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属(Falco)是隼形目隼科中物种最多的一属,根据2024年4月版的《全球生物物种名录》(COL),本属现存39个物种。体长15-60厘米,体重73-2100克,最大的物种是矛隼,最小的物种是塞舌尔隼。
雌鸟比雄鸟体型大。隼属鸟类为日行性猛禽,嘴缘有齿突,翅尖而长,爪弯曲而锐利,羽色多为黑色、灰色、白色和
红棕色,善于在空中捕捉猎物。它们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
大洲,栖息于山地、草原、海岸、农田、城市等多种环境中。隼属鸟类的文化历史悠久,被视为力量和勇气的象征,在阿拉伯等地区,猎隼、
游隼和
矛隼常被驯养用于隼猎运动。许多国家将隼属鸟类视为国鸟。
隼属鸟类以中小型
哺乳纲、鸟类、
爬行纲、
两栖动物和昆虫等为食,体型较大的物种常采用俯冲攻击的方式捕猎鸭、兔等中型猎物,体型较小的物种动作敏捷,可在空中抓住昆虫和小鸟。居留型因地区和物种而异。繁殖期为冬末到夏初,单配制,
雌鸟每窝产卵2-5枚,孵化期27-36天。雏鸟为
晚成鸟,雌雄共同抚育雏鸟,育雏期约一个月。在育雏前期,
雌性负责在巢中喂养幼崽以及保卫巢穴,
雄性负责外出捕猎喂养雌鸟和幼鸟,育雏后期雌雄共同捕猎。隼属鸟类野外寿命可达10年以上,人工饲养下可达25年。
隼属鸟类作为捕食者,能够控制猎物的数量,维持生态平衡。然而它们的生存受到
栖息地丧失和退化、食物供应减少、猎捕、中毒死亡、人类迫害等因素的威胁,16个物种的
种群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2个物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为濒危(EN),5种为易危(VU),2种为近危(NT)。许多地区通过建立保护区、实施物种恢复计划和繁殖研究等措施保护隼属鸟类。2021年,隼属中10个物种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其中
猎隼和
矛隼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其余8个物种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演化
隼属属于隼科中的隼亚科,隼亚科约在距今1600万年前开始分化,逐渐演化出隼属的祖先,隼属内部的分化大约始于750万年前,在
中新世与
上新世过渡期间,C4植物的出现和草原环境扩张使隼属快速多样化演化。距今500万年-700万年间,隼属内部已经形成三个主要的单系群。
三个主要的单系群其中第一个可称为隼亚属(Hypotriorchis),包括6个物种;第二个是旧世界(
欧洲、
亚洲、非洲)隼组,包括11个物种;第三个是大中型隼组,包括11个物种。还有一些物种不属于这三个主要的群组,出现两个物种组成一个分支的现象,如非洲的两个物种为非洲隼组、
南美洲的两个物种为南美隼组、大洋洲的两个物种为南方隼组、
红脚隼(Falco amurensis,又称“阿缪尔隼”)和西红脚隼(Falco vespertinus)组成红脚隼组。此外,
灰背隼(Falco columbarius)单独为一支,还有两个物种分类地位存疑,无法归入以上组别。各支系内部的分化发生事件较晚,几种大型隼的分化可能发生在几十万年内,它们仍可杂交并基本保留生育能力。
形态特征
隼属鸟类体长15-60厘米,体重73-2100克,体型最大的物种是
矛隼,最小的物种是
塞舌尔隼。
雌鸟比雄鸟体型大。
隼属鸟类嘴缘有大型齿突,另有一缺刻在后方;翅尖而长,初级飞羽最长;次级飞羽内有缺刻;尾羽中等,稍成圆形或凸形;跗蹠前缘被网状鳞;趾较长,具横的鳞片,趾短而有力;爪弯曲而锐利。
在颜色方面,隼属鸟类大体上头顶、背部、翅膀上面的颜色较深,为黑色、深灰色、灰色、
红棕色等,一些物种眼睛下方有明显的深色髭纹,有些物种翅膀上面颜色较单一,有些物种翅膀上面带有深色斑纹。喉、胸、腹及翅膀下面的颜色较浅,多为白色、浅黄色、浅灰色、红棕色等,有些物种腹部及翅膀下方为纯色,有些物种腹部及翅膀下方带有深色斑点、横纹或纵纹。羽色较浅的代表物种是
