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图书馆
英国第二大图书馆
牛津大学总图书馆,是英国第二大图书馆。1602年正式建立于伦敦西北的牛津市。但其历史可追溯到14世纪。
牛津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数量仅次于大英图书馆,藏书约650万册,其中包含现代人文、期刊、自然科学、稀有书籍等,包含东、西方手抄本16万册,摇篮本约6,500册,另有现刊5万余种,地图约117万件.数量庞大,珍藏无数.是世界上收藏书籍和手稿最多的图书馆之一。该馆在东方抄本、英国文学、早期印刷、地方历史方面的珍贵收藏,为研究者视为学术宝库。它们能够提供多种服务.当然.有的服务只限牛津大学的成员才能享受.如艾萨克·牛顿目录(The.NewtonCatalogue)、电子期刊、在线数据库等类型的服务即是如此。
建筑结构
牛津大学图书馆在馆舍建筑方面,对环境和能源非常关注,他们最早注意到地下建筑在这方面的优越性。在巴德里奠定良好的建馆基础上,又经过多年的努力,巴德里图书馆的建筑.除老馆舍外,新馆于1946年落成,而且大部分的书籍都已搬到新的巴德里图书馆。新馆以地下通道和旧的图书馆相通接,读者们可以不出图书馆.行走在两馆之间一条三百码长的通道里,’就可以到达他们的目的图书馆。而且从牛津大学图书馆地下延伸到北面五十码远的谢尔顿剧院地基也是一个秘密迷宫牛津大学附近的地下通道有些通往东南方的哈特福德学院.有些则通往正南方牛津大学图书馆。此外,瑞德克里夫科学图书馆,也建筑了地下通道。地下书库和地下通道的建筑对环境、能源、资源等多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历史简介
1320年,伍斯特大学城主教科巴姆向牛津大学捐赠一批手稿,其修建图书馆的计划因过早去世而未能完成,而这批书也被典当还债。后来奥里尔学院把书赎回保存,于1367年移送圣玛丽教堂。
1411年定期开放供阅读。1435~1447年英王亨利五世之弟汉弗莱把自己的600种手稿藏书捐赠给牛津大学,藏书大部分是希腊文、拉丁文的古典著作和当时法文、意大利语的图书。
1480年这些书又被迁往新建的四川神学院大楼。1488年成立汉弗莱公爵图书馆。1536~1539年英王亨利八世实行宗教改革时将这些藏书都当作天主教文献予以毁弃。
1550年爱德华八世的皇家委员会又将遗下的藏书洗劫一空,甚至将书架也搬走。不久一场大火使其荡然无存。直到1598年曾任牛津大学研究人员的外交家T.博德利重建该馆的计划为校方接受,才得以重建。博德利亲自监督改建工程,主持设计,广泛搜集图书,并捐赠了自己的藏书。
1602年,经过4年努力,图书馆开放,藏书2000多册,不久博德利利用捐赠款项设立基金会,使该馆的经费得到保证。他还多方奔走促成该馆为英国5个接受出版物缴送本的图书馆之一。
1605年和1610年在英王两次参观后被命名为博德利图书馆。20世纪20年代,拉德克利夫科学图书馆、印度研究所图书馆和罗兹·豪斯图书馆并入该馆。
1939年,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下,博德利新馆完工,主要为书库和图书整理部门的办公室。博德利图书馆包括老馆(主要收藏英国文学、现代史古代史、古典语言文学等专业文献)、新馆(主要收藏哲学、政治、经济、地理、地图、音乐、东方学、斯拉夫研究等专业文献)、拉德克利夫图书馆(主要收藏现代史、教育、文化艺术、英国文学、拉丁美洲研究等专业文献)、拉德克利夫科学图书馆、法律图书馆、印度研究所图书馆和罗兹·豪斯图书馆。此外各院系都设有综合或专业图书馆。
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该馆一直是英国藏书最多的图书馆,60年代初才让位于英国图书馆。
到1986年7月31日共收藏图书500万册、手稿13.4万册、古籍5000多册、地图98.5万件、缩微胶卷24.2万卷、现刊4.9万种。全馆共有24个阅览室,2078个座位,平均每天接待读者3.2万人次。共有工作人员374名。提供外借、阅览、馆际互借、参考、复制等服务,还经常举办讲演会、展览会和出版《博德利图书馆记录》等出版物。
馆藏图书
