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宗熙(1912年~1985年),又名方少青,生物学家。
云霄县人。1936年毕业于
厦门大学,获
学士,留校任生物系助教。1937年夏回原籍云霄中学任生物学教师。1976年主持研究海带单倍体遗传育种在国内首次获得成功。著有《普通遗传学》《达尔文主义》等。
人物经历
方宗熙(1912~1985),又名方少青,生物学家。福建云霄人。
方宗熙193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学士学位,留校任生物系助教。1937年夏回原籍云霄中学任生物学教师。1938年初,赴印尼
苏门答腊岛巨港中学任生物学教师兼教务主任,后因日军侵占南洋,避居巨港山区经营菜园。1946年初赴
新加坡华侨中学任教师兼图书馆主任,并参加胡愈之组织的民盟马来亚支部的创建工作。1947年秋,方宗熙赴
英国留学,在
伦敦大学研究人类遗传学,1949年底获遗传学博士学位。在办理回国手续的过程中,因遭到
女王陛下政府和
中国国民党使馆的阻挠,于1950年6月赴
多伦多大学做研究工作。
1951年2月,方宗熙返回祖国,在北京出版总署任编审,同年7月调
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学编辑室任主任,先后编辑出版了《自然》《植物学》《动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达尔文主义基础》等
教科书,并与
周建人、
叶笃庄合译了《
物种起源》《动物和植物家养下的变异》等书。1953年,应山东大学副校长
童第周之邀,到山东大学生物系任教授。1958年10月,山东大学由
青岛市迁往
济南市后,留在青岛筹建
中国海洋大学生物系。1959年3月山东海洋学院建立后,曾先后任该院海洋生物遗传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及副院长。此外,还被选为全国第三、五、六届人大代表;兼任过政协
山东省第四、五届委员会副主席、民盟中央委员、全国侨联委员、民盟省委常委、山东省侨联副主席、
青岛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山东海洋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全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并兼任《遗传》杂志主编、《
海洋学报》副主编、《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编委副主任等。方宗熙先后撰写出版了《生物学引论》《普通遗传学》《达尔文主义》《生命的进化》《拉马克学说》《细胞遗传学》等著作,还撰写了《
古猿怎样变成人》《生命发展的辩证法》《遗传与育种》《
生命进行曲》《遗传工程浅学》《生物基础知识》等科普通俗读物。
海水养殖业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的海水养殖业刚刚起步,海带夏苗培育和筏式养殖等技术的突破发展与应用,在全世界率先实现了海洋生物的全人工养殖,兴起并形成了中国海水养殖业的第一次浪潮。但海带养殖种苗全部是来自野生的海带群体,没有经过系统的选育和遗传改良,产量普遍较低。同农业生产一样,海水养殖对象的性状优劣是决定最终产量与效益的关键因素。方宗熙教授将遗传学理论较为系统的应用于海水养殖领域,通过深入研究海带野生群体的性状特征,首次验证了数量性状遗传规律,计算出叶长、叶宽等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并以此建立了海带选择育种技术,培育出了“海青一号”优良养殖品种和“海青二号”、“海青三号”等几个自交系,完成了世界上首例海洋生物优良品种的研究报道,并为后期海洋生物遗传改良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与方法学基础。
体细胞遗传学
20世纪70年代,体细胞遗传学的发展开辟了植物育种学研究的新时期。在方宗熙教授的指导下,中国的大型海藻遗传学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使之能够与国际植物遗传与育种学研究保持同步发展。海带、
裙带菜配子体无性繁殖系(
克隆)的培育,解决了
大型褐藻不能实现长期保存的世界难题,为大型
海洋藻类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而且为开辟海藻细胞工程育种的新时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方宗熙教授总结归纳出海带配子体克隆具有性别分化、
细胞全能性、遗传基础纯一等重要特征,并明确指出了其在生理学、遗传学和育种学方面的重要应用价值。在方宗熙教授的指导下,利用海带、裙带菜