矛隼,羽色较深的代表物种是黑隼,羽色较鲜艳的代表物种是
美国隼。喙部和脚的颜色为黄色至红色。
许多物种的羽色具有性别差异,相对而言雄鸟通常羽色更鲜艳,斑纹较少,颜色更纯。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隼属鸟类分布广泛,除南极洲外,世界各
大洲都有分布。美洲独有的有6种,欧亚大陆独有的有6种,非洲大陆独有的有7种,
澳大利亚独有的有3种。
游隼分布于除南极洲外的各个大洲,是所有鸟类中分布最广的。矛隼是另一个分布较广的物种,分布于北极地区,跨美洲、
欧洲和
亚洲。有一些物种分布较狭窄,仅分布在岛屿上,如
马达加斯加的
马岛斑隼、
毛里求斯的
毛里求斯隼、
塞舌尔群岛的
塞舌尔隼、
南岛的新西兰隼等。
栖息环境
隼属鸟类可栖息于山地、丘陵、
荒漠、草原、沼泽地、湖泊、海岸、农田耕地、城市等多种环境中。
习性
节律行为
隼属鸟类的居留型因地区和物种而异,一些物种不迁徙,如毛里求斯隼、橙胸隼、
印度猎隼。一些物种的部分
种群迁徙,另一些种群不迁徙,如欧亚大陆南部和一些岛屿上的
游隼种群为
留鸟,但在北极地区繁殖的游隼在冬季会通过5条路线迁徙至南方越冬,迁徙路程长度3600-6500千米。在日节律方面,隼属鸟类为日行性,一些物种喜在晨昏活动,在中午休息。
觅食行为
隼属鸟类是肉食性猛禽,猎物种类有中小型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
两栖纲和昆虫等。猎物种类和捕猎方式与物种体型有关,体型较大的物种如游隼、
猎隼等喜捕捉兔、
红原鸡、野鸭、鸽等体型较大的猎物,捕猎时采用俯冲攻击的方式,游隼最高俯冲速度接近390km/h,是世界上飞行速度最快的动物之一。体型较小的物种进食更多的昆虫和小型脊椎动物,动作敏捷,常在空中抓捕猎物,有时也在地面捕捉,如
红隼善于悬停,在空中观察猎物后迅速俯冲捕捉,
燕隼可在空中抓住
差翅亚目和家燕。
攻击与防御行为
中大型隼组的物种性凶猛,会驱逐进入自己领地的其它猛禽,有时可杀死其它中型猛禽。在繁殖季,
游隼保卫巢穴时会攻击比自己大得多的鸟类和
哺乳纲,竖起羽毛和张开嘴是
游隼典型的攻击性姿势;
猎隼可能经常会用攻击性的叫声来赶走侵入巢穴或试图夺走食物的入侵者。
社会行为
隼属鸟类通常具有领地行为,常驻物种可以全年保卫领地,迁徙物种的
雄性通常比
雌性先到达巢穴,会保卫巢穴周围的狩猎领地。
交流行为
隼属鸟类通过叫声交流,叫声响亮,
音节较重复,如
黄爪隼发出“wei wei,wei wei”声,红隼发出“qi qi qi qi”声,西
红脚隼、红脚隼、
灰背隼、燕隼发出“yi yi yi”声,
猛隼发出“gigigigi”声,
猎隼发出响亮的“qi qi qi qi”声,
矛隼发出高昂的“ang ang ang”声,
游隼偶尔发出连续的“ga ga ga ga”声。
繁殖
求偶
隼属鸟类通常在冬末到夏初之间繁殖,单配制,每年繁殖一次。隼属鸟类的求偶行为通常包括特有的栖息行为、飞行表演和鸣叫等,如游隼会互相窥视、梳理毛发、轻咬配偶的脚趾或“喙”,空中表演包括动力俯冲、急转弯、高空翱翔和俯冲期间的身体滚动。为了吸引
雌性,
雄性猎隼会进行壮观的空中表演,在领地上空翱翔,大声叫喊,随后降落在合适的筑巢地点或附近并结束飞行展示;
雄性也会用爪子悬挂猎物,或者将猎物带到雌性面前;雄性
猎隼在空中表演时会发出叫声,以吸引雌性
猎隼或给雌性留下深刻印象。
筑巢
隼属鸟类中体型中大型者喜欢在岩壁或树上筑巢,巢可多年重复利用,巢中垫有羽毛、草茎。体型较小的隼喜欢利用
喜鹊(Pica pica)等其它鸟类的旧巢,有时会争夺喜鹊建好的新巢,有时也可以自己在树上筑巢。繁殖期的隼属鸟类具有领地意识,选好巢的位置后,雌雄鸟经常在巢附近盘旋飞行和鸣叫,驱逐其它鸟类,保护巢址,这个阶段也会发生交配行为,交配行为可在巢树、其它树木以及电线等物体上进行。
产卵孵化
雌鸟每窝产卵2-5枚,卵颜色较浅,具有红褐色斑点。孵化期27-36天,体型较小的物种孵化期短,孵化以雌鸟为主,有时雄鸟也参与孵化,
早成雏通常同步孵化。
育雏
隼属鸟类的雏鸟为
晚成鸟,破壳时全身密被白色绒羽,爪和脚肉色,眼和耳孔未开,雌雄共同抚育雏鸟,育雏期约一个月。在育雏前期,雌性负责在巢中喂养幼崽以及保卫巢穴,雄性负责外出捕猎喂养雌鸟和幼鸟。雄鸟将食物带回后,雌鸟将食物的毛和羽拔除,将肉撕碎后喂给雏鸟。十几天后,雏鸟羽毛发育,
