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顶山
浙江苍南县矾山镇内的山峰
鹤顶山,原名福鼎山,位于中国浙江省苍南县矾山镇马站镇交界处,海拔989.5米,为苍南县的最高峰。该山原属福鼎市境内,福鼎市因此得名,后由苍南县管辖并更名为鹤顶山。
概况
鹤顶山位于浙江苍南县矾山镇内,原名福鼎山,原属福鼎境内,福鼎市因此得名。鹤顶山海拔998.5米,为苍南县第一高峰。因山势如鹤顶而得名鹤顶山。山上怪石嶙峋,花草茂盛,奇峰异石,想象万千,登高远眺,云海茫茫直达海天之际,游目骋怀,邻近城乡尽收眼底。山上伫立着风力发电场的35根风力发电机犹如擎天巨柱,直插云霄,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名山美景,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历史
”鹤顶山"原名"福鼎山",福鼎山最早的存世文字记载见于明朝弘治年的《温州府志》。其目录《平阳县》-《山》部分曰:云际峰(未祥考)于福鼎山东,明山(未详考)在县南百里,与福鼎山相连。赤阳山(即今矾山的南山坪山)在县南一百里。
福鼎县的县名确实来自“福鼎山”。明《弘治温州府志》卷二十二 词翰四 诗 国朝 吴以仁之诗《福鼎山》:
福鼎高标南斗伴,
玉苍、雁荡与低昂。
扶桑树枝上看秋色,
析木津头纳夜凉。
先客凭云开户,
天孙赐锦作文章。
谢公拟驻烟霞屐,
诗句先题紫翠房。
《弘治温州府志注》:吴以仁,吴任,字以仁,平阳县人。明洪武二十三年明经,授福建省都事,升睢州同知。福鼎山在平阳县南百余里,和明山相连,在云际峰西,地属福建。玉苍山在平阳县西南八十里,此诗见于此,《万历志》未录。
以此记载得知,至少“福鼎山”之名在朱元璋时代已经存世,因为吴以仁是洪武年的福建都事。而福鼎市山在明朝几百年间,由洪武(明开国年)至弘治(明末),所记载均为福建所辖,那福鼎治县的清乾隆三年一定也是隶属福建,所以才会以此山为县名。
福鼎史话
县以山名,不容置疑
那时,一道圣旨到了福建省,再到福宁府,批准这个新设立的县叫作“福鼎县”,而为什么称作“福鼎县”,我们现在不得而知。《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八十一》载闽浙总督郝玉麟的上疏中,有“应如所请,命县名曰‘福鼎市’”这样的话,但没有说明“命县名曰‘福鼎’”的理由。
因为不明朗,所以就有了争论。后来关于福鼎市县名的由来,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来源于太姥山最高峰摩霄峰,因此峰状若一个倒扣的鼎(锅、釜),所以又叫“覆鼎峰”,县就以此命名;第二种意见认为是来源于罗唇后门山“福鼎山”;第三种意见是认为“鼎”字取《易经·杂卦》“鼎新”义,意为该地是由福宁府霞浦县分出来的新县,赋予吉祥、赞美之心愿。
第三种意见为清代文士王吉泉、高云等提出,似有一些道理,但不通行。主要争议在第一、第二之间。
力挺第一种意见的代表人物是清末中华民国周梦虞先生,他认定福鼎市县名来源于太姥山覆鼎峰。他在自己编的《福鼎县志》(初稿)和《福鼎县名辨讹唱和集》里提出这个观点,他自己写了这样一首诗:“他山借助果何缘,讹以传讹二百年。取义羲经犹近理,谐声鹤顶太从权,此疆彼界须分别,李戴张冠笑倒颠。记得前修曾告我,定名原在姥峰巅。”由于周先生是清光绪副贡,民国时任省第三中学校长、福鼎县北岭初级中学名誉校长,在教育界和文学界有较高的名望,所以他的这首诗引来了许多外地诗友的唱和,在当时兴起了一个关于福鼎县名由来的“大讨论”。
林振秋先生却在《福鼎市县名考证》一文中坚定地认为:“福鼎置县取名于福鼎山,是历史事实。”(见《福鼎文史资料》第三辑)林文针对周梦虞先生的观点和社会上的质疑,从四个方面分别加以阐述,其中对“福鼎县取名于太姥山覆鼎峰的说法”的辩驳,我认为是有说服力的。文章考证,真正“覆鼎峰”名字的出现,始在民国二十九年以后出版的省、县地图上。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想找出“覆鼎峰”名称,的确是很难的事。在清一代许多名人游太姥山时写的艺文中,也找不到“覆鼎峰”的痕迹。因此可以肯定,福鼎市立县在前,覆鼎峰名字出现在后,“福鼎”谐音“覆鼎”之说,是不能成立的。
其实,关于县名来源,权威方志均已经有非常明确的记载,不容置疑:
《福建通志·总卷三·地理志》:福鼎“本霞浦县东北路地……乾隆四年奏析劝儒乡之望海、育仁、遥香、廉江市四里置县,取名于二十都之福鼎山。”又在《总卷五·山经》中述:“福鼎山,在县东,《闽书》云:一名北顶,自平阳赤阳而来,数十里犹在望中。道光志:高大为群山冠,县命名以此。”
《福宁府志》:“福鼎山,在二十都。脉自平阳赤阳来,峰最高,数十里犹在望中。县命名以此。”
福鼎县志》:“福鼎山,一名北顶。《闽书》:‘自平阳赤洋迤逦而来,峰最高,数十里犹在望中。’《宁武府志》:‘县命名以此。’中有合掌岩、米岩。”
