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鲨属(Alopias)是
软骨鱼纲鼠鲨目长尾鲨科下唯一的一属,国际综合分类信息系统(ITIS)在2003年将长尾鲨
属下分为3个物种,其中
狐形长尾鲨是最大的一种,最大体重可达500公斤,最大全长可达6米。长尾鲨属动物身体粗壮,近
纺锤形,
尾鳍很长,约等于全长之半。狐形长尾鲨的寿命可达19~50岁,
深海长尾鲨的寿命可达20年,
浅海长尾鲨的寿命可达16岁。
长尾鲨属动物分布于
大西洋、
印度洋和
太平洋等广阔海域,在
黄海、
东海、台湾海域、
南海也有分布,主要以鲭鱼、鲱鱼、扁鲹和幼年
鲔鱼等远洋群居鱼类为食。长尾鲨属动物是独居动物,但当捕猎鱼群时,通常成群或成对进行合作,其
甩尾的最高时速记录为128千米/小时,将猎物击昏后大量吞食。长尾鲨属动物是高度洄游的物种,如
狐形长尾鲨冬季向南(朝
赤道方向)迁徙到较温暖的水域,在夏季向北(远离赤道)迁徙到较冷的水域。
长尾鲨属三个物种都是受保护动物,禁止滥捕,出口必须附有许可证来证明其身体部位来源于合法和可持续的渔业。长尾鲨属动物在经济、生态、观赏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如:它们的肝脏可被用来制作
鲨鱼肝油,皮被用来制作皮革,鳍被用来制作
鱼翅,而且作为顶级捕食者,它们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至关重要。
美国、
马尔代夫、
斐济等
首都发行过以长尾鲨属动物为主题的
邮票。
长尾鲨属动物
种群数量受到过度捕捞和误捕、
海洋污染、自身原因等多种因素的威胁,全球估计
深海长尾鲨和
狐形长尾鲨的种群数量在过去三代中已经减少了30~49%,而
浅海长尾鲨的种群数量则减少了50~79%。201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
浅海长尾鲨评定为濒危(EN),
深海长尾鲨、
狐形长尾鲨为易危(VU)。在2023版《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
鼠鲨目长尾鲨科长尾鲨属所有种都被列在附录Ⅱ中。
命名与分类
命名
长尾鲨属的
学名Alopias是
美国博物学家拉菲内斯克(Rafinesque)在1810年命名的,“Alopias”来源于
希腊语的“alopex”,是
狐属的意思,指的是长尾鲨比较狡猾,古人认为当它咬住
鱼饵后,会吞下钩子并咬断
鱼线,从而逃脱。其中文名字来源于该属物种的
尾鳍都很长,约等于全长之半,根据这一特征而得名长尾鲨属。
分类
国际综合分类信息系统(ITIS)在2003年将长尾鲨
属下分为3个物种。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
形态特征
长尾鲨属动物身体粗壮,近
纺锤形。头短小,吻短呈锥形,口弧形,具唇褶。眼亚圆形,小或中大,无
瞬膜。齿平扁,呈三角形,基底
分叉,侧齿头或有或无。喷水孔细小。鳃孔中大,最后2~3个位于
胸鳍基底上方。背鳍2个,第一背鳍相对很大,位于胸鳍与胸鳍之间上方或靠近腹鳍;第二背鳍和臀鳍都很小。胸鳍大,呈镰状。
尾鳍很长,约等于全长之半,下叶前部呈三角形突出。尾椎轴低平,稍上翘;尾柄侧扁,无侧突,尾基上方具一凹洼,下方凹洼有时不明显。身上覆盖着粗糙的盾状鳞片,又称皮齿。
长尾鲨属不同物种体型有所差别,通常
雌性都比
雄性长。如:
狐形长尾鲨是长尾鲨属中最大的一种,最大体重可达500公斤,最大全长可达6米,雄
成鱼全长3.19~4.2米,雌成鱼全长3.76~5.49米;
浅海长尾鲨最大全长3.3米,雄成鱼全长2.76米,雌成鱼全长2.64~3.3米;
深海长尾鲨雄成鱼全长为2.7~4米,雌成鱼全长为3.55~4.3米。
长尾鲨属不同物种牙齿有所差别,如:狐形长尾鲨上颌有32~53颗牙齿,下颌有25~50颗牙齿,齿小,呈三角形,边缘光滑,无侧尖;浅海长尾鲨上颌每侧有21~22颗牙齿,下颌每侧有21颗牙齿,后牙有5~11颗牙齿,牙齿边缘光滑,非常小,有斜尖,外缘有侧尖;深海长尾鲨上颌有19~24颗牙齿,下颌通常有20~24颗牙齿,上颌和下颌的牙齿相似,牙齿尖细,略弯曲,边缘光滑。
长尾鲨属动物的体色通常为背部从