雌鸟不需要在巢中暖雏。雌鸟开始离开巢进行狩猎,归巢时栖息在巢周围的栖木上。随着雏鸟成长,雌鸟不再将猎物的毛和羽拔除,仅撕成大块后送给雏鸟。再过若干天后,
亲鸟仅将猎物投入巢中,雏鸟自行撕碎进食。随着雏鸟体型成长,亲鸟对入侵的同类或与其体型接近的其它鸟类的警惕性逐渐加强,若发现有入侵者,一亲鸟鸣叫,另一亲鸟将很快回巢,双双驱逐入侵者。雏鸟约一月龄时,离巢学飞,随后独立生活。
隼属鸟类一岁内死亡率最高,但寿命较长,如大多数野生猎隼的寿命为5-7年,最长可超过10年,圈养
猎隼的寿命最长可达25年;野生
游隼平均寿命为13年,最长可超过20年,圈养游隼的最长寿命可达25年。
保护
种群现状
截止202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收录了37种现存隼属物种,其中16个物种种群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15个物种种群数量稳定,7个物种种群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数量最多的是
红隼,数量最少的是
毛里求斯隼。
在有种群数量数据的物种中,种群最大估算数量超过100万只级别的有4种,最多的是红隼,最低的估算种群数量已超过430万只,其次是
灰背隼、
燕隼和食蝠隼,数量分别为25万-320万只、90万-150万只和50-500万只。种群最大估算数量超过10万只级别的物种有5种,分别是
黄爪隼、
红脚隼、西红脚隼、地中海隼、游隼。种群最大估算数量超过1万只级别的物种有6种,分别是猎隼、
矛隼、
埃莉氏隼、
新西兰隼、狐色隼、
印度猎隼。种群最大估算数量超过1000只级别的物种有4种,分别是黑隼、
灰隼、烟色隼、
马岛斑隼。有两个物种种群最大估算数量不足1000只,
塞舌尔隼仅700-900只,毛里求斯隼仅有140-170只。
致危因素
隼属鸟类的致危因素包括
栖息地丧失和退化、食物供应减少、猎捕、中毒死亡、人类迫害、繁殖失败、其他意外死亡及气候变化等。
栖息地丧失和退化:如
毛里求斯隼受栖息地丧失的威胁,其栖息地毛里求斯森林因早期殖民者的砍伐而大规模丧失,导致了森林面积的减少,到1993年只剩下不到3%的原始森林;快速的城市化和发展导致栖息地转变是红头隼在
班加罗尔等地区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食物供应减少:2008年,旅香树(Ravenala madagascariensis)、中国
番石榴(
番石榴属 cartianum)、
女贞(Ligustrum roughtum)等引入的植物侵入了
毛里求斯隼的大部分
栖息地,特别是在
毛里求斯岛北部,可能会降低
毛里求斯隼的狩猎效率;在欧洲,由于农业集约化、种植园建立和
绵羊畜牧业衰退导致草原和干旱草原的损失和退化,导致
猎隼的猎物供应减少;
巴基斯坦和
印度西北部的
印度猎隼数量下降可能是由于种植面积扩大和杀虫剂导致其猎物供应量减少。
猎捕:在
欧洲,猎隼遭受猎捕威胁;据估计,每年
中东猎捕的猎隼数量在
沙特阿拉伯为4000只,在
卡塔尔为1000只,在
巴林、
科威特和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各为500~1000只,其中绝大多数 (77%) 是幼年
雌性,这可能会对野生
种群产生重大影响;在巴基斯坦,印度猎隼受到诱捕的威胁。
中毒死亡:20世纪50年代和1960年代农业中使用有机
氯化物农药以及控制携带
疟疾的蚊子对
毛里求斯隼生存造成威胁;在
巴基斯坦,
印度猎隼受到集约化使用杀虫剂的威胁,1981~1992年间,巴基斯坦杀虫剂的使用量增加了七倍。
人类迫害:2019年,8%的欧洲
猎隼在北欧、中欧以及
高加索地区被非法杀害,鸽子饲养者故意射击或
南京汤山投毒案以及通过农业或狩猎活动无意或疏忽投毒(例如
灭鼠剂、毒饵、铅)对
猎隼构成了进一步的威胁;橙胸隼可能遭受人类的低程度直接迫害,平均筑巢成功率可能因频繁的
捕食而受到抑制。
繁殖失败:
毛里求斯隼卵、雏鸟易受黑鼠(
家鼠属 rattus)、