《福鼎县乡土志·地理·二十都分编》记载得更明确:“治东四十里起为二十都。凡十有六村,海居三之二。而海又以沙埕为最廓,三面萦绕,汪洋无际。由沙埕直入,则有大春、小春、流江,福鼎山在焉。《闽书》:‘由平阳赤洋迤逦而来,崚嶒耸峙,蹑足上,一望可数十里。’《府志》:‘县命名以此。’……上有仰天湖、合掌岩,两石相依,岩下阔数丈,平旷可坐。”
关于福鼎山的存世文字记载还见于明弘治版《温州府志》。其《卷三·山·平阳县》载:“明山,在县南百里,与福鼎山相连。云际峰,福鼎山东。赤洋山,在县南一百里。”
《温州府志》没有正面记载“福鼎市山”,只是收入以福鼎山为参照位置,并与福鼎山毗连的两座山峰明山和云际峰,也正说明了福鼎山属于福鼎,而《温州府志》不宜收入。
《温州府志·卷二十二·词翰四·诗》收入吴以仁的一首《福鼎山》诗:“福鼎高标南斗傍,玉苍雁荡与低昂。扶桑树枝上看秋色。析木津头纳夜凉。仙客凭云开户牖,天孙赐锦作文章。谢公拟驻烟霞屐,诗句先题紫翠房。”
吴以仁,吴任,字以仁,平阳县人。明洪武二十三年明经,授福建都指挥司都事,升睢州同知。由此可知,“福鼎山”之名至少在朱元璋时代已经存世,因为吴以仁是洪武年的福建都指挥司都事。而福鼎市山在明朝几百年间,由洪武(明开国年)至弘治(明中期),所记载均为福建省所辖,那福鼎治县的清乾隆四年一定也是隶属福建,所以才会以此山为县名。
所以我们认为,福鼎山是为闽浙界山,按上北下南的方位惯例,福鼎县位于闽之上,亦为福建之“顶”,取福鼎之名,一为福气之鼎,二为福建之顶,即祥瑞,又明示方位与闽地属性,实为高妙!
现在的人们产生怀疑的原因,恐怕在于福鼎山的行政归属问题。也就是说,福鼎市山在福鼎于清乾隆设县时是属于福建的,而后来划归了浙江省,所以容易引起后代人的不承认。其实深入调查,不难证明福鼎市山本来属于福鼎:
一是地图所示。一份是《乾隆府厅州县图志》,这份大型的全国性图志,是翰林院编修洪亮吉主纂的。它始编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完稿于爱新觉罗·颙琰八年(1803年),历时十六年。该志图文都肯定了福鼎山归属于福鼎。文载:“福鼎县冲破西南至府一百五十里……乾隆十三年(按:应为四年)分霞浦县置以县治福鼎山得名”;另一份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八月重印之《福建全省舆图》,该图把“福鼎山”三字及其山峰符号,醒目地标在福鼎县境内。
二是归属变更。福鼎山范围现在虽大部分属于浙江省,但在清朝设县时确是属于福建省。佐证有以下三个:
(一)是“界门”。在现浙江省苍南县沿浦镇云亭村中岗自然村和南堡岭村之间,还遗存有两个闽浙交界的界门土墩遗址,遗址所在附近有一个山涧,名叫“界门坑”,以坑为界,东北向为浙江,西南向属福建,而福鼎山地处坑西北向地域范围。坑附近还有一条名为“界门岭”的山岭,穿“界门”而过,为来往闽浙之间的古官道。
(二)是人物。清朝爱新觉罗·颙琰爱新觉罗·旻宁年间,现浙江省苍南县沿浦镇云亭村中岗自然村却出了一位福建福宁府的乡贡江贡珍,《福鼎市县乡土志》把他作为福鼎的“名儒”收入,并明确指出他是二十都人。现江贡珍故居门楼仍挂着江贡珍中“福宁府学考选一等一名乡贡”,当时的福宁府知府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春为其题赐的“选魁”牌匾。查阅《济阳郡江氏宗谱》,江贡珍的两个儿子江山屏、江湄均曾考取“福鼎县学”。
(三)是家谱。地处福鼎市半山腰的中岗、云亭、孟福林几个村连成一片,江贡珍所在家族的《江氏宗谱》有一篇序言,为他们的族人江汝舟所作,序中就明确这样说:“至若云路洋为霞浦县之胜地,孟福林为福鼎之名区,士食旧德,农服先畴,尤为吾族生色者也。”明确指出:“孟福林为福鼎市之名区。”
交通
鹤顶山距苍南县县城22公里,在矾山镇马站镇中间,交通方便。从苍南县城往桥墩方向走,在南水头左转走观美镇去矾山的公路,就可直达鹤顶山。
风力发电场
鹤顶山风力发电站——国内四大风力电场之一,总投资二亿余元,始建于1995年,2台丹麦进口的风机功率各500千瓦,21台德国进口的风机功率各600千瓦。整个风电场装机容量1.325万千瓦,年发电量2000多万度。其中功率600千瓦的德国造风车支架高50米,风叶直径50米,单机重量30吨,复合材料制造的单片风车叶片1吨多重,能抗12级台风。所有风机全部实行自动化控制,遇10级以上强风或故障,自动转向停机。产生的能源无任何污染,是绿色环保能源。因电脑连网,丹麦、德国制造商在家里都知道这些风力发电机的状况。鹤顶山风力发电站是我国风力发电史上的一座丰碑,是鹤顶山另一大奇景。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概况
历史
福鼎史话
交通
风力发电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