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谋猿人遗址
云南楚雄州大那乌村的遗址
元谋猿人遗址,地处元谋盆地东部边缘地带,位于元谋县老城乡上那蚌与大那乌村之间一丘陵地上,距县城7千米,占地817亩(截至2023年9月),于1965年被发现。元谋人化石距今约170万年,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之一,后正式被定名为“直立人元谋新亚种”,简称“元谋人”。
截至2023年,文物考古部门先后在元谋猿人遗址开展过3次调查和5次发掘工作,共发现元谋人门齿化石2枚、胫骨化石残段1件、有人工痕迹的石制品22件、尖状骨器1件、有人工修理痕迹的骨片数件,以及炭屑等人类化石和遗物;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经研究共有6目29属约40个种。其中1973年考古发掘出土了16件石器,地层层位中分布有部分炭屑,说明元谋猿人不仅能制造工具,而且不排除用火的可能性。
1982年2月23日,元谋猿人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3年7月21日,元谋猿人遗址第六次考古发掘正式启动,80多名科研人员将系统开展遗址及周边区域的多学科综合研究。
简介
元谋猿人遗址位于云南省元谋县城东南约7公里的大那乌村。这里地处元谋盆地的边缘,盆地内露出一套厚达695米的河湖相沉积,从上到下分为4段28层。1965年5月1日,地质部地质力学研究所,在4段22层中发现两颗元谋人上中门齿化石,齿冠保存完整,齿根末梢残缺,同属一个男性成年人个体。经古地磁法测定,绝对年代距今已有170万年,这是中原地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猿人化石,考古学家定其为直立人元谋县亚种,简称“元谋人”。因遗址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的地方,故又称“元谋人”。元谋猿人,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化石,又称元谋直立人,简称元谋人。
考古发现
中国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遗址。在云南省元谋县城东南约 7公里的上那蚌村附近一座高约4 米的小山丘上。1965年在第四纪间冰期河湖相沉积的棕褐色粘土中发现了两颗人的牙齿化石,经鉴定为直立人的牙齿,并命名为“元谋人”。元谋人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古人类之一,其化石和遗物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建立了元谋猿人陈列馆。
人牙化石石化程度很深,呈浅灰白色,粗壮硕大,磨损程度不大,是一个青年男性的左、右上内侧门齿。牙齿的基本形态与北京猿人相似,个别性状显得比后者更为原始。后来的发掘中又出土了云南马剑齿虎剑齿象属等早更新世元谋县动物群,以及打制石器和炭屑,同时还发现元谋盆地在第四纪地质历史时期内有过多次的冰川活动。现在遗址竖有石刻的标志一通。元谋猿人遗址历史之久远,遗物遗迹之丰富,时代之连续,在国内外均属罕见,因而人们将元谋称之为天然人类原始社会博物馆。元谋人,全称“直立人种元谋新亚种”,俗称“元谋直人”。
元谋盆地位于金沙江边的祟山峻岭之间,气候干燥炎热,是滇中地区著名的"热坝"。1965年5月初,地质工作者钱方、浦庆余一行,在元谋大那乌村盆地上那蚌村后第四纪更新世早期地层中,发掘出左、右中门齿各一枚,属青年男性,形态特征与北京人相似,时代比北京人更早。经地磁仪器科学手段侧定,这两棵牙齿化石为距今170万年的原始人类所有,属直立人种中的一个新亚种——直立人元谋县新亚种。元谋人的发现,对于揭示人类演化和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元谋人遗址中,还找到了炭屑和发黑的动物烧骨、旧石器和骨针等物,这说明元谋乙已经学会用火,这是人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重要标志。运用古地磁法测定,元谋人的生活年代为距今170万年。
伴随元谋人牙齿出土的,还有17件石制品,经研究鉴别,属旧石器,其类型包括尖状器、刮削器和砍砸器。在同一地层中还发现了大量的炭屑和一些烧焦的骨头,并且在有炭屑的地方都伴有动物化石,属共生哺乳动物化石,有40余种,距今170万年,是我国乃至亚洲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这就说明,元谋人不仅会使用自己制造的工具从事狞猎及采集活动,而且还学会用火,用火烤食他们所获取的猎物,开始摆脱了茹毛饮血的时代。
