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宝熙
卓宝熙
卓宝熙,工程地质遥感技术专家,中国工程勘察大师。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创始人之一和开拓者。主持、参加了青藏、西康省、朔黄等约30条铁路和南昆铁路、川渝东通道等多项国家重点工程的地质遥感技术勘察及科研工作,编著《工程地质遥感图像典型图谱》等5本专著,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工程地质遥感技术判释和应用经验。对工程地质遥感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正文
人物简介卓宝熙,1934年2月16日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现福州市)。抗日战争期间,随父亲到闽南南靖县长泰区等地念小学。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随同乡回到福州,入私立学院附中初中部,1949年9月考入福州市第一中学(现福建福州市第三中学),1952年5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2年9月考入杭州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铁路建筑专业,1953年,因院系调整,合并到同济大学铁路系铁路建筑专业。1954年9月毕业后分配到在大连市的铁道部东北设计分局,同年11月参加汤旺河森林线的定测工作,任水文实习生。1955年4月随队伍调往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由于新中国缺乏工程地质人员,他服从分配转行从事工程地质工作,参加了兰新线清水至玉门段的定测、哈密市乌鲁木齐市段的航测初测,并首次利用航空像片进行地质调查工作。由于工作需要,于1956年7月从兰新铁路现场调往北京航空勘察事务所,跟随苏联航空地质专家高鲁宾柯学习航空地质,从此开始了他的航空遥感地质工作生涯。1957年,铁道部决定航空勘察事务所和其他几个事务所合并,成立铁道部专业设计院。在铁道部专业设计院工作期间,于1963年任工程师,1987年任高级工程师,1995年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任科总、处总、铁路航测遥感科技信息中心主任、院副总工程师等职务。197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卓宝熙长期从事工程地质遥感技术工作,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其中,“铁路航测技术在青藏高原上的应用”、“航测像片在铁路工程地质测绘学中的应用”两项1978年获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他主持的“多种遥感手段在铁路勘测中应用范围和效果的研究”、“铁路工程地质遥感图像判释技术”两项,分别于1987年、1999年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北京市门头沟区洪水、泥石流等灾害程度遥感调查”于2002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由他率领的遥感技术群体所完成的遥感工程地质判释成果,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遥感综合评估隧道富水程度的经验公式”、“铁路工程地质遥感图像判释技术”等科研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由他主编和编著的《遥感原理和工程地质判释》、《工程地质遥感图像典型图谱》、《工程地质遥感判释与应用》等书,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对推动我国遥感技术进步起到积极作用。卓宝熙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并热心培养年轻一代。他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在国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998年12 月赴台湾,参加了“海峡两岸空间资讯与防灾科技研讨会”。在大会上作了“3S地质灾害信息立体防治系统的建立及其意义”的学术报告,受到与会同行的好评,并与同行广泛交换了遥感灾害工作的看法。他还担任全国地方遥感应用协会顾问、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副主编、《铁道工程学报》特约顾问、《遥感信息》编委、西南交通大学及北方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等10余个社会职务。卓宝熙在事业上取得的成绩,使他获得了很多荣誉。他的业绩被美国国立传记研究所选入辞书中,并被剑桥国际传记中心授予“二十世纪成就奖”。获1991年度“全路优秀知识分子称号”,1992 年被北京市科协授予“北京科技之星”称号,同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建设部授予“中国工程勘察大师”称号,1997年被同济大学授予“同济大学荣誉校友”称号等。人物简历1934年2月16日 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1952-1953年 杭州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铁路建筑专业学习。1953-1954年 上海同济大学铁路系铁路建筑专业学习并毕业。1954-1955年 铁道部东北地区设计分局实习生。1955-1956年 铁道部第一设计院技术员。1956-1963年 铁道部专业设计院技术员。1963-1969年 铁道部专业设计院工程师。1970-1978年 交通部第二铁路勘测设计院工程师。1979-1983年 铁道部专业设计院主任工程师。1983-1985年 铁道部专业设计院主任工程师,处总工程师。1985-1987年 铁道部航测遥感科技情报中心主任。1987-1995年 铁道部专业设计院高级工程师。1995-1996年 铁道部专业设计院教授级高工,铁路航测遥感科技信息中心主任。1996年-今 铁道部专业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北方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科技成就致力工程地质遥感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卓宝熙是我国最早从事工程地质遥感技术应用(当时称航空方法)的几位专家之一,也是铁路系统遥感技术应用的创始人之一。他长期致力于工程地质遥感技术的应用和研究,足迹遍及全国各省区。40余年来共主持、参加过兰新铁路青藏公路成昆铁路、朔(州)黄(骅)线、南昆铁路、川渝东通道等约30条铁路线的遥感工程地质工作。