此可以很清晰地向西北俯瞰数十里外的
汾河和
黄河,再往东南方远眺,则可见天际处的中条与
后稷两山。《
光绪山西通志》上讲,孤山法云寺建于介山绝顶,其规制“宏丽精巧,甲于一方”。寺始建于元而重修于嘉靖,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时,又环寺建石城,周长计70丈。笔者故乡正在孤山东南10余华里处,儿时最喜在盛夏的一早远眺孤山的最高处。原因是常可见山上牧羊人燃起的火,它能引起我梦幻一样的许多遐想;而白日望孤山,盼望能在
法云寺上升起一片
云霓来,因为这云霓多数情况下会带来一场透雨。父辈早就告诉过我们,说法云寺内有一海眼直通东海之水。当地所谓“孤山戴帽,老农睡觉”的民谚,应该即渊源于这一美丽传说。传说中孤山古有八景,即孤嶂拥翠、双泉充碧、桃洞春晴、柏林晚照、雕岩霁雪、唐寨秋风、法云远眺和范台夜月。其中“法云远眺”堪称为第一胜景了。
历史上的万荣孤山格外知名,不仅仅为它独有的自然形态,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则是由于从汉代以后,就有许多人以为
介子推所死难的绵上之山即是该山。如
杨雄《河东赋》与《晋太康记》、《地道记》、《永初记》等即持此种观点。这也就是孤山又称“介山”或“绵山”的道理。因为有名,所以历代古人对孤山的题咏也颇多,其中元末大画家
王冕有《过孤山·次韵》一首,颇觉新鲜。诗曰:“蓦地见青山,徘徊落照间。泉飞千尺练,岚抹一梳鬟。古洞龙长蛰,深林鹿自闲。攀凌绝顶,长啸解尘颜。”仅一个“蓦”字,用在诗首第一字,就立即将孤山之“孤”意全然托出。诗尾“长啸解尘颜”一句更是写尽了诗人登上孤山之巅犹如进入仙境的舒畅心情。
万荣孤山确实不一般。离开家乡在外谋事30余年,我尤其恋念孤山脚下那种新鲜无比的纯洁空气。前两年,省城的乡人聚会,有高人说已发现孤山的花岗岩石竟有一种自然净化空气的功能。对此至今不知确实与否。但想到儿时常吃的孤山梨和孤山杏的鲜美味道,这些年来我在其它地界确实还真没有品尝到过。我想,那发现或许还真有些道理。心里话,我希望那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