食蟹猕猴(Macaca fasciculis)、小印度猫鼬(Herpestes javanicus)和野猫的捕食,导致繁殖失败;由于
种群瓶颈,
毛里求斯隼遭受了遗传变异的极度丧失和高比例近亲繁殖,影响
种群的长期生存能力;
黑美洲鹫(Coragyps atratus)威胁橙胸隼卵和雏鸟生存,繁殖地附近大量游客影响橙胸隼繁殖。
其他意外死亡:
猎隼遭受电线触电威胁,2013~2015年和2018年蒙古有1721只触电死亡的猎隼;用于研究的安全带安装
卫星发射器可能会降低猎隼生存率;公共接触的增加、触电和与电线碰撞的风险等威胁橙胸隼生存。
气候变化:繁殖季节开始时潮湿天数的增加导致
毛里求斯隼产卵日期推迟。
保护举措
隼属鸟类的保护措施包括建立保护区、物种恢复计划和繁殖研究等。
建立保护区:如橙胸隼分布于其广泛分布范围内的多个保护区,
哥伦比亚鸟类保护基金会在东安第斯山脉指定了一个保护区,专门用于保护该物种;印度
猎隼在印度
拉贾斯坦邦的塔尔恰帕尔野生动物保护区繁殖。
物种恢复计划:1984~1994年,毛里求斯隼的集约化管理计划使
种群数量显著增加,包括圈养繁殖和重新放养、补充喂养、巢址增强、提供巢箱、巢穴守卫、控制巢穴和放生地点周围的
捕食者、离巢操作、育雏操作、治疗
雏鸡寄生昆虫感染以及营救
早成雏;2005年10月,取消修建穿过
东海岸山脉的高速公路的计划,并改用另一条路线;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在内的一些国家进行猎隼圈养繁殖,并建立诊所以提高
海湾各州野生捕获鸟类的寿命和可用性;中国蒙古在
阿布扎比环境局的资助下建立了超过5000个猎隼人工巢穴,到2014年为766对
猎隼提供了筑巢地,2011~2021年,蒙古的这项计划已培育出超过10000只猎隼雏鸟;2019年,中国蒙古已在输电线路上进行了降低触电死亡率的缓解技术试验。
繁殖研究:开展
毛里求斯隼遗传变异的研究,以便可以管理
种群以保护遗传多样性;如伯利兹的山松山脉保护区对橙胸隼进行圈养繁殖实验,研究近交衰退是否是导致繁殖生产力下降的原因。
为保护隼这一独具文化意义的物种,阿联酋政府采取了诸多措施。阿联酋开国总统谢赫扎伊德·本·阿勒纳哈扬特别在艾因设立了隼及其他濒危鸟类培育基地,并于1995年推出了
游隼、猎隼放飞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使游隼、猎隼能够回归自然环境,繁衍生息,维持种群的稳定性。截至目前,已有近2000只隼在
巴基斯坦、
伊朗、哈萨克斯坦放飞。
保护级别
2021年,隼属中10个物种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其中2个物种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其余8个物种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2023年,隼属全部物种被列入《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其中6个物种列入附录Ⅰ,其余物种被列入附录Ⅱ。
202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收录了37种现存隼属物种,其中2种被评为濒危(EN),5种为易危(VU),2种为近危(NT),28个物种为无危(LC),还有一个灭绝(EX)物种留岛隼。
生态作用
隼属鸟类作为捕食者,能够控制猎物的数量,维持生态平衡。
用途
隼属鸟类主要被用于隼猎运动,常见的被驯养物种为猎隼、
游隼和
矛隼。
阿拉伯人驯养隼用于狩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隼猎技术世代相传,是阿拉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
沙特阿拉伯、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卡塔尔等
