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胡颓子(Elaeagnus difficilis Servettaz),别名铜色叶胡颓子、半圈子,是
胡颓子科、
胡颓子属植物。
巴东胡颓子为常绿直立或蔓状灌木,高2-3米,无刺或有时具短刺;幼枝褐锈色,密被鳞片,老枝鳞片脱落,灰黑色或深灰褐色。叶纸质,椭圆形或椭圆状
披针形,长7-13.5厘米,宽3-6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全缘,稀
微波状,上面幼时散生锈色鳞片,成熟后脱落,绿色,干燥后褐绿色或褐色,下面灰褐色或淡绿褐色,密被锈色和淡黄色鳞片,侧脉6-9对,两面明显;叶柄粗壮,红褐色,长8-12毫米。
花深褐色,密被鳞片,数花生于叶腋短小枝上成伞形
总状花序,花枝锈色,长2-4毫米,
花梗长2-3毫米;萼筒钟形或圆筒状钟形,长5毫米,在子房上骤收缩,裂片宽三角形,长约2-3.5毫米,顶端急尖或钝形,内面略具星状柔毛;
雄蕊的花丝极短,花药长椭圆形,长1.2毫米,达裂片的2/3;花柱弯曲,无毛。果实长椭圆形,长14-17毫米,直径7-9毫米,被锈色鳞片,成熟时桔红色;果梗长2-3毫米。花期11月至次年3月,果期4-5月。
巴东胡颓子用插方法生根,插穗采自巴东胡颓子的一年生健壮枝条,采后保湿带回试验地。选取粗度约5-6毫米,长度12厘米左右的插穗,每插穗保留顶部两片叶,4-5个芽,上端于芽上方1厘米左右剪成45°斜切口,下端切口平齐,20枝插穗为一捆;用0.5%的
高锰酸钾溶液消毒5分钟,洗净,将捆扎好的插穗竖直放入盛有相应药剂的塑料盆中,基部浸入药剂2-3厘米。
扦插时用筷子插入基质内4厘米左右,将插穗插入孔穴,压实喷水保湿。扦插初期每日多次喷雾,以叶片湿润为标准;成活后按全光照喷雾保湿方法进行喷雾管理,喷雾次数逐渐减少。
选用IBA、NAA和IBA+NAA(1∶1)分别配成不同浓度溶液,对巴东胡颓子插穗基部浸泡或速蘸后进行扦插,以清水为空白对照,慢浸处理中,均以浸泡4小时插穗生根效果最佳;生根时间较对照组提前10-17天,处理的最佳浓度是NAA为150毫克/升、IBA和NAA+IBA均为200毫克/升;速蘸处理中,以500毫克/升NAA速蘸5秒或以1000毫克/升 IBA速蘸2秒,或以1000毫克/升NAA+IBA速蘸2秒,生根率达最高,分别为68.3%、68.7%和79.4%,其中以NAA+IBA处理的效果最佳。
1-萘乙酸、
吲哚-3-丁酸及其混合液能有效促进巴东胡颓子的扦插生根。
1915年A. Rehder根据湖北兴山标本发表为E. cuprea Rehd.,认为叶片长椭圆形或椭圆状
披针形,顶端骤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不为波状,
花梗较长一些而不同于巴东胡颓子E. difficilis Serv., 但在贵州采集的标本中,这两种花的结构极相似,竟难于区分,即是有少许差异,也是不稳定,因此合并在该种内作异名。
短柱胡颓子(Elaeagnus difficilis Serv. var. breyistyla W. K. Hu et H. F. Chow):与
原变种的区别在于该变种枝具短刺;叶片革质;花柱长不超过
雄蕊;花期5月。分布于中国四川(南川)、
云南省(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生于海拔1600-2700米的山谷中。
1915年A. Rehder根据湖北兴山标本发表为Elaeagnus cuprea Rehd.,认为叶片长椭圆形或椭圆状
披针形,顶端骤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不为波状,
花梗较长一些而不同于巴东胡颓子(Elaeagnus difficilis Serv.),但在贵州采集的标本中,这两种花的结构极相似,竟难于区分,即是有少许差异,也是不稳定,因此合并在巴东胡颓子种内作异名。
巴东胡颓子果大量丰,果汁营养丰富,口味酸甜适度,民间早已作野生水果采食,是具有较好开发利用价值的
胡颓子属果用植物种之一。
巴东胡颓子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 ver 3.1)——无危(LC)。同时,也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