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乡
福建省漳平市下辖乡
西园乡位于漳平市中西部,九龙江(北溪)上游。东与和平镇、菁城街道办事处、桂林街道办事处毗连,西同龙岩市新罗区接壤,南临拱桥镇,北邻南洋乡,东北界新桥镇
全乡总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67亩,有常住人口11089人(2020年)。乡政府驻地可人头村,距市区15公里(市政府)。
乡镇企业有水电站、林场、小煤矿。农业主产水稻。素以盛产糖蔗、红糖著称。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3处。“碧潭澄鉴”为漳平八景之一。
地理环境
属丘陵地带,南北长,东西窄。平均海拔170米,年平均气温20.5℃,年平均降雨量1550mm,无霜期317天,春夏多雨,秋冬干旱明显,属宜果地带。村落分布于九龙江两岸,依山傍水,地势平坦,民居集中。
行政区划
西园乡下辖村:卓宅村、遂林村、进庄村、基泰村、钟秀村、可人头村、西园村、丁坂村、前洋坪村。
历史沿革
建制
古时井(楼门)北低洼地带均系湖泽,水头、罗汉两山之间是一片大湖泽。在水头山和罗汉山的山麓,有少数移民在此开垦田园赖以生息,遂聚为村落。水头山麓在湖泽之东称“东园”,罗汉山麓在湖泽之西,称“西园”。现在还有“东园兴、西园败,西园兴、东园败”之说。“东园”原住址在目前铁路桂山新村的地区,该地区未建新村前系荒芜之地。传说,古时有一次兵乱,散兵游勇经过东园,东园的居民均被杀戮,无一幸免。而西园为浓雾所罩,未被发现,因而幸免。自此,在此地名中只有西园而无东园了。
清代,西园村原系侯官县四十一都八座乡高迁里管辖,当时西园村有龙台境崎山东省境之称。民国时,闽县和侯官县合并为间侯县,西园村属闽侯县第五区管辖。民国20年(1931年)左右,第五区曾设罗峰联保处,河尾、汤边、树兜、红墙、三头角、斗门镇、湖、洋下、中亭、琴亭、思儿亭、茶园、盘石、郭前、西园、凤山等村均属罗峰保联处管辖,当时西园村加上附近真珠谷、中亭、凤山、珠笼等自然村分为四个保。真珠谷、坑头、楼铺等自然村为一个保;大池前、庵民头一个保,蝙蝠街、长详弄等为一个保,庵头、珠笼、凤山、中亭为一个保,有上、中、下保之称。随后曾改作有编号码之命名(如九十一保等等)。民国25-26年(1936—1937年),联保处撤消,改为第五区罗峰办事处,办公地点设在西园大王境内。民国27-28年(1938-1939年),罗峰办事处又撤消,改为第五区罗峰乡,保的范围也扩大,即现有的西园村为一个保。民国33年(1944年)闽侯县改为林森县。35年(1946年)林森县撤区,直接辖28个乡、镇。西园村仍属罗峰县管辖。1948年林森县辖41个乡镇,西园则属平远乡。
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成立西园乡,管辖琴亭、茶园、盘石、郭前、西园、桂山、后山、涧田、凤亭(即凤山、中亭)等九个村。属福州市洪山区。西园乡乡长李超群。成立农会前,各村仍由保长负责一般事务。1951年西园乡长改由陈政潮担任。同年西园成立农会,接管权力。主任陈君政。1958年3月洪山区改为新店区,属福州郊区办事处管辖,当时乡的范围也缩小,原西园乡改为两个乡(西园乡、盘石乡)。乡长吴运速。西园乡农会主任陈银。1954年西园乡又缩小为两个乡(即西园乡、桂厚乡)西园乡乡长吴大杰。1956年西园乡并入温泉乡,乡长五永生。同年西园全村联合成立西园农业高级合作社,社长倪雪珠,管理全村事务及生产事宜。1958年公社化,郊区成立人民公社。新店区改为新店分社。西园改为大队,直属新店分社。1956年,西园建立中共组织,王天华、郑大琛先后担任过西园大队书记,随后大队中共支部书记为倪雪珠,大队长为潘瑞珍,西园全村为5个生产队,以编号命名。即第一生产队至第五生产队。庵头自然村为第一生产队;蝙蝠街(翰墨林)、长详弄一带为第二生产队;大池前、庵民头为第三生产队;楼铺为第四生产队;坑头为第五个生产队。1959年成立温泉公社,西园大队属温泉公社管辖。1962年后,西园大队下分为11个生产队,即第一生产队分为建新、建民等生产队,原第二生产队分为东风、东升等生产队,原第三生产队分为五星、红星等生产队,原第四生产队分为群益、群力等生产队,原第五生产队分为民新、民富、民强等生产队。另有耕山队、畜牧场等专业队。1969年11月温泉公社撤销。西园、涧田、桂山、后山等各大队合并成立东风大队,大队总支书记洪传珠。西园连队,分支书记为潘瑞珍,连队长吴木兰。11个生产队并为5个生产小组。1977年东风大队撤销,西园又恢复原建制,划归新店公社管辖。大队支部书记为潘瑞珍,大队长吴木兰。下设8个生产队,把原第一第二和第五生产队分为两个生产队。1984年,新店公社改为新店乡人民政府。1985年,西园大队改为村建制,成立村民委员会,村支部书记王南生,村主任吴大。1986年村主任是余美珍。1987年,村支部书记改为吴大明担任,王成良代理村主任。1989年村委会分5个选区产生5个委员,为王成良、郑梅英、吴妹哥、陈巧如、陈心根等5个,经选举王成良升任村主任。村支部书记仍由吴大明担任。1992年,新店乡改为镇,西园仍属新店镇管辖。
