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经济开发区
位于湖北襄阳市的省级开发区
襄城经济开发区是2008年6月省政府批准筹建的省级开发区,位于襄阳市市区南大门,版图面积51.64平方公里,规划面积26.02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3个社区,年末总户数11673户、30503人。规划范围为东至郑渝高速铁路和汉江,南抵建设大道,西接207国道焦柳铁路,北达汉十高速铁路。开发区功能定位为发展医药化工、新材料、航天化学等产业的高端智能化工产业园区,是襄阳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唯一承载地,被襄阳市委、市政府授予“襄阳市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称号,拥有华中制药、凌晟药业、裕昌化工、荆洪生物等一批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是辉瑞公司药业、杜邦集团、众生药业白云山药业等国际国内知名药企的重要供应商,截至2021年末,共有医药生产批文191个,能批量生产50个医药品种,120个品牌,形成了覆盖原料药、制剂、中成药、中药饮品、中药饮片等多品种的医药生产体系。
地理
襄城经济开发区是2008年6月省政府批准筹建的省级开发区,是以生物医药、能源物流、轻工制造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工业园区。开发区位于襄阳市市区南大门,离市区12公里,位于城市水源下游,东起长江中游最大支流汉江西岸,西至207国道,南至欧庙镇,北至崔家营航电枢纽,总体规划面积51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生物医药,能源物流,建工建材,机械加工,精细加工等“五大板块”力争到“十二五”末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
规划
规划空间结构为:“一心、八区”的组团式结构。“一心”即园区行政及商业中心。“八区”即火电能源产业区、建材加工区、精细化工区、塑料加工区、基础化工原料生产区、印染加工区、港口物流区、生活服务区,其中前六个为园区的产业区,后两个为配套功能区。开发区具有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体系:207国道、城市外环城市快速路焦柳铁路以及具有优良岸线和港口(余家湖港)、园区内部的两条铁路专用线——码头专用线和电厂专用线。良好的空间区位条件与基础设施条件使之在襄阳市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优势日益突出,具有较大开发潜力。
襄城经济开发区着力打造百亿元产业、百亿元园区。到2013年已建设了火力发电厂项目、崔家营航电枢纽项目、中港印配煤中心项目、航天42所、湖北制药厂、金鹰轻轨试验基地等大型项目,总投资规模300多亿元;引进了泽东公司、华新水泥、襄阳科兴医药化工公司、襄阳精细催化剂、和昌公司、冠都陶瓷等多家化工建材企业入驻;并为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储备了楚磷矿业、和平长绿、西蓝天然气等30多亿元的项目。
经过高强度建设,开发区基础设施已实现“五通一平”,基本具备企业生产建设的条件。此外,附属重要配套设施也已列入建设日程:日处理4.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正在筹建中,计划年底建成;蒸汽、天然气工程已明确了市电力开发公司和大明燃气为建设和投资主体,2013年7月左右可开工建设。襄城经济开发区力争为入驻企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
交通
开发区交通便利。207国道麻城—竹溪高速公路襄荆高速公路在开发区交汇;焦柳铁路越境而过,铁路线上的余家湖货运站和王树岗货运站距离开发区不足2公里,年吞吐量均在1000万吨以上,为开发区的重要货物运输中转站。境内的余家湖港口,地处焦枝、襄渝和汉丹铁路交汇处,拥有卸、堆、取、运、装煤的先进设备和供水供电系统及生产辅助系统,年吞吐量1000万吨,两年内拟建设成为一个年吞吐量为1500万吨的储煤、配煤、物流基地,以适应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
经济
开发区融入循环经济体系的企业达到37家,占园区现有工业企业的70%以上。采用洁净生产技术、节能生产技术50多项;固体废弃物排放减少200多万吨,减少灰场用地近600亩,可节约用耕地7万多亩,废弃排放减少近5万吨,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亿多元,化解环境压力20%以上,创造就业岗位2000多个。 2011年元至9月份,开发区实现生产总值38亿元,同比增长46%。开发区工业企业10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家(统计新口径),实现工业增加值34亿元,同比增长4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7亿元,同比增长66%。
参考资料
余家湖街道办事处规划信息.襄城区人民政府网.2024-03-20
你好,我是襄城!这是我的新名片!.微信公众平台.2024-03-20
目录
概述
地理
规划
交通
经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