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乡位于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北部,东与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星乡隔江相望,南与
磨黑镇山水相连,西与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正兴镇接壤,北与
梅子镇毗邻,乡政府驻地文化村(即蛮别街)距县城57公里,距213国道(即昆洛线)26公里。乡辖区面积341.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579.7亩。
乡镇概况
德安乡位于普洱县的北部,地处东经101°02′14″—101°16′32″,北纬23°17′46″—23°29′09″之间,跨经度14′18″,纬度11′23″;东与景星乡比邻,南与磨黑镇接壤,西接景谷县正兴,北与梅子乡山水相连,总面积341平方公里,距县城59公里。属
横断山脉南段帚把部位,全境呈正方形,总的地理概貌为东低西高,三沟三梁一面坡,从西向东平均每平方公里下降74M。最高点海拔2681。2米,最低点海拔874米。海拔高低相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乡内水资源丰富,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优势,乡内河流均属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水系,长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2条,主要有蛮别河,河长27。5公里,其次为磨波河,蛮控河。北回归线从北部湾子田寨穿越而过,属非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长达330多天,年降雨量1400多毫米。境内恩普公路穿越而过,有3个行政村位于公路沿线,占总行政村数的50%。土壤以红壤为主,山区面积占97%。
德安乡属
汉族,
哈尼族,
彝族,
回族等多种民族杂居的分布方式,多年来,乡土风俗共融互化,具有地方特色。例如:哈尼族,彝族能歌善舞,遇节庆便相拥而聚,跳芦笙,唱山歌,因场合不同,音调,节奏也不同,调子分迎春调,催叫调等,跳笙以三跺脚,白鱼翻身,
苍蝇搓脚,顺江边为主。乡内模花寨有一个基督教堂,逢周日教徒们相聚过“礼拜”。有一个回族村留有食牛,羊肉而不食猪肉的习惯。有一个哈呢行政村,村内保着用哈呢语交流的习惯。
2007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7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5元,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59。6公斤。乡镇企业规模小,效益差,收入低,财政收支状况极不平衡,收不抵支。境内气候暖和立体气候比较明显,海拔在874—2481米之间,山区面积占97%,年均降水量1300—1600毫米之间,纬差小,海拔悬殊大,属于
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约170C,适宜水稻,玉米,
烤烟,茶叶,蚕桑,小麦等生长。
农村经济
德安乡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没有乡办,村办企业,主要以
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以水稻,玉米,薯类为主,养殖业以养猪,养牛,养鸡为主。2007年德安乡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763万元,主要产业种植业收入为1033万元,养殖业收入34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5元。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不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烤烟,蚕桑,茶叶,
黑桃等产业,强化产业规模化经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人口卫生
2007年,学校做好教育综合试点作,推进新的学校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养成教育,校建,教这质量工作取得新突破。德安中心学校共有6个教学点39个教职工学班,98名教师,699名在校学生。现已普及六年制和
九年制义务教育法,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在2006年全县小学统一测试中,平均居全县第三,优秀率全县排名第五。
德安乡有文化站1个,
广播站1个,文化活动室5个,图书室7个。在群众中广泛开展普法教育,持续开展治安综合治理教育;认真惯彻民族宗教政策;现有市级民族团结先进集体1个,市级文明学校2个,市级安全文明社区2个。
文化教育
德安中心学校共有39个教职工学班,98名教师,699名在校学生。