1994年西园村党政又进行换届选举。6月间中共西园党支部换届选举,支部书记改由王成良担任。8月间村委会进行换届选举,仍由王成良兼任村主任,副主任由吴兰娟担任,还有吴妹哥、郑梅英、陈居春担任委员。1996年经镇党委批准西园村成立党总支、下设铝材厂、村委、企业三个支部,村主任王成良为总支书记兼铝材厂支部书记,副主任吴兰娟兼村委支部书记,郑梅英为企业支部书记。1995年底,福州市郊区撤消,另成立晋安区,西园村属晋安区新店镇管辖。
姓氏
西园村,在“衣冠南渡”(公元308年)前,虽有住民,但不得其详。据侯官志记载,唐末有吴文钦者,香固始县随王氏入闽,卜居井关外西园村,到清末传二十五世。相传,陈伯伦亦自河南省固始县随王氏入闽,与吴文钦先后卜居西园村。陈姓始祖“伯伦公”“公”到清末也传至二十余世。清末,西园村以陈、吴姓最多,约占总数90%。王、高两户亦约有三十余户,占全村总数10%。个别有潘、廖等姓氏。吴氏始祖“文钦公”传至十四世后,其族序行第句法,正副各十六个字是:
治建中和朝兴泰运学传孔孟仕庆联
元亨利贞其道至大忠良孝友乃功则昌
现已传至二十八世。附近后山、中亭、桂山等村有吴姓者亦多是吴氏宗族。据说,闽清县仓山区城门、螺洲等地,亦有西园吴氏宗族繁衍聚居。陈氏始祖“伯伦公”、“夔公”两支,传至二十余世后,一支族序(辈份)是:
起若为官,心存君国;居亦求道,志在圣贤。
附加冠号为:
家庭开泰,长发其详;宗祖贻谋,在启尔宇。
一支族序(辈份)是:
孝友家庭政,文章邦国光。
两支族序现已传三十六世。附近中亭、凤山、鸡尾山、泉塘等村有陈姓者亦多是西园陈氏宗族。至于北峰鹅鼻岭、长乐区、闽清等地亦有西园陈氏宗族繁衍聚居。西园王氏据说乃是开闽王王审知之后裔,至于王氏何时卜居西园,其西园始祖何人,不得其详。近代西园王氏其族序(辈份)是:端、永、金、玉、成、华…西园高氏源于山东渤海,其始祖高良器“唐元和间任长乐县尉,遂家焉。”传十余氏后,有一支由长乐龙门迁来西园、泉头等地。现泉头村还有高氏宗祠。近代高氏其族序(辈份)为:兆、基、钦、子、德…
1900年西园村户籍资料统计,吴氏有149户,陈氏有177户,王氏有22户,高氏有16户,还有潘、李、林、张、马、廖等26个姓氏计32户。吴、陈两姓占总数436户的80%。姓氏繁多的原因,由于近氏西园村女子出嫁后,有部份与其夫在西园村定居落户,其子孙随夫姓的缘故。据1900年全国人口第四次普查资料,常住西园村总户为564户,总人口2244人(其中男1110人,女1134人)。1992年后,有外地群众几十户在西园村建房,还有外来人口千余人在西园村租房居住的均不计在内。
自然村
庵民头
庵民头位于祠堂山东侧背后,该地与大池前房屋连结在一起,但大池前是朝南座北,它是朝北座南。庵民头只有十多户住民,绝大部分是吴姓。男多外出做工。现有四、五户已在原村委会大楼附近另盖新房居住。1994年后,在该地北面原俗称“五庙”田地上陆续盖起十余座3至5层砖混结构的新居。据传,昔时在祠堂山东侧有一小庵,故名为庵民头,与大池前居民群统称为第三地区。
庵头
庵头位于从铁路道口与东风公路连接的路口处,为最先进入西园的一群村落,在高秋大榕树下,座北朝南,东与长详弄、蝙蝠街(翰墨林)连接在一起。从前高伙小山脚下有一座庵(庵址即现称的“破埕”,此庵早已湮没),因此名为庵头。现房屋大部份是土木结构。原房屋后面小山上有棵几百年历史的大榕树,俗称“大松树”,在70年代末,被雷击伤未加修复,被人砍伐尽。1989年在东风公路旁建有共基共墙、天至地式的10座砖混结构的第一地区新村,提供了38户人家在此居住。并在原第一队谷埕上也建起4座砖混结构的新居。于1993年在原石塔附近的田地上建起有6座100单元砖混结构的凤山新村。此处前近田又紧靠白莲浦,所以以前有二、三户养鸭户在此居住。农贸市场和道口一条街都在此处,并有许多经商、务工的外地人在此租房居住。所以,这一地区是西园村最繁华的地段。1949年前,此处是陈氏家庭聚居之地,因此,村民绝大部份是陈姓,吴、潘只有两三户。据1990年户籍资料统计,户数95户其中陈姓69户,吴、潘、王姓十户,还有17户为:李、黄、程、许、魏、林、张、朱、宋、杨、周、胡、洪等14个姓氏。1958年公社建制时此地统称为第一生产队,1985年村政建制后统称第一地区。
蝙蝠街(翰墨林)
