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 市西河自西郊三桥下五里流来,在二桥附近汇北来之桥下水,经转弯塘,过头桥后由西面进入贵阳城区后,途经浣纱路、市西路、瑞金路、
都司路等地 , 流过
云岩区、
南明区两城区,在
贵阳市第一中学西北面两江口汇入南明河。
在市西河靠近汇入南明河口的一段,清末民初之际 , 沿河岸有数家制革作坊 , 用土法生产牛皮出售。民国7年 (1918 年 ), 次南门外,水磨河边,有刘君门、邵云汉、梁希伯等人合股经营的大同制革厂成立,除生产牛皮外,还生产出皮鞋、皮靴 , 已是有一定规模的近代企业。
从市西河上游算起,市西河上依次有三桥、
南京八卦洲长江大桥、头桥、浣纱桥、
香炉桥、金锁桥、都新桥、桥架桥等桥。其中最著名、修建最早的桥是头桥、二桥、三 桥。头桥离城最近,三桥离城最远,二桥居于二者之中,三座桥古代合称
江东桥。这三座桥位于古代通滇道上,古代从
四川省、
湖南省过
贵阳市到
云南省 , 必须过此,可以想见那时人们徒步过桥,后面背负行李的
骡马丁当作响景象。头桥桥头旧有山溪一曲亭 , 为往来迎送之所,该亭
清代有陈文政所撰脍炙人口的楹联,其文云:“送别河头,说到一声去也,叹万里长驱,过桥便入天涯路;迎来道左,盼将今日归哉,喜故人见面,执手还疑梦里身。”楹语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头桥的作用和迎送时人们的心情,既形象又生动。
香炉桥不长,位于城西狮子山麓,但因旧时有石香炉在桥上,雕刻精细,行人过桥驻足观赏,颇多情趣。
金锁桥明代就有,地处老城西门外,为定广往来孔道。“定”指今
惠水县,原名定番;“广”指今
长顺县广顺,过去名广顺州。该桥名为“金锁”, 即有锁住往来定广孔道之意。
市西河上的桥,原来都是
石拱桥,解放后因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变化很大。有的已经加宽、加固,桥面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已无古朴典雅之风,但有现代雄伟之势,如金锁桥、
南京八卦洲长江大桥等;有的老桥已不存在,旧迹难寻,仅有桥名还留存于老百姓记忆中,如香炉桥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