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
威廉·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之一
《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经典的四大喜剧之一,创作于1596年至1597年。该剧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也是其浪漫喜剧中最为出色的一部。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帮助朋友巴萨尼奥向贝尔蒙特名媛鲍西娅求婚,借犹太高利贷者夏洛克三千金币,若契约到期不还就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之后,安东尼奥货船沉没无法偿还贷款。夏洛克把安东尼奥告上法庭,根据法律条文要安东尼奥履行诺言。巴萨尼奥的未婚妻鲍西娅为救安东尼奥的性命,假扮律师出庭并答应夏洛克的要求,但要求所割的一磅肉必须正好是一磅肉,且不准带血,否则判夏洛克死罪。夏洛克因无法执行而败诉,同时也失去了一半财产。
《威尼斯商人》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表现了莎士比亚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反映了宗教、资本的冲突和对抗以及父权社会中的女性地位的提升,展现了当时欧洲在经济和法律上的特征和境况。另外,这部剧作塑造的卑鄙狡诈的夏洛克,成为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反派人物典型形象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者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认为世界万物的主宰是人而不是神。他们肯定人的价值,赞颂人的力量,要求保护人的权利和人格尊严,主张个性解放。受文艺复兴思潮影响,艺术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现实主义倾向。
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兴起,特别是海外贸易(包括奴隶贸易) 的迅速扩张。历史舞台上相继出现代表新兴的社会生产力,具有海外冒险精神的新型商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往来聚集、商务协调的需要,出现市场、交易所和商人会集的地方,以及为保证商品经济的运作而形成的契约、接律、法庭判决等市场规则。此外,当时社会也存在普遍的重商心理。基督教人群对于犹太民族充满傲漫与偏见,犹太人遭受很多不公平的歧视与痛苦。
题材来源
《威尼斯商人》有多元的素材来源。从古代直到中世纪的欧洲,已有许多民间故事的主题,涉及以人身体的某个部位为所立契约作担保。1378年佛罗伦萨作家塞尔· 乔瓦尼· 菲奥伦蒂诺曾写过一部短篇小说,收录在1558年在米兰出版的意大利语短篇小说集《大羊》(Pecorone)(意指傻子、笨蛋)。该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威尼斯富商安萨尔多(Ansaldo)为了支持自己的养子吉安尼托出海进行商业冒险,以自己身上的一磅肉做抵押,向一犹太人借贷一万达克特(即一万块钱)。但是吉安托尼娶了贝尔蒙特的姑娘后,把养父借贷的事情忘之脑后。养父惹上官司后,吉安托尼才带着钱财去救养父。吉安托尼的妻子假扮成律师在法庭上据理力争,挽救了养父。
剧中三个匣子择亲可能是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意大利社会共和国作家、诗人乔瓦尼· 薄伽丘在其名著《十日谈》(Decameron)里,写到第一天的故事之三,是关于一个机智的犹太富商,通过向巴比伦的苏丹萨拉丁讲述“三枚戒指”,使自己脱险的故事。另外,也有可能源自一部佚名的拉丁文短篇小说集《罗马人传奇》,其中讲述了一则描写通过对金、银、铅三个器皿的选择,测试婚姻价值的故事。
