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谋猿人化石
1965年于元谋县出土的化石
元谋猿人化石,因其发现地点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而得名,古人类被定名为“元谋人”,英文称为Homo erectus yuanmouensis,俗称“元谋人”。元谋一词源于傣语,意为“骏马”。考古学家推测,“元谋人”可能北上越过金沙江,成为古羌戎人,继续向东越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成为美洲原住民的祖先。元谋人是目前所知中原地区境内年代最古老的原始人类。
命名与发现
元谋猿人化石于1965年“国际劳动节”节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被发现,该县因此被称为“元谋人的故乡”。全称为“直立人种元谋县亚种”,俗称“元谋直人”。中国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遗址。在云南省元谋县城东南约7公里的上那蚌村附近一座高约4米的小山丘上。1965年在第四纪间冰期河湖相沉积的棕褐色粘土中发现了两颗人的牙齿化石,经鉴定为直立人的牙齿,并命名为“元谋人”。元谋人是迄今发现的中原地区最早的古人类之一,其化石和遗物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具有科学价值。1976年根据古地磁学方法测定,元谋人的生存年代为170±10万年,意思是大约一百七十万年前,误差不超过前后十万年。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建立了元谋猿人陈列馆。
生活环境与习性
元谋人在约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一带,生活在一个亚热带的草原和森林环境中。这里有多种第三纪残存的动物,如枝驯鹿爪兽等。随着时间推移,出现了桑氏鬣狗、云南马、山西轴鹿等早更新世的动物。元谋人使用粗糙的石器捕猎这些食物来源。他们的生活方式包括制造工具和使用火。在遗址中发现了少量石制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证明他们是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类。
地质时代争议
关于元谋人化石的地质时代和绝对年代,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属早更新世晚期,据古地磁测定的年代在距今170万年左右;另一种观点认为在中更新世,因为古地磁年代不应超过73万年,即可能距今60万至50万年或更晚。网纹红土的存在,被认为是80万年前的土层,这对解决元谋人年代的争论具有重要意义。古地磁年代测定法虽然能产生相对年代,但需要与同位素法结合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年代。
同期动植物
与元谋人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种类多样,包括泥河湾剑齿虎、桑氏缟鬣狗、云南马爪兽中国犀、山西轴鹿等29种,其中大部分为绝种动物。这些化石表明元谋人的生存时代不会晚于早更新世。根据动物化石及植物孢粉分析,当时的自然环境呈现森林草原景观,气候比现在凉爽。
文化影响
元谋猿人遗址的发现,具有历史意义和科研价值,中原地区及一些国家已将此发现写进了教科书。1972年2月22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了发现“元谋人”这一重大新闻,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元谋人早于“蓝田人”“北京人”等猿人,从而把中国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年代推前了一百多万年。
保护与展示
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元谋人遗址为第二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谋人陈列馆位于元谋县龙川街,距离元谋县城7公里处。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于1985年动工兴建,1987年落成。陈列馆展厅介绍了元谋人的牙齿化石等内容,馆藏文物千余件,展厅内陈列分“人类的起源”“元谋古猿”“元谋史前文化”三部分,揭露了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简史,系统地展示了原始人类的进化环节。元谋猿人遗址有纪念碑,不远处有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元谋人牙齿化石的标本,古生物化石及其他有关实物、资料。
后续发现
1986年10月,元谋县物茂中学初一学生、彝族姑娘李自秀在当地的豹子洞沟发现重要化石。她和舅舅一起将80公斤重的化石扛到昆明市,交给云南省地质矿产研究所的江能人工程师。江工程师从中挑出一颗人类牙齿,经考证,这颗牙距今210万年,这一人类被命名为"东方人"。两年后,又在元谋县小河村地区的蝴蝶梁子出土了距今270万年人类化石。从这段股骨可以判断,当时人类已能直立行走,他的左股骨比现代人略粗。专家将这一人类命名为"蝴蝶腊玛古猿",认为它是东方人的直系祖先。这个结论将中华民族的祖先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推前了100万年。
目录
概述
命名与发现
生活环境与习性
地质时代争议
同期动植物
文化影响
保护与展示
后续发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