1989年9月,元谋县建起了元谋人陈列馆,馆藏文物千余件,展厅内陈列分“人类的起源”、“元谋古猿”、“元谋史前文化”三部分。来到元谋您可以探寻人类的起源、进化及发展过程,走遍人类从洪荒时代到现代文明的每一个历程,让您领略金沙江畔干热河谷的大花园、大菜园、大果园、大乐园。
元谋人遗址上那蚌、竹棚和蝴蝶梁子三处发掘出来的古人类牙齿化石,代表着人类进化的各个阶段,即禄丰腊玛古猿蝴蝶腊玛古猿—竹棚猿人一元谋人。它把人类起源的历史前推了150万年左右,由此震惊了全世界。元谋县被誉为人类童年的摇篮,世界人类最早的发祥地。
1972~197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云南省文物工作队共同对遗址进行 3次发掘,在地层中发现了 3件刮削器以及用火的遗迹──较多的炭屑,另外在附近地表采到一些石制品,包括尖状器、石核、石片。与元谋猿人化石同层还发现了较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有云南马剑齿象属和云南水鹿等14种。
根据地层沉积、哺乳动物化石和间冰期上下限研究可以确定元谋人的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用古地磁法测定其时代为距今 170±10万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根据古地磁分析和对比认为是 164万年,但也有人认为不超过73万年。
据考古发现,早在170万年前,我国即已存在有远古人类——云南元谋猿人。
1965年初,为了配合中国西南地区建设和西南大动脉——成昆铁路的勘察设计,国家地质部地质研究所的地质工作者钱方、赵国光、浦庆余、王德山4人,组成西南地区新构造研究组到达元谋县
发现元谋东南方向上那蚌一带底层出露好、化石多、构造现象清楚,决定把上那蚌地区作为勘察研究重点。5月1日午后17时左右,钱方在上那蚌村西北方向800米处牛肩包西南一个高4米的元谋组组成的褐色土包下部,发现了几颗半露出地表的云南马牙齿化石。
评价
元谋猿人遗址,据专家用古地磁法测定,距今约有170万年。对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已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在元谋县城东南7公里的上那蚌村,这里是元谋盆地边缘,盆地内有一厚达695米的河湖相沉积,从上至下分为4段22层。在1965年5月1日在4段22层处发现两颗猿人门齿,经科学鉴定属于同一个男性青年,齿冠保存完整,齿根末梢残缺。在遗址中还发现少量旧石器、大量炭屑哺乳动物化石,这就说明这里很早就有人类,不仅能制造简单的工具,而且还能使用火烧肉吃。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来支配自然力,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所以元谋猿人遗址的发现,不但对研究人类的起源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而且对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原理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同时证明中国是世界上人类起源和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1972年2月22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了这一重大新闻,《人民日报》报道:“这是继我国北方发现的北京猿人蓝田人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对进一步研究古人类和我国中国西南地区第四纪地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地理位置
元谋人遗址,是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化石发现地,位于云南省元谋县。元谋人遗址距今约170万年。发掘年代,1965年。
重要意义
元谋人遗址对于研究猿人化石的地理分布、体质形态演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化石遗迹
当钱方挖掘云南马牙齿化石时,发现在云南马牙齿化石旁边还有一些化石,化石大部分埋在土中;表面露出一些痕迹,当时即用地质锤的尖端进行仔细挖掘,惊奇地发现了2颗人牙化石。其中一颗牙齿化石齿冠半露地表,牙根埋在土中,另一颗则全部埋在土层中,两颗牙齿化石相距10余厘米,同时还找到了一个啮齿动物的下牙床及其他一些化石碎片。