蝙蝠街(包括长详弄)西与庵头连接,东与大池前相邻,北座祠堂山(原吴氏宗祠建在小山上,故名为祠堂山)。南面一片田地。得名蝙蝠街传说不一,有的说因此地有蝙蝠穴而得名,有的说此地有一条小街两旁都盖有民房形似蝙蝠而得名。民国年间,此地居民有不少到外地经商。1978后,此地也有不少居民都移居东风公路旁建新房,1991年原第二队谷埕上建有4座共基共墙天至地式的新村,1993年还在陈存明厝附近建了一座11单元的新村。蝙蝠街(翰墨林)与长详弄在公社建制时统称第二生产队,村政建制后统称为第二地区。1990年统计有90户,陈姓45户,吴姓28户,余系杨、蔡、严、黄、齐、林、赵、郭、兰、张等姓氏。
大池前
该自然村居民群南面有一口大池,约有4庙左右,因此该处名为大池前。西与蝙蝠街相连接,北靠祠堂山。相传,七、八百年前吴氏始祖“文钦公”即移居在这小山下,繁衍至今。清代期间此地居民绝大部份是姓吴,中间有一、二户陈姓。大池前原为一条通往城内的要道。鹅鼻岭和北岭一带以及泉头、涧田、后山等处村民进城所必经之道。这里不但是过往民众歇息的地方,而且还有三、四间店铺,是昔时西园村最热闹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78年以后,这里有不少村民在东风公路旁原村委会大楼、大池井附近另盖新房居住。
1988年左右,在通往后山村路口东风公路北侧建起了隔基不隔墙天至地式砖混结构16座的第三区新村,提供41户村民居住;1993年在通往后山大路北侧又建起了5座砖混结构的小康新村;1994年又在原第三队谷埕建了一座砖混结构24单元的宏裕池新村。此外还有外地群众十余户在此建房,同时目前有外来人口二三百人在此租房居住。所以,现在此处是人口比较密集的自然村。特别由于东风公路建成后成为通往城内的大道,因此,原村委会附近有西园的“东街口”之称。公社建制时,大池前包括庵民头统称为第三生产队,村政建制后统称为第三地区。1990年,统计有94户,吴姓64户,陈姓11户,其余,赵、严、何、马、王、张、林、薛、尤、朱、徐、潘、胡等计19户。
坑头
坑头位于鹅鼻岭余脉坑头山下,东邻涧田村,西与楼铺相连接,北靠坑头山,南向一片田地。相传,古时坑头山一带有几座大坟墓,曾有看护坟墓的人居住在此地,后大坟墓湮没无存,看护坟墓的人也不复存在,至于王、高两姓何时卜居此地不得其详,陈姓系庵头陈氏约于明末清初时分支移居于此,民国以来有一、二户吴姓由大池前,楼铺迁来。廖姓系民国时看护玄坛庙的在此落户。据1990年统计此地有78户,王姓18户,高姓13户,陈姓33户,吴姓4户,廖姓4户,余是林、程、郭、洪等姓6户。1962年后,市公安干校、消防队、市收容教育所等单位先后建在此山地上,1978年后,振华电器材、村办塑革厂以及台资租赁兴龙雨具厂和租赁的省汽车培训中心、省外贸冷冻厂、液化汽站等单位相继建在此处。目前成为西园村工业中心。原此地交通甚为不便,现有一条水泥路与楼铺相通直至铁路道口,另一条水泥路与东风公路相接。村政建制后,此地统称为第五地区。1995年间,在原生产队谷埕上建砖混结构新村1座,计有16单元,在此附近原有一棵几百年历史的大榕树,每逢夏晚许多群众围树下乘凉,怡然自得。
楼铺
明末,该处有一幢七间楼房(系简陋房屋)为墓主牧马的地方。据说,坑头山、罗汉山、一带前有大坟墓几座,为了看护坟墓,墓主特备有马匹进行巡视,以楼名,故有楼铺之称。楼铺位于罗汉山下,东与坑头相连接,西通珠笼至塔兜,通往城内。南对小小的祠堂山,间有一大片山田与田野平原相连接。北靠罗汉山,山之背后有盘石村。相传此地原无居民,大约在明末清初,吴氏由大池前分支移居此地。清末,居民原是吴姓,后有庵头陈氏二户移居该地,故有二姓。该地房屋多是围墙土木结构的房屋。60-70年代,铁路电务段六段、省化工地探队等单位相继建在该处。1993年,在原大队谷埕建有4座砖混结构的第四地区新村。是时,省计划生育实验所以及村办铝型材厂、罗汉山陵园也在大王境附近的山地上建立。此外,还有二三十户外地群众在此处后山和玄坛岭山脚新盖4至5层砖混结构的新房。成立西园村高层建筑密集的所在地。据1990年户籍资料统计,这里有居民87户,吴姓49户,陈姓19户,余系高、黄、许、林、王、魏、吴、李、等姓氏计16户。公社建制时统称为第四生产队,村政建制后统称为第四地区。
交通
交通:2006年西园乡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省道永漳公路途经卓宅,贯穿东北部;福三线穿越丁坂、前洋坪、西园、钟秀、基太五个村;鹰厦、漳龙两条铁路干线纵横东、北部,未来的南三龙漳平西站将建在西园。可人头大桥全长189米,设计桥面宽8.5米,设计荷载公路Ⅱ级,2006年8月竣工通车,通车后将使西园东西两岸所有村庄连成一体,结束西园东西两岸往来靠摆渡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西园的公路交通面貌,并将优化全市路网部局。205省道与永漳公路6公里连接线路开通后,途经该桥桥的龙岩永安往来单向里程可缩短24公里。