褐色到蓝色或紫灰色不等,腹部颜色较浅,背鳍、
胸鳍、腹鳍和
尾鳍的背侧为深蓝色至灰色,不同种类的长尾鲨属动物颜色不同,如:
深海长尾鲨的背部呈灰棕色,腹部白色,各鳍深灰色;
浅海长尾鲨体背部呈深蓝色至灰色,腹部白色,但腹部白色不延伸至胸鳍基部,各鳍边缘黑褐色;
狐形长尾鲨体背为深蓝色至灰色,腹部白色,白色部超过胸鳍基,有明显白色斑块,各鳍端部淡色。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国际
长尾鲨属动物分布于
大西洋、
印度洋和
太平洋等广阔海域,北至
挪威,南至
南美洲海底都可以发现,其分布范围因种类而异,如:狐形长尾鲨沿着
北美洲海岸分布,从
俄勒冈州到
墨西哥的太平洋沿岸,从
缅因州到
佛罗里达州的大西洋沿岸,在
亚洲也很常见,偶尔出现在太平洋中部和西部;
深海长尾鲨在美国海域分布范围为从纽约海岸到佛罗里达,从
加利福尼亚州海岸到
加利福尼亚湾和
夏威夷群岛南部,在
古巴水域以及
葡萄牙、
安哥拉、南非海岸附近的世界各地
热带海域,以及
澳大利亚西北部、
新西兰、
日本南部等海域也有分布;
浅海长尾鲨在整个印度-
太平洋地区、澳大利亚地区北部至日本以及墨西哥太平洋海岸和
南美洲北部都有广泛的分布,在
大西洋中没有记录。
中国
长尾鲨属三个物种在中国海域均有分布,不同物种分布范围有所差别,如:
深海长尾鲨广布于中国台湾海域;浅海长尾鲨分布于
南海和台湾海域;
狐形长尾鲨分布于
黄海、
东海、台湾海域、
南海。
栖息环境
长尾鲨属动物栖息世界各地的
热带和
温带水域的海洋和沿海地区,其中幼鱼最常见于沿海地区,而
成鱼则常见于深水中。如:
狐形长尾鲨主要生活在
大陆架以外的温带水域,不会偏离海岸超过30公里,白天待在平均深度为110米的大陆架边缘附近,到了晚上该物种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中等深度的海域;
浅海长尾鲨为近海和大洋性中上层鲨鱼,栖息于公海表层水域,从海面到至少150米深,有时也出现在凉爽的近岸水域;
深海长尾鲨主要栖息在大洋中,偶尔进入外礁边缘或海山附近的较浅水域,白天主要栖息在水深300~500米、水温6~12℃的海域,夜间则栖息在水深0~100米、水温20~26℃的海域。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长尾鲨属动物是活跃的捕食者,主要以
鲭鱼、鲱鱼、扁鲹和幼年
北方蓝鳍金枪鱼等远洋群居鱼类为食,也吃鱿鱼和
十腕总目等
软体动物门以及
甲壳亚门和
双峰真三棱箱鲀。虽然成年长尾鲨属动物没有已知的捕食者,但是大型鲨鱼、虎鲸、
海狮等顶级捕食者会
捕食其幼鲨。长尾鲨属动物具有高度敏感的感觉器官,可以通过
化学感受、振动感受、视觉和电流感受来感知猎物的位置,如:灵敏的嗅觉能够检测海水中
物质的信号变化;身体两侧的侧线有许多敏感的神经细胞,能精确感知外来干扰、猎物游动等产生的振动信号;特有的洛仑兹壶腹能够探测海水中来源于猎物心跳、
肌肉收缩等产生的轻微生物电流信号。
长尾鲨属动物主要是独居动物,但当捕猎鱼群时,通常成群或成对进行合作。长尾鲨属动物会用尾拍击水面,泼水赶鱼,随后快速的冲进鱼群,降低头部并弯曲身体,把强劲有力的尾巴抬过头顶来回甩动产生类似鞭打的效果,其
甩尾的最高时速记录为128千米/小时,将猎物击昏后大量吞食。
游泳行为
长尾鲨属动物是海洋中游得最快的鲨鱼之一,最高速度可达48.2公里/小时,它们还可以跃出水面。它们之所以能游得如此之快,是因为它们长长的
尾鳍提供了更多的
推力,而且其身体也是
鱼雷形的,这减少了水对它们的阻力。同时长尾鲨可以维持肌肉温度高于周围水温,当它们从水温较高的表层水游到水温较低的深层水时,身体内部温度也能保持相对恒定,如
浅海长尾鲨凭借体温恒定优势,能够生活在冷水中,并使其肌肉更有效地运作,从而更快地游泳。
节律行为
长尾鲨属动物是高度洄游的物种,而且也是昼夜动物,在白天捕猎。如:
狐形长尾鲨具有
昼夜节律和季节节律行为,其昼夜节律行为是每天都会进行垂直迁移,夜间迁徙到较浅的水域,白天迁徙到较深的水域,季节节律行为是在冬季向南(朝
赤道方向)迁徙到较温暖的水域,在夏季向北(远离赤道)迁徙到较冷的水域;
深海长尾鲨也有昼夜洄游的节律行为,白天潜入深水区,晚上返回较浅的水域。
生长繁殖
性成熟
长尾鲨属包含3个物种,不同物种的
