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育学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所著的书籍
《普通教育学》被视为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是赫尔巴特最负盛名的教育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普通教育学》发表于1806年,那时赫尔巴特还就职于哥廷根大学
该书内容主要包括三编:教育的一般目的、兴趣的多方面性、道德性格的力量。主要的教育观点包括: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多方面兴趣,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约翰·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被看作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简介
赫尔巴特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家中第一个企图把教育学建立为一门科学的人,他明确提出教育学是一门科学,不能仅仅依赖于以往的经验、习惯,应当具有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础。
德国教育家约翰·赫尔巴特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多方面兴趣,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的“四段教学法”,他的学生后来又将其发展成五段教学法,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约翰·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看作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内容简介
《普通教育学》内容简介:在绪论之后,《普通教育学》分三卷分别阐述了对青年一代进行教育的各种问题。在第一卷里,约翰·赫尔巴特说明了教育的一般目的,基中包括对儿童的管理及“正式的教育”。在第二卷里,他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并且以“兴趣说”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计划与学科设置,以及各门学科在智力教育中的作用。同时,他在“多方面兴趣”这个论题下,阐述了“教学的进程”和“教学的结果”的一般原理。可以说,他在“兴趣的多方面性”这个总题目之下阐述了他的全部教学论思想。这一部份是《普通教育学》一书的核心,也是比较有价值的部份。在第三卷里,约翰·赫尔巴特说明了性格的道德力量。他认为,人的性格与人所受的教育、社会环境以及人的健康是互相制约的。在上述三卷中,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两个问题是:(一)儿童的管理;(二)教学理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
一、教育科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体系
二、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三、普通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第二节 普通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一、普通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普通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普通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及其意义
一、普通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二、学习和研究普通教育学的意义
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
第一节 教育的定义
一、“教育”词义溯源
二、教育的内涵
三、教育的本质属性
四、自我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特点
一、教育的客观制约性
二、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三、基础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教育的结构
一、教育的要素
二、教育的类型
第三章 教育功能
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
一、教育功能的内涵
二、教育功能的特点
三、教育功能观的历史演进
四、教育功能的种类
第二节 教育的内在功能
一、教育的自我保存功能
二、教育的自我更新功能
三、教育内在功能间的关系
第三节 教育的外在功能
一、教育的育人功能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三、教育外在功能之问的关系
第四节 教育内外功能的关系
一、教育内在功能是外在功能的前提
二、教育外在功能是内在功能的目的与归宿
三、教育内外功能的协同发展构成教育功能的全部
第四章 教育的发生与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发生
一、教育的产生
二、教育起源学说
第二节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二、教育发展的特征
第三节 当代教育发展与展望
一、世界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二、我国当代教育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三、我国未来教育发展与展望
第五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实质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三、不同取向的教育目的观
四、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第二节 教育目的与人的全面发展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三、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提出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质
三、我国基础教育目标的应然取向
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教师
一、教师的概念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三、教师的角色地位
四、教师的职业素质
五、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六、教师专业发展
第二节 学生
一、学生的实质
二、学生的人性特质
三、学生成长的一般规律
四、学生成长的途径
第三节 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实质
二、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
三、中小学师生关系的发展过程
四、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
五、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第七章 课程
第一节 课程的实质
一、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
二、课程的内涵
三、课程与教学、教育内容、知识
第二节 课程的类型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四、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五、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第三节 课程的表现形式
一、课程计划
二、课程标准
三、教科书
第四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提出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
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未来取向
第八章 教学
第一节 教学的实质
一、教学的内涵
二、教学的任务
三、教学不同于教育、智育、上课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内涵
二、教学过程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第三节 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三、直观性原则
四、启发性原则
五、循序渐进原则
六、巩固性原则
七、因材施教原则
第四节 教学方法
一、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的新发展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五节 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
三、班级授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四、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
第九章 德育
第十章 班级管理
第十一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十二章 教育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普通教育学
普通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学科。一般有两种解释:
1.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的学科。研究的内容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教学、思想品德教育、体育、美育和学校管理等。普通教育学所论述的教育的一般原理,是研究教育学各门分支学科的基础。目前通常讲的教育学,就是指的普通教育学。一般认为,中外历史上第一本普通教育学专著是德国教育家J.F.约翰·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的《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1936年,中国的尚仲衣把它译成中文时称为《普通教育学》。
2.研究中小学教育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青少年儿童的普通教育,即中小学教育。普通教育学是同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特殊儿童教育学等学科相对应的,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在中国,普通教育学是研究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培养年轻一代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身体健康的劳动者的规律的科学。
普通教育学在英美等国称为教育哲学(哲学 of Education),这是受到美国教育学者布瑞克特(Anna Callender Brackett, 1836-1911)的影响,她将德国教育学家罗森克兰兹(Karl Rosenkranz, 1805-1879)1848年所著的《系统教育学》(Die P?dagogik als System)一书译成英文出版,而且还加上“教育哲学”这个副标题,因为这本书非常受欢迎,对美国的教育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教育哲学这个名称逐渐确定下来,同时被许多国家沿用至今。普通教育学的内容至少应当包含教育本质理论、教育方法理论、教育关系理论、教育机构理论、人格教育理论与教育科学理论等六部分。
教育本质理论分析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与教育的理想;
教育方法理论探讨教育的方法与教育的材料;
教育关系理论探讨教育机构中存在的师生关系;
教育机构理论研究教育理论与教育行动实践的场所;
人格教育理论阐述人格的意义、人格教育的内涵与完美人格教育的理想;
教育科学理论论证教育现象的诠释、教育研究的方法与教育科学的建立。
普通教育学的主要授课大纲如下:
1.普通教育学的起源;
2.普通教育学的方法;
3.普通教育学的演变;
4.普通教育学的现况;
5.教育本质理论;
6.教育目的理论;
7.教育方法理论;
8.教育关系理论;
9.教育历程理论;
10.教育机构理论;
11.人格教育理论;
12.教育科学理论;
13.普通教育学的趋势;
14.普通教育学的展望。
参考资料
普通教育学.豆瓣读书.2024-03-22
目录
概述
简介
内容简介
普通教育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