牛津大学图书馆是世界上收藏书籍和手稿最多的图书馆之一。它们能够提供多种服务,当然,有的服务只限牛津大学的成员才能享受,如艾萨克·牛顿目录、电子期刊、在线数据库等类型的服务即是如此。
牛津大学拥有丰富和多样化的图书馆服务,图书馆分为两类:主要研究型图书馆和单独图书馆。大学本身拥有的研究型图书馆,为全校师生提供服务,这类图书馆叫做主要研究型图书馆,如牛津大学图书馆、牛津大学法律图书馆、拉德克利夫科学图书馆、萨克勒图书馆、社会研究图书馆、泰勒制度图书馆等;各系、科、学院有自己的图书馆,这些图书馆的功能主要是为它们各自的成员服务,当然,这些图书馆中某些早期收藏物也有研究价值,这样的图书馆叫做单独图书馆,其总数超过100个。单独图书馆有的是根据事物名称命名的,有的是根据学科命名的,有的是根据在线目录的编码命名的。
单元馆最多
牛津大学是闻名於世的学府,而牛津大学图书馆也毫不逊色地成为世界著名的学术研究图书馆。图书馆是由约104个独立的单元馆组成,这些图书馆主要是为大学本科生设立的,但在国家内及国际问都有很大影响。其中塞克拉图书馆的馆藏主要是艺术和考古学.泰勒图书馆的馆藏主要是现代欧洲语言和文学。
另有RadclifeCamera等共十座馆舍,备有29间阅览室供大众利用,工作人员约有400人。
该馆中专设了东方藏书室和汉语研究院.藏书主要来源于各个时期新教徒传教士的收藏,传统中国学者给予的那个时期最精美最好的中国藏书,也有在战争中从中国掠夺而辗转到图书馆的,以及后来在斯卡布勒基金会支持下购入的汉语丛书。1994年,这些中文书移到沃尔顿大街的汉语研究总部,后又被命名为汉语研究学院图书馆。如今馆内有130000多本汉语藏书.每年递增2000多本新书,并且有750多种当代汉语期刊。古典藏书包括明朝晚期到清朝末期的稀世珍品,仅17世纪流传到欧洲的书籍该馆里就有四分之一。这些收藏是现存最丰富的藏书之一,包括1500O多部19世纪传教士的出版物.100多部明朝版本和大量有关清代宫殿版本,其中有许多是仅在远东才能看到的,该馆开始有次序的接纳与现代中国有关的材料。大量的研究性图书供阅览。还可以在东方阅览室中进行学术讨论。但是除了协会的成员和以注册的汉语研究院的学生外,其他人都不能借阅和接近图书。
研究馆
牛津大学的研究型图书馆在学校中起着重要作用,以社会研究图书馆为例,该图书馆支持经济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社会学等专业的教学、学习和研究,凡是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一般都到这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该馆具有同时接待4000名读者的服务能力。任何牛津大学的成员都可以利用社会研究图书馆的资源,只要他们拥有该馆的有效借阅卡即可。但是,任何读者第一次到该馆借阅时必须进行详细地登记。馆内收藏物实行开架借阅,图书馆管理委员会通过分类系统对各类资料进行组织,这使浏览各个学科变得非常容易。阅览者还可以通过在线目录(OLIS)查询该馆收藏的图书和杂志。图书馆的所有程序实现了自动化,这使读者能够及时提供和查询最新馆藏信息。
牛津大学社会研究图书馆分布在校园的三个地方:经济学图书馆位于马兰路,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社会学图书馆位于乔治亚大街,社会政策社会工作图书馆位于威灵顿广场。总的来讲,社会研究图书馆的收藏物比较强调跨学科之间的研究。
为了支持教学,社会研究图书馆提供多种核心文献的副本,这些核心文献是由经济学系、政治学系、国际关系学系、社会学系、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系从超过200种的阅读目录中选择提供的。与牛津大学图书馆一样,社会研究图书馆也提供经济学研究方面的支持,这些经济学收藏物都是在国际上获得认可的,该图书馆的信息技术设备使读者能够使用其收藏的超过7000种类型的电子期刊、超过300种类型的在线数据库。
管理特色
在全世界各种类型的图书馆中,牛津大学图书馆可以说独树一帜。牛津大学图书馆系统的各类收藏物已达到650万册.无论收藏的数量或质量在世界上堪称一流。此外.在管理方面更具有特色。
服务读者
