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金尧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俞金尧,男,1962年5月出生,浙江上虞人,汉族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
学术讲座
《资本主义与16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
人物经历
1979年至1983年,在杭州大学历史系学习,并获学士
1983年至1986年,在浙江理工大学(现浙江理工大学)任教。
1986年至1989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读研究生,并获硕士学位。
1989年至今,在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工作。
历任:助理研究员(1991年)、副研究员(1996年)、研究员(2002年)
先后在以下国外的大学或研究机构做学术访问:
1997—1998年,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
2004年,英国剑桥大学“剑桥人口史与社会结构研究小组”。
2006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历史研究所。
2008年,乌普萨拉大学经济史系。
2009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人口和社会研究所。
担(兼)任以下主要学术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正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
中原地区世界近代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础研究学者
研究方向
近现代西欧经济社会史、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和史学史。
主要成就
1, 2000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青年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二等奖。获奖作品:《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社会文化基础》, 载《历史研究》1996年第6期。
2, 2002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三等奖。获奖作品: 《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欧洲的寡妇改嫁》,载《历史研究》2000年第5期。
3, 2006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六届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三等奖。获奖作品: 《欧洲历史上家庭概念的演变及其特征》,载《世界历史》2004年第4期。
学术成果
著作类
1.《西方史学的理论和流派》,姜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撰写第12章、第13章。
2.《二战后欧美史学的新发展》,陈启能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撰写其中第10章。
3.《现代史学分支学科概论》,于沛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撰写其中第5章。
论文
1.《微观史研究与史学的碎化》,载《历史教学》2011年第24期。
2.《20世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历史反思——以拉丁美洲和印度为主要对象的分析》,载《世界历史》2011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2012年第2期转载。2012年4月,被收入张卫良主编的论文集:《“城市的世界”:现代城市及其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书写人民大众的历史——社会史学的研究传统及其范式转换》,载《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11年第9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4期摘登。
4.《欧美史学新动向——实践史学》,《光明日报》对俞金尧等三人的访谈,发表于《光明日报》“理论·史学版”,2011年9月13日。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11年第11期转载。
5.《从中国人口史看前工业化时期欧洲婚姻家庭的特征》,钱乘旦高岱主编:《英国史新探:全球视野与文化转向》,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年版。该书的英文版在英国同时出版Chengdan and Miles Taylor, eds.,Proceedings of the British-Chinese History Conference(Peking University), London: Institute of Historical Research, 2011.
6.《20世纪世界史中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载《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7.《关于全球史上跨文化交流的评估》,载《北方论丛》,2009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2期“学术前沿”栏目摘要刊登。
8.《资本主义与近代以来的全球生态环境》,载《学术研究》2009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09年第10期转载。2011年又被收入《环境史: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叙述历史》论文集(田丰、李旭明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9.《“世界历史”与世界史学科定位》,载《史学月刊》2009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10年第1期转载。
10.《什么是世界历史及如何构建世界史体系》,载《历史研究》2008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2008年第8期转载。
11.《“资本主义”与150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载《学海》2007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21期转载。
12.《用唯物史观构建16世纪以来的世界史体系》,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4月26日,受该报访谈。
13.《历史上中国已婚低生育率说质疑》,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1期。
14.《“反全球化运动”与反资本主义》,载《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7期。《马克思主义文摘》2007年第11期摘登。
15.《与时俱进的德国社会史》,载《科学文化评论》2007年第3期。
16.《社会史的定义及开放性》,载《世界历史》2005年第6期。
17.《现代世界起源研究的方法和理论》,载《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12期。
18,《近代早期英国经济增长与煤的使用》,载《科学文化评论》2006年第4期。
19.《令人困惑的后现代》,载《学术研究》(广东省)2004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13期转载。
20.《欧洲历史上家庭概念的演变及其特征》,载《世界历史》2004年第4期。该文于2007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六届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三等奖
21.《中世纪教会婚姻法中的同意原则》,载侯建新主编:《经济社会史:历史研究的新方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22.《中世纪欧洲寡妇产的起源和演变》,载《世界历史》2001年第5期。
23.《儿童史研究及其方法》,载《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24.《儿童史研究四十年》,载《中国学术》第2卷,2001年第4期。后来收入陈启能主编:《二战后欧美史学的新发展》,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5.《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欧洲的寡妇改嫁》,载《历史研究》2000年第5期。该文重印于《历史研究》编辑部编:《〈历史研究〉五十年论文选(社会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01年第2期转载。该文于2002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三等奖
26.《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社会文化基础》,载《历史研究》1996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主办《学术动态》1997年第9期摘登本文。该文于2000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青年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二等奖
27.《英国18世纪人口和发展的学术史回顾》,载《史学理论研究》,1995年第3期。
28.《从历史人口学到家庭历史学》,载《历史研究》,1995年第1期。
29.《商品化、资本主义化及其他——与黄宗智先生商》,载《史学理论研究》,1993年第3期。
30.《中西方家庭的历史比较:差别及其影响》,载陈启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思想的困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专业文章
1.《人才培养和理论创新——论世界史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载《人民政协报》2011年11月28日“学术家园”版。
2.《从“意见”到“决定”:哲学社会科学面临重大发展机遇》,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3月9日第二版。
3.《学术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3月10日。
4.《人口研究要注重社会变革作用和历史延续的影响——访赵中维教授》,载《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第4期。
5.《最低工资至少应足以养家糊口》,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7月29日“经济学”版。
6.《继承和创新明显,发展仍有空间》(评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世界历史》2010年第4期。
7.《全球史观下的文明传统与交往》,载《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第2期。
8.《妇女的历史是一座值得深挖的富矿——评〈西方妇女史〉》,载《世界历史》2010年第6期。
9.《养儿防老: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基本特征》,载《人民政协报·学术家园》2008年3月10日。
10.《访谈英国史学家E.A.里格利》,载《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4期。
11.《制度变迁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载《史学理论研究》,1994年第2期。
12.《评何兆武\u003c历史理性批判论集\u003e》,载《中国学术》2003年第2期。
13.《历史学需要不断创新》,载《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第2期。
14.《阿里埃斯:\u003c儿童的世纪,家庭 生活的社会史》》,载陈启能主编:《西方历史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5.《斯通:〈英国的家庭、性和婚姻,1500-1800〉》,载陈启能主编:《西方历史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6.《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载《世界历史》2000年第6期。
17.《找出一个亚洲来源》,载《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0年3月21日。
18.《西方家庭史学的发展》,载《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第4期。
19.《国内对欧洲妇女史研究的综述》,载中国社科院世界史所主编:《世界史研究年刊》(1996年),总第二期。
20.《传统中国国情的再探索》,《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3期。
专业译文
1,《探问工业革命》,作者为剑桥大学教授里格利,发表在《世界历史》2006年第2期(4月15日出版)。
2,《现代的家庭研究简史》(上、下),译文,作者为哈佛大学教授奥茨曼,分别载于《史学理论研究》1999年第3期和第4期。
2021两会提案
近年来,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造成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也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全国政协委员俞金尧认为,语文、数学、英语等必修学科知识的教学只能在学校内完成,应禁止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必修课培训,这类机构可以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个性类兴趣培训,或面向成人进行生产、生活技能类培训。
目录
概述
学术讲座
人物经历
研究方向
主要成就
学术成果
著作类
论文
专业文章
专业译文
2021两会提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