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村镇是
福建省周宁县辖镇。地处周宁县南部,东依蕉城区
赤溪镇,南连蕉城区赤溪镇、
霍童镇及
洪口乡,西接
礼门乡,北靠
七步镇。它位于周宁县最南部,距县城19千米。现辖1个社区、23个行政村,辖区土地总面积158.76平方千米。集镇北距县城38公里,距最近樟源村3.5公里,南距蕉城区霍童镇15公里。距川中村2公里,紧邻集镇建设村庄有宝坑、咸洋、芝田、下坂头、洋中村。
历史沿革
咸村镇明时分属十四、十五、十八、十九都,隶宁德县辖。
清代,十五、十八都划入周墩县丞辖治,十四、十九都仍属蕉城区。民国时称咸杉乡。民国37年(1948)9月,咸杉乡划入
周宁县辖后,析出蒲溪乡的碧岩、樟源,西社乡的枣岭、樟冈、詹家和咸杉乡的咸村、洋坂、桐坑、云芹共九保,设桃源乡。1950年属第三区。1955年9月改称咸村区。1958年8月,改设
咸村、枣岭、樟源三个乡(后改称人民公社)。1959年1月,玛坑、沈洋并入成立咸村公社。1961年8月,划为咸村、玛坑、樟源三个公社。1963年3月,又合并为咸村区。1966年8月,分设咸村、玛坑公社。1984年4月建咸村乡。1990年5月8日撤乡建镇,下辖一个居委会,24个村委会、104个自然村,镇驻地咸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咸村镇位于
周宁县南部,地处天山顶与楼坪夹崎的中间河谷地带,东与
宁德市赤溪镇为界;西接
礼门乡油湾大队;南以
霍童溪与宁德市瀛洲、柏步等地隔溪相望;北靠
天山与七步镇接壤。梨外线公路穿镇而过,镇域面积1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万亩,水田面积1.63万亩。咸村集镇位临桃源溪畔,地处五虎山和坪坑岗夹崎的南北走向的山间河谷平原,全县四大溪流之一的桃源溪自北向南贯穿集镇,与樟源溪一并将集镇切割成:船形、带形、柄状三块土地。
平均海拔97米,南北向有大片良田,地形平坦,地势由西北倾向东南。地处海拔65--1300米之间,高差悬殊,气候迥异,有9个村(居)委会海拔在200米以下。
咸村镇地处
周宁县南部,东依蕉城区
赤溪镇,南连蕉城区赤溪镇、
霍童镇及
洪口乡,西接
礼门乡,北靠
七步镇。 辖区土地总面积158.7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咸村镇大部属低山、丘陵地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4座,最高峰
天山,海拔1307.1米;东南部山麓河谷地带,地形开阔平坦,最低点街头亭海拔65米。集镇所在地即为桃源溪、樟源溪共同冲积的3块河流阶地构成,
平均海拔97米。
气候
气候,为
周宁县南部温暖气候区,平均海拔105米,年平均气温18.9℃,极端最高气温39.3℃,极端最低气温-5.3℃,年均日照时数1751.9小时,多年降雨量平均1620.7毫米,降雨日数156.2天,主要分布在7~9月的雷雨季、年均雾日91天,无霜期256天,相对湿度80%,主导风向为东南、偏东风、静风频率24%。
水分
咸村镇境内河道属
霍童溪流域,最大河流为桃源溪,主要以咸村溪、樟源溪、川中溪为主干,流经境内樟源、咸洋、咸村、上坂、下坂、川中等村,汇集于
宁德市霍童溪外表段。流域面积达80.6平方千米,长度196.6千米,年均径流量2.17亿立方米。
自然灾害
咸村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台风、暴雨等,台风每年平均发生3~5次,主要发生在7~9月。
自然资源
咸村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铁、铜、钨。
水力资源丰富,林地面积1.23万公顷。 全镇有林地面积14.7万亩,森林覆盖率72.2%,蓄积量达15.9万立方米,主要分布在车盘、碧岩、王宿、梅台、樟岗、詹家洋、茶广、富濑、高际头等10个行政村。境内矿物种类达10多种,矿点、矿床较多,特别铁、铜、
钨矿等多金属矿床品位较高,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吾凤楼钨矿、坑门底、高山的石板材正在开发加工。区域内溪流纵横水系发达,咸村桃源溪主要以咸村溪、樟源溪、川中溪为主干,汇集于
宁德市霍童溪段外表处,流域面积达80.6平方公里,水力蕴藏量0.64万千瓦。
行政区划
咸村镇辖咸村、咸洋、洋中、上坂、下坂、坪坑、詹家洋、云门、富濑、川中、梅山、芹村、光厦、樟源、碧岩、茶广、南门楼、高漈头、梧桐、枣岭、梅台、王宿、车盘、樟冈24个村委会和咸村居委会。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咸村镇辖区户籍总人口2.65万人,7224户,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90万人,城镇化率71.7%。总人口中,男性1.42万人,占53.6%;女性1.23万人,占比46.4%。18岁以下0.46万人,占17.4%;18~60岁1.81万人,占68.3%;60岁以上0.38万人,占14.3%。总人口中,以