大学图书馆通常以服务校内读者为主.而牛津大学图书馆在处理此问题上,亦颇有其独特之处。该馆自然要向全校师生开放使用,但是,它强调的是相关学科研究层级的资料。牛津大学图书馆蓝不打算成为大学部学生获取资料的专门馆。在许多规章文件上,该馆自己定位为“全国性法定缴存图书馆”(a nationallegalde—positlibrary);在拟定馆藏发展方向时,一再表明牛津大学图书馆兼具大学及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角色(TheBodleian’S Roles as a Universityand NationalLibrary),蓝且是一个全国的及国际的研究中心。所以,为实践成为全国的以及国际的学术研究资源中心目标的服务理念.该馆对所有真正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敞开大门,提供所有学者甚至一般民众使用,并广泛接纳国内国外的学者。
分类管理
研究型图书馆(MajorRe。searehLibraries)和单独型图书馆(IndividualLibrayr)是牛津大学图书馆的两类模式。研究型图书馆,是指大学本身拥有的研究型图书馆.为全校师生提供研究服务。如牛津大学巴德里图书馆、牛津大学法律图书馆、拉德克利夫科学图书馆、萨克勒图书馆、社会研究图书馆、泰勒制度图书馆等。单独型图书馆,是指各系、科、学院的图书馆。这些图书馆、室大致可分学院图书馆、学系图书馆、学科主题图书馆等。单独图书馆的功能主要是为它们各自的师生服务,有的可以提供借阅服务,有的仅供馆内研究参考而不准借出。各馆馆藏数量及服务人员多寡亦不等,但都是提供极端分散却又极为丰富多檬的馆藏与服务。这样的单独图书馆,其总数超过100个,有的是根据事物名称命名的.有的是根据学科命名的,有的是根据在线目录的编码(onlineeatalogueeode,简称0LIScode)命名的。
研究型图书馆在该大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以社会研究图书馆为例社会研究图书馆分布在校园的三个地方。经济学图书馆位于马兰路;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社会学图书馆位于乔治亚大街;社会政策社会工作图书馆位于威灵顿广场。该图书馆支持经济学、政治学、国际关系、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社会学等专业的教学学习和研究.凡是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一般都到这里查阅文献资料该馆具有同时接待4000名读者的服务能力。牛津大学的所有成员都可以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只要他们在该馆办理借阅卡即可。除读者第一次到馆借阅时必须进行详细登记外,其余可以来去自由。文献资源实行开架借阅.馆员通过分类系统对各类资料进行组织,读者可以通过在线目录(0LIS)查询.浏览各学科资料非常方便快捷。该馆的所有服务实现了自动化.为读者能够及时提供和查询最新馆藏信息。为了支持教学,研究图书馆提供多种核心文献的副本,这些核心文献是由超过200种的阅读目录中选择确定的。社会研究图书馆也提供经济学研究方面的支持,这些经济学文献都是在国际上获得认可的。图书馆收藏有7000余种的电子期刊、300余种的在线数据库可供使用。这些措施建立在针对不同群体的图书馆服务组织的基础上。同时满足一般的和跨学科的需要。将资源的有效利用充分的利用图书馆资源:
(1)通过采购电子资源和创建数字化资源减少对于实体资源利用的依赖。
(2)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诸如电子文献传递的新型服务。
(3)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现有服务的传递更加高效.更加提高成本效益。
(4)在实体资源利用非常关键的地方,通过关键馆舍的延长开放时间、增加开架资料、拓展自动馆藏资源进行服务。
(5)改善物理环境,充分为读者服务.保证用户教育和培训项目的实施。
(6)确定用户服务工作中0ULS职工所需的核心和高级技能.为这些职工提供相关的培训。
