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姑脊蛇(
学名:Achalinus meiguensis)是一种穴居的
爬行纲,属于
游蛇科脊蛇属。该物种分布于中国大陆的
四川省等地,生活于山区常绿阔叶林带,海拔范围为1200至2520米。美姑脊蛇被列入
中原地区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其模式产地在四川美姑。该物种也被称为四川奇鳞蛇或川西奇鳞蛇,属于中国
特有种。
分布
主要分布省份:四川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1991年5月14和15日我们在
云南省水富县太平镇铜锣坝自然保护区的阔叶林间的菜地边捕获到一条幼体,二条
雌性成体,分别编号为R91514 1,R91515 2和R91515 3。标本保存在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脊椎动物标本室,但R91515 3标本遗失。根据采集本的记录,这3条标本当时鉴定为
游蛇科脊蛇属美姑脊蛇(AchalinusmeiguensisHuandZhao,1966),系云南省蛇类新记录。现将两条标本情况报道如下。
捕获地
云南省水富县太平镇铜锣坝,地理位置为104°15’E,28°35’左右,海拔1490m,主要为
温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黄棕壤和
暗棕壤组成, 有一溪流过,其两侧和溪中多有
玄武岩露出。
植被尚保持较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采集地为一废弃农场的住地。
习性
捕获地云南省水富县太平乡铜锣坝,地理位置为104°15’E,28°35’左右,海拔1490m,主要为温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黄棕壤和暗棕壤组成, 有一溪流过,其两侧和溪中多有玄武岩露出。植被尚保持较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采集地为一废弃农场的住地。
形态描述
R91515 2标本形态描述:♀性,成体,体细长,头颈区分不明显。全长500+110mm,全身紫蓝色,但背面较深腹面略浅,亦有金属光泽。每片背面鳞的四周色浅。眼小,眼径为其下缘至口缘的距离1/2弱;吻鳞小,略呈三角形,宽大于高,下中有一小缺刻,从背面完全见不到;没有鼻间鳞。左右鼻鳞在吻鳞上方彼此相切。一对较长的前额鳞几乎占有头背面前三分之一的面积。额鳞五角形,宽略大于长呈“ ”;颊鳞长约为高的二倍,构成眶的前缘;没有眶前鳞,眼后下缘有一枚极小眶后鳞;鳞2+2,上前颞鳞较小,前端入眶,下前颞鳞较大,后上前半段与顶鳞相切。上唇鳞6,3+2+1式,第一枚最小,最后一枚(第6枚)最大,其长度相当于前5枚之和。颏鳞宽而低,其后缘直接切颔片;颔片3对;下唇鳞6,前3对切前颔片,第一对下唇鳞在颏鳞之后彼此不相切。背鳞较小,狭长,彼此并列。背鳞21 21 19行,最外一行较宽大的鳞片平滑无棱,其余均有棱,但不十分明显;腹鳞163枚;肛鳞完整;尾下鳞单行48枚。上颌齿每侧面17枚。
R91514 1标本为幼体,性别不详,外观形态与刘绍龙等(2002)报道极相似。全长135+30mm,背鳞前段鳞20行,中段鳞19行;腹鳞165枚,尾下鳞单行 48枚。头部鳞片与R91515 2标本相同,差异极小。枕部有宽约2mm的白色弧形横纹,占一片背鳞稍有余的宽度,颔喉色浅,颈后腹面蓝紫色和金属光泽稍浅弱于背面。背鳞除最侧一行平滑无鳞外,其余各行均明显起棱。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