汉族为主,达2.60万人,占98.2%;少数民族492人,占1.8%。2011年,人口出生率10.6‰,人口死亡率5.0‰,人口自然增长率5.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62人。
2018年末,咸村镇户籍人口26883人。
2021年7月9日,根据
周宁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咸村镇常住人口为17471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咸村镇财政总收入346.73万元,比上年增长-34.87%;人均财政收入123.83元,比上年减少4.87%。 2018年,咸村镇有工业企业77个,其中规模以上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8个。
可种双季稻和果蔬等经济作物,其余16个行政村地处高山,只种单季稻,盛产
孟宗竹、木材。全镇总人口2.62万人,5938户。农业人口2.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2.34%,境内
汉族占98.46%,
畲族402人。工农业总产值22818万圆(其中工业产值15716万圆),财政收入176万圆,农民人均收入2360圆。经济结构以农为主,农业生产以粮食、茶叶为主,是全县主要产粮区和产茶区。粮食产量9388吨,茶叶产量2万担,85%财政收入来自茶叶。
改革开放以来,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业和乡镇企业,先后建立了粮食、茶叶、禽畜、水果、蔬菜、木竹、流水
养鱼、
种猪养殖等生产基地。现已发展企业达50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2家,镇办企业11家,村办企业7家,个体企业30家,以农副产品
加工业为主的木蒸笼、竹筷、竹编工艺品、木板瓢、石箔纸、土纸、花台等都是省外贸定点产品,茶叶主要产品有毛峰、龙珠、牡丹、雪球等品种。
咸村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古老乡镇。近年来,该镇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大力培育以茶叶、
孟宗竹、养殖、
反季节蔬菜等为主的传统特色农业,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促进特色产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2010年,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6900万元,比增21%,新植林木8160亩,垦覆毛竹1000多亩。
茶叶是咸村镇的大宗农产品,茶园面积达2.1万亩。镇党委、政府把茶叶作为重点农业主导产业来培植,紧抓咸村茶叶有历史、有基础、有规模的优势,以实施国家现代茶业项目为契机,推进现代茶园改造,抓好品种结构优化和产业调整,大力扶持名优茶开发。目前,已完成川中300亩标准化喷灌茶园建设和咸洋、梅山610亩标准化生态茶园改造,龙头企业沁源春茶厂还投资500万元动工建设标准化厂房。
此外,马铃薯、
甘蔗、草莓、枇杷等果蔬种植基地,
草鱼、倒刺耙等规模鱼场也正不断发展壮大。“一村一品”、“一村多品”格局初现端倪。
第一产业
农业
咸村镇耕地面积21322亩,人均0.8亩。其中水田19993.9亩,旱地1328.1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达1.71亿元。
咸村镇粮食作物以稻谷、
番薯及大豆、玉米为主。2011年,落实播种面积867公顷,粮食产量0.5万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
孟宗竹、水果、蔬菜、
渔业。全镇共有茶园面积1400公顷;竹木蓄积量15.9万立方米,年可用毛竹13.5万根。
咸村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7305头,年末存栏6442头;家禽饲养量15.4万羽,年末存栏7.91万羽。
咸村镇林地面积13765.27公顷,森林覆盖率74.1%,防护林425.4公顷,
经济林1341.33公顷,竹林15552公顷,2011年,造林762公顷。农民人均纯收入6180元。
第二产业
工业
2011年,咸村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注册个体工商户691家,从业人数1568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59亿元。
第三产业
商业
2011年末,咸村镇有商业网点369家,从业人员570人,其中2011年,新增注册10万元以上的企业56家,在工商注册资金达到0.17亿元。投资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7家,注册资金达到0.23亿元。
文化
