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黄檀
豆科黄檀属植物
绒毛黄檀,蝶型花亚科黄檀属。心材浅褐色至栗褐色,常带深红褐或橙红褐色条纹。散孔材至半环孔材,单管孔,少数径列复管孔,管孔团偶见。轴向薄壁组织为星散-聚合状、翼状、环管束状及轮界状。木材新切面或水浸湿后具酸味。
植物简介
绒毛黄檀的木材散孔材至半环孔材。心材浅褐色至栗褐色;木材水浸湿后微具酸味。生长轮明显。管孔在肉眼下可见,放大镜下明显;单管孔,很少数径列复管孔,偶见管孔团,部分管孔含树胶。轴向薄壁组织放大镜下明显,环管状、翼状及轮界状、星散聚合状(不明显)。木射线放大镜下明显。波痕略见。胞间道缺如。
绒毛黄檀一般指灌木状黄檀。灌木状黄檀木(学名:Dalbergia frutescens (Vell.) Britton)是豆科黄檀属木质藤本,攀援灌木至小乔木。枝圆柱形,奇数一回羽状复叶。小叶革质,卵形,卵状长圆状或阔椭圆形;叶基圆或阔楔形,叶尖钝、圆、急尖,叶缘全缘,上面绿色具光泽,下面苍白色,叶背无毛。聚伞复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短于复叶,花量多,具小苞片和副萼状小苞片。花萼5,萼裂片条裂状,萼齿钝。花淡黄色至白色,花瓣琴状,旗瓣宽倒卵形,翼瓣长圆形,龙骨瓣半月形。翅果长圆状或椭圆。种子肾形,褐色。
由于该物种的体型较小,大型木板较少见,通常用于小型专业手工艺品。
植物学史
“绒毛黄檀”源自于变种名称Dalbergia frutescens (Vell.) Britton var. tomentosa (Vogel) Benth. (现被归并至原变种)。
形态特征
微观特征:绒毛黄檀导管横切面卵圆形,部分略具多角形轮廓:单管孔,少数径列复管孔(2~6个,多为2~3个),管孔团偶见;散生;最大直径309μrn,平均154μ核糖核酸管间纹孔式互列,多角形,系附物纹孔。单穿孔;导管与射线间纹孔式类似管间纹孔式。轴向薄壁组织主为星散聚合、聚翼状、环管束状及细线状。轴向薄壁组织串多为2细胞:分室含晶细胞常见,菱形晶体达8个或以上,纺锤薄壁细胞可见:迭生。木纤维壁厚至甚厚,部分纤维含树胶。木射线9~14根/mm;迭生。多列(很少单列〉射线宽2~3细胞,高5~9细胞。射线组织同形多列。部分射线细胞含树胶。晶体未见。胞间道缺少。
木材性质:木材具光泽:无特殊气味和滋味:纹理常直:结构细而匀;木材甚重(气干密度0.9~1.10/cm);强度高。木材锯、刨等加工不难,切面光滑。
乔木,高10-20米;树皮暗灰色,呈薄片状剥落。幼枝淡绿色,无毛。羽状复叶长15-25厘米;小叶3-5对,近革质,椭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3.5-6厘米,宽2.5-4厘米,先端钝.或稍凹入,基部圆形或阔楔形,两面无毛,细脉隆起,上面有光泽。复总状花序顶生或生于最上部的叶腋间,连总花梗长15-20厘米,径10-20厘米,疏被锈色短柔毛;花密集,长6-7毫米;花梗长约5毫米,与花萼同疏被锈色柔毛;基生和副萼状小苞片卵形,被柔毛,脱落;花萼钟状,长2-3毫米,萼齿5,上方2枚阔圆形,近合生,侧方的卵形,最下一枚披针形,长为其余4枚之倍;花冠白色或淡紫色,长倍于花萼,各瓣均具柄,旗瓣圆形,先端微缺,翼瓣倒卵形,龙骨瓣关月形,与翼瓣内侧均具耳;雄蕊10,成5+5的二体;子房具短柄,除基部与子房柄外,无毛,胚珠2-3粒,花柱纤细,柱头小,头状。荚果长圆形或阔舌状,长4-7厘米,宽13-15毫米,顶端急尖,基部渐狭成果颈,果瓣薄革质,对种子部分有网纹,有1-2(-3)粒种子;种子肾形,长7-14毫米,宽5-9毫米。花期5-7月。
生长环境
绒毛黄檀生于热带亚热带干燥阔叶林、热带和亚热带湿润阔叶林、热带和亚热带草原、稀树草原和灌木丛以及沙漠和旱生灌木丛生物群落。
分布范围
绒毛黄檀产山东省江苏省、安徽、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湖北、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生于山地林中或灌丛中,山沟溪旁及有小树林的坡地常见,海拔600-1400米。巴西东北部墨西哥等。
繁殖方法
通过种子进行繁殖,种子应播种在排水良好的土壤混合物中,并保持湿润。通常在几周内发芽。
主要价值
绒毛黄檀密度高加工困难,对刀具有钝化效果。含丰富的天然油脂,胶合不易。车旋性能非常好,适合高亮度的抛光。
木材用途:贴面,精细镶嵌,艺术品,打击乐器,小型车旋。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21年 ver 3.1)——无危(LC)。
截至2021年,该物种的发生范围(EOO)超过1270万平方公里,远远超过标准B1下受威胁类别的阈值。它的种群规模未知,但可能很大,因为这是一个容易采集的物种,而且它在其分布范围的许多地方都很常见。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变化可能导致其部分地区出现一些下降,但由于该物种如此广泛和普遍,因此被认为其总种群数量不会显著下降。
该物种分布属于五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生物多样性异常的地区,但也只有不到30%的原始植被完好无损(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2007)。些热点地区面临的威胁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来自土地利用向农业用途的转变(包括放牧),以及伐木、采矿、基础设施和城市发展。该物种也可能因其木材而被砍伐,但这需要确认。
截至2021年,该物种在其分布范围内的多个保护区都有记录,移植该物种的迁地有4个。
目录
概述
植物简介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繁殖方法
主要价值
保护现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