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楼乡,隶属于
益阳市安化县,地处安化县西部,
柘溪水库中游,东连
娄底市新化县荣华乡,南邻
平口镇,西临溪库区与
烟溪镇、
渠江镇为邻,北与南金乡接壤。区域面积171.7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1949年10月至1956年,境内为
双江镇、古楼乡、南坪乡、探溪乡。
1956年,四乡合并成立古楼乡。
1958年,并入南金公社。
1961年,调整,从南金公社划出另建古楼公社。
1984年,改成乡建制。
1995年,撤区并乡仍为单列乡。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8年,将31个村合并为24个村。
2011年,古楼乡下辖建新、年鱼、方石、庄里、古楼坪、三青、新潭、烈溪、和谐、公安、蒙棋、枫香、仙龙、蟒溪、白水、神湾、夏湾、腊溪、新林、安林、新立、
松柏、锁岩等24个村,153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请
截至2021年10月31日,古楼乡辖13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古楼坪村。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古楼乡境内大部分为山区,耕地少。地势略为东高西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335米,最高点挂榜山海拔892米,最低点建新码头海拔170米。
气候
古楼乡属
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268天。
水文
古楼乡境内属
资江水系。探溪从仙龙村挂榜山发源,经方石村冷水塘注入资江,境内河道长16.51公里。流域面积120平方千米。系易涨易退的山溪型无断流河流。
自然灾害
古楼乡主要自然灾害有洪灾、旱灾、泥石流。2011年6月10日,发生了50年一遇的洪灾,4个小时降雨量达到200毫米。全乡15个村受灾,受灾人口达13000人,19栋住房倒塌,89栋受损严重,2685栋进水;农田受灾面积达3000亩,绝收达2400亩,直接经济损失达1.3亿元。本次洪灾共转移5100人,临时安置575人,无人员伤亡。
自然资源
古楼乡境内未发现任何地下矿藏。水面面积12.75平方千米,可利用养殖水面8平方千米,2011年已利用养殖水面6平方千米,年产值1850万元。
人口
2011年末,古楼乡辖区总人口1715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68人,城镇化率8.4%,另有流动人口260人。总人口中,男性8781人,占51.2%;女性8370人,占48.8%;14岁以下2779人,占16.2%, 15~64岁10732人,占62.6%;65岁以上3640人,占21.2%。总人口中
汉族占100%。人口出生率12.4‰,人口死亡率7.77‰,人口自然增长率4.15‰。
2017年末,古楼乡常住人口9550人。
截至2019年末,古楼乡户籍人口16698人。
根据
安化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古楼乡(含柘溪林场)常住人口为11189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1.43%。
经济
综述
2011年,古楼乡财政总收入36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4万元;人均财政收入209元。完成营业税7万元,比上年增长5%;增值税7.1万元,比上年增长8%;企业所得税0.4万元,比上年增长2%;
个人所得税2.6万元,比上年增长3%。2011年财政支出3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58元。
2019年,古楼乡有工业企业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个。
农业
古楼乡有农业耕地面积5007.6亩,人均0.3亩;林地16.8万亩,人均9.8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5590万元,比上年增长8%,农业增加值2035万元,占生产总值的30.9%。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060吨,人均155公斤,其中水稻2064吨,红薯666吨,玉米33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
柑橘属、茶叶等,其中柑桔3000亩,年产750吨;茶叶种植500亩,年产550担。
2011年,古楼乡生猪饲养量3.5万头,年末存栏1.3万头;羊饲养量0.87万只,年末存栏0.45万只;牛饲养量0.6万头,年末存栏0.42万头;家食饲养量32万羽,上市16.3羽。2011年生产肉类2989.7吨,其中猪肉2310吨,牛肉333吨,羊肉102.5吨,禽蛋325吨。畜牧业总产值81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4.5%。
2011年末,古楼乡人工造林3625公顷,其中用材林2600公顷,
经济林1000公顷,竹林625公顷。农民住宅四旁植树4万株,活立木积蓄量33.8万立方米。名贵树木有20种,现存142株。
渔业以
养鱼为主,可用于水产养殖水面5100亩,已利用4000亩,网箱养鱼1200箱,拦网9处1100亩。水产品总产量1500吨,渔业总产值185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3%。2011年拥有各种大型农业机械2台。
商业
2011年,古楼乡社会商品销售总额320万元,比上年增长10%;集市贸易成交额162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共有商业网点78个,从业人员150人。
金融
2011年,古楼乡有农村信用合作社1家,2011年末各类存款余额9570万元,各类贷款余额5527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古楼乡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39人,专任教师5人;小学2所,在校生535人,专任教师2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16人,专任教师2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为100%。
文体事业
1994年7月,古楼乡开通有线电视,2011年末有有线电视用户29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0%。农村电影队1个,放映电影150场次,观众达2万人次。
2011年末,古楼乡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301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1个,总建筑面积1320平方米,共藏书3.3万册。文化事业单位从业人员1名。
2011年末,古楼乡有体育社团1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人,1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占常住人口的3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古楼乡有医院1所,
村卫生室18所,个体诊所1所。病床15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9张。专业卫生人员24人,其中执业医师4人,
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专业卫生人员1.4人、执业(助理)医师0.3人、注册护士0.11人。2011年诊疗14000人次,住院病人手术218台次,出院病人1680人次,病床使用率100%。
2011年,古楼乡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6/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6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7000人,参合率100%;统筹地区政策范围内实际住院补偿率100%;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均为零。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免费婚检率、儿童免疫规划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率均为100%。
社会保障
2011年,古楼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52户,人数323人,支出17.5万元,比上年增长20%,月人均173.6元,比上年增长22.5%;城市医疗救助1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8人次,共支出0.4万元,比上年增长20%;城镇生活无着人员救助22人次,支出0.38万元,比上年增长28%。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87户,人数765人,支出19.57万元,比上年增长22%,月人均65元,比上年增长30%,农村五保集中供养33人,支出4.95万元,比上年增长30%;农村五保分散供养69人,支出10.35万元,比上年增长40%;
农村医疗救助4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69人次,共支出0.38万元,比上年增长25.3%;农村临时救助150人次,支出1.5万元,比上年增长34%。
2011年,古楼乡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2000人次,紧急转移安置850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530公顷,倒塌房屋95间,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救灾支出50万元,比上年增长30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3万元,比上年增长20%。社会福利费31万元,比上年增长20%,社会福利单位1个,有床位48张。
基础设施
2011年,古楼乡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23千米,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300份,杂志1000册。共有固定电话用户12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20%;移动(移动、电信)电话用户9000户,比上年增加85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80%,比上年提高15%;宽带接入用户72户,比上年增加5户。有电信服务网点2个。
2011年末,古楼乡有35KV变电站一个。三青、蒙棋两个村并入大电网,其它13个村依靠将军电站小水电农网用电。
交通运输
古楼乡主要有水路和公路。境内有柘探公路,从古楼到大坝的水路,2011年客运总量5.06万人次,货运总量1300吨。境内通航河道1条,总长35千米,有客运码头4处,客运船舶8艘,160座位。公路总长200千米,硬化里程81千米。至2011年,仍有2个村6个村民小组不通公路。
历史文化
因古楼乡境内建新村有一座建于
清代的宝塔型古楼(已毁)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