地名由来
据说,早在
南唐时岳王夜过此地,听到村民熟睡的鼾声,脱口说“此为鼾村”。因“鼾”与
周宁县方言“咸”谐音,因而得名
咸村。咸村之名始于唐末宋初,咸村原名桃源,咸源,涵源,涵村,隋唐前名桃源,…
隋朝大业间
礼部天官朱福”朱一郎“即现咸村本地神朱公明王”土主““受隋帝敕封”,与居住在桃源的黄鞠易地而居,朱公迁入桃源后,开良田兴教育…,称(咸源,)李岳王入闽记载,…岳王霍林“霍童”住三日,直取咸源,由”提举“(官名相当五至三品”)朱文立,接待,次早越峻岭而上。…宋称(涵源)明称(涵村)至清
雍正年间徐氏蔡氏迁人咸村后始有(咸村)出现。早在
新石器时代,
咸村就有
人类活动。经元衰,明重建,清扩充,几度波折变迁发展至今,当时衙署设在洋中。先始发展乡路要道川中至临溪芝田,后发展至洋中、巷里、宝坑、咸洋,因该区村舍多沿溪而建,又恰有八村,故雅称桃源八境。
交通
2011年末,咸村镇有931县道贯穿境内,总长45千米;乡道2条,总长56千米,其中镇域内长度32千米。咸村汽车站为主车站,日均发送75辆客车,其中发往
周宁县县城18辆,发往
宁德市16辆,发往
霍童镇40辆,发往
福州市1辆;日客运量600多人次。
道路
2011年末,咸村镇镇区道路总长度12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0.67米;城市桥梁1座,总长度0.44千米。
公共交通
2011年末,咸村镇镇区开通有将口至各村的公交车线路3条,公交运营车辆6辆;日发公交车10班次,日均客运量180多人次。
社会
教育
2011年末,咸村镇有完中1所,完小2所,教学点13个幼儿园2所;小学教师98人,初中教师60人,
高中教师32人;小学生974人,初中生645人,高中学生548人。
科技
2011年,咸村镇有各类科技人才27人,承担8个项目。
文化事业
咸村镇民间传统文艺有洋中村的高跷、铁技、舞狮下坂村的线狮、舞龙、肩上戏(驼过渡);上坂村的舞龙;咸洋芝田的龙灯;民间刺绣、剪纸等。
体育
2011年末,咸村镇有体育活动场所20处,均安装了健身器材;各村推广广场舞、柔力球、
腰鼓。
1955年,建立咸村广播站;1993年咸村镇所在地建设有线电视网络,2003年覆盖全镇;2011年,咸村镇所有村民委员会广播电视全覆盖。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咸村镇有镇中心卫生院1所,卫生所(站)20个,病床46张,医务人员38人。其中
中心卫生院有床位24张,固定资产总值96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3人
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5人。
2011年,咸村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8.6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8%。
社会保障
201l年,咸村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541户,人数1184人,支出118.4万元,比上年增长28.7%,月人均98.7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5人,支出2.52万元,比上年增长16.7%;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39人,支出40.15万元,比上年增长15%;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184人次,共支出5.92万元,比上年增长70%;农村临时救济13人次,支出3500元,比上年增长6%。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咸村镇有邮政支局1处,业务收入123.51万元。电信服务网点1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000门,固定电话用户2627户,电话用户普及率36.4%,移动电话用户2000户,宽带接入用户765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41万元。
2011年末,咸村镇有镇区自来水厂6座,铺设干线水管15千米,生产能力2000吨/日,生活供水73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95%。
供电
2011年末,咸村镇镇区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16000兆伏安,用电负荷4000千瓦,综合电压合格率99%,供电可靠率99.5%。
园林绿化
2011年末,咸村镇有镇区花圃1个,绿化面积200平方米。
咸村镇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现有县级重点中学一所,小学37所,集镇内有一小、二小、中心幼儿园,小学「四率」达省颁一类标准,中学综合比率名列全县前茅,「普九」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全镇除富濑、樟岗两个边远山区村未通公路外(
