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永基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咨询委员
霍永基(1932年—),梧州市人,中国工程爆破和水利电力工程防护专家。曾任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中国力学学会理事。在定向控制爆破技术和水力枢纽工程防护问题上作出突出贡献。
人物简历
1950-1952年 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广西梧州市工作委员会干事。
1952-1956年 先后在武汉大学水利系、武汉水利学院水工建筑系学习,本科毕业。
1956-1958年 在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任研究实习员。
1958-1970年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土工所技术员、工程师。
1971-1975年 水利电力部科技司、生产司工程师。
1975-1977年 水利电力部科技司水利水电处负责人、工程师。
1978-1989年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抗震防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0-1995年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1995年,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咨询委员。
人物经历
霍永基,又名雨点,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一位牙科医生家里。童年在梧州市精武小学学习时,因日本侵略军对梧州市频繁轰炸,为躲避空袭而被迫多次辍学。1943年,日本侵略军侵占梧州市,他全家逃难至瑶山山区,遭土匪抢劫,生活十分艰苦,又被迫返回梧州市。在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下,他做过街头卖香烟火柴的小贩,后又在一间西药房当过小伙计。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父前往广州市,并寄居在当牙科医生的叔叔家。白天就读于天主教开办的圣心中学,晚上帮助叔叔制作义齿,半工半读历时4载。由于他本人坎坷的童年经历,使他对旧社会的黑暗、落后和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有切身的感受,自幼孕育出一种倔强的性格和强烈的正义感。
在初中时期,他酷爱物理学,崇拜玛丽·居里。1948年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鼓舞下,他接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参加了读书会的活动。苏联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对他影响最深。1949年4月,曾用雨点笔名撰写了《五一节之歌》诗篇刊登在《香港学生》报刊上,表达了他对旧社会黑暗统治的愤恨,热情歌颂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并欢呼黎明即将来临。同年10月,广州市解放前夕,在进步学生组织的影响下,他参加了迎接解放的宣传活动。1949年底积极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组织的冬令学园,随后因与叔父在参加政治活动问题上发生思想分歧便毅然离开广州返回梧州市。此时父亲已去世,母亲带着几个孩子谋生,生活艰难无钱缴纳学费,他又辍学在家。1950年4月插班进入梧州高级中学就读,同年6月被破格批准为青年团团员,并担任青年团梧州高中总支部组织干事。1950年10月,响应中共梧州市委和青年团梧州市工作委员会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土改剿匪反霸工作。1950年12月被分配到梧州市团工委任专职学习辅导员,常驻梧州市发电厂搞建团和民主改革工作,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受到工人阶级优秀品质的影响和教育,逐步确立并坚定了革命人生观。1952年,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抽调2万余名干部送入大专院校培养,为国家建设准备技术人才,由于他工作积极负责和好学上进,被挑选作为广西干部学生补送武汉大学。当时他曾抱着浓厚的兴趣想就读物理系,但为了国家工业化建设,响应毛主席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毅然报考了水利系,决心要把祖国的江河治理好。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成立武汉水利学院水工建筑系,他成为河川结构及水电站技术建筑专业本科生。