海湾国家。比如阿联酋的国徽就使用了隼的形象。而隼猎也从古老的生存技能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富有特殊文化内涵的传统运动。在海湾国家盛行的隼猎运动多种多样,其中一种是驯养人甩动猎物,让隼绕着其飞行,然后听从指令捕捉猎物。另外一种比赛形式是竞速,驯养人持诱饵站在终点向隼发出信号,以最短时间完成规定距离飞行的隼即为冠军。隼猎赛事一般在相对凉爽的10月到次年3月举行,地点多选在空旷的沙漠地区,例如每年举行的法扎锦标赛。
在阿拉伯,隼对于阿拉伯人来说,隼就是重要的家庭成员。如果隼第一次来到陌生家庭,必须在每个人的手臂上待上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直到和所有成员熟悉并融入整个家庭才可以。除了一起生活,隼还可以同主人一同旅行。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全球第一个为隼签发护照的国家,护照包括隼的品种、出生地、性别等信息。有护照后,主人就可以为隼购买机票乘坐飞机了。所有海湾国家的航空公司都允许隼在客舱乘机,无论是在头等舱还是经济舱,且不需要将其置于笼子里。
此外,阿联酋还分别在
阿布扎比和迪拜开设了两家隼医院,其中成立于1999年的阿布扎比隼医院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先进的隼类专科医院。每年秋冬捕猎季开始之前,当地人都会带着
游隼、
猎隼到阿布扎比隼医院体检。阿布扎比隼医院已经成为阿联酋旅游的必访项目之一。
美洲的驯隼历史起源较晚,到1930年代,也有一些人对这种活动感兴趣,一些驯隼者开始捕捉野生游隼,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美国的驯隼者不到200人。 直到1950年代,隼猎活动几乎没有受到法律关注。随后驯隼者在寻求其运动合法化及其合理监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961年,北美猎鹰者协会(NAFA)成立。北美的饲养者对驯养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圈养繁殖技术、无线电遥测技术、新款鹰帽等方向做出了突破。2010年代,北美鹰猎业发展较好,饲养者在物种保护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NAFA拥有约2000名成员。在北美
阿拉斯加州的
矛隼分布区,人们每年会合法捕获少量矛隼,用于放隼捕猎,并在这个过程中训练这些猛禽的捕猎能力。这项活动受到高度监管,每年会有1-5只矛隼从巢穴中被带走。驯隼者通常在夏末或秋天,于矛隼“羽翼未丰时”捕获它们,并在猎季已过的春天放生,既减少饲养成本又维护自然平衡。
文化
象征意义
在大多数
美洲原住民传统中,隼代表勇气、力量、保护和警惕,根据美洲原住民的一个神话,世界上的第一只隼是由一个男人爱上了一位来自星星王国的少女而诞生的。在
东方文化中,隼是地位、财富和贵族的象征,在日本的一个神话中,一只尾巴由剑制成的隼曾经使高野地区陷入被
捕食的恐怖中,一位优秀的王子被派往高野去杀死这只野兽,期间王子爱上了镇上的一位年轻女子,当王子杀死了凶恶的隼准备离开时,王子的爱人伤心欲绝,自杀身亡,并指责隼的死带走了她的爱人。隼在
基督教图像中可能代表
雅威所制定的世界自然秩序。
埃及最重要的神“拉”经常被描绘成一只隼或隼头的人形生物,拉是
太阳神,每天乘船载着太阳穿越天空,与权力、王权、力量和太阳有关。隼是阿拉伯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高贵、美丽、勇敢、力量和领袖风范的象征。
文艺创作
武器代号
隼属鸟类的名称被军事研究者用于武器代号,如
英国和
意大利联合研制的多用途直升机
EH-101直升机绰号为“
灰背隼”。
中原地区西北工业大学无人系统技术研究院设计研发的一款长航时折叠翼
无人机的代号为“
游隼”。
国鸟
隼属动物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被许多国家和地区视为国鸟或地区象征。
矛隼是
冰岛的国鸟,
猎隼是
科威特、
蒙古国、
塔吉克斯坦的国鸟,
拟游隼(游隼的一个
亚种)是
阿曼的国鸟,游隼是
圣马力诺的国鸟,
红隼是