富濑村正在实施造福搬迁工程),各行政村均实现通水、路、电、电视、电话,平原村庄实现闭路电视联网,卫生、邮电、服务等第三产业近几年来也蓬勃发展。
旅游
境内有桃源观、文昌阁、闽东特委驻地、周政屏革命委员会旧址等历史文物和革命活动旧址,虎头山龙潭瀑布风景区等旅游景点正在开发,前景广阔。
古镇咸村
咸村集镇人口密集、经济活跃、交通便利、文化底蕴深厚。桃源溪沿岸的咸洋、洋中、上坂、下坂、川中等村至今较完整保存着120座古民居。
近来来,咸村镇积极融入周宁滨海高山生态旅游县建设,提出建设近海经济文化大镇的目标。以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开展“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等为契机,大力推进集镇建设,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
在环境治理上,咸村镇深入开展“家园清洁”活动,实施桃源溪综合治理,采取“镇村配合、全民参与”的措施,分区划片,责任到村、责任到户,上下联动,齐心协力,解决河道脏乱顽疾。近年来,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完成河滨路、咸洋段等20余处防洪堤及拦河坝建设;投资100多万元新建日处理垃圾30吨的焖烧炉,新设垃圾箱440个,雇用8名清洁工对镇区垃圾进行早晚清扫;加大对开矿、挖沙等企业的监管,引进“零排放”养猪技术,对禁养区内养猪场实施拆迁,建成了碧岩、岗后、枣岭等3个“零排放”养殖基地,带动全镇养殖产业节能减排。
在规划上,咸村镇完成了2010-2030年集镇总体规划,“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初评已通过。镇里成立了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办公室,建立健全咸村镇不可移动文物档案,拟定古镇保护与发展规划,逐步恢复咸村古镇的历史风貌,使之成为展示
周宁县历史文化、传统民居文化的重镇。古镇核心保护区为三级:一级保护区由洋中孙氏古民居群、以蔡氏宗祠为中心的咸村街、以林氏众厅为核心的上坂公共民俗建筑群、川中汤氏古民居群、下坂清代商业街古建筑群;二级保护区既村落风貌保护区,使古镇的新旧建筑风格趋于和谐;三级保护区,包括古镇周边的山体和桃园溪流域的环境整治。
文昌阁:居洋中村尾,与桃源观呼遥相对,建于清
同治五年(1866年),是桃源的
孔子庙,是旧时私塾的场所。阁宽18米,深48.4米,高11米。前有楼阁(
奎光阁),楼阁三檐八面攒尖屋顶,穿斗式木构架,装饰有斗拱藻井,彩绘图案,后有殿堂,单檐硬山屋顶,穿斗式构架(明间为抬梁),补间铺作,
浮雕图文,是研究
清代建筑的实物资料。正门上匾“奎光阁”,楹联为:殿宇鼎新开甲第,灵光景铄焕人文。左右卷书为
爱新觉罗·旻宁癸卯腊月所书:听元功采二十八宿精英散作清时俊彦;甄陶名教一拾二桥春召蔚为省会人文。书法极佳。由此可证,奎光阁应早于文昌阁所建。
咸村特产
柿子为咸村特产有
油柿、大红柿、无核柿等三种品种,主要产于梅山、红楼果场,现有面积200余亩,年产柿子250吨,是咸村镇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咸村梅山村有三百多年的产柿历史,现村上还有树龄在200年以上的柿树数十株,每株年可产柿子10担。产的柿子果实肥大,色美味香,
生食可降血压,治
咽喉痛;
柿子饼可和胃益气,治咳嗽。能加工制成烘柿、柿、柿饼等多种品种,肉柔如枣,味甘似饴,耐贮运,在县内外市场上颇受欢迎。
鲤鱼溪
鲤鱼溪(Carpbrook)位于
周宁县城西五公里处的浦源村中,为4A级景区。鲤鱼溪源于海拔1448米的紫云山麓,汇数十条山涧清泉奔流而下,峰回水转,至浦源村口水势顿减,五弯六曲穿村缓流而过。溪流贯村而去,长一华里,宽数米。溪中悠然遨游着七、八千尾彩色斑斓的大鲤鱼,“闻人声而至见人形而聚”,“竟相觅食彩鳞翻飞”,温顺如驯,诚如“神鱼”。婀娜之姿,活泼可爱。水深及膝,清可见底,鲤鱼满溪,故而得名“鲤鱼溪”。
滴水岩
滴水岩风景区位于
福建省周宁县城西南30公里的洞宫山麓,与古朴典雅的
鲤鱼溪、气势磅礴的九龙祭瀑布群齐名,名载《辞海》。古人题匾曰“八闽首景”,它邻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鸳鸯溪的核心地带,依
霍童溪上游的叉溪、白水洋溪等处与政和、
屏南县、
宁德市三地毗连,山峦起伏,溪涧密布,为闽东霍童溪流域旅游风光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兔耳岭风景区
兔耳岭位于堂义村后山,与第一旗山山脉相连, 山势以,石怪,松奇,陡而不险,高而不危。
矮小症的芦苇,春夏披绿衣,秋季白茫茫,形成独特的风景,五月开满杜鹃花,日出登山,抬头观看天空,有祥云出瑞,喜从天降,是神话般的美景;旅游登高最佳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