2006年6月,作为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教育综合改试点学校,德安中心小学和德安中学合并,始称德安中心学校。辖6个校点,39个教学班,高年级段高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8人,二级教师13人,三级教师3人;低年级段高级教师20人,一级教师37人,二级教师11人,工人1人,见习生3人,中共党员30人。退休15人。
该校校舍建筑面积7208平方米,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997人,其中:幼儿到六年级在校学生699人,七年级到九年级在校学生298人。德安中心小学,德安中学位于乡政府驻地,兰庆村完小距乡政府驻地10公里,永顺村完小距乡政府驻地14公里,恩永村完小距乡政府驻地18公里。
基础设施
一,2006年,投资92。3万元,完成政府办公大楼及附设工程改造投资38万元,建成乡国土资源共享源所办公楼1幢,共495㎡,已竣工使用。
二,2007年,加大农田联水利建设,完成88万元的文化大沟“三面光”工程改造。完成水利沟渠修理290件,水毁工程22件,累计投资130万元,治理环境土流失面积0。5㎞2,新建水池11个,容量630m3。文化村上寨,湾子田,坝头,锅底塘的土地整理工程项目已被省级列项扶持,由县国土资源局督促实施,工程总投资185万元,规划开发整治土地2250亩。
三,2007年,德安乡通路率达93%,解决了59个村民小组的通电问题,自然村通电率达93%,户通电率达94%。完善西部地区网改造6个村1164户。建成致富通基站1个,信号覆盖6个,安装有线电话,行政村电话覆盖率达100%,移动通信网络覆率达全乡区域的90%以上。完成
甲烷建设200口,累计1078口,占农村总户数的42。7%。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5%。
四,德安乡小集镇周围的道路,给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进行整治,规范集贸市场的管理,做到规范,卫生,使市场经济运行有条不紊。
新农村建设
为实现“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切实改善村庄的基础设施,乡党委,政符把村容村整治工作同扶贫规划工作相结合,精心组织工作组深入村寨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采用民主的方式决定新农村项目的示点工程。2006年12月20日至2007年2月28日,共投入资金13。3万元,完成石中村白藤花村民小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貘整治工程项目。即:完成串户路及小组庭院改造37户702。5米,完成村内道路及排水工程硬化600米;完成扩建文化活动室1间;完成垃圾处理点建设1个。该工程项目受益37户167人,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了住房绿色化,道路硬化亮化,
排水管系统化,垃圾处理点定点化的综合效果。
招商引资
茶叶项目
普洱市是茶的故乡,属于
宫廷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境内的山地,丘陵,河谷相间分布,气候,海拔,光,水,土壤资源及其生物资源,均适宜茶叶生长,发展潜力较大。
目前,现有茶叶面积3200余亩,为了发挥我乡的资源优势,把茶叶建成为支柱产业,党委,政府引进了老板
黄家驹在石中中良子野猎塘等一带种植被生态
乌龙茶500亩,茶叶于2005年全部移栽完毕,现可投产。
蚕桑项目
随国家西部在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东蚕西移”的计划,为加快农村结队构调整步伐,培植被,建产特色支柱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长,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产业发展规划的布署,使蚕桑产业成支柱产业,积极引进浙江桑虹
蚕业有限公司,在德安发展蚕桑产业500亩。
今后,德安乡党委,政府将从地理坏境区们优势,资源及民族文化优势出发,改善投资源环境,鼓外来投资。将重点放在茶叶产业,旅游业,开采业的招商引资,即将进分析,研究。
环境资源
2007年,全乡有耕地15579。7亩,其中:水田6771亩,旱地8868。7亩。适宜林木,果树,竹类告等多种作物生长。全乡有林业用地面积27311。3公顷,有林地面积24720。2公顷,活立木畜积量1957000立方米,是积畜量在百立方米以上的乡之一,森林覆盖率为74。18%,多产大红茵,木耳等野生茵类作物,乡内有兰庆村
铜矿开采。土壤以红壤为主,山区面积占97%。境内有恩普公路穿越而过,有三个行政村们于公路沿线,占总行政村数的50%。
德安乡境内居住着汉,哈呢,彝,回,蒙古等12个民族,民族文化相融相化。文化木花寨保有一个基督教堂。2007年,在德安乡有各种专业技术人员15人,其中:助理农艺师6人,农业技术员1人,经济师1人,助理经济师1人,农业经济员1人,助理
兽医学3人,
助理工程师1人,助理管理员1人。有乡村劳动力547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