此外,西园经丁坂村金水自然村、菁城的长北坑至漳平市环城北路开通后,乡政府距市区只有7公里,漳平到龙岩市途径该路段,路程将缩短7公里。西园的桥梁还有溪仔口电站大桥、基太大桥西园大桥,建成通车后将使西园乡村往来更加便捷。建成的工业路及西园大桥是漳平城区北拓重要工程,承担城北新区和工贸新区主流交通,它将与“双永”高速公路漳平互通连接线对接,与规划的“南三龙”高速铁路漳平西站南北遥相呼应,构成工贸新城两大交通枢纽,对建设万亩工贸新区、拓展漳平新城区、壮大县域经济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经济
2005年全乡共完成地方级财政148.36万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051万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5251万元,工业总产值3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24元
农业:2000年以来西园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很好成效,成为龙岩市7个特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无公害蔬菜示范生产基地之一。其中3600亩以种植苦瓜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是全省种植苦瓜连片面积最大的基地,西园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苦瓜之乡”。生产的“可人牌”苦瓜畅销广州市漳州市三明市福州市厦门市和江浙一带,与基地生产的白葫、冬瓜、甜椒、萝卜一起通过了福建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无公害产品资格认证。西园苦瓜还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推广优良品种。建立了400亩的花木基地,主要品种有山樱花、桂花、罗汉松等,为城市绿化提供花木来源;在九龙江两岸建立了2000多亩的绿麻竹生产基地。港商投资建立的养殖场——伟晟种猪扩繁场,是漳平市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在其带动下,该乡的养殖业也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生猪养殖规模达到200头以上的有近50户,50头以上的达到100多户。建立森宝养鸡场2个。
企业:西园山上无木材,地下无矿产,属资源匮乏的乡镇。这几年,利用九龙江丰富的水利资源,先后建设了佳能、美乾、合溪、亿龙、卓宅五个电站,总装机容量达5.08万千瓦。全市最大的水泥厂年产400万吨红狮集团水泥厂厂址在遂林村,占地面积600亩,总投资10.2亿元,将建设2条5000t/d新型干法生产线。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总投资5亿元,建设1条5000t/d新型干法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可年产熟料155万吨、高标号水泥2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利税1.4亿元。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开工。220千伏变电站落户溪仔口自然村,预计于2006年8月开工。此外,西园还被龙岩市委、市政府确定为漳平市乡镇工业集中区,规划西园、丁坂两个工业片区,规划总面积6800亩,西园将成为漳平新兴的工业基地。
发展目标