性成熟时间存在一些差别,如:
浅海长尾鲨雌性在8~9岁时达到性成熟,
雄性在7~8岁时达到性成熟;
狐形长尾鲨生长相当缓慢,需要9~13年才能达到性成熟,雄性通常比雌性成熟得早,大约在9~10岁时,而雌性则在12~13岁时成熟;深海长尾鲨雄性约为9~10岁达到性成熟,雌性约为12~14岁达到性成熟。
交配繁殖
长尾鲨属动物是
卵胎生动物,这意味着卵子在雌性
体内受精、发育和孵化。长尾鲨属动物每年都会在其分布范围内进行交配繁殖,雄性长尾鲨具有由腹鳍内侧特化而成的
交配器,称之为
鳍脚,交配时雄性咬住
雌性的
胸鳍,将鳍脚插入雌性
泄殖腔内完成交配。
狐形长尾鲨通常是在夏末交配,
妊娠期一般为9个月,产下4~6只幼鲨;
深海长尾鲨妊娠期为12个月,每年产下2~4只幼鲨;
浅海长尾鲨妊娠期约9个月,产仔约2只幼鲨。长尾鲨属动物胎儿在
子宫内有同类相残的习性。
生长发育
浅海长尾鲨刚产幼鲨全长是0.96米,深海长尾鲨刚产幼鲨全长是0.64~1.06米,狐形长尾鲨刚产幼鲨全长是1.14~1.5米。长尾鲨属动物的幼鲨出生后就能够独自生存。在野外,狐形长尾鲨的寿命可达19~50岁;深海长尾鲨的寿命可达20年;浅海长尾鲨的寿命可达16岁,其中一些
雌性寿命可达28岁。
保护情况
种群现状
据2018年资料统计,在
大西洋西北部和中东部,长尾鲨属的种群数量在1986年~2000年之间减少了63%~80%。同时《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也收录了长尾鲨属3个物种,这3个物种的种群数量在2018年评估都呈下降趋势,全球估计
深海长尾鲨和
狐形长尾鲨的种群数量在过去三代中已经减少了30~49%,而
浅海长尾鲨的种群数量则减少了50~79%。
致危因素
长尾鲨属动物种群数量受到过度捕捞和误捕、
海洋污染、自身原因等多种因素的威胁,而且每个长尾鲨属物种都受到至少一种以上致危因素的威胁。
保护级别
保护措施
长尾鲨属类动物作为顶级捕食者,保护它们对管理和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至关重要,其保护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如法律保护、宣传教育、建立保护区等。
价值
经济价值
长尾鲨属三个物种都是受保护动物,禁止滥捕,出口必须附有许可证来证明其身体部位来源于合法和可持续的
渔业。曾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发鲨鱼的商业价值,其中长尾鲨属动物的捕获量为21吨,到了1982年长尾鲨属动物的捕获量为1100吨,1989年降至300吨。它们的肝脏被用来制作
鲨鱼肝油,如
浅海长尾鲨的肝脏重量占其体重的10%,肝脏中的油被称为
鲨烯油,可用于制造化妆品、保健食品和高级机油等。长尾鲨属动物的皮被用来制作皮革,鳍被用来制作
鱼翅。根据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数据,2022年
狐形长尾鲨的商业捕捞总量约为23吨(51000磅),休闲垂钓捕获量约1360吨(300万磅)。
生态价值
长尾鲨属动物作为顶级捕食者,可以通过控制猎物物种的数量来影响生态系统。如果没有捕食者,鱼类
种群可能会激增,从而造成自上而下的营养效应,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而且长尾鲨属动物也会影响其猎物种群的行为,包括活动量和对
栖息地的利用等,还能够防止某一物种独占有限的资源,因此长尾鲨属动物是平衡复杂多样的海洋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环。
观赏价值
由于长尾鲨属动物具有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因此可作为观赏动物供
潜水爱好者观赏,如
菲律宾妈妈拍丝瓜岛是世界上观赏长尾鲨属动物的最佳地点,而且全年都能看到长尾鲨属动物。
相关文化
参考资料
Alopias.Animal Diversity Web.2024-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