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伊斯兰教地理概念。泛指存在于北京地区的所有穆斯林清真
寺院,有时也特指北京地区以牛街清真寺为主的北京四大清真寺。文献记载,
伊斯兰教公元10世纪初传入北京地区。牛街清真寺始建于
耶律隆绪十三年(公元996年),是北京最古老的清真寺院。其后产生了
东四清真寺、
花市清真寺和
清真永寿寺。截至21世纪初,北京地区已有大小
蓝靛厂清真寺70余座。
基本概况
公元10世纪初,伊斯兰教自
中亚、西亚和中印半岛两个方向陆续传入北京。牛街清真寺被认为是北京最早的清真寺院之一,创建于公元996年(辽圣宗十三年)。
明朝建立后,朱氏政权推行民族宽容与宗教和解政策,在修辽、元时所建清真
寺院的同时,又新建了花市清真寺等4座清真寺院。有清一代(1644—1910)是北京伊斯兰教迅猛发展的一个时期。清顺治至光绪年间(公元1640—1900)北京又陆续兴建
蓝靛厂清真寺30多座。1948年,北京地区有清真寺46座,2012年已增加到70座。
寺院简介
牛街清真寺
牛街清真寺位于广安门内牛街。是
北京市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清真寺。创建于
耶律隆绪十三年(966),
赵光义至道元年(995)、明正统七年(1442)重修。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又按原样进行大规模修葺。主要建筑有
礼拜殿、梆歌楼、望月楼和碑亭等。
礼拜殿全寺主要建筑。有三层屋顶,殿顶衔接处有一道垂直的半弧形
影壁,成为殿顶的一个特殊装饰。最前面的是一座六角攒尖亭式建筑,俗称窑殿。窑殿正面壁上,满雕精巧的
阿拉伯语和花朵。殿内普相仿和天花板上,施以“博古”、“花齐”等彩绘。“博古”和“花卉”都是
世界十大清真寺壁画常用的题材。礼拜殿内悬挂着用
玻璃串珠、
彩色玻璃灯罩组成的各式大吊灯。
梆歌楼在礼拜殿的正前方,是一座歇山重檐方亭建筑。梆歌楼是作礼拜前登楼向教民报告时间的,所以又叫
宣礼楼或唤醒楼。它的前身是宋元年间修建的尊经阁。
碑亭在
礼拜殿前的月台两旁,左右对称,亭重檐
歇山顶,碑是明弘治九年(1496)重修礼拜寺后所建。碑文原用汉阿两文刻成,现已剥落不清。
除寺内建筑物外,重要文物还有:一座高2.70米,上铸
阿拉伯语和“
清代爱新觉罗·颙琰三年秋月吉日建造”的铁香炉;一口高0.50米,上铸“
爱新觉罗·旻宁丁末年有恒堂造重150斤”的
铜香炉,重达1800多斤,清乾隆四年(1039)造的大铜锅,以及一块明万历年间记载明宣德
正统年间重修
世界十大清真寺经过的石碑。
中国清真寺的建筑,采用了
中原地区木结构的传统形式,但在主要建筑物的细部装饰上,带有
伊斯兰建筑的
阿拉伯帝国装饰风格。
东四清真寺在
东城区东四南大街13号。始建年代说法有二:一是始建于元
至正六年(1356),传说宋元期间有筛海尊哇默定的第三子筛海撒那定在北京东城建立清真寺;二是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由明代后军
都督同知
陈友捐资创建。寺坐西朝东,大门3间。今寺大门是1920年改建的。二门内有原来邦克楼(宣礼楼)的部位。垂花门内的庭院有
礼拜殿,可容500多人同时礼拜。大殿的3座拱门都刻有《
伊斯兰教圣经》经文,院南北各有保存明代建筑风格的5间配殿和3间配房,均带前廊。在南配殿的资料室里,
存有各种版本的《古兰经》,最为珍贵的是一本元代手妙本,文字精美,保存完好,还有埃及国王赠送的图书等珍宝。现为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驻地。
花市清真寺位于
崇文区西花市大街南侧。始建于明代初期。相传为明代开国元勋
