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草(学名:Peristrophe baphica (Spreng) Bremek.,又名Peristrophe bivalvis (L.) Merr.)是
爵床科观音草属的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可达1米;枝多数对生,叶片卵形或有时披针状卵形,顶端短渐尖至急尖,纸质,
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总苞片阔卵形,卵形或椭圆形,花冠粉红色,花丝被柔毛,药室线形,花柱无毛,花期冬春。原产于
热带东南亚至
中原地区秦岭;在中国分布于
海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湖南省、湖北、
福建省、
江西省、
江苏省、
上海市、
贵州省、
云南省等地。生长于海拔500-1000米的路旁、草地或林下。通常做
染料。
爵床科观音草多年生,直立
草本,高可达1米;枝多数,交互对生,具5-6钝棱和同数的纵沟,小枝被褐红色柔毛,老枝具淡褐色皮孔。叶卵形或有时披针状卵形,顶端短渐尖至急尖,基部阔楔尖或近圆,全缘,长3-5(7.5)厘米,宽1.5-2(3)厘米,纸质,干时黑紫色,嫩叶两面被褐红色柔毛,老时上面渐无毛;侧脉每边5-6条;叶柄长约5毫米。
聚伞花序,由2或3个
头状花序组成,腋生或顶生;总
花梗长3-5毫米,后被柔毛;总苞片2-4枚,阔卵形,卵形或椭圆形,不等大,大的长(1.8)-2.3-2.5厘米,宽8-15毫米,小的2-3厘米,顶端急尖,基部楔形,干时黑紫色或稍透明,有脉纹,被柔毛;
花萼小,长4.5-5毫米,裂片
披针形,被柔毛;
花冠粉红色,长3-3.5(-5)厘米,被倒生短柔毛,冠管直,宽约1.5毫米,喉部稍内弯,上唇阔卵状椭圆形,顶端微缺,下唇长圆形,浅3裂;
雄蕊伸出,花丝被柔毛,
膛室线形,下方的1室较小;花柱无毛,柱头2裂。
蒴果未见,长约1.5厘米,被柔毛。花期冬春。
据《海南植物志》记载,观音草的嫩枝和叶含桔黄色至橘红色的
染料,曾在印度等地普遍栽培。在
海南省这种植物并不常见。前人曾报道海口和琼海有该种植物,但仅见到采自澄迈古东村的一号带花标本。由于中国从未大量栽培,故这号标本究为野生或逸为野生的尚难判断。
选择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中草药园内生长状况良好的观音草优良单株,于春、秋2季取其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用洗洁精洗净观音草茎段的灰尘,并用洗洁精溶液浸泡10分钟,自来水冲洗30分钟。在无菌操作台上用
75%酒精浸泡35秒,无菌水冲洗3-5次;再经0.1%的
氯化汞溶液消毒8-10分钟,用无菌水冲洗6次,剪成带1-2个节间的茎段接种到芽诱导培养基中。
1.培养基:所有培养基添加
卡拉胶6.7克/升,
蔗糖30克/升(生根培养基20克/升),pH值5.8-6.0,分装后在121℃条件下灭菌20分钟。
2.初代诱导培养基:用MS+6-BA2.0毫克/升为培养基,经灭菌后的外植体转入芽诱导培养基中,14天后未污染茎段诱导形成单芽或多芽,外植体无菌诱导率为80%。
3.增殖培养基:以MS+6-BA0.5毫克/升+NAA0.05毫克/升为培养基,当
丛生芽长至1-2厘米高时,将丛芽切成单芽接种到继代培养基上。
5.培养条件: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5±2)℃,相对湿度60-70%,光照强度3000
勒克斯,光照时间11小时/天。
待观音草组培苗根长至2-3厘米时,将其从培养室取出置于室内常温下3-4天后再打开瓶盖炼苗1-2天,然后取出小苗,用清水洗去粘在根部的培养基,用0.1%代森猛锌浸泡2-3分钟,再移栽到泥炭+草炭+
珍珠岩(9∶6∶1)为基质的方盘中,浇透水。控制水肥,做好田间管理,成活率达到98.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