1954年夏,长江中、下游暴雨洪水形成灾害,在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员会和学校的动员下,他积极报名参加著名的武汉防汛斗争。在抗洪斗争第一线他与前来支援的解放军手挽手、肩并肩,在大堤面前的急流中,以身体挡住滚滚的波浪,保护大堤的安全。防汛胜利结束后,诊断出他因浸泡急流而患上了血吸虫病,只得住院治疗。为了不耽误学业,在病床上,他不仅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而且在呕吐停息之余,又拿起书本讲义自学起所缺的课程。在战胜了病魔后,组织上为了照顾他的身体,建议他延长一年学业,但他却提出要跟班考试,力争赶上队伍。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6门考试成绩门门优良,此情此景连当时负责考试的老师都以惊叹的口吻说,简直不可思议。1954年12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生命中新的篇章。
大学期间,他属于调干生,每年可以享受公费乘卧铺回家探亲,但他为了工作和学习,整整4个春秋的寒暑假期留校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基础知识。他在水能计算的毕业论文中提出时空实效分析的独特见解,在论文答辩中受到来自设计部门的工程师赞扬,获得优等成绩。
1956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工作,这正是他长期盼望的理想归宿,从此步入了科研领域。
人物贡献
研究定向爆破原理方法
中国科学院对初、中级研究人员有严格规定,凡大学毕业后到院工作的研究实习员在3~5年内达不到助理研究员标准者将被淘汰。浓厚的学术风气,严谨的治学精神,动力加压力促使他和其他科研人员一道孜孜不倦地努力钻研和大胆探索。头两年,导师根据软土地基混凝土坝抗滑稳定性研究的实验计划,交给他一项拖板试验水槽的设计、加工安装和全部试验工作。1958年,为了加速我国坝工建筑的步伐,探讨一种新的快速建筑坝技术,霍永基参加了用定向爆破法筑坝技术可行性的研究。当时这一技术在国外仍属探索阶段,而在中国则完全是空白领域,可参考的资料极其有限。凭借强烈的求知欲望、顽强的钻劲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他背上书包,带着一批图书资料直奔工地,参加邢台市我国第一座定向爆破试验坝——车川口水库拦河坝的建设。他与中国科学院数学所、交通部中央气象局、北京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铁道科学研究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等单位的同志一道,历时一年多,通过现场试验和观测,取得了大量实际资料,最后由他负责写出了我国首次定向爆破筑坝科研观测报告。该项工作刚结束,便立即转往青田县参加另一项工程——石郭溪一级水电站的定向爆破设计与施工。他负责爆破施工,直接指挥近千名民工搬运和装填炸药共300余吨,还亲自承担爆破网路的联接和起爆工作,爆破法筑坝又一次取得成功。一位来自北京的高级干部到现场参观后惊叹地说:“这真是奇迹!”1960年初,他又转战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南水水电站,负责定向爆破筑坝的勘测设计和试验研究工作。这座高达82m的大坝可以拦蓄12×10的8次方立方米的水,是当时属一级建筑物的大水库,采用定向控制爆破法施工是件非同小可的事情。因为当时的技术水平,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定向爆破法筑坝最多的苏联,都不曾用此法修建过如此规模宏大的水库。该坝址两岸山体地形地质条件十分复杂,主爆区右侧有深沟切割,左侧地形偏向上游,两岸山头有大小断层100多条,岩层软硬相间,左岸山头下边布置有一条长650m、断面为9×7平方米的导流隧洞。如何控制地质断层对爆破效果的影响,如何在不利地形地质条件下实现定向控制、抛掷堆筑成坝,以及如何确保左右岸1000多吨炸药爆破时对导流隧洞的安全、不被震塌破坏……,种种制约均成为南水大坝成败的关键问题。他采用了多种方法和途径进行实验分析和计算,包括国内首创的用三维电比拟模型试验分析法确定爆破破坏范围及对隧洞影响的研究,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由于南水定向爆破筑坝在当时无论在工程规模和技术难度上都属于国际领先水平,因此得到了周总理亲切的关怀与教导。周总理明确地指出,南水导流洞是工程的生命线,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水利电力部领导根据周总理的指示,组织专家组到现场对该项工程的设计作了全面检查和研究,并将结果向总理作了正式汇报。1960年12月南水定向爆破筑坝成功,它表明了我国在该项技术上已步入国际领先水平。它的经验为定向爆破筑坝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1963年和1964年,霍永基为中国科技大学爆炸力学高年级学生讲授了“定向爆破原理和方法”。
水利水电工程防护研究