(7)五格管理,使图书馆职工能够及时响应用户需要。其服务将具有如下特征:为读者提供响应更加及时的服务:电子资源获取充分利用;物理馆藏存放在适当的位置;更少的馆舍和低成本、高密度的二线书库(offsite storage);更少的职工队伍,但具有高质量服务的能力;降低所有服务成本。
总之,牛津大学图书馆的许多管理特色,对保存该国文化遗产,对世界学术研究资源的贡献。实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佳例。值得国内关心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人士的关注和学习借鉴。
资金来源
巴德里图书馆(BodleianLi—brary)是牛津大学的主要图书馆。以巴德里图书馆为例.从1610年开始,历经近4个世纪,它遵循牛津市的法令管理。法令规定馆长们应该保持它不仅作为大学图书馆,而且是国家和国际重要机构的职能。其获府拨款。图书馆董事长必须获得牛津大学经费委员会的首要资金.数量由大学的经费委员会和中心计划委员会决定,一般不超过10%,每年仅购书经费一项约300万英镑(折合4000多万人民币)。二是特殊的非政府拨款。图书馆董事长通过自身的努力,为特殊目的获得政府拨款以外的款项,如研究项目拨款等。三是来自大财团和社会各界的捐赠。巴德里馆的发展过程中,屡屡获得巨额捐款、捐书,有私人图书馆的整体捐献。英周银行家菲利普·基维尔连续多年捐助牛津大学图书馆、萨伊德商学院和三一学院。牛津大学的经费情况也不乐观,教学和科研经费比较紧张,但图书馆的经费不可以减少。
管理资源
使用图朽铺进案例查询和分析研究是牛津大学图书馆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牛津大学的学生在图书馆渡过的时间会超过在课堂听课的时间。因此,图书馆是大学综合实力的最好体现。牛津市大学图书馆合作的主要模式有:侧重于馆际互借;地区图书馆系统内的合作,侧重对特种资料的合作采购、收藏与保护,联合目录的编制;参考与情报服务合作;合作培训等;同学科专业图书馆间的合作和同类型图书馆间的合作.侧重于外文资料检索、特种资料的合作采购、采购计划的协调、联合目录的编制、计算机系统的合作等。牛津大学共有104个分馆,拥有巨大的地下藏书库全校各个图书馆的文献资料与电子资源,随意利用畅通无阻,必要时,可以向其他大学借书。
技术应用
大英图书馆界从6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采用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制订了许多计划方案,1972年后逐步付诸实施。计算机化是从编制英国机读目录(UK—MARC)开始的.随着BLA工SE的发展.SWAL。CAP、BLC—MP等合作系统的建立,远程通讯网络的成功应用,图书馆拥有微型机或微型机系统的数量增加,电视全文传递(teletext)系统的实现.已逐步从脱机转化为联机.从半自动转化为全自动。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70%的大学和学院图书馆都已利用计算机,开展联机检索服务.全国约一半的图书馆建立或利用文献编目自动化系统。缩微技术和声像技术的广泛利用给大英图书馆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如闭路电视系统的利用,使部分读者对图书馆流动书车的需求减少,文献复制服务的开展使一些不能外借的资料得以广泛流通等。
存本制度
牛津大学巴德里图书馆的缴存本有四百余年的悠久历史。巴德里在1610年与伦敦的出版业工会(TheStationers’Company)获得协议,凡出版业工会成具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都必须免费提供最少一册给牛津大学图书馆,至今如此。缴存本制度于牛津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发展,有极重要的影响。其中有近150年是稳定而大量的收集,图书馆缴存本均占百分之六十以上.若加上交换赠送所得可能达到70%.该馆每年购买而得的书均不足30%。期刊方面,缴存本所占比例比图书略低,在56%至61%之同.但仍居人藏总数的大半;购入的期刊在31%至36%之间。可见,缴存本制度保障了牛津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建设。