西园乡将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拼命抓项目、狠心造环境”的工作主题,着力壮大产业实力,走工业强乡之路,深化项目带动,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把西园建设成为经济文化繁荣、社会政治安定、民主法制健全、社会文明进步、生态环境良好的和谐乡镇。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未来的五年该乡总体发展思路是:突出一个中心,抓住两个重点,做好三项工作,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突出一个中心:就是突出以项目带动为中心,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抓住两个重点:一是牢牢树立工业强乡的理念,依托西园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二是继续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做好三项工作:一是交通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可人头大桥、溪仔口大桥、基太大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二是继续抓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抓好财政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可支配收入,为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工作落实问题;二是增收节支问题;三是社会稳定问题;四是公益事业建设问题。到2010年主要经济社会指标:
全乡工农总产值达15162万元(不含红狮集团400万吨水泥厂产值)。乡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240万元(不含红狮400万吨水泥预算内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00元。全乡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至2010年总人口控制在14500人以内。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社会氛围、整洁的生活环境。
社会
科技文体
1991年5月,丁坂龙舟队获全国男子龙舟赛亚军,1993年5月参加泰国国际龙舟赛,取得好成绩。1998年,实现村村通电话,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乡。2000年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全乡拥有完全小学6所,初级中学1所,卫生院1所。
中小学校有:中卫市西园乡大板完全小学、中卫县西园乡夹道中心完全小学、中卫县西园乡姚滩学校、中卫县西园乡杨渠完全小学、中卫县西园乡牛滩完全小学。
主要工作措施
狠抓工业:利用红狮集团年产400万吨水泥厂、溪仔口220千伏变电站及西园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契机,大力招商引资,尽快发展壮大工业,使西园成为漳平乡镇工业重镇。重视农业:继续夯实农业生产基础,落实惠农措施,做好技术、营销指导服务,不断扩大种养业规模。推进“三产”: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大力支持、鼓励发展汽车运输业、餐饮服务业以及休闲娱乐业。优化环境: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优化路网布局;因地制宜加快新村规划建设;改善政府、基层所站服务企业态度,努力优化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强化保障:强化干部工作保障、财政支撑保障、社会治安保障,为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全面发展:实现科、教、文、卫、体、计划生育、妇、幼、老干部等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人口民族
2021年8月民族,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龙岩市各乡(镇、街道)常住人口数公布,截至2020年西园乡常住人口11089人。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交通
经济
发展目标
社会
科技文体
人口民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