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角豆
原产自亚洲南部和东部的植物
毛角豆为豆科植物龙爪黎豆的豆荚或种子,中文学名”狗爪豆“,因豆荚表面布满绒毛,贵州、四川等地方言俗称”毛角豆“。
形态特征
一年生缠绕草本。茎疏被白色柔毛。3出复叶,互生;顶生小叶广卵形,长椭圆状卵形或菱状卵形,侧生小叶基部极偏斜,长7~14厘米,宽5~8.5厘米,先端钝或微凹,具短针头,两面均被白色疏毛;小叶柄密被长毛;小托叶刚毛状。总状花序下垂;苞片小,线状披针形花萼阔钟状,密被灰白色柔毛和有疏刺毛。上部裂片极阔,下部中间1枚线状披针形;花冠深紫色或白色,龙骨瓣长约4厘米,翼瓣略短,旗瓣长约2厘米。荚果长8~10厘米,宽约2厘米,成熟时黑色,毛较疏,荚有隆起的纵棱1~2条;种子6~8颗,灰白色。花期4月。果期10~11月。
分布范围
原产亚洲南部和东部。我国早在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已有记载。现今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台湾、云南省广东省湖南省四川省江西省江苏省浙江省等省区均有栽培。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毛角豆在贵州、四川部分农村地区,毛角豆有很长的食用历史,通常做法是在豆荚成熟的时候采摘,经过水煮、浸泡等去毒处理后,晒干脱水做成干货存放,冬天取出发泡后煮食,味道鲜美。
饲用价值
毛角豆的新鲜茎叶和种子可作猪、牛的饲料,可以草2–3次,第一次刈割留茬3–4个节,以后刈割逐次提高2–3个节,刈后需中耕并酌施肥料,亩产鲜草1500–2500kg。据在江西省的试验,喂猪60天,比喂甘薯藤的猪多增重33.3%。其化学成分表见表70一1。能量和可消化蛋白质见表70一2。用为放牧,宜在完全成熟或打霜之后,先供放牛,再放猪采食剩余的叶和茎。由于藤蔓长,易落叶,晒制干草效果不好,但可与玉米、高粱、珍珠等混播而制做青贮料,在一段时间以后其颜色会变黑,但不影响其质量。另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食物成分表》记载,每100g种子中:含热量351Macl、水分10.4g、蛋白质27.3g、脂肪1.3g,糖类57.5g、粗纤维0.5g、灰分3.0g、钙85mg、磷836mg,铁7.3mg,硫氨素0.39mg、维生素B20.19mg、尼克酸1.2mg。说明钙、磷、铁的含量均较高,但含有微量毒素,种子须经过浸水、煮熟或磨粉以后方可饲用。在国外,将豆荚连豆粒同时磨碎做牛、猪、鸡的精饲料。豆粉可用作各年龄种家畜的配合日粮,在鸡日粮中添加15%不会影响生产力,在猪的日粮中不宜超过25%,除非是已经煮熟的。青荚在种子刚形成时也可作料用,须将荚先煮15–30分钟,剥去内层木质皮,浸水一昼夜去除毒素后方可食用。嫩豆在浸泡,煮沸,烘焙或发酵去毒之后可单独食用。
栽培技术
播种期在贵州省四川省为4月,广东省为3月,穴播。毛角豆生命力强,在贵州、四川地区多为野生,产量高。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饲用价值
栽培技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