比利时的国鸟,
美国隼是
荷兰属圣尤斯特歇斯岛的象征。
黑山、
卡塔尔、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沙特阿拉伯、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地区将隼类视为国家象征。
历史
隼属鸟类的文化历史悠久。至少在5000年前,
中东地区就有人驯养隼属鸟类;
古埃及人也将隼属鸟类作为宠物和神圣动物饲养,有将隼制成
木乃伊的习俗,公元前3500年,埃及奈赫恩地区的格尔塞城奉行隼崇拜;公元前2000年,安纳托利亚地区有驯隼术出现;公元前500年,中国史书中记载了猎鹰名品“
矛隼”(矛隼Falco rusticolus);公元400年,
匈人王
阿提拉带着象征他的
阿尔泰隼(Falco cherrug altaicus)去指挥军事战斗;公元480年之前,鲜卑帝国
北魏设置专职机构鹰师曹,负责管理皇家鹰隼;公元800年,驯隼术进入
英国;在中世纪欧洲的考古遗址中发现了隼的遗骸。
分布于欧亚大陆北方的矛隼被称为“海东青”,在各地古代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辽代皇家狩猎活动中,“
矛隼”的主要狩猎活动是在春天,是捕猎天鹅。明代画家
殷偕绘于绢上的《鹰击天鹅图》描绘了鹰击天鹅的瞬间。在14-15世纪,矛隼在欧亚大陆王权体系中被认为是“王者之鹰”,拥有一只矛隼是王权得到确认的一种表征,其它的隼属鸟类也被视为一定地位身份的证明,如英国15世纪出版的《圣阿尔班之书》将不同等级的贵族与不同隼的一一对应关系做了描述:
矛隼属于国王,
游隼(Falco peregrinus)适合伯爵,
猎隼(Falco cherrug)适合骑士,
红隼(Falco tinnunculus)适合乡绅,
灰背隼适合女士。
虽然人类驯养隼属鸟类耳朵历史悠久,但由于驯养者习惯于直接捕捉野生成年个体,或从巢中拿走幼鸟,所以长期以来该属鸟类中没有形成人工驯化的品种。第一次记录在案的隼属鸟类在人工环境下繁殖的案例发生在1939年,直到1970年代,隼的人工繁殖才在一些地区变得普遍起来。
命名与分类
命名
1758年,
瑞典博物学家
卡尔?冯?林奈(Linnaeus)在他的《
自然系统》第十版中引入了隼属。属名"Falco"是晚期拉丁语,意为“猎鹰”(falcon)。
英语中对不同类型的隼属鸟类有特定的词语称呼。中大型隼组、红脚隼组、南美隼组和南方隼组的物种沿用“Falcon”一词,如游隼的英语为“Peregrine Falcon”,而矛隼有专用词汇“
矛隼”;其余物种多被称为“Kestrel”,如红隼(Falco tinnunculus)的英语为“Common Kestrel”;隼亚属中有4种小型隼被称为“Hobby”,如非洲隼(Falco cuvierii)的英语为“African Hobby”;
灰背隼(Falco columbarius)有专用词汇,被称为“Merlin”。
汉字“隼”最早写作“鵻”,左侧为“鸟”,右侧为“隹”,“隹”是汉字部首之一,是短尾鸟的总称。隼在古代汉语中也可被称“鹘”(gǔ)。
分类争议
隼属内部的分类变动及争议主要包括以下问题:一是
拟游隼和游隼的关系,有人认为游隼中的一个
亚种应该独立为拟游隼(Falco pelegrinoides);二是灰背隼分布在欧亚大陆的
种群和美洲种群是否应该拆成两个物种,如果拆分,欧亚大陆的种群学名为“Falco aesalon”,美洲种群学名为“Falco columbarius”;三是红脚隼和西红脚隼的分类变动,这两个物种曾被认为是同一物种,后来随着研究深入,拆分成两个独立物种;四是
阿尔泰隼的分类地位问题,有人认为阿尔泰隼是独立物种,学名写作“Falco altaicus”,也有人认为这是
猎隼或
矛隼的一个
亚种。
2024年4月版的《全球生物物种名录》(COL)对以上四个分类争议的处理为:拟
游隼是游隼的亚种;灰背隼不拆分;红脚隼和西红脚隼是两个物种;阿尔泰隼是猎隼的亚种。
下属物种
根据2024年3月版的《全球生物物种名录》(COL),本属现存38个物种以及一种灭绝物种留岛隼(Falco duboi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