遥感技术在上述诸线铁路工程地质勘测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勘测效率和质量,改善了劳动条件,为选择理想的线路方案、节约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1975年,在青藏铁路风火山—唐古拉山段的遥感工程地质判释调查工作中,卓宝熙与其他同志一起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共完成了数百平方公里的地质填图工作。在交通困难、气候恶劣、地质资料缺乏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由于常规地面调查方法,不但劳动强度大,还难以保证填图质量,他充分利用了遥感技术的优越性,顺利完成了填图任务,提高工作效率10倍以上,保证了填图质量,大大改善了劳动条件。他不但完成了遥感填图工作,还根据遥感判释调查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线路方案。如年希湖东西岸方案,经遥感判释调查提出了较好的组合方案,避开了冻土沼泽、冻胀丘地段,减少了约35平方公里的外业控测工作量,取得了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西(安)—(安)康铁路线秦岭越岭隧道是我国目前最长的一座铁路隧道,鉴于地形地质十分复杂,铁道部要求在初测之前,作“加深地质工作”,在大面积范围内进行工程地质选线。此项工作由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组织路内有关单位共同完成。工作中,采用了以遥感技术为先导的地质综合勘察方法。卓宝熙是遥感组的航空遥感技术负责人,他与其他同志一起,充分利用多种遥感图像判释,结合地面调查、物探等其它勘察手段,从多角度获取了大量地质信息,从宏观上查明了岭北和岭南共约460平方公里秦岭长隧道地区控制线路方案的主要工程地质情况,从而为在秦岭越岭段把比选范围缩小到石砭峪附近小扇形范围及随后在该范围的3个主要方案中,为筛选出地质条件较好的石砭峪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方案创造了条件,保证了所选方案的技术可靠性,大大缩小了初测范围,提高工效近一倍。经施工证实,所选的秦岭长隧道方案是正确的。该项目获2002年度铁路工程优秀勘察一等奖。朔(州)黄(骅港)铁路通过地区水文条件极为复杂,1990年,受河北省交通厅地方铁路管理局的委托,铁道部专业设计院承担了该线河间一港口段可行性研究工作。卓宝熙为该段线路的技术总体负责人,他根据遥感图像能通过微地貌特征和色调差异,把历史水害遗留下来的残缺不全的痕迹连接下来,可以确定水害严重地段的这一特点,决定采用遥感技术进行水文调查。他和同志们根据遥感图像判释成果,同时结合大量地面水文观测资料,进行方案比选,推荐走黄骅方案,经综合考虑后,已被国家采纳作为施工方案,使线路避开了水害严重地段,并大大节约了工程投资,该线已建成通车。随着遥感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及多年遥感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1991年卓宝熙提出在南昆铁路施工期间开展遥感地质工作,他在花甲之年亲自带领年轻的技术人员爬山涉水,奔波在施工工地。南昆铁路施工阶段遥感地质判释所提供的成果,通过施工验证大部分是正确的。该成果被南昆铁路指挥部评为《南昆铁路科技进步计划》二等奖,在获奖证书中指出:“在新技术推广工作中,南昆铁路工程遥感地质判释成绩显著,为南昆铁路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南昆铁路工程地质遥感判释是遥感技术首次应用于铁路全线施工阶段,这项工作的开展拓宽了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当然,线路全线施工阶段应用遥感技术仅是开始,还有待在今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1991年6月北京市北部山区遭受几十年来罕见的洪水、泥石流灾害,损失严重,为了进行灾害预防,北京市有关部门决定组成若干专家组开展遥感灾害调查工作。卓宝熙被指定为门头沟区专家调查组组长,工作期间他带领专家组成员,每天早出晚归,星期天也不休息,在15天时间内利用遥感图像,对门头沟区的18个乡镇,235个村庄进行水害和地质灾害判释调查,根据遥感判释成果把村庄按受灾程度分为4类,并分别提出防范措施。该成果成为门头沟区防汛部署的重要依据之一,产生了明显经济效益,为该区防汛工作作出重大贡献,受到区和市科协表扬。为此,他被评为1991 年度全国“讲理想、比贡献”竞赛活动先进个人和“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十佳”之一。1998年铁道部下达了川渝东通道渝(重庆)怀(怀化)线、渝(重庆)石(石门)线、万(县)枝(城)线等三条铁路线的遥感地质判释工作,由卓宝熙担任该项目负责人,该通道通过地区交通困难、地形地质十分复杂,方案比选难度大,他组织项目组成员,充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工程地质判释,共完成1∶20万陆地卫星图像工程地质判释图18万平方公里,1∶5万航片工程地质判释图1.5万平方公里,图件编制全部采用计算机成图,内容美观、详细。工作成果从区域地质背景、不良地质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3个方面进行了工程地质综合评价,评价内容和数据全面准确,专家评审认为所提出的初步评价意见对下一步勘测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也为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大面积多方案比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推广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卓宝熙在铁路遥感技术应用的宣传及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撰写了“遥感技术在铁路勘测中的地位和作用”、“遥感技术是铁路勘测的一种有效手段”、“铁路遥感技术大有可为”等多篇论文在报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宣传遥感技术的优越性,同时,他还多次以各种形式向上级领导提出推广、加强应用遥感技术的建议。他的建议与设想引起了部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其中的大部分建议已被采纳,对推动我国遥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卓宝熙在推广和普及铁路遥感技术应用方面也是尽心尽力的。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正是我国遥感技术的起步阶段,各部门急需遥感地质人才,他多次为铁道部、水利部、冶金部、交通部、高等院校等部门和单位举办的遥感地质培训班讲课。20世纪90年代,在他任铁路航测遥感科技信息中心主任期间,为总结铁道部遥感技术的应用效果和提高应用水平,多次组织主持了“铁路航测遥感科技动态报告会”,并出版论文集,还多次组织国外遥感专家到铁道部讲课。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正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