1962年起他又从事新的研究领域——水利水电工程防护研究。开始他参与研究触地爆破对地下结构的影响问题,随后着重于战备工作。他配合解放军总参谋部对全国大型水库水电站防洪与防空问题进行技术鉴定。特别是为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超前期工作,深入开展了水利电力枢纽工程防护问题的研究。1964年我国研制成功原子弹后,他便在国防科委的统一组织下奔赴我国某核武器试验基地,参与被誉为“中国神火”的核武器效应试验。他担任过效应大队党委委员、指导员和水利电力部防护组组长。他参与完成撰写《我国核武器效应试验技术资料汇编》工作。同时,历时8年完成了水坝和电力设施的核武器效应试验研究。由于他善于把科研成果和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对长江三峡各前期工作阶段及时提出了研究分析和论证报告,都有深刻独到的见解。比如,他针对水坝能否防护和如何防护问题的争论,提出了水坝防护的相对合理性原则。他认为,战争特别是核大战首先是会有征兆的,水坝是战略打击的目标之一,但不是首要打击的目标。因此,战时预警降低水位运行是解决水库防护的关键,而条件则是要遵照“平战结合”的原则设置合理的泄洪放水工程系统以及水库大坝上、下游采取综合措施运用的有效性问题,为解决长江三峡工程防护问题做出了贡献。他是长江三峡工程论证枢纽与建筑物专家组成员,人防小组组长。他主编了《长江三峡防护问题研究成果汇编》共60万字。
1973年,为了保证丰满水电站大坝的安全,国务院、水电部决定增设一条大直径泄水洞。泄水洞进口处于水下20多米深的陡坡处,若用常规的施工方法修建深水围堰不仅造价昂贵,技术上也存在不少困难。原水利电力部东北勘测设计院提出采用水下预留岩塞一次爆破成型的方案,炸药用量为27t。这种技术虽然首创于加拿大,并在国内某项规模较小的取水工程中应用过,但对于像丰满如此重要的大型水库水电站中岩塞与大坝相邻情况下能否应用,确实还无把握。当时水电部军管会主任、副主任和包括钱正英等多位副部长听取设计单位的方案汇报时,请他参加会议,并征求他对该工程的决策意见。他凭着长期从事工程爆破的丰富经验和科学的胆略,经过深思熟虑,发表了十分中肯的看法。他认为,采用水下岩塞爆破法是可行的,但原方案设计炸药用量过多,会造成严重后患,可大量减少炸药,但需要在现场进行一系列试验。水电部领导赞成和支持他的意见,并指派他到现场指导该项试验研究工作。经过一年的野外试验观测研究,对原方案作了较大修改,仅用炸药4.72t,爆破成功达到了预期结果。该项工程至今运行十分正常,在1992年松花江特大洪水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项成果1986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因在现场艰苦条件下工作,患上了严重的乙型肝炎,病魔折磨了他许多年,但他还是那样乐观。他当时年已40岁,刚结婚不久,家庭负担很重,月工资仅几十元钱,凭着他原有的良好身体素质,坚持服用中药150多服,终于战胜了病魔,重新回到科研第一线。不久他又被水电部调到科技司负责水利水电处工作。
由于他长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对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1978年他被水利电力部推选出席全国科学大会,并荣获全国科学大会授予的有重大贡献的先进个人奖状,同年被评为水利电力部先进工作者。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后,水电部决定将“十年动乱”中被撤销的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恢复重建。他恳切要求不再担任水电部科技管理工作,重返科研第一线,不久他被任命为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抗震防护研究所筹建小组组长,为组织新机构、开辟新的研究领域而努力工作。经过10年时间他和其它领导、专家一道共同努力,从无到有,建成了这一新的研究所,并先后担任该所副所长、所长职务。1990年2月他被任命为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他兼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工程爆破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护工程学会理事,《防护工程》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爆炸与冲击》、《水力发电》等杂志编委,并应聘为陕西机械学院、水利学院兼职教授。
主要论著
1 霍永基,李君纯,张文正。斜坡定向抛掷爆破药量计算公式及爆破参数选择。水利学报,1960,(5):16~25.
2 霍永基,李春华。用电拟模试验研究岩石爆破破裂范围。水利学报,1960,(2):35~41.
3 霍永基。定向爆破筑坝爆破设计计算方法的研究。水利学报,1964,(2):37~48.
4 霍永基。爆破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力学与生产建设,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1982.138~143,
5 霍永基。土坝局部漫溢时溃坝流量的计算。全国大坝安全学术讨论会文集,1984.506~513.
6 霍永基。水利电力工程防护研究概论。防护工程,1989,(2):12~21.
7 霍永基。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若干力学问题。力学进展,1991,13(5):7~12.
8 霍永基。定向爆破筑高坝技术研究。水力发电,1991,(9):71~75.
9 霍永基,王湘钧,费骥鸣。爆破地震效应及安全评定方法探讨。土岩爆破文集第二辑,1985,260~270.
10 霍永基主编。长江三峡工程防护问题成果汇编.1992.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简历
人物经历
人物贡献
主要论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