研究组的其他人看到这两颗呈浅灰白色、化石程度较深的牙齿化石后,兴奋异常,认为有可能是原始人类或猿类的一对门齿。第二天早晨,研究组再次来到牙齿化石发现地区,在小土包上进行仔细搜索和挖掘,又找到了几颗马牙、牛牙、鹿角和一些化石碎片。
当年9月,牙齿化石带回北京后,经中国地质博物馆胡承志教授研究鉴定,认为其基本形态可与北京人同类牙齿相比较,比我国在此之前发现的“北京人”、“蓝田人”化石早100多万年,属于直立人种中的一个新亚种,随之以发现化石产地的元谋县命名,命名为直立人元谋亚种。简称“元谋人或元谋猿人”,成为中国首次发现的早更新世古人类。
出土文物
伴随元谋人  牙齿出土的,还有7件石制品,人工痕迹清楚。原料为脉石英,器型不大,经研究鉴别,属旧石器,其类型包括尖状器、刮削器和砍砸器。它们和人牙虽不居于同一水平面上,但层位大致相同,距离又不远,应是元谋人制作和使用的。
在遗址中还找到一些有明显人工痕迹的动物骨片,说明当时已会制造骨器和简单的工具了。
说明元谋人不仅会使用自己制造的工具从事狩猎及采集活动,而且还学会用火,用火烤食他们所获取的猎物,开始摆脱了茹毛饮血的时代。
发掘测定
197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云南省博物馆元谋县文化馆联合发掘了元谋人遗址。地层中出土了6件石器,3个层位中分布有大量碳屑,说明“元谋人”不仅能制造工具,而且不能排除会用火的可能性。1976年,中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的李普等人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元谋人”的时代为距今170万年。随后,地质研究所和贵阳地化所分别采集元谋组古地磁样,并得出基本相同的结果。
1984年以后,地质力学所、云南省地科所、贵阳地化所等单位再分别采样、测定。多次映证“元谋人”的时代仍为170万年。
1998年,中国科技大学黄培华等用电子自弦共震法测定“元谋人”的时代为距今160万年,再次证明“元谋人”时代的古老性。如今,尽管认为“元谋人”的时代为中更新世的意见依然存在,但是,“元谍人”时代属于早更新世,距今年代为170万年的观点已普遍被学术界所承认。
化石研究
元谋人的牙齿
“元谋人”的牙齿为同一青年男性个体的左侧、右侧上内侧门齿,齿冠长度分别是11.4毫米和11.5毫米;宽度分别是8.1和8.6毫米,高度虽经磨耗而减小,但仍达11.2和11.1毫米。“元谋人”经研究归属早期直立人。其特征为:牙齿粗硕,齿冠扩展指数达141.9;齿冠唇面除接近颈线的部分较为隆突外,其余部分较平扁,有明显的汤姆氏线,唇面沟及浅凹面;舌面的底结节发达,占舌面的二分之一;具铲型结构。研究者认为“元谋人”应为直立人的一个新亚种,建议以发现人类化石的元谋县为名,命名为“直立人·元谋新亚种”(Hommo erectus yuanmouensin,sub sp.nov)。
元谋人遗址发掘时,地层中发现大量碳屑,长径一般在4—8毫米之间,大致可分为3层,分布在上下3米的界线内,有的较集中,呈鸡窝状,碳屑常与哺乳动物化石伴生。地层中还含有烧骨(经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鉴定可能为烧骨)。因此,不能排除“元谋人”已会使用火的可能性。
1965年5月,中国地质科学院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发现。这里地处元谋盆地边缘,盆地内出露一套厚达695米的河湖相沉积。从下到上分为4段28层。元谋人牙发现于第4段第22层中。此后,又在同一地点的同一层位中,发掘出少量石制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元谋人的地质时代属早更新世,据古地磁断代,年代为距今170万年。 元谋人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齿,一左一右,属于同一成年人个体。被命名为 "元谋人"(Homo erectus yuanmouensis),俗称"元谋人"。
石制品
先后出土的7件石制品,人工痕迹清楚。原料为脉石英,器型不大,有石核和刮削器。它们和人牙虽不居于同一水平面上,但层位大致相同,距离又不远,应是元谋人制作和使用的。发现的炭屑多掺杂在粘土和粉砂质粘土中,少量在砾石凸镜体里。炭屑大致分为3层,每层间距30~50厘米。炭屑常常和哺乳动物化石伴生。最大的炭屑直径可达15毫米,小的为1毫米左右。在4厘米×3厘米的平面上,1毫米以上的炭屑达16粒之多。此外还发现两块黑色的骨头,经鉴定可能是被烧过的。研究者认为,这些是当时人类用火的痕迹。这一发现,和在距今约180万年前的西侯度遗址中发现的烧骨,如确系人工用火证据,则把人类用火的历史大大提前。
哺乳动物化石
与元谋人共生过的哺乳动物化石,有泥河湾剑齿虎、云南马爪兽中国犀、山西轴鹿等29种,绝种动物几乎占100%,其中上新世和早更新世的占38.8%,这表明元谋人的生存时代不会晚于早更新世。