一磅肉的故事可能取材于两个故事, 一个是1590年前后出版的《格鲁图斯的歌谣》 (The Ballad of Gernutus),里面写到一个犹太人企图通过签订“一纸玩笑的”契约,加害一位向他借钱的商人。法庭审案时,这个犹太人声言要履行契约,法官出面干预,告诉他必须割下精准的一磅肉,而且绝不能流血。 另一个是1596年希尔维(Alexander Silvayn)出版的《雄辩家》(The Orator),其中一篇故事讲述了“一个犹太人试图从一个基督徒身上割下一磅肉为其抵债”。
杰西卡私奔的情节可能出自1470年左右出版的《马苏奇奥· 迪· 萨莱诺故事集》(Tales of Massuccio di Salerno)。
剧情介绍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是个宽厚为怀的富商,他的朋友巴萨尼奥是一个高贵但贫穷的威尼斯人,巴萨尼奥为了去向贝尔蒙特的心上人求爱,特意向安东尼奥三千块金币。但此时安东尼奥的商船还没回来,手上没有余钱,善良的安东尼奥为了帮助朋友特意向放高利贷的犹太人夏洛克借钱。在此之前,由于安东尼奥向别人借钱从不要利息,导致夏洛克失去了很多赚钱的机会,而且安东尼奥还暗中帮助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带着父亲的钱与巴萨尼奥的朋友洛伦佐私奔。因此夏洛克对安东尼奥恨之入骨。夏洛克想趁此次签订借款契约时,设下圈套伺机报复,如果安东尼奥没有如期还债,那么他将从安东尼奥身上割取一磅肉作为赔偿。夏洛克咬牙切齿地等待复仇时机:“要是他违约,我要挖出他的心来。”
鲍西娅是贝尔蒙特一位继承了万贯家财的美丽女郎,根据鲍西娅父亲的遗嘱,她的婚姻取决于抽签:谁能在金、银、铅三个匣子之中选中放有鲍西娅画像的一只,才能与鲍西娅结婚。这三个匣子上面,各自都有一条铭文。金匣子上刻的是:“谁选择了我,将要得到众人所希求的(gain what many men desire)。”银匣子上刻的是:“谁选择了我,将要得到他所应得的(deserves)。”铅匣子上则刻着:“谁选择了我,必须准备把他所有的一切作为牺牲。”由于鲍西娅要求求婚者起誓,如果选得不对,终身也不得再向任何女子求婚,因此许多求婚的王公贵胄都知难而退。但巴萨尼奥为了追求心上人,勇敢尝试,最终选择铅匣子,里面正是鲍西娅的画像。巴萨尼奥得偿所愿,与鲍西娅结婚。
此时的安东尼奥由于商船未归,无法偿还贷款,且有商船沉没的消息传来,因此夏洛克把安东尼奥告到法庭,要求安东尼奥按照契约偿还一磅肉。巴萨尼奥听说后立即与侍从葛莱西安诺回到威尼斯共和国想要帮忙,他的妻子鲍西娅则与侍女尼莉莎也偷偷化装成律师与书记,前去营救安东尼奥鲍西娅找到契约的漏洞,答应夏洛克的要求,可以偿还安东尼奥的一磅肉,但是必须是正好一磅肉,不能多也不能少,此外,合约上没有写可以带血,因此也不能带一滴血,否则夏洛克就要被判处死刑。由于夏洛克·福尔摩斯无法按照标准执行,因此输掉了官司。公爵判决夏洛克丧失全部财产,一半充公,一半归受害人安东尼奥所有。安东尼奥对罪人夏洛克施以宽恕,给以仁慈,他表示:
要是殿下和堂上愿意从宽发落,免于没收他的财产的一半,我就十分满足了;只要他能够让我接管他的另外一半的财产,等他死了以后,把它交给最近和他的女儿私奔的那位绅士;可是还要有两个附带的条件:第一,他接受了这样的恩典,必须立刻改信基督教;第二,他必须当庭写下一张文契,声明他死了以后,他的全部财产传给他的女婿洛伦佐·德·美第奇和他的女儿。
公爵同意了安东尼奥的请求,假冒的法官鲍西娅也同意了,而夏洛克也最终接受了判决:“我满意。”随后安东尼奥的三艘满载货物的商船也相继回来了。
角色介绍
出场人物
资料来源:
主要人物
安东尼奥
安东尼奥是威尼斯共和国富商,虽说商人重利,但是安东尼奥是重义轻利的典范。安东尼奥的经商策略与处世哲学是不同的,虽然他有那么多商船经商,但是为人处世并没有商人的特点,借钱给别从不要利息,看到别人有困难,即使借高利贷也要帮忙。莎士比亚实际上是将安东尼奥美化、理想化,展示在世人面前的其实不是作为商人的安东尼奥,而是作为理想的人的安东尼奥的形象,或者说是安东尼奥的道德形象。
夏洛克
夏洛克以其狡诈冷血的性格成为西方文学史里著名的“四大吝啬鬼”之一。夏洛克在经商和处世中处处都表现出很强的精明算计和获利欲望,他不仅在“交易”中获利,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克扣他的仆人,甚至冷酷自私地对待自己的女儿。 夏洛克追求金钱的法则已经发散、渗透到他的全部身心和生活的全部内容中去。莎士比亚在描写夏洛克的吝啬、精明、贪婪、残忍的同时,也表现出作为犹太人代表的夏洛克对于民族歧视与宗教迫害的愤怒与抗争。
