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黛琴
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
于黛琴,女,1931年12月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前艺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演员。现任日本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于黛琴丈夫为著名演员管宗祥,儿子为著名导演管虎
于黛琴七岁进入私塾读书。1942年,小学毕业后考入大连伏兄台学校。1945年8月15日,于黛琴进入大连市岭前区的宣传科工作。1946年至1957年年先后在东北文工团、长春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期间于黛琴在东北文工团时接受了系统的文艺培训。1957年,她考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开始了舞台演艺生涯,参演了50多部剧目。并凭借话剧《李双双》获优秀话剧演出奖,凭话剧《威尼斯商人》曾获全国文艺会演一等奖。1957年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任演员、翻译。
1980年后,翻译出版了大量日本戏剧、影视作品和理论研究文章。如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日本话剧《结婚》、音乐剧《安徒生之恋》、偶形剧《亨特和葛蕾特》、电影《在杂技团背后》等;并将中国话剧《天下第一楼》《可口可笑》等译成日语;还发表《中国戏剧现状》《中国话剧发展史》等专著、论文,同时参与中日合作的《别了,李香兰》《清凉寺钟声》等影视作品的制作。1991年离休。2017年7月21日,于黛琴出演的电视剧《鬼吹灯之黄皮子坟》在腾讯视频独播。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于黛琴父母是山东人,父母曾是老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学校被取消,失去了生活来源的父母无奈之下逃荒到大连市。1931年12月,于黛琴在辽宁省大连市出生了,于黛琴七岁进入私塾读书,之后在桃源台小学学习。1942年,小学毕业后考入大连伏兄台学校。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那一年,14岁的于黛琴跟随父亲一起进入了大连市岭前区的宣传科,从事文艺宣传工作。
随军演出
1946年3月,东北文工一团来到了大连进行了一次音乐公演。演出的曲目有《黄河大合唱》《黄河颂》《打到敌人后方去》等。著名的老艺术家于蓝同志安排于黛琴进入了东北文工一团办的培训班,跟随张平、王大化、田风等艺术名家学习。8月,中国国民党围困大连市。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于黛琴随团绕道朝鲜安东,在图们市稍作休整之后,又乘车到达了齐齐哈尔市参加了文艺运动,在齐齐哈尔,于黛琴开始系统地上课学习历史、地理等文化课,音乐课,表演课。这些课程都为于黛琴以后的艺术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东北战争最紧张的时期,于黛琴被分到了前方队,和团里一起跟随东北野战12纵(即后来的49军),随军慰问演出。当时的于黛琴虽然不属于正规的军事编制但是享受连级待遇配备“撸子”(手枪)。
抗美援朝
1948年底,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地区全境解放,于黛琴调入了东北电影制片厂(即后来的长春电影制片厂)。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抗美援朝期间,东北电影制片厂准备拍摄一部相关题材的电影《为了和平年代》。于黛琴被选为女主角,饰演人民军女护士,为了增加影片的感染力,增强演员的战争体验,厂领导申请让参演的演员和志愿军一样,跨过鸭绿江,走向抗美援朝的战场,去体验真实的战争。饰演什么角色,就去什么环境中去体验。于黛琴饰演人民军护士,就被派到了人民军的战地医院。于黛琴所在战地医院离前线是比较近的,经常遭受敌机轰炸。这部电影后来由于政策原因没有继续拍下去。但这段近距离感受战争的经历,让于黛琴至今难忘。
参演剧目
1954年调北京电影制片厂当演员。参拍过《葡萄熟了的时候》《十三陵水库畅想曲》等影片。1957年,她考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开始了舞台演艺生涯,参演了50多部剧目。其中,话剧《李双双》获优秀话剧演出奖,话剧《威尼斯商人》曾获全国文艺会演一等奖。1964年,凭借剧目《李双双》获优秀话剧演出奖,与张瑞芳塑造的李双双,并称“南北李双双”。
翻译经历
1980年后,翻译出版了大量日本戏剧、影视作品和理论研究文章。如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坎坷》《至爱》;日本话剧《结婚》《四川好人》《王子与乞丐》;音乐剧《安徒生之恋》;偶形剧《亨特和葛蕾特》;电影《在杂技团背后》等。同时,将中国话剧《天下第一楼》《可口可笑》《红鼻子》等译成日文,译作被专家公认为上乘之作。还发表《中国戏剧现状》《中国话剧发展史》等专著、论文。参与中日合作影视作品《别了,李香兰》《清凉寺的钟声》《廖仲凯》《秋瑾》等制作。1989年12月,于黛琴执导的电影《别了,李香兰》在中国大陆开播。1991年离休。2017年7月21日,于黛琴出演的电视剧《鬼吹灯之黄皮子坟》在腾讯视频独播。
退休后
1991年,于黛琴离休后,还接到了不少授课讲座的邀请,她义务为农民工学校的孩子上课,在海淀剧协开艺术讲座。几年前,于黛琴看到小区的老年人缺少精神文化生活,在她的倡议下组建了红梅诗歌队。她带领大家进行朗诵表演,每周开展活动,每月背诵一首诗。经过于黛琴的指导,队员们的努力,现在这支诗歌队不但队伍壮大了,而且还有了自己的演出。她们常常到托老所为老人们演出,演出效果很好,受到了养老院的好评。
个人生活
早年生活
抗日战争时期,于黛琴的父亲在大连市找了一个教书的工作,掩护地下党同志。于黛琴小时候就跟《红灯记》里演的那样经常给地下党的同志站岗放哨。在那段困难时期,于黛琴家用在邻居家买的锅巴度日,地下党的同志宁可忍着饿工作,也从来不在于黛琴家吃饭,怕加重他们负担。1945年,日军正式投降前,年少的于黛琴曾跟随地下党同志清缴日军留下的武器弹药。
家庭情况
1968年8月1日,于黛琴在北京市生下儿子管虎
于黛琴丈夫为著名演员管宗祥,儿子为著名导演管虎,儿媳为著名演员梁静。于黛琴与管宗祥合演过电影《过年好》《9600万双眼睛》和电视剧《徐悲鸿》等,与梁静合演过电影《过年好》《鬼吹灯之黄皮子坟》等。出演过管虎执导的电视剧《外滩钟声》、电影《过年好》《西施眼》等。
参演作品
参演剧目
参演电视剧
参考资料:
参演电影
参考资料:
翻译作品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她既是翻译,又是艺术指导、风俗顾问等。她为艺刻苦,演戏认真,功底扎实,具有朴实、自然、鲜明的艺术风格,善于刻划人物性格。(新浪娱乐评)
乐观开朗、坦率真诚的于黛琴,从不在乎自身的荣誉,她从不为自己主动争取名利。经过多次人生大的起伏,在这位老人家眼里,更多的是从容和坚定,她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还可以再为国家多做点事情。(文化和旅游部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评)
参考资料
于黛琴.猫眼电影.2024-01-30
明星写真.新浪娱乐.2024-02-28
于黛琴 Daiqin Yu.豆瓣电影.2024-01-30
于黛琴:军旅的磨练.离退中心.2024-02-28
别了,李香兰.猫眼电影.2024-02-02
鬼吹灯之黄皮子坟.猫眼电影.2024-02-02
管虎个人资料.1905电影网.2024-03-20
于黛琴:为中日文化架起彩虹桥.文化和旅游部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2024-02-2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随军演出
抗美援朝
参演剧目
翻译经历
退休后
个人生活
早年生活
家庭情况
参演作品
参演剧目
参演电视剧
参演电影
翻译作品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