元谋人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齿,一左一右,属于同一成年人个体。齿冠保存完整,齿根末梢残缺,表面有碎小裂纹,裂纹中填有褐色粘土。这两枚牙齿很粗壮,唇面比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复杂,具有明显的原始性质。
伴随元谋人牙齿出土的,还有17件石制品,经研究鉴别,属旧石器,其类型包括尖状器、刮削器和砍砸器。
元谋人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有泥河湾剑齿虎、桑氏狗、云南马爪兽中国犀、山西轴鹿等29种,绝种动物几乎占100%,其中上新世和早更新世的占38.8%。
遗址价值
元谋人遗址  的发现,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科研价值,中国及一些国家已将此发现写进了教科书。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元谋人遗址为第二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谋人遗址有纪念碑,不远处有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元谋人牙齿化石的标本,古生物化石及其他有关实物、资料。
元谋人”的发现,将中国人类历史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表明地处长江流域的云南省是人类起源与发展的关键地区和核心地区,有力地挑战了人类起源于非洲中心这一学说,为人类起源与发展多元中心论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持,“元谋人”作为中国人类历史的开篇,自此被载入了中国历史教科书的第一页。
保护现状
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老城乡挨小村委会大那乌村民小组和上那蚌村民小组境内的元谋人遗址在1965年被发现,保护面积约768.15亩。然而48年过去了,如今固定的保护经费几乎为零,科考发掘也已停滞近30年。
乏力的保护
因为缺少经费,元谋人遗址的保护异常艰难。一方面是面对自然侵袭难以采取有力措施,如雨水冲刷、水土流失,很可能将埋在地下的文物冲走;而另一方面,在人为破坏的监督和管理上十分匮乏,遗址保护和当地村民的开发愿望之间的矛盾,导致大量挖取红土用以种植、放牧牲畜和垃圾丢置等,都是对这一遗址保护的极大损害。
——“很荒凉。”分管文物工作的元谋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杞志聪坦言,缺钱,让元谋人遗址的保护异常艰难。多年来,县里和上级均没有固定的保护经费投入,元谋人遗址至今没有管理用房,没有专职管理人员,没有任何围挡,谁都可以随意进出。
好在,遗址总体保存完好,没有严重破坏的痕迹,多年来也未发生盗采现象。
停滞的科考
“元谋人遗址属旷野遗址,面积较大,如果项目资金太少,搞下来也不见得有多少成效。”
对元谋人遗址的野外发掘一共进行过4次,分别在1973年、1984年、1995年、2000年,其中后两次仅仅是清理。这也就意味着,针对元谋人遗址的正式发掘在1984年以后已经停滞近30年。1984年,在牙齿化石出土地点南250米处发掘出一段人类胫骨化石,研究者认为属于元谋人。除此之外,迄今再无元谋人化石出土。
对于遗址发掘,国家控制得比较严,一般需要由省文物局向国家文物局提出申请,还要有领队资格的单位和专家具体牵头。楚雄彝族自治州不具备这样的资质,省里近些年也有过零星申报,但很难申请到发掘经费。
艰难的希望
因为元谋人遗址发掘尚缺乏有效证据,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元谋人存有疑问:两枚牙齿化石是在地表被发现的,而没有在土层里,说服不了人;没有发现颅骨,脑容量等重要特征难以判定;找到了炭屑和用火的痕迹,但有没有可能是雷电引发的火灾?发现了旧石器,伴生出土的动物骨骼也有被加工的痕迹,但是不是元谋人所为?研究人员太渴望在元谋找到更多更新的证据。
艰难中也有希望,有北京的科研单位表示愿意与楚雄彝族自治州共同对元谋人遗址进行再次发掘。同时,一项针对元谋人遗址保护的中长期规划  也正在编制中。车德才说,遗址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道路修整、看护管理用房建设、环境整治等。
目录
概述
简介
考古发现
评价
地理位置
重要意义
化石遗迹
出土文物
发掘测定
化石研究
元谋人的牙齿
石制品
哺乳动物化石
遗址价值
保护现状
乏力的保护
停滞的科考
艰难的希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