鲍西娅
鲍西娅乔装男性为安东尼奥辩护反映出其是一位聪慧、机智、勇敢的女性,鲍西娅选择丈夫的安排又反映出即使如同鲍西娅这样一位独立富有的女性,其婚姻还是要由父亲来决定。巴萨尼奥选中正确的盒子 之后,鲍西娅表示巴萨尼奥是自己的主人,自己和自己拥有的一切都将属于巴萨尼奥,这又表明鲍西娅默认并接受了女性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鲍西娅在一定程度上是文艺复兴背景下初具女性主体意识的新女性,勇敢冲入并参与男权社会事物,用智慧扬善惩恶。
作品鉴赏
创作主题
人文主义
莎士比亚表现出文艺复兴时期两种生活观的斗争,他肯定并赞美安东尼、鲍西娅等人以友谊、爱情等为重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否定并谴责以夏洛克为代表的唯利是图生活态度,最后以夏洛克的败诉和三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满结局,歌颂了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安东尼奥对别人仁爱的形象,塑造了安东尼奥人格的高尚、人格的魅力,也是莎士比亚对人的肯定与对人的高尚品质的颂扬。在这个意义上,安东尼奥的胜利是“人”的胜利,是人文主义的胜利。
友谊爱情观
全剧从巴萨尼奥求婚开始,到三对恋人欢聚一堂结束,爱情和友谊构成了全剧的思想基础,作品肯定了安东尼奥的慷慨大方、克己助人和鲍西娅的机智、多情、能言善辩、不畏强暴,赞扬了他们所体现的无私友谊、坚贞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 并以此同夏洛克为代表的自私冷酷、视钱如命的纯粹金钱关系形成了鲜明对比。
创作手法
角色塑造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在人物塑造上都采用了对比原则,体现出了“镜像理论”的原则,其人物对比采用“单线式”,具有反讽的意蕴,对比的结果其实是“现实上的悲哀”。人物具有十分鲜明的善恶美丑的特征,具有丰富的象征意味,浓缩着一个时代的背影。
两位主人公安东尼奥和夏洛克互为镜像,他们不仅特质互补,一个善良、大方,另一个狡诈邪恶、吝啬。从内质上看,两人对照的本质则是他们不同的民族与宗教信仰的冲突。安东尼奥作为本土民族的代表,一直从内心上鄙弃夏洛克为代表的犹太民族,他们在心里上形成的这种自我优越感在现实生活中深深刺痛和伤害了犹太人,从而造成了犹太人的忧虑与反抗。在人物镜像的映衬中,由诚实善良的基督教徒安东尼奥的对比下,犹太人夏洛克显然是狡诈、冷酷、贪婪的代名词,然而实际上这位富有的商人因为种族和信仰一直饱受世俗歧视与侮辱,他在与安东尼奥对簿公堂时宁可不要大笔赔偿而要他身上的“一磅肉”,正是他因受到压迫而爆发出的一种反抗。
戏剧冲突
从安东尼和夏洛克之间的冲突和对抗来看,剧中有高利贷资本和商业资本运作之间的紧张对峙,安东尼奥代表商业资本,夏洛克代表高利贷资本。新兴人道主义道德原则与高利贷极端利己主义信条之间的尖锐冲突,基督教犹太教之间的对抗搏杀。同时也有自主婚姻和包办婚姻的矛盾冲突,莎士比亚赞扬鲍西娅的个人追求,而反对封建的包办婚姻。
反讽艺术
《威尼斯商人》中多处使用言语反讽 、情景反讽和戏剧反讽等技巧。这部作品中言语反讽应用较多,主要体现在戏剧中人物说话其表面言语表达的意思与其实际上要表达的意思具有较强的相悖性,甚至通常以直接矛盾式的方法进行表达。《威尼斯商人》也用了非常多反讽情景,把情节发展通过反转冲突巧妙联系起来,使剧情回味无穷。剧情刚开始夏洛克被安东尼奥欺负,之后由于安东尼奥无法偿还贷款被夏洛克告上法庭,最后却被人钻了漏洞,夏洛克也失去了财产。一连串情节反讽的巧妙运用,使剧情跌宕起伏。
剧中还运用戏剧冲突进行反讽。夏洛克与安东尼奥本质上都具有一定的剥削性质,只是夏洛克的剥削行为比较直接、明显,而安东尼奥剥削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相对隐蔽。剧外人对他们的行为看得分明,但他们自己都在煞有介事地坚持自己的言行,这样戏剧性冲突形成的反讽效果就格外突出。剧中反讽艺术的运用揭露了基督教的虚伪,安东尼奥等人信仰基督教,待人平等友善,但这是有选择性的平等和友善,凡是不信仰基督教的人,他们就群起而攻之,对他们谩骂、威胁,没有任何怜悯之心。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委婉但又深刻的批判,谴责安东尼奥等人对犹太人的偏见与歧视。