雌性配子体克隆经孤雌生殖培育的雌性孢子体,建立了一个非自然界常态存在的全人工生活史,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由此建立的海带单倍体育种技术和“单海一号”海带单倍体新品种的培育,不仅成为开创中国海洋生物细胞工程育种时期的里程碑,而且是中国
褐藻遗传育种领先于世界同类研究的标志性成果。方宗熙教授发现的海带叶片斑点状凸起突变,是最早的海洋生物质量性状遗传突变的报道,而且还是首例在海洋
克隆植物中的自然突变事例。
海带遗传学
随着海带遗传学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在方宗熙教授指导下,实现了不同种系海带
配子体克隆间的杂交育种,先后建立了杂交育种、远缘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等海带育种技术,培育出了“单杂十号”等优良品种,为
海洋藻类养殖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其指导下完成的一系列海带遗传育种技术至今仍是国内外大型经济
褐藻纲育种研究所沿用的技术手段。海带遗传育种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中国当时的海带育种技术能够保持与农作物同步发展,中国的海带养殖业也成为唯一实现良种化养殖的海水养殖种类。
海洋藻类和植物研究
方宗熙教授不仅致力于海带等
大型褐藻的遗传育种研究工作,而且还积极地推动中国其他海洋藻类和植物的研究工作,在海洋藻类资源的保存与利用、大型海藻组织培养与再生植株等方面颇有建树。在其指导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大型海藻(海带、
裙带菜)种质资源库和中国第一座海洋
微藻种质库,完成了
孔石莼、
浒苔、条斑紫菜等原生质体分离培养和
细胞融合,海藻工具酶的发现与利用,
紫露草细胞微核监测环境污染、耐盐水稻品种培育等工作。这一系列的工作是中国早期的
生物技术研究重要成果,奠定了中国在国际海洋植物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地位。
学术研究
其在细胞遗传学、数量遗传学与遗传育种学方面的一系列重要发现为中国海洋生物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先后发表94篇学术论文,代表性论文有“海带‘海青一号’的培育及其初步的遗传分析”“海带叶片长度的遗传”“海带
雌性孢子体的首次记录”“海带
配子体无性繁殖系培育成功”“海带
杂种优势的初步实验”“中美合作研究用植物细胞微核监测环境污染的报告”“海带的一个自然突变型”“海带‘单海一号’新品种的选育”“海带杂种优势的研究和利用——‘单杂10号’的培育”等。
科学成果
成果主要有:1、海带常规育种和有关遗传研究,培育出“海青一、二、三号”海带新品种,并推广了海带常规育种的原理和方法;2、海带单倍体遗传研究,选育出性状优良的“单海一号”新品种;3、对海带杂种优势的研究获得成功,培育出高产、高碘、抗病性强的杂交种——“单杂10号”;4、对
裙带菜、紫菜的遗传研究;5、与美国西伊里诺大学马德修教授合作进行了应用植物微核技术检测环境污染物的研究,在全国建立了检测环境污染的遗传学方法。他还撰写了数十篇海洋生物方面的论文,并多次赴美国、
加拿大、
日本、
英国、
德国、
法国、
新加坡和
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国家和地区访问讲学。
人物评价
方宗熙教授是一位遗传学专家,又是一位出色的科普作家。近半个世纪以来,他先后撰写了《达尔文主义基础》等中学
教科书4种,撰写《普通遗传学》等大学教科书和参考书7种,翻译《
物种起源》等世界名著,撰写《
古猿怎样变成人》《米丘林学说》《达尔文学说》《生物进化》《生命进行曲》《遗传工程浅说》《遗传工程》《科学的发现--揭开遗传变异的秘密》等科普图书,是一位勤奋工作、热爱祖国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知名的科普作家。方宗熙教授的科普作品有两大特色:一是可读性比较强,比较通俗易懂,读来既觉得有趣,也富思想内涵,读者可通过具体事例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二是叙述脉络清楚,很有条理,许多作品用了同一个模式,即每章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标题下又分一、二、三、四……每个小节末尾都有一个小结,全书结尾还有一个提纲挈领的总结,叫人看了清清楚楚,也容易记住一些什么。从50年代起他写了上百万字的科普作品和文章,其中还包括了一些指导科普写作的文章,如《科学性是科普的命根子》《实事求是地写好科普作品》和《编写科普读物要处理好几个关系》等,他认为青少年正处在长知识的时期,科学家应为他们的成长尽一份力量。他计划一年为青少年写出一本科普读物,他生前总是努力实现自己的心愿。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