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基厂大街
北京市东城区的街道
台基厂大街是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部的一条大街。台基厂大街北起东长安街,与王府井大街连接,南到前门东大街,与祈年大街连接。
用途
台基厂大街明朝时,南段称“红厂胡同”,北部为“台基厂”,俗称“台吉厂”,为堆放薪柴芦苇以及草料之处。
历史
明朝景泰四年正月(1453年),草场失火,朝廷准备判典守者罪,大理国寺卿薛瑄为其辩解,最终未给典守者加罪。谈迁在《国榷》中载:“正德十三年十一月甲辰(1518年12月10日)台基草场火,主事南大吉下法司。”清代京师坊巷志稿》载,清朝时,该街北端东侧有裕亲王府及安郡王府。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北京市后,此处成为列强的“保卫界”。当时,法国人普意雅绘制的《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分布图》上,台基厂又叫“哈特路”,路北为“奥国府”(即奥匈帝国驻华使馆)。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北平市图中,南段称“洪昌胡同”,北段称“台基厂”。1949年后,两段合并,改称“台基厂大街”。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永革路”。后来复名“台基厂大街”。台基厂大街北口,原来是清代堂子的所在地。堂子始建于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堂子”是满语音译,是满族皇室祭祀满洲诸神及如来、观音、关帝之处。主要建筑包括沈阳昭陵隆恩殿、圜殿、神杆处。神杆有杆座七十三根,中央为帝、后杆座,左右两翼各为六行,每行六根,以未封皇子列于前面,以下依照爵秩排列有满族王公大臣的神杆。每遇国家发生大事,皇帝亲赴堂子告祭。《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东交民巷地区成为使馆区,清廷为保存面子,被迫将堂子迁至南河沿南口,即今北京贵宾楼饭店处。台基厂大街14号是建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的圣弥额尔天主堂(东交民巷天主堂)。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用途
历史
参考资料