情节设计
《威尼斯商人》由两条线索、两个故事、两个地点交织而成。剧中的主线为安东尼与夏洛克之间的借贷事件,辅以鲍西娅主仆与巴萨尼奥主仆的婚恋故事,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与罗伦佐之间的婚恋故事。剧中两个中心情节地点,分别是鲍西娅的宅邸和威尼斯共和国公爵的法庭上。前者处在大陆上某个虚构的地点——贝尔蒙特,后者则在威尼斯,一个真实城邦的名字。
艺术特色
喜剧艺术
《威尼斯商人》里的鲍西亚是莎士比亚发现和肯定女性才智和美德的一个典型人物,属于肯定型喜剧形象,而犹太高利贷者夏洛克——剧中构成矛盾冲突和推动剧情发展的唯一的反面人物,他属于否定型喜剧形象。夏洛克在法庭上的惨败,是“爱”战胜了“恨”,“善”战胜了“恶”夏洛克所代表的邪恶势力受到了惩罚,符合作者人文主义的思想,恶人受到惩罚,这构成了喜剧的因素。
语言风格
在《威尼斯商人》中,威廉·莎士比亚使用的语言不仅具有诗化特点,而且极具个性化特征,通过制造矛盾,突现人物性格。剧中人物语言最鲜明、最个性的就是夏洛克,他的语言非常尖酸刻薄、恶毒,说起话来一点都不给别人留有余地,表现了夏洛克的贪婪、心胸狭窄。鲍西亚的语言则非常的活泼明快,既清晰又充满机智,表现了鲍西亚聪明、善良的性格特点,突出了莎士比亚想要宣传女性解放主义的理想。
莎士比亚在剧中多次运用幽默的语言,刻画了生动的人物形象。莎士比亚使用反讽的手法给文章中的人物披上了黑色幽默的外衣,这种幽默能够引起人们更加深入的思考。剧中还借助语言烘托气氛 , 推进情节发展。同时也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比如使用排比反问句比喻法以及对比手法等修辞手法,在增强个人语言情感表现力的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展现出不同人物形象的个人内在思想。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可以使人物的语言表现力更强,更加生动展现个人的鲜明形象,也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宗教色彩
在《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安东尼奥的矛盾也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夏洛克是犹太人,而安东尼奥是基督教徒。安东尼奥对夏洛克的厌恶,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报复都是宗教矛盾冲突的表现。特别是剧本中涉及到威尼斯共和国的一条法律:凡是一个异邦人企图用直接或间接手段,谋害任何公民,查明确有实据者,他的财产的半数应归受害的一方所有,其余的半数没入公库,犯罪者的生命悉听公爵 处理,他人不得过问。这条法律规定表明了当时的基督教社会对犹太人的不公平待遇,也让夏洛克变得一贫如洗。
《威尼斯商人》表面上是夏洛克与安东尼奥经济纠纷,实际上完全是宗教信仰的冲突。由于当时社会基督教对犹太教的敌对态度,导致夏洛克的反抗也只能停留在言语层面,并不会有实质性的效果,所以他的失败是注定的。此外,莎士比亚并没有把夏洛克写成寓言式的纯粹邪恶的化身,而是在谴责夏洛克的“复仇”的同时,也描写了夏洛克所遭受的歧视,揭示出夏洛克在“恶”的背后的“怨”和“恨”,间接地揭示出造成人物冲突的宗教根源,使这出喜剧暗含深刻的悲剧性。
重要演出
中国演出
国际演出
演出图册
作品影响
作品地位
《威尼斯商人》大约完成于1596-1597年,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堪称这位文学大师的经典名剧。《威尼斯商人》与莎士比亚创作的《无事自扰》《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三部戏剧,被称为“四大喜剧”。该剧也是莎士比亚四部成熟的浪漫喜剧中最为出色的一部。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心胸狭窄、冷酷无情、卑鄙狡诈的高利贷者形象,成为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反派人物典型形象
