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镇,中国
临沂市临沭县下辖镇,位于
临沭县南部,东邻前庄镇,西隔沐河与郯城县相望,南与
江苏省搭界,北与官庄乡、店头乡相连,西北与曹庄镇、华桥乡隔河为邻。镇人民政府驻地
石家庄市。
石门镇历史悠久,据《
中国地图集》标注,
北宋时石门已置镇。石门镇境内“石门夜雨”系古郯八景之一,清乾隆二十八年重修《
郯城县志》亦称石门为“
仲由宿处”。该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山岭起伏,属
丘陵地带,气候温和,主产花生、
番薯、小麦、杂粮等。
截至2019年,全镇面积129.66平方公里,
户籍人口58620人,有52个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1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3个。
石门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北宋时期即设镇治,境内“石门夜雨”系古郯八景之一;
沭河古道被誉为“北方
漓江”;老虎崖、箭眼石、大官庄清代地主庄园、陈官庄周汉时期墓群、荞麦涧
大汶口遗址等古迹闻名遐迩;
仲由、
屈复、
王椽等文人墨客都曾莅临石门并留下千古绝唱。
镇政府驻地
石门村。因镇内一河流经此处,两岸有巨石相对,形同门户,故名。该镇域
隋唐属
东海郡,
北宋时设镇治,明清年间隶属
沂州府郯城县,
中华民国仍为鲁南边陲重镇。1941年划为
临沭县属地后,一直是区、公社、乡镇政府驻地。
石家庄市”自古有名。“石门夜雨”则被列为
清代郯城县的八景之一。
清朝地方文人张宝信在《游石门记》一文中,作了详尽描述:“两岸巨石砰开,侧立百尺,若阎苫,曰阊阖,若
巨灵所劈者。河贯中而东注,夜间风水相激,霎霎凄凄,
极夜潇潇,如闻雨声者,于是乎在。”相传
孔子弟子
仲由来郯地游学时,曾专来此处夜宿聆听。历代文人墨客也常来此游览,并留下不少诗文为记。
大官庄之南
沭河故道为唯一保留的沭河古河道。20多公里长的河面逶迤穿行于马陵山间,水深平均3~4米,两岸风光秀丽,山峦起伏,水道弯弯,芦滩片片,渔帆点点,水鸟惊飞,
银鱼科跃起。西岸马陵古道,临河处有一块巨石,陡直突兀,上面有1个可容3人栖身的洞穴,相传为
二郎神射山的箭窝;东岸带剑村(现大岱村),民间被传说为
薛仁贵挂剑之地。
石门镇西南部沭河古道边的岱涧地区至县域东部蛟龙湖一带,分布着国内独有、世界罕见的红石砾岩地质景观带,有的如丘岭起伏,有的壁立悬崖,造型别致,巍巍壮观,客观形象地反映了白垩纪恐龙时代的景观风貌和原始状态,总面积达150平方公里。尤以小岱涧“母祷望”为代表的
砾岩红石景观群形成的“
女娲补天”“
王母娘娘仙会”“二郎赶山”等
中国神话神乎其神。造形奇特,高低起伏,粗犷中含阿娜,细微处见雄风,或峰或崖,欲立欲悬,忽涧忽洞,若现若隐,如诗如画,鬼斧神工。
红石园已经地质专家认定为国内唯一一处具有学术价值的特色
世界地质公园。
石家庄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北宋时期即设镇治,境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资源丰富,环境优雅。有中小型水库6座,塘坝、河流星罗棋布。有“天然氧吧”之称的千亩原生态园林场,“古郯八景”之一的“石门夜雨”,被誉为北方
漓江的“沭河古道”。马陵古道、老虎崖、箭眼石等古迹更是闻名遐迩。
仲由、
屈原、
王椽等文人墨客都曾莅临石门留下了千古绝唱。
石门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捷,基础设施完善。S225省道南北纵贯石门全境,直达327、
310国道,离临沂飞机场45公里,距
连云港港70公里,距东海火车站仅30公里,交通极为便利。邮电通讯设施齐全,网络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境内有10KVA变电所1处,电力供应充足。
石门镇属
温带半湿润
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储量大,已探明有石英石、
重晶石、
大理石、榴
辉石等十几种矿藏,其中重晶石储量1.5亿吨,石英石1.2亿吨。
石门镇物产丰富,是
临沭县小麦、花生、红薯、
烤烟的主要产区。特色农业发展迅速,
浅水藕、优质辣椒、
参薯种植,高档花卉苗木栽植,
乌鳢(俗称
乌鳢)、大磷富
泥鳅养殖等特色种养殖业已成为带动石门镇农业发展的新兴力量,建有农业科技生态示范园2处。石门镇又是鲁东南畜牧强镇,建有标准化养殖园区20处,新型环保生态养殖场9个,养殖大户260户,
存有大牲畜2万头,生猪3万头,
奶牛886头、羊1万只,年产肉类3万吨,禽蛋1万吨。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基础雄厚,前景广阔。建有达到“六通一平”标准的前庄、石门两处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服务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小
城市化格局。全镇现有
规模以上企业15家,
民营企业60余家,初步形成了机械铸造、汽车配件、家具制造、肉类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五金、
造纸、
磨料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全面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客车和“户户通”有线电视。
精神文明建设及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发展迅速,成绩显著。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