发展战略
牛津大学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公共图书馆之一,曾被用来拍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格雷魔法学校的部分场景。记者访问了这座著名的“知识宝库”,负责接待工作的是对该馆了如指掌的依莎贝拉小姐。从她口中,记者探听到不少有关图书馆的“独家秘闻”。
女王无权借走馆内藏书
据依莎贝拉介绍,牛津大学图书馆现有藏书800万册,其中很多都是古籍珍本,论级别仅次于大英图书馆。馆内藏书只能阅览,不能外借,对女王也不例外。此外,很久以前牛津大学就立下规矩:在成为该馆新读者前必须宣誓。誓词大意是:不得偷拿、损毁、玷污书籍,不带火种进馆,严守馆内各项规定。早年间,这种誓言是要用古老的学术语言拉丁语讲出的。依莎贝拉表示,临时参观者就不要求宣誓了,但必须严守其他规定,例如不得拍照等。
牛津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记者看到,在图书馆二楼可开架阅览的图书,很多是三四百年前的珍贵资料。进馆之前记者还被告知,如要在笔记本上做摘录,只能使用铅笔。因为不论是鹅毛墨水笔,还是钢笔、圆珠笔、签字笔,一旦污损了这些珍贵书籍,损失将是不可挽回的。因此所有阅览者都老老实实地使用最可靠的铅笔。
值得一提的是,牛津大学图书馆又添了一项新规定,就是放在书架最上层的书籍禁止利用梯子拿取。原来,馆方打算将图书馆内的古董书籍保留在其历史位置不再移动。另外考虑到图书馆的栏杆很低,使用梯子也不安全。那真需要看这些古书怎么办?依莎贝拉耸耸肩说,只有到英国别的图书馆看这部书的其他版本了。
世界各地抢着向其捐书
依莎贝拉骄傲地告诉记者,该图书馆的馆藏近70%是靠出版社缴存,真正购买的书籍比例不高。牛津大学是英国书刊缴存制度的开创者,早在1610年就与伦敦出版业协会达成协议,该协会成员每出版一部新书,就向牛津大学缴存一部。这样的图书缴存制度,历经沧桑保持至今。来自英国和世界各地的捐赠图书源源不断地涌进图书馆。依莎贝拉说,图书馆每周收到的新书达到5000册。
“800万册的馆藏加上每周5000册的新书,如何安排得下呢?”记者不禁问道。依莎贝拉似乎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她说,牛津大学城到处都是古建筑,不可能建新的现代化高楼用来藏书,唯一的出路就是转入地下了。这个图书馆地下方圆几平方英里都挖空做了藏书之所。如果将地下的图书取出放在书架上,那么这个书架会有190多公里长。
图书馆曾为抵抗纳粹立功
图书馆无疑是防火重地,那么牛津大学图书馆是怎样幸存于二战时期纳粹德国轰炸之下的呢?为此,记者特意向莫德林学院的老教授请教。原来,当年不列颠战役时期,纳粹并没有轰炸牛津大学。据教授讲,纳粹德国的如意算盘是在占领英伦三岛后,将牛津市作为英国的新首都。该图书馆不仅因此躲过一劫,还协助收藏了很多从伦敦转移过来的珍贵书籍。
作为中国人,记者自然关心图书馆收藏的中文书籍情况。依莎贝拉告诉记者,牛津大学图书馆向来重视汉学,早在中国明朝时就委托在中国的西方传教士购买明朝刻印的书籍。馆里有几万册中文古籍,主要是明清小说。如果算上后来收藏的中文书就更多了。另外,图书馆中文部还学会了一个绝活,就是用中国古法修复中文古籍。
牛津大学图书馆取名为博德利图书馆,博德利本是牛津大学16世纪的校友,当年他为建立图书馆出钱出力、四处奔波。热爱知识的人自然会赢得爱戴,这座图书馆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值得一提的是,当年钱锺书先生在牛津市读书时,是这座图书馆的常客。不过饱学的钱先生没有将这个图书馆按发音直译成“博德利图书馆”,而是译为“饱楼”。恐怕这种形神与发音兼备的翻译,也只有钱先生那样的书虫想得出来吧。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建筑结构
历史简介
馆藏图书
管理特色
服务读者
分类管理
资金来源
管理资源
技术应用
存本制度
发展战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