作品影响
《威尼斯商人》通过描绘威尼斯的商业和法律体系,反映了当时威尼斯社会的特点和问题。从商人安东尼奥、贸易商巴萨尼奥到金融家斯卡拉、卖艺人拉奇莎,展示了威尼斯共和国商业社会的各个层面。剧中的夺回保险金的官司和通过法庭审判萨罗尼奥的案件都表明了威尼斯法律体系的重要性。另外,该剧中还展现了威尼斯法律体系的瑕和漏洞,例如卡拉巴和夏洛克试图通过利用法律漏洞来获得胜利。该剧也揭示了当时欧洲社会的一些问题,例如种族和宗教歧视、财富与权力的关系等。
《威尼斯商人》对当时欧洲的商业和法律体系产生了启示和影响,促进了当时商业和法律体系的发展。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呈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相对性,对当时欧洲的道德观和伦理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启示。这对当时欧洲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后世的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启示。《威尼斯商人》中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如托马斯·曼的小说《魔山》和弗朗西斯科·海耶兹歌剧《奥塔罗》等。
衍生作品
剧本
《威尼斯商人》从问世至今被多次改编成舞台剧歌剧、影视等作品。1701年,乔治·格兰维尔重写了该剧,并将其更名为《威尼斯的犹太人》。
《威尼斯商人》这部作品是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在中国最早以剧作形式出现、最早被比较完整地翻译成中文的剧本,《威尼斯商人》亦成为民国时期影响最大的莎剧之一。1904年,林纾魏易也用文言文合译了《莎士比亚故事集》,即《吟边燕语》。《吟边燕语》全书共二十个故事,采用古雅传奇式题目,其中《肉券》的故事就改编自《威尼斯商人》。《吟边燕语》不仅影响了田汉曹禺郭沫若等一代中国现代文学戏剧大师,更成为中国文明戏时期非常流行的莎剧蓝本。
1911年,《女学生杂志》刊登了包天笑根据《威尼斯商人》翻译的《女律师》,这是第一个以剧作形式出现的莎士比亚剧本。1913 年,郑正秋的新民社上演了由《威尼斯商人》改编的文明戏《肉券》,首开中国人用汉语演出莎剧之先河。1914年9月到1915年11月,美国传教士亮乐月的《剜肉记》(《威尼斯商人》)在《女铎报》连载,这是第一个被比较完整地翻译成中文的莎士比亚剧本。1924年曾广勋全译本《威尼斯商人》由新文化书社出版。1930 年,洪深率领下的上海戏剧协社以现代话剧的形式上演了由顾仲彝翻译的《威尼斯商人》,这是莎剧在中国话剧舞台上第一次正式公演。20世纪30年代,针对中国儿童和农村观众,徐学文、陈伯吹改译的《乔妆的女律师》和陈治策改编的同名剧本相继诞生。
莎拉·B·曼特尔(Sarah B. Mantell)的《从未发生过的一切》是2017年在耶鲁大学戏剧学院首次制作的戏剧。与《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死了》类似,该剧发生在经典的《威尼斯商人》场景之间的间隙,角色逐渐认识到同化和反犹太主义的冲突如何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反复出现。
影视
作品评价
夏洛克代表着犹太教的正义,要求以眼还眼、以牙还牙;鲍西娅代表着基督教的仁爱,认为仁爱高于正义,莎士比亚是按照两种不同的价值标准,同时为冲突双方赋予了各自的合理性”,认为“寻求正义与寻求仁爱所造成的二律背反,则既是莎士比亚剧作的两重性和歧义性之所在,也是其戏剧 效果的基础”,是莎士比亚。挥洒自如地对两种片面合理的冲突加以把握”。——著名莎学家考格希尔在《莎士比亚喜剧的基础》评