常遇春所建,明、清两代,曾经多次修缮。寺内主要建筑原有礼拜大殿、碑亭、敬古堂、沐浴室、寻月台和经房、住房等,寻月台已拆除。礼拜大殿是该寺最大的建筑,坐西朝东,前有敞厅3间,殿面阔3间,进深4间,总面积500余平方米。第四层殿顶开六角亭式天窗,墙壁上原有古兰经文。
礼拜殿正前面有一座方形碑亭,原置
雍正御赐碑,现碑已迁出竖立墙边。寺内现保存的文物有
康熙帝二年(1663)
爱新觉罗·福全书“清真”木匾和
乾隆五十二年(1787)“真一无二”牌匾各一方,悬大殿廊下。另外还有
雍正帝御赐碑和乾隆三十五年(1J770年)《重修礼拜寺碑记》石刻等。为
崇文区重点保护文物。
清真永寿寺在
西城区三里河中巷2、3号。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始建,
天启四年(1624)重修。重修碑为
进士石三畏撰文。寺之旧址名“翁僧荒堂”。寺门一间,石门额上书“清真礼拜永寿寺”。入大门后左为水房名“规洁室”。右为望月楼,二层,上有横匾曰“唤醒楼”。往西,南为讲堂,北为学堂,大殿面阔3间。西房配有角亭,后窑殿向西凹去处,高起穹窿。大殿南北有耳房。后有六角亭1座。寺门外原有石桥1座。寺界内原有回教墓地,方圆约17里。寺内有碑7块,其中有
阿拉伯语碑与《重修清真寺碑记》碑。
清真普寿寺在
西城区锦什坊街63号。始建年代不详。原占地4000平方米。清真寺大殿中的圣龛背向“
麦加”,因麦加在中国西部,所以清真寺大殿都坐西朝东。大门三座,
歇山顶,石砌。
匾额上书“效赐
普寿寺”。两旁有门各一。二道门为垂花门。拆二门
影壁时发现有“望月楼”石刻匾,两旁刻有“
崇祯岁次
乙亥春月谷旦重修”字样。垂花门两侧南北房各五间,南房为浴室,北房为讲堂。大殿为四破五,18间,前出轩3间,后带抱厦。原有3块匾,中间为
阿拉伯语,两旁为
文言文匾。左曰“原无更”,右曰“再无转”。后窑殿由圣龛和宣讲台组成。寺内有碑四块。
西城区伊斯兰教协会驻此。
清真法源寺在西城区
德胜门外大街200号。清康熙初年重修。正门外有影壁1座。正门1间,横额上书“开天古教”。正门两旁各开1门。二门为一座重檐建筑,二门外北为休浴室,南为客房。二门内有讲堂、大殿(顶部起一小亭)、窑殿、邦克楼。现为德外清真寺。
清河清真寺最早修建在原清河大桥南端。因桥南低洼积水,后来才迁建桥北。
寺院布局为大门、二门、水房子、大殿和重檐六角望月亭、南北讲堂等建筑。
海淀清真寺位于
海淀镇南西栅栏路西。明末清初始建。占地约30余亩,布局为三进院落。寺北辟有菜园,寺西有义地。
礼拜殿为3间两卷前出抱厦,殿前有白石月台,殿中后部建窑殿1间,壁上书“
米哈拉布”经文;殿顶中央建
会计凭证四角方亭一座,为
伊斯兰建筑形式。院南北各建讲经堂3间。
安外清真寺
安外清真寺全名
安定门外大关清真寺。清
爱新觉罗·颙琰年间建。占地500余平方米,有大殿、教长室、讲堂、男女沐浴室。大殿前有古柏。1990年重开。
南下坡清真寺位于
朝外街道南下坡。光绪年间由当地
回族集资兴建。有正殿132平方米,南北配殿共68平方米,并附有南北配房。1986年进行了修缮并重新彩绘。寺内现保存
爱新觉罗·奕劻爱新觉罗·奕劻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二月书的“纲维二五”
匾额一块。此寺一直为当地回民群众作礼拜之用,也是北京市回民殡葬管理所。为
朝阳区重点保护文物。
清真女寺在
宣武区寿刘胡同39号。因牛街聚居的
伊斯兰教胞,多经营小商,居室狭小,男人有
中国清真寺沐浴礼拜,一般妇女休浴困难。由阂德仁发起,
马志清捐献寿刘胡同空地1块,水井1眼,购料施工,于民国11年完成。为宣武区重点保护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