莎士比亚表现出文艺复兴时期两种生活观的斗争,他肯定并赞美安东尼、鲍西娅等人以友谊、爱情等为重的人 文主义生活理想,否定并谴责以夏洛克为代表的唯利 是图生活态度,最后以夏洛克的败诉和三对有情人终 成眷属的美满结局,歌颂了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赵澧先生评
《威尼斯商人》创作于十六世纪末,是威廉·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重要作品。剧中的人物形象各个鲜明生动,令人过目难忘——威尼斯商人夏洛克以其狡诈冷血的性格成为西方文学史里著名的“四大吝啬鬼”之一;剧中的女性角色也机智聪慧,“白富美”鲍西娅在法庭上化身律师为安东尼奥辩护的情节成为全剧的一大看点。这些性格鲜明的人物群像形成了相互对立的利益群体,使得整个剧情扣人心弦、气氛高度紧张,戏剧张力十足。宽容与狭隘、宗教法规与世俗群体、正义与慈悲等极具冲突的元素逐一铺陈体现,不仅在结构上精致有序,延续了莎士比亚一贯的语言特点和喜剧魅力,还深入浅出地展现了当时欧洲经济和法律上的特征和境况,为后世的研究者贡献了可供追寻的线索。——央视网
作品争议
《威尼斯商人》的争议性极大,在莎翁作品中,仅次于《哈姆雷特》。这部剧中最具争议性的话题莫过于威廉·莎士比亚反犹太主义。其中的争议点主要在于夏洛克作为一个反派犹太人,他到底是天性邪恶,还是被一再压迫歧视而疯狂的复仇?透过夏洛克一角,《威尼斯商人》这出戏剧传达的涵义,到底是反犹太还是同情他们?由于在莎士比亚时代,欧洲的犹太人长期遭受基督徒的迫害。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反犹宣传,当时多数文学家也加入了反犹行列。他们不仅宣传反犹思想,而且在自己的作品中肆意丑化犹太人。所以很多人认为这部作品是反犹的。但是这部作品中叶体现出了对犹太人更多的共情和对他们苦难命运的悲悯。
《威尼斯商人》属于喜剧还是悲剧也有一定的争议。由于作品中不仅有喜剧元素,还有一些悲剧元素,剧中的悲剧元素主要是夏洛克的激愤和控诉。正是其中的悲剧元素让不少人怀疑这部剧究竟是喜剧还是悲剧。还有另一个争议点是是安东尼奥对巴萨尼奥暧昧的情感,能让他立下人肉借约的,是否不只是友谊?当巴萨尼奥听到安东尼奥被夏洛克威胁生命的时候,也表现得过于惊慌失措。
参考资料
The Merchant of Venice.Britannica.2023-08-10
威尼斯商人.豆瓣.2023-08-11
The Merchant of Venice.Folger Shakespeare Library.2023-08-10
威尼斯商人 (2004).电影网.2023-08-12
品味莎翁经典——TNT剧院《威尼斯商人》清华上演.清华大学艺术教育演出中心官网.2023-08-12
四大喜剧.豆瓣读书.2023-08-12
Redeeming Shylock.Boston Review.2023-08-10
EVERYTHING THAT NEVER HAPPENED SEASON 2018.Boston Court Pasadena.2023-08-10
The Merchant of Venice.IMDb.2023-08-12
The Merchant of Venice.IMDb.2023-08-25
The Merchant of Venice.IMDb.2023-08-12
The Merchant of Venice.IMDb.2023-08-12
The Merchant of Venice.IMDb.2023-08-12
The Merchant of Venice.IMDb.2023-08-12
The Merchant of Venice.IMDb.2023-08-25
Shakespeare's Merchant.豆瓣电影.2023-08-25
阿尔·帕西诺新片变商人.新浪新闻.2023-08-11
The Merchant of Venice.IMDb.2023-08-12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题材来源
剧情介绍
角色介绍
出场人物
主要人物
安东尼奥
夏洛克
鲍西娅
作品鉴赏
创作主题
人文主义
友谊爱情观
创作手法
角色塑造
戏剧冲突
反讽艺术
情节设计
艺术特色
喜剧艺术
语言风格
宗教色彩
重要演出
中国演出
国际演出
演出图册
作品影响
作品地位
作品影响
衍生作